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呦呦均衡到票选的阴暗面

从呦呦均衡到票选的阴暗面

中国的青蒿素研究终于得到诺贝尔奖了,中国大陆学者终于有诺贝尔奖了,但这个引起的惊喜意外的没有那么热烈,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这里笔者要说的,还是中国的学阀政治,中国学阀的博弈潜规则。在中国学术界的非合作博弈下,其实就是类似囚徒困境下的博弈结果,非合作的博弈潜规则会选出入围的差者出来,而不是选出优秀者。对这样的博弈规则,我把它起名叫做呦呦均衡。这种博弈的均衡在很多地方都会有现实意义。

本人写此文,不想否认屠呦呦的杰出贡献,但这个贡献还有其他人的成果。更多的是以这样的博弈模式,告诉你非合作的票选,是怎样的让你走向黑暗的,这个非合作的博弈均衡,其经济效果社会效果,在很多场合有特别的意义。

我们可以先看一下青蒿素贡献谁大的确定过程,这个很有意思,就是当初没有很确切的文献发表,没有一个署名先后的书面文献,结果就是有四个人都说自己贡献最大,这四个人背后,还代表着不同的单位,还有单位之间对自己贡献的巨大分歧和利益之争。如何确定谁是贡献最大的呢?这一次评奖搞了一个让这四个人投票,只投一票的话,肯定是每一个人都投自己贡献大,那么我们搞一个每人要投两票,除了自己,再选一个贡献大的人。这样的投票,结果就是除了屠呦呦自己投了自己以外,其他三个人投票都有她,她得到了8票当中的四票,因此有关方面宣布屠呦呦的贡献是众望所归,大家一致公认的,总共八票她得到四票,似乎是一个无懈可击的评选。

搞了一个谁得奖的票选,这票选第一个是填自己,第二个填谁?大家都填屠呦呦,他就是说屠呦呦是大家一致认可的?而真相是在非合作博弈的前提之下,你选了自己,第二个会去选谁呢?在以私利为中心的情况下,贡献大小是次要的,首要的是不能影响到自己的利益。因此这个非合作博弈下问题走向反面。每一个人投票去选的第二个人,不是剩下你认为最好的,而是最差的!因为你选择最差,投票给认为不可能选票数量与你竞争的人,对你自己的当选才最有保障。不能让真的水平很好,能够与你竞争的人得到你的选票。因此你选的人肯定是要差得他不能与自己竞争才可以。而且你投票的人就算与你一起当选了,两人得奖谁排在前面,也是很重要的,显然要选一个看来肯定要排在自己后面的人才行。屠呦呦就是这样入选了,她的水平确实难以在同行服众。这就是一个类似囚徒困境的均衡,是博弈的一种悖论。

中国的很多学阀操控下的评价体系,就是这样的博弈规则,在呦呦均衡下形成的潜规则。中国的很多评选,也是我投票,肯定不会投给与我有竞争实力的人。不是投给我扶持的学生,就是要给最不可能与我形成竞争关系的人。这样的选举,看似选优,其实是评差。类似的情况下我们的评议体系,还要搞同行的匿名评审什么的,结果可想而知。这样的均衡,甚至会在我们选院士等最高等级的评选当中出现。屠呦呦的被选出来,是饶毅推动的,饶毅很知道中国的院士投票潜规则,他自己对院士的选举就发表过很激烈的言论,还声称终身不再去选院士。中国人的社会是太过精明和博弈激烈,如此环境这样的投票,导致的结果就是学阀的横行,制约了有才华的年轻人的发展,导致人才外流。

