燒錢引大牌,球員不願出國,限制外援人數……我說的是俄羅斯足球

燒錢引大牌,球員不願出國,限制外援人數……我說的是俄羅斯足球

兩戰全勝的俄羅斯幾乎鎖定一個世界盃十六強名額。上一次他們從世界盃小組賽出線還要追溯到1986年,當時蘇聯還沒解體。

俄羅斯足球上一個黃金時期是2008年歐洲盃,阿爾沙文帶領球隊殺入四強,但之後三屆大賽(2次歐洲盃、1次世界盃,未能打進2010年世界盃)只贏了1場。

這10年間,俄羅斯足球發生了什麼?

俄羅斯足球缺錢嗎?

不缺。因為政治目的也好,因為喜歡足球也罷,投資足球的熱錢不少,尤其是2010年申辦世界盃成功後,投資足球一度成為風尚。

但俄羅斯熱錢並沒有投入到青少年足球的體系建設,在球場(尤其是室內足球場)上的投入也不多,世界盃開幕前,仍有球場處於未完工狀態。

錢哪裡去了?花在外援、經紀人以及誇張的球員薪酬上。

燒錢引大牌,球員不願出國,限制外援人數……我說的是俄羅斯足球

▲世界足球博物館收錄了蘇聯著名門將雅辛的守門員服。世界足球博物館是意大利烏佈德家族四代人收藏,如今擁有藏品超過30萬件。我們將陸續在公號上介紹更多的藏品故事。

上世紀90年代,蘇聯解體後,俄羅斯足球經濟處於災難狀態,俄羅斯球員都夢想到西歐踢球,從最早的坎切爾斯基,到後來的卡爾平,這一波留洋潮一直持續到2008年歐洲盃後,帕夫柳琴科和阿爾沙文這一波俄羅斯黃金一代,即使莫斯科斯巴達和澤尼特這樣的本土豪門一再提高薪酬,也擋不住阿爾沙文們不顧一切想要在俄羅斯之外證明自己價值的決心。

燒錢引大牌,球員不願出國,限制外援人數……我說的是俄羅斯足球

▲世界足球博物館收錄了1996年坎切爾斯基身穿的俄羅斯隊8號球衣。

形成鮮明對比的是,2018年世界盃俄羅斯隊23人大名單,只有2名球員在海外踢球。很顯然,時代不同了。

俄羅斯和很多歐洲國家語言不通、生活習慣不適應固然是一個很大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俄羅斯球員可以在國內賺到更多的錢。

俄羅斯足球環境鉅變,始於2010年前後,俄超開始掀起金元攻勢,先後引進羅伯特·卡洛斯、埃託奧、胡爾克、維特塞爾等球星,這一幕恰好是中超金元時代的前一波浪潮。隨後俄羅斯開始限制外援登場人數,這讓外援享受天價合同的同時,國內球員也獲益,得到了明顯溢價的薪酬。

胡爾克在澤尼特的年薪高達700萬歐元,當他轉會離開後,澤尼特的科科林以750萬歐元的年薪續約。俄羅斯國腳目前的年薪和歐洲頂尖水平持平,在世界盃上為更多人熟知的久巴年薪650萬歐元。2016年歐洲盃俄羅斯1平2負出局後,國內甚至有激進言論表示,這些被慣壞的一代應該全部逐出國家隊。

科科林不是孤例,早在10年前,扎戈耶夫已經一鳴驚人,但他選擇留在中央陸軍。同樣出生於1990年的沙托夫同樣在年輕時天賦異稟,但很快迷失了方向,沒能入選本屆世界盃。理想的情況是,他們現在應該是世界級球星,希望帶領國家隊走向輝煌。這不是扎戈耶夫們的問題,事少錢多離家近,如果沒有堅定的信念支撐,你很難選擇遠離家鄉去追求虛無縹緲的夢想。

燒錢引大牌,球員不願出國,限制外援人數……我說的是俄羅斯足球

限制外援人數,但核心位置依然被外援把持;國內球員薪酬體系失衡,球員不願出國踢球;熱錢沒有流入青訓系統,專業化時代國家大包大攬的青訓體系解體後,俱樂部的青訓系統未能跟上,基層硬件設施也未得到改善……這些俄羅斯足球存在的問題,似乎看起來是那麼熟悉。

俄羅斯足球把錢花在胡爾克們身上,而冰島則投身於青訓、培養青年教練和修建足球場上。是的,藉著主場之利和分組優勢,俄羅斯兩戰全勝挺進了16強,而冰島可能無法小組出線。當你沒有完善體系支撐時,仍能靠運氣取得一定的成績,但長遠來看,這種繁榮是沒有根基的,繁榮下的貧瘠比比皆是。

燒錢引大牌,球員不願出國,限制外援人數……我說的是俄羅斯足球

燒錢引大牌,球員不願出國,限制外援人數……我說的是俄羅斯足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