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慶宿松的小孤山值得一游嗎?

胡胡92


安慶宿松的小孤山,我3月底剛去了,很值得一去。

“長江絕島”小孤山

小孤山是屹立在萬里長江的安徽省宿松江段的一座石嶼,海拔只有78米,佔地面積不超過一華里。小孤山平時三面環水,每年的潮汛期會四面環水,完全浸泡在長江滔滔江水之中,顯得孤立無依,這就是“小孤山”這個名字的由來。

小孤山雖然山體很小,卻融集了天下名山和大自然神韻於一體,因小、奇、險、秀著稱,一直以來有“長江絕島”、“海門天柱”、“長江盆景”、“海門第一關”等美譽。

可以說,小孤山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天下名山所具有的亭臺樓閣、名勝古蹟、美麗傳說、傳奇神話,應有盡有;我去的時候,正是油菜花盛開,小孤山被萬頃金黃所擁抱,更是美不勝收,移步即換景。

長江邊上唯一的媽祖廟,靈籤很靈

特別是山上的啟秀寺,也叫“小姑娘娘廟”,是長江邊上唯一的一個媽祖廟。媽祖是海神,是沿海地區保佑人們出海航行能夠風平浪靜、平安歸來的女海神。

為什麼會在江邊建海神廟,有很多美麗的傳說,你要不要也來登山尋覓尋覓?

也許是“小姑娘娘廟”的唯一性,方圓幾十裡的善男信女,經常慕名到啟秀寺求一支靈籤,祈求小姑娘孃的保佑和指點迷津。

聽說“小姑娘娘廟”的靈籤很靈,我也求了一簽,雖說求到的是下下籤,但籤文內容的確很準,讓我不得不信服。

正如唐代詩人劉禹錫著名的《陋室銘》雲: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你要不要也來小孤山求一聖母靈籤,預測一下下半年的運氣如何?

如果喜歡我對旅行的分享,歡迎關注“吳言心旅”,一起開啟心靈之旅。


吳言心旅


小孤山位於安徽省宿松縣復興鎮境內,南與江西彭澤縣僅一江之隔,西南與廬山隔江相望,被譽為“長江絕島”。小孤山歷史悠久,自古以來就以“海門第一關”、“海門石柱”聞名於世。

小孤山,原是長江中的一座石嶼,以其獨立無依而得名。至於“小”,是為區別江西鄱陽湖的“大孤山”。小孤山的山形像古代婦女頭上的髮髻,因此又被稱為小姑山。而與之相對的彭浪磯,也被人改名為彭郎磯。由此,流傳了很多小姑彭郎的民間傳說,連詩人蘇軾也在詩中寫道“舟中賈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小孤山山體獨特秀美,以秀、奇、險、獨而著稱。“東看一支筆,西望太師椅,南觀似懸鐘,北看嘯天龍”。自上而下,歷經365級石階,迂迴曲折,沿途可以遊覽一天門、龍角石、龍耳洞、關聖殿、彌陀閣、先月樓、半邊塔、界潮祠、御詩碑、梳妝亭、觀濤亭、啟秀寺、藏經樓、聖母殿、大雄寶殿等十多處景點。


山上啟秀寺,是佛教名山之一,唐高僧馬道一創立。供奉的小姑娘娘就是名揚海內外的媽祖,每年都有大量的遊客和信眾前往啟秀寺拜佛祈福。


到小孤山的交通也很便利,水陸都很方便。可以乘坐火車到安徽宿松縣,然後再轉乘中巴,大約60公里就可抵達小孤山。 選擇輪船的遊客,可以從江西彭澤縣乘輪渡直接到小孤山,每兩小時一班,更加便捷。


安徽網


如果沒有去過的話推薦去遊一趟!

第一次去小孤山是在2014年的正月十五那天,跟幾個好兄弟屁顛屁顛的跑去遊了一圈,因為路途有點遠,一來一回五個小時的車程,所以沒怎麼細耍!

