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過80年代下海,90年代炒股,00年代炒房,10年代比特幣,接下來最可能錯過的投資熱點是什麼?

成都生活雜談


首席投資官評論員陶子認為,中國和美國的國土面積、經濟發展模式是最相似的,看看現在的美國,一定程度可以預計未來的中國。雖然中國目前炒房大行其道,在美國,投資股市的收益率要遠遠高於房市,我相信未來的中國也會如此。

然而,這並不代表任何行業,任何公司的股票未來都會大漲,只有行業空間大,並處於上升期的行業,未來前途才會更廣闊,相關公司股票才有大漲的可能性,畢竟站在風口,豬都能飛起來嘛。

哪些行業增長空間比較大呢,主要有四個——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醫藥以及大消費。

關於新能源汽車,一方面,石油資源越來越少,另一方面,汽油車不環保,因此各國都在推出燃油車退出時間表,電動汽車越來越普及。在中國,大城市限號,北京新能源汽車一開始不需要排號,現在排號都要等到幾年後了,新能源汽車從一線往其他城市普及只是時間問題,必然帶動相關產業鏈公司發展。

人工智能更不必說,現在連手機都要整AI了。當經濟發達到一定程度,人口自然增長率會降低,機器代替人力也是必然趨勢。過去的機器是流水線上轟隆隆響的自動化設備,現在以及未來人工智能背景下,機器將模擬人類大腦,計算精度要比人腦高得多,人機圍棋大戰充分說明這一點,這也是未來的一個風口。

消費和醫藥類似,都是不管經濟形勢好壞,人們都需要的東西,必然長期發展。

認識到了行業,選擇行業中相關個股,買入、長期持有就可以了。


首席投資官


機遇風口這個東西不得不去相信他,有的人辛辛苦苦一輩子賺不到錢,有的人抓住機會輕輕鬆鬆就起來了,記得2005年左右我們拿一個藥品,這邊給廠家打了定金,那邊就收到了經銷商的預付款,貨還沒到就賣完了。同樣的我們到了2013年以後各方面都強於2005年,但是已經很難再銷售出去了,做了多少努力也無濟於事,半年能賣完一批貨都算優秀了。那麼下一個投資熱點是什麼呢?就是類似於滴滴,美團,今日頭條這樣的移動互聯網平臺,這樣的平臺在每一個領域都存在機會,這也是互聯網時代最後的機會。
我們2008年去武漢參加藥品展會提前用攜程定賓館,把錢支付到攜程,攜程保證有房間,沒有房間雙倍退款,一次藥品展會上百萬人同時擠進一個城市,住房非常緊張,結果我們去了沒有房間了,和賓館大吵一架還報警了,還得換地方找房。2016年同事說我們用美團定吧,美團可以看到賓館和會場的距離,錢支付到平臺,入住確認付款,不入駐隨時退款,這就是移動互聯網和互聯網的差別,互聯網沒有移動支付沒有定位他做不到這樣的功能。這樣的思路又崛起了一個平臺物流配貨領域的快遞物流第三方平臺—51快配app。


看互聯網時代的配貨軟件,配貨站發佈信息在平臺,司機看到信息聯繫配貨站並支付信息費後,配貨站把貨主電話給司機,信息要賣錢直接找貨主肯定不行,這樣的信息貨主是不會要錢的只有找配貨站,那麼這個信息是真的假的?像08年的攜程嗎?運費如何支付?信息費信息部收了平臺如何盈利?這些互聯網都解決不了,所以很多專家都急了,明明顯顯物流是最合適被互聯網改造的,但是為什麼就出不了物流滴滴呢?反而騙子們通過假物流信息騙人更方便了。

看看“51快配”的移動互聯網解決方案,發貨寄快遞信息輸入手機形成電子發貨單,接單人根據發貨單報價,發貨人根據報價查看接單人的資質,評價,以及是否有保證金,將運費支付平臺到貨點確認鍵司機秒收運費。不需要信息費把運費支付平臺哪還有虛假信息呢?像不像美團?有司機司機接貨沒司機錢任何時候都可以退回。這樣雙方都信任了成本也降到最低,僅僅幾個月註冊會員就破十萬,又一個互聯網奇蹟來了,這樣的模式在農產品領域在生活服務領域都有機會,我相信在所有的領域都有機會,做不了平臺的做加盟商,三年翻100倍應該是最小目標。


創業特種兵


該是你的就是你的、不該是你的莫強求!

80年代下海? 那個時代大多都是國企職工,左鄰右舍、可以說正常家庭的思想也都是統一的、下海就等於放棄尊嚴! 所以80下海的大多數是家庭條件好、或者就是無業遊民、還有地痞小流氓.....(如果回到那個年代,你肯定還是不會下海)

90年代炒股票? 那個年代炒股票的都是什麼人?大多是經商的、因為有錢,還有一些是企業強制配股、因為這個當時很多工人還不理解,直到看到了錢才明白什麼叫股票!對於一個普通家庭來說大多時間都在專心工作養家哪有機會學股票! 後期當大多數人瞭解股票能掙錢後、百姓加入到股票大軍的時刻,崩盤了....... (如果今天給你個機會回去、難道今天的你學會了股票嗎?)

