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天下泉城,省會濟南,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南依泰山,北跨黃河,上通京畿,下連蘇滬,七十二泉名甲天下。新時期的濟南正在向著建設區域性經濟中心、產業金融中心、物流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闊步前行。

濟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ofweek產業園區

濟南高新區是1991年3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的首批國家級高新區。目前已形成中心區、章錦片區、高新東區、高新北區、創新谷片區共五大片區,總面積達到了318平方公里,轄5個街道辦事處,常住人口超過40萬人。

高新區擁有國家信息通信國際創新園、齊魯軟件園、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綜合保稅區、濟南留學人員創業園等國家級專業園區;擁有全國軟件出口創新基地、服務外包示範基地、遊戲動漫產業基地、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基地、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和國家創新藥物孵化基地等一批國家級金字招牌。2016年經國務院批准躋身山東半島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

濟南高新區共有各類企業兩萬多家,形成了電子信息、生物醫藥、裝備製造、現代服務業四大主導產業,電子信息佔工業總產值的比重佔到45%,;生物醫藥產業“十二五”期間年均增速超過了40%;裝備製造業發展潛力巨大,在智能製造、輸配電設備、智能機器人、專用設備領域優勢突出;現代服務業已成為新的增長點,金融類金融企業加快聚集,截止到2017年7月,高新區上市掛牌企業總數已達到103家。

濟南高新區充分發揮省會優勢,聚集了一批優質高端創新資源。先後建設了國家超算濟南中心、浪潮高性能計算中心、國家綜合性新藥研發技術大平臺、量子技術研究院、山東省機器人與智能製造公共技術平臺,在高效能服務器、大數據開發應用、量子通信技術等領域,具備了一批具有自主核心技術的知識產權成果,技術水平達到了世界一流。聚集了160家省級以上企業研發機構,其中國家級14家,建設了國家級孵化器4家、省級5家、市級6家,市級以上創客空間30家,吸引了上千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入駐。全區高新技術企業達到了275家,科技金融建設日漸完善,創新鏈、資金鍊的統籌配置能力得到了大力提升。“齊魯人才特區”建設快速推進,截至目前,擁有各類人才12.56萬人,研發人員4.45萬人,院士19人,國家千人計劃35人,萬人計劃3人,省泰山學者和泰山產業領軍人才92人,市5150人才384人,各類高層次人才近千人,數量全省、全國領先。

為增強產業承載力,著力打造良好的軟硬環境。高新區全力加快教育、醫療、居住、購物、餐飲、娛樂、交通等相關配套設施的建設發展,綜合配套能力大幅提升。以構建“生態人居、綠色環保”的城市發展環境為目標,加大城市管理和整治力度,綠化、美化、亮化和規範化水平不斷提高。大力推進法治高新、和諧高新、平安高新、誠信高新、智慧高新、潔美高新“六個高新”建設,社會管理水平不斷提升,營造了和諧穩定發展氛圍。

濟南高新區緊緊圍繞濟南市“打造四個中心,建設現代泉城”的中心任務,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再次創業步伐,按照企業化管理,市場化運作,專業化服務的要求,全面重新構建構建了高效的行政管理體系、專業系統的招商服務體系、法制和諧的社會治理體系和積極穩健的融資建設體系。

面向未來,濟南高新區的發展總體思路是:以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為目標,依託五大片區,加快建設臨空經濟區、智能裝備城、生命科學城、齊魯智慧谷、齊魯創新谷“一區兩城兩谷”。努力將高新區建設成為全市區域性經濟中心的主陣地、科技創新中心的大平臺、金融中心的拓展區、物流中心的主樞紐。努力營造更加宜居宜業的優良環境,張開雙臂歡迎四方賓朋前來投資立業,共同成長,共同迎接更加廣闊美好的未來。

地理優勢

濟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所位於的泉城濟南處於華北地區中部,既是中國東部沿海經濟大省——山東省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教育和金融中心,也是中原地區走向環渤海經濟圈的跳板。南抱群山,北依黃河,地勢平坦,資源豐富,在交通、環境、經濟等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成本優勢

濟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空間大,地勢平坦,土地資源充裕,開發利用投入相對較低;區域內群眾要求改善生產、生活現狀的願望十分強烈,改造拆遷的阻力相對較小,區域開發成本整體較低。

交通優勢

濟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轄區內有名列全國第三位的鐵路編組站、津浦鐵路、京福高速公路、繞城高速和京滬高速鐵路貫穿南北,形成了進出暢通、內外交通便捷的交通網絡。市內公路四通八達,形成“四縱四橫”大框架,近幾年槐蔭區對經十西路、經一路、經六路、濟微路、二環西路、張莊路等進行了綜合改造,村級公路硬化、綠化、美化全部達標,為濟南西部的開發建設構建了初步框架。

環境優勢

自然環境優美,空氣質量良好,玉符河、小清河、臘山河流域覆蓋面廣,水資源豐富,平均水位海拔30米;地下水日可開採量60萬立方米,能滿足50萬市民用水;玉清湖水庫已向濟南市主城區供水。

經濟優勢

汽車、機械、輕化、建材、食品為主導產業的30多個產品在國內外享有盛名。槐蔭區的第三產業形成了以濟南華聯商廈、小商品市場為中心的西市場商貿中心;以山東潤華汽車貿易中心為代表的經十西路商貿中心等幾大商貿中心;並形成以小商品批發市場、山東汽車配件城、段店集貿中心等10大市場為主導的大流通格局。

政策優勢

外來投資企業是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政府在繼續依法保障區內投資者權益的同時,將為外來投資商創造更加安全、更趨完善、更為優化的發展環境。為搞好招商引資,發展槐蔭經濟,我們將全面整治治安、人文、政策、服務等多個環境,形成親商、爭商、愛商、幫商的良好氛圍。文章轉載於:ofweek產業園 https://park.ofweek.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