天冷是一方面,在江邊是一方面,遠遠望去水霧環繞,還有幾輛遊船經過,頗有一番風味!

整體而言,小孤山佔地面積很小,海拔也就60M左右吧,上下的樓梯道很陡很窄,加上元宵那天上香的人很多,所以感覺額外擁擠,上下樓梯需要注意安全!

因為在冬季,山頂上唯一的幾棵樹的葉子都掉光了,光禿禿的,略顯荒涼!

但有好事者不知是閒來無事還是怎樣,將一些廢棄的紅色塑料袋綁在樹枝上,不細看還真以為是樹上開的紅花呢!

簡單介紹到此吧,如果沒有去過的朋友,推薦去遊一趟,僅此一趟而已,謝謝!


老森雜談


小孤山位於安徽省宿松縣境內,海拔只有78米,其三面環水,周身不過一里,與江西彭澤縣的彭浪磯隔江相望,與江西石鐘山龍宮洞隔岸呼應,拔河而起的小孤山堪稱“長江天柱”。登上小孤山俯覽長江美景對於看遍大山大川的人來說,的確是一次新奇而又獨特的旅行體驗。

小孤山本是長江中一塊普通的石嶼,形成於第四紀冰川時期,隨著時間的流轉反倒被打磨的越發攝人心魄。在山中泛舊的青石上還能隱約看到雕刻的漢字,經歷百年的風雨洗禮仍然向世人傲然地展示著傳統文化的魅力,由於面臨江水的原因,清新的風浪拂去空中的塵土,小孤山上的每個角落都乾淨利落,一塵不染。

在小孤山上已經掛滿了一排排的銅鎖,很多周邊的百姓和遊客都會虔誠的來到這裡祈福許願,每年來這裡上香求福的遊客達六十多萬,尤其在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小姑娘娘誕辰這天,上山朝拜求福的香客絡繹不絕。啟秀寺是小孤山上的一座寺廟,面積雖不能與五臺山等知名寺廟相提並論,但這裡的建築風格獨樹一幟,集徽派建築精華於一身,青磚黛瓦,飛簷翹角,面朝長江,分外壯麗。

從古至今,人們便將小孤山的山神視作航行的保護神,而發生在這裡的動人傳說更吸引了無數香客前來瞻仰求福。


落榜進士V


一首:望江南《小孤山》

小孤山,

靜守臥長江。

東流擊水浪碣柱,

西風斜陽月碰珠,

詩魂驚天宇。

小孤山,位於安慶市宿松縣東南65千米的長江之中,原是長江一座石嶼,開始形成於第四紀冰川時期,因山形似古代婦女上的髮髻,又名髻山,民間又稱小孤山為小姑山,稱對岸澎浪磯為澎郎磯,流傳著“小姑嫁彭郎”的動人故事。相傳大禹治水,至此刻下記功,秦始皇東巡,勒中流砥柱於石上。小孤山山體奇特秀美,高達100米,它孤峰峭拔,地勢險要,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明代朱元璋與陳友諒在此地對壘交鋒,遞有“安慶門戶”“楚塞吳關”之稱。歷365級石階,迂迴曲折,沿途可覽一天門,龍耳洞、彌陀閣、惠濟寺、先月樓、聖母殿……等,歷代許多文人墨客都留下不朽之作。陸游曾寫下:江水東流直下吳,狂瀾倒挽一人無。等著名詩篇。小孤山景色怡人,聖境美不勝收,遊人不去後悔也!


江雅


謝邀。如果沒去過小孤山,建議去一次,值得一遊。

小孤山坐落於安慶市所管轄的宿松縣,距宿松縣城60公里,長江中獨立山峰,周圍1公里,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形態奇特,以奇、險、獨、孤而著稱。

第一次去正處長江漲水階段,乘船上小孤山,站在山峰看滾滾江水順流而下,心曠神怡,那心情無法用文字表達。

第二次去是長江退水階段,腳踏綿綿沙沙的沙灘路上小孤山,夕陽之下,那景色美不勝美,留下了深刻難忘的印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