00年代炒房?拜託,對於一個當時家庭收入只有幾千塊的家庭來說,一套房子20-30萬便宜嗎?這房子是你敢炒的嗎? 別看現在一套房子百八十萬,但當年對於一個普通家庭來說20萬也是天文數字了! 第一批炒房團也是有錢人起頭、後期才流行的貸款!好比當年的捷達十多萬,今天的捷達5-6萬!(就算回到了00年大多數人也只能是看著別人買房)

10年代比特幣? 直到今天也有很多人不瞭解!而在當年敢玩的都是噱頭炒作、說白了皮包公司拉人頭還錢,只是誤打誤撞還弄出了名堂! 10年是網絡整體改頭換面的時代、一大批網絡公司破產淘汰、所有網絡公司都是到處抓錢維持!在那種時刻誰能想到一向封閉的我國竟然對這種虛擬貨幣沒有任何...... 10年代上半期互聯網還屬於免費時代!那個時候我買過但都沒當回事送給網友了(如果再給你次機會,請問你會敢把錢扔到一個什麼都不瞭解的世界裡嗎?)

接下來最不可能錯過的是什麼? 終於到了結尾,最後我們不應該錯過的是家庭、錢沒有不行、但多了也無用!該有的我們要爭取、但檔次有高低不能強求!看別人開勞斯萊斯、你那怕開個QQ也應當學會知足,因為它們都叫《車》

如果你有一千萬那你很富有可以快樂生活!

如果你有三千萬那你是富豪可以盡情揮霍!

如果你有一個億那你要多一些人負起責任!

如果你有十個億..... 對不起那些錢不是你的、國家會隨時關注你.....


音樂冰點


2018年初,商業前景方面,輿論最大的是區塊鏈改變世界。也就是說,接下來的投資熱點不少人可能會錯過區塊鏈。

但我認為,更被忽視而可能錯過的是生物醫療。

1、有關區塊鏈。

比特幣只是區塊鏈的很小一部分,1.0而已,現在發展到2.0智能合約,3.0的想象空間更大,滲透到各行各業。

目前,已有不少人在叫嚷說,區塊鏈是人類有歷史以來最大的泡沫,以前的泡沫都是區域性,區塊鏈通過互聯網傳播變為全球性的一個投機行為。

但泡沫剛開始,不參與才是最大風險。

泡沫是推動技術革命的催化劑,也是用來阻礙大群看似理性的人最好的假象。目前大公司都不能也不敢在區塊鏈相關方面有大動作,一來有政策風險,這些坐享其成的大公司,冒不起這個危險。二者,如BAT這些互聯網巨頭,目前也沒看到區塊鏈的切入點。大家同處摸索階段。

正因為這樣,區塊鏈才是初創公司的機會。別看,現在有關區塊鏈的熱度似乎在減弱,那是過去幾個月全部輿論瞄準它,太熱了,現在迴歸正常而已。真正勇於佈局未來的人,在區塊鏈裡的投入,並沒有停歇。

是關注者,旁觀者自己看不懂,看累了而已。

2、有關生物醫療。

人工智能無疑是當下最有前景的全面開花的產業,因為深度學習帶來人工智能極其廣泛的應用場景,各行各業智能化正在緊密推進。

但人工智能初創企業基本上在過去10年,尤其是2013-2016年間均已成立,已從投資熱點變成了投資常態。

未來看,與人工智能同等激動人心的是生物醫療。

互聯網的發展最近10年,至少有三大小浪潮,分別以美團、今日頭條、滴滴為代表,第一波是電子商務,如美團、大眾點評這樣的本地服務;第二波是內容產品;第三波是共享經濟,以滴滴、摩拜、ofo為代表。

總結來看,這些小浪潮都屬於互聯網信息領域,過去30年是信息科技帶來了人們生活的鉅變。未來30年,生命科學或許會超越信息技術,對人類的生活產生更大的影響。比如基因技術,比如人工智能、大數據與生命科學的融合,使得健康產業會獲得前所未有的機遇。

我們來看紅杉中國的締造者沈南鵬的興趣點吧,他所關注的未來,可以側面反映出未來的投資趨勢。

京東,360,及上面提到的美團、今日頭條、滴滴都是他投資的,有人評價說半個互聯網圈公司,都有他的投資身影。

對生命科學很感興趣的沈南鵬認為,過去20-30年間,儘管在治療腫瘤、艾滋病和長期慢性病等方面獲得不少突破,但相比信息科學對人類與商業的影響,生命科學的發展“還不夠耀眼”。

公開資料顯示,紅杉中國目前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投資組合已經超過60家公司,包括貝達、再鼎,及深圳新產業、華大基因等,這些公司目前已是各領域的龍頭。

不過,生物醫療類公司比起互聯網信息相關公司,受關注的程度還小很多。

為了對生命科學有更多認知,沈南鵬不斷拜訪諸多醫學教授、科學家。他得出來的結論是:“免疫治療、基因等新的醫療手段所展現出的特徵,和互聯網、信息科技展現的許多特徵是類似的,它們都將呈現出指數級的增長。”

沈南鵬說,“今天很多生命科學的發現已經非常接近實用了,很多理論可以進入到臨床層面。”

有人問有互聯網思想巨匠之稱的凱文·凱利:過去半個世紀你選擇跟蹤研究人工智能,如果從頭再來,現在,你會選擇跟蹤哪個領域?

