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呦呦均衡到票選的陰暗面

從呦呦均衡到票選的陰暗面

中國的青蒿素研究終於得到諾貝爾獎了,中國大陸學者終於有諾貝爾獎了,但這個引起的驚喜意外的沒有那麼熱烈,背後的原因是什麼?這裡筆者要說的,還是中國的學閥政治,中國學閥的博弈潛規則。在中國學術界的非合作博弈下,其實就是類似囚徒困境下的博弈結果,非合作的博弈潛規則會選出入圍的差者出來,而不是選出優秀者。對這樣的博弈規則,我把它起名叫做呦呦均衡。這種博弈的均衡在很多地方都會有現實意義。

本人寫此文,不想否認屠呦呦的傑出貢獻,但這個貢獻還有其他人的成果。更多的是以這樣的博弈模式,告訴你非合作的票選,是怎樣的讓你走向黑暗的,這個非合作的博弈均衡,其經濟效果社會效果,在很多場合有特別的意義。

我們可以先看一下青蒿素貢獻誰大的確定過程,這個很有意思,就是當初沒有很確切的文獻發表,沒有一個署名先後的書面文獻,結果就是有四個人都說自己貢獻最大,這四個人背後,還代表著不同的單位,還有單位之間對自己貢獻的巨大分歧和利益之爭。如何確定誰是貢獻最大的呢?這一次評獎搞了一個讓這四個人投票,只投一票的話,肯定是每一個人都投自己貢獻大,那麼我們搞一個每人要投兩票,除了自己,再選一個貢獻大的人。這樣的投票,結果就是除了屠呦呦自己投了自己以外,其他三個人投票都有她,她得到了8票當中的四票,因此有關方面宣佈屠呦呦的貢獻是眾望所歸,大家一致公認的,總共八票她得到四票,似乎是一個無懈可擊的評選。

搞了一個誰得獎的票選,這票選第一個是填自己,第二個填誰?大家都填屠呦呦,他就是說屠呦呦是大家一致認可的?而真相是在非合作博弈的前提之下,你選了自己,第二個會去選誰呢?在以私利為中心的情況下,貢獻大小是次要的,首要的是不能影響到自己的利益。因此這個非合作博弈下問題走向反面。每一個人投票去選的第二個人,不是剩下你認為最好的,而是最差的!因為你選擇最差,投票給認為不可能選票數量與你競爭的人,對你自己的當選才最有保障。不能讓真的水平很好,能夠與你競爭的人得到你的選票。因此你選的人肯定是要差得他不能與自己競爭才可以。而且你投票的人就算與你一起當選了,兩人得獎誰排在前面,也是很重要的,顯然要選一個看來肯定要排在自己後面的人才行。屠呦呦就是這樣入選了,她的水平確實難以在同行服眾。這就是一個類似囚徒困境的均衡,是博弈的一種悖論。

中國的很多學閥操控下的評價體系,就是這樣的博弈規則,在呦呦均衡下形成的潛規則。中國的很多評選,也是我投票,肯定不會投給與我有競爭實力的人。不是投給我扶持的學生,就是要給最不可能與我形成競爭關係的人。這樣的選舉,看似選優,其實是評差。類似的情況下我們的評議體系,還要搞同行的匿名評審什麼的,結果可想而知。這樣的均衡,甚至會在我們選院士等最高等級的評選當中出現。屠呦呦的被選出來,是饒毅推動的,饒毅很知道中國的院士投票潛規則,他自己對院士的選舉就發表過很激烈的言論,還聲稱終身不再去選院士。中國人的社會是太過精明和博弈激烈,如此環境這樣的投票,導致的結果就是學閥的橫行,制約了有才華的年輕人的發展,導致人才外流。

