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計算與數據中心,「非此即彼」還是「融會貫通」

雲計算與數據中心,“非此即彼”還是“融會貫通”

雲計算與數據中心,“非此即彼”還是“融會貫通”

亞馬遜公司首席技術官Werner Vogels曾經多次表示,無論企業採用的是內部部署數據中心還是公共雲的策略,最終只有採用公共雲這一條路。然而,該公司如今卻提倡採用二者混合應用的體系結構。

而微軟公司將Azure Stack在技術上進行了改進,以便其在公共雲與數據中心的體驗儘可能無縫地滿足客戶的需求。與此同時,谷歌公司繼續投資於某些服務運行在私有數據中心的技術,同時也使內部部署的業務邏輯更容易使用公共雲服務。

當企業涉及公共雲與內部部署數據中心的選擇時,長期以來被認為是一個“非此即彼”的命題,如今日益成為一個二者共存的事實。調研機構IDC公司一年前的調查表明,55%的組織正在使用這種混合部署的方法。

隨著混合部署變得越來越流行,瞭解適合自己需要的策略是企業要考慮的事項。在以往,企業的首席信息官和IT組織將其所有應用程序應用在公共雲或本地部署數據中心。但是越仔細瞭解,就越微妙。

雲計算與數據中心,“非此即彼”還是“融會貫通”

IT運維團隊的應用程序選擇

IT運維團隊通常擁有數十個(也可能是數百)應用程序,他們負責維護基礎設施,有些應用程序(例如面向公眾的網站)的需求波動幅度巨大,這些應用程序對應於客戶可能對不同產品和服務感興趣的不同時段。對於那些往往具有非敏感數據的應用程序,採用公共雲非常有意義,因此需求彈性可以與按小時租用的計算支出更緊密地匹配。

其他應用程序可能是內部部署的,沒有需求波動和敏感的財務數據。這類應用程序更適合託管在本地部署數據中心,在這裡可以實現額外的安全性,並且從長遠來看,其資產的資本化成本更低。

IT運維人員採用雲計算管理平臺等工具逐個案例分析,主要是單一應用程序的託管分析,這種觀點與首席信息官的“非此即彼”的觀點有所不同。這就是為什麼這麼多組織都在選擇的原因。

雲計算與數據中心,“非此即彼”還是“融會貫通”

開發人員和大規模混合應用程序

當人們看到更多與新的基於微服務的應用程序的細微差別時,IT運維人員的定義再次發生變化。在以往,“混合雲”和“多雲”是同一事物的兩種呈現方式,但隨著應用程序架構越來越多地使用來自不同公共雲提供商的雲服務,同時在本地部署數據中運行業務的邏輯以大規模混合應用為中心,用戶將根據具體情況選擇託管服務。

例如,應用程序的業務邏輯可以在本地Kubernetes集群上運行,但可以利用公共雲中的無狀態服務進行增強。一個例子就是使用谷歌翻譯來支持任意數量的語言,直接針對客戶的內容,但是使用AWS Comprehend對用戶評論進行情感分析,以檢測它們可能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

通過這種方式將內部部署基礎設施與來自不同公共雲的服務進行混合和匹配,可以為開發團隊帶來創新,而不必將它們綁定到應用程序各個部分的特定提供者。從這個角度看,很容易認識到“混合雲”比其以前的用法更好地描述了這種架構。

大規模的混合應用程序將在公共雲上開始使用業務邏輯,採用PaaS服務,因為它可以很好地縮小規模,並鼓勵通過軟件尋求創新。其中一些應用程序沒有開發後續功能並消失,但其他應用程序將達到可預測的規模,這就是開展內部部署遷移的時候,就像Dropbox公司為IPO準備時那樣,可以節省7500萬美元的成本。儘管如此,在某些情況下,遷移內部部署的部件但仍繼續使用PaaS服務是有意義的。

雲計算與數據中心,“非此即彼”還是“融會貫通”

企業的業務在公共雲或本地部署數據中心的爭論已經不再具有意義。隨著需求的變化,這些選擇需要經常重新審視新應用程序。因此,沒有一種一刀切的模式,也沒有“非此即彼”的選擇。因此,企業需要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模式,在業務上進行創新,並實現長期成本控制。

雲計算與數據中心,“非此即彼”還是“融會貫通”

職品彙,國內領先的職場大數據徵信服務提供商。

雲計算與數據中心,“非此即彼”還是“融會貫通”

職品彙產品體系

雲計算與數據中心,“非此即彼”還是“融會貫通”

職品彙背景調查操作流程

雲計算與數據中心,“非此即彼”還是“融會貫通”

職品彙的願景是“讓天下沒有欺騙”。通過完善職場各方的數據,建立我國9.2億從業者的職場信用體系,徹底解決職場誠信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