说完这个博弈的模式,这里我们再看一看青蒿素发现时候的各方具体贡献,以此印证一下。这个是依据我找到的一份中科院文件而来的,文件当中清楚的记录了发现青蒿素过程当中每一个人的贡献:周维善院士主持青蒿素结构测定,许春祥完成青蒿素合成,朱大元合成了蒿甲醚,顾浩明完成对青蒿素衍生物的药效实验,李英对青蒿素化合物进行了系统性研究,屠呦呦采用乙醚提取青蒿抗疟有效成分,魏振兴从黄花蒿中分离出抗疟有效单体,梁钜忠从乙醚提取物当中观察到临床抗疟效果,李国桥首次证实疗效优于氯喹,刘旭合成出青蒿衍生物。屠呦呦是用乙醚萃取了有效成分,而分离出有效成分单体。这研究当中最重要的做出有效成分、药理分析的,都不是她;而且想要用醚类萃取的也不是她,发现应当是黄花篙不是青蒿的还不是她。外国人给这个奖只给她,原因是后面的工作,外国人不承认中国人干的!后面的工作是申请医药专利的关键。对青蒿素外国公司已经申请了大量医药专利,获取大量的知识产权利益,这背后有巨大利益博弈。

中医是否为科学,我们要看屠呦呦,把有效成分提取了,有效是啥也不是她分析的,按照这个标准,中医的复杂药物炮制过程,都应当属于科学了。植物萃取物在天然成分还算是植物制品,可以作为食疗了。这里有这群人的双重标准,我们可以注意到的就是激烈反对中医的,也是这群人。对中医是否是科学,一直争论巨大,本人认为中医中药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广义的科学,是包括所有对建立理论体系有用的知识和实验认知都可以包括的,中医这些中华文明的知识积累,当然是要算的。而狭义的科学,则是要有完整的逻辑理论体系,按照狭义的定义,中医还有距离。所有的争论,最后都变成定义之争,变成了无意义的争吵。但这一次的诺贝尔奖给屠呦呦,显然是按照了广义的科学标准,对西方阵营,这是双重标准,他们显然是为了利益,不惜改变一贯的说中医不属于科学的标准。而为何那三个人投票屠呦呦,就是以为西方不认她中医,不会给她才选她的,对西方的利益本质还是认识不深刻,西方这个投票,就是为了让她当选,维持西方青蒿素背后的专利蔟而设计的。

这里我们更应当看到的就是这个博弈,其实揭示了西方票选政治的黑暗面,这个票选,不是选出最优,而是可能在党同伐异的背景下的选差。西方竞选在自己无法当选的情况下,就是支持一个弱而差的当选,这样给下一届自己上台留下更多的机会。而且在投票选择多个席位的时候,选什么样的人就很关键。比如议会选举,怎样投票不让对自己有竞争力的人进来等等。这个博弈模式的建立,实际上揭示了西方政治的根本命门。

其实我们应当看到这样的投票逻辑,在我们的商业活动当中也是很普遍的,其实是伴随着各种投票的,只要有票选,就可能有这样的非合作博弈,让事情走向反面。例如我们的企业经营公司的股东会选举董事,你不能选出更多的自己人的时候,投票选其他董事就是选最差的,不会影响自己权力的。还有很多公司管理上搞同事评议,也是党同伐异,尽量给能够威胁自己的人打最低分,给高分的是不能影响自己的人,这是不论其个人好坏,只从自己的利益出发的。当然中国的学术界的学阀现象,也是例证。

这样的博弈,西方人不分析,背后就是给他们号称神圣的票选抹黑了,西方的票选政治,原来就是来自他们中世纪的宗教的,对《圣经》的解释是票选决定的。而对信教的人而言,《圣经》等同于真理,他们的真理也是可以这样票选的,你去揭开其票选的负能量博弈,肯定是不行的。

所以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票选是有阴暗面的,在非合作博弈下,一样可以出现类似囚徒困境的情况,对此我将之成为呦呦均衡。

中医是否为科学,我们要看屠呦呦,把有效成分提取了,有效是啥也不是她分析的,按照这个标准,中医的复杂药物炮制过程,都应当属于科学了。

​​​​附录:

下图科学院的文件可看出屠呦呦排在什么位置,为何没有当院士,这次给奖不给测定青蒿素结构的,不给合成青蒿素的,不给相关衍生物的,背后是不给中国青蒿素相关药品知识产权,仅仅提取有效成分是得不到专利的,外国人特别拔高她为何就明白了,这是以诺贝尔奖的方式否定了中国的知识产权,这诺奖不便宜。 ​​​​

从呦呦均衡到票选的阴暗面

科学院确认青蒿素的文件函

从呦呦均衡到票选的阴暗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