說完這個博弈的模式,這裡我們再看一看青蒿素髮現時候的各方具體貢獻,以此印證一下。這個是依據我找到的一份中科院文件而來的,文件當中清楚的記錄了發現青蒿素過程當中每一個人的貢獻:周維善院士主持青蒿素結構測定,許春祥完成青蒿素合成,朱大元合成了蒿甲醚,顧浩明完成對青蒿素衍生物的藥效實驗,李英對青蒿素化合物進行了系統性研究,屠呦呦採用乙醚提取青蒿抗瘧有效成分,魏振興從黃花蒿中分離出抗瘧有效單體,梁鉅忠從乙醚提取物當中觀察到臨床抗瘧效果,李國橋首次證實療效優於氯喹,劉旭合成出青蒿衍生物。屠呦呦是用乙醚萃取了有效成分,而分離出有效成分單體。這研究當中最重要的做出有效成分、藥理分析的,都不是她;而且想要用醚類萃取的也不是她,發現應當是黃花篙不是青蒿的還不是她。外國人給這個獎只給她,原因是後面的工作,外國人不承認中國人乾的!後面的工作是申請醫藥專利的關鍵。對青蒿素外國公司已經申請了大量醫藥專利,獲取大量的知識產權利益,這背後有巨大利益博弈。

中醫是否為科學,我們要看屠呦呦,把有效成分提取了,有效是啥也不是她分析的,按照這個標準,中醫的複雜藥物炮製過程,都應當屬於科學了。植物萃取物在天然成分還算是植物製品,可以作為食療了。這裡有這群人的雙重標準,我們可以注意到的就是激烈反對中醫的,也是這群人。對中醫是否是科學,一直爭論巨大,本人認為中醫中藥有豐富的知識積累,廣義的科學,是包括所有對建立理論體系有用的知識和實驗認知都可以包括的,中醫這些中華文明的知識積累,當然是要算的。而狹義的科學,則是要有完整的邏輯理論體系,按照狹義的定義,中醫還有距離。所有的爭論,最後都變成定義之爭,變成了無意義的爭吵。但這一次的諾貝爾獎給屠呦呦,顯然是按照了廣義的科學標準,對西方陣營,這是雙重標準,他們顯然是為了利益,不惜改變一貫的說中醫不屬於科學的標準。而為何那三個人投票屠呦呦,就是以為西方不認她中醫,不會給她才選她的,對西方的利益本質還是認識不深刻,西方這個投票,就是為了讓她當選,維持西方青蒿素背後的專利蔟而設計的。

這裡我們更應當看到的就是這個博弈,其實揭示了西方票選政治的黑暗面,這個票選,不是選出最優,而是可能在黨同伐異的背景下的選差。西方競選在自己無法當選的情況下,就是支持一個弱而差的當選,這樣給下一屆自己上臺留下更多的機會。而且在投票選擇多個席位的時候,選什麼樣的人就很關鍵。比如議會選舉,怎樣投票不讓對自己有競爭力的人進來等等。這個博弈模式的建立,實際上揭示了西方政治的根本命門。

其實我們應當看到這樣的投票邏輯,在我們的商業活動當中也是很普遍的,其實是伴隨著各種投票的,只要有票選,就可能有這樣的非合作博弈,讓事情走向反面。例如我們的企業經營公司的股東會選舉董事,你不能選出更多的自己人的時候,投票選其他董事就是選最差的,不會影響自己權力的。還有很多公司管理上搞同事評議,也是黨同伐異,儘量給能夠威脅自己的人打最低分,給高分的是不能影響自己的人,這是不論其個人好壞,只從自己的利益出發的。當然中國的學術界的學閥現象,也是例證。

這樣的博弈,西方人不分析,背後就是給他們號稱神聖的票選抹黑了,西方的票選政治,原來就是來自他們中世紀的宗教的,對《聖經》的解釋是票選決定的。而對信教的人而言,《聖經》等同於真理,他們的真理也是可以這樣票選的,你去揭開其票選的負能量博弈,肯定是不行的。

所以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票選是有陰暗面的,在非合作博弈下,一樣可以出現類似囚徒困境的情況,對此我將之成為呦呦均衡。

中醫是否為科學,我們要看屠呦呦,把有效成分提取了,有效是啥也不是她分析的,按照這個標準,中醫的複雜藥物炮製過程,都應當屬於科學了。

​​​​附錄:

下圖科學院的文件可看出屠呦呦排在什麼位置,為何沒有當院士,這次給獎不給測定青蒿素結構的,不給合成青蒿素的,不給相關衍生物的,背後是不給中國青蒿素相關藥品知識產權,僅僅提取有效成分是得不到專利的,外國人特別拔高她為何就明白了,這是以諾貝爾獎的方式否定了中國的知識產權,這諾獎不便宜。 ​​​​

從呦呦均衡到票選的陰暗面

科學院確認青蒿素的文件函

從呦呦均衡到票選的陰暗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