凱文·凱利回答說:生命科學!


財經作家邱恆明


財無定法,不溯既往。

財富,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機會,但永遠不會相同。今天,時代已經發生切換,機會已經不同,其背後的邏輯也已經發生了更大的變化。

過去的投資機遇,幾乎都是套利型的,如炒股、炒房、炒幣打的都是信息差和時間差,除了炒房,炒股和炒幣的成功概率其實是很低的,可謂是一將功成萬骨枯。包括,80年代的下海,本質上也是套利型的,那個年代的所謂下海,幾乎都是從倒爺倒姐做起的,沒有背景的倒倒商品,有背景的倒倒批文。

今天的投資致富邏輯已經變化了,套利者已經沒有空間了。

我們看股市,政策市主導的時代已經告別,IPO數量的大規模擴容,殼資源的價值已經大大縮水,未來都有可能一文不值,這些將迫使投資者,從原來的價格投機思維,轉向價值投資思維。

再看看樓市,炒房的時代也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在“房子是用來住的,而不是用來炒”的政策定調背後,包括增加租賃性住房、不同性質的土地放量入市,以及房產稅的漸行漸近,這些都逐漸的將樓市轉向理性的資產配置,而不是說瘋狂的投機炒作。

至於炒幣,目前依然是一個霧裡看花的財富遊戲。何去何從,不做建議。

現在和未來的投資機遇是,屬於個體的股權投資時代。以前的股權投資,是機構主導的,其核心競爭力,除了金融專業外,更重要的還是信息不對稱。

時代潮湧,萬物在變。傳統的規模型的製造業還會存在,但是,已經成為新經濟當中被驅動主體一一那麼,驅動能力或驅動主體又是誰呢?

無數個點狀的創新和創意主體,他們更多是小微型的公司,甚至是個人的工作室。巨頭型的平臺公司依然存在(如BAT),但是,其背後卻是數以千萬計的小微機構,小微的Ai研究機構,小微的手遊研發機構,小微的新媒體生產機構,小微的創意設計機構……

人是新經濟唯一的尺度,資金、資源已經退後千里。去中心化的新經濟,對應的必然是組織形態的去中心化,一切以激發個體的主體創造性為核心。

認識了這一點,我們才能理解,個體股權投資時代的正式到來,你也才有可能抓住這一歷史性的投資創富機遇。

何謂個體股權投資?

個體出錢?No! 個體出力?也No! 而是個體“專業出力”+“少量出錢”。錢無偏差,但力卻有懸殊,你必須是專業之力,不專業你再拼命,也是無力可言。

這樣的個體股權投資,它不是套利型的,而是價值導向型的,它不是短期投機性的,而是深度捆綁型的。這方面,在過去幾年,財經作家吳曉波已經做過了許多探索,他投資的很多新媒體平臺,就是既出力(專業判斷之力,資源分享之力)又出錢。

所以,在個體股權投資時代已經到來之際,你需要做的,首先是夯實自己的專業能力。否則,你即便拿錢去投別人,別人也不見得要,除非你參與的價格遠遠高於別人。此外,如果你不具備一定的專業能力,你看項目,也會發生很大的偏差,被騙的可能性,可能要高達90%以上。

不多說了,快去夯實你的專業內功吧!


楊國英觀察


歡迎關注【昕瑞生態】,專注解答三農問題

是不是很多人會覺得我跑錯地方,這是投資不是三農領域,三農怎麼會和投資扯上關係。錯過了80年代下海,90年代炒股,00年代的炒房,10年代比特幣,20年代就是三農了。你沒看錯,就是三農。投資就是一場博弈,二八定律,全民都蜂擁而至的是領域就是該退出的時候,大家都絕望的時候就是價值窪地,最佳的投資時期。

1.商界大佬的舉動就是市場投資的風向標

“褚橙柳桃潘蘋果,強東大米丁家豬”,前兩年京東的跑步雞,今年年初的阿里巴巴投資幾億計劃在兩年後養2萬頭豬,隨後跟風的有企鵝養鵝,騰訊也開始進軍

農業,要養鵝了。商界大佬跑步進場,大手筆投資農業。而現在農產品價格低迷,飼料成本,農資成本卻大幅上升。用現在的話說現在進軍就是虧錢。投資過股市的人都知道,在散戶絕望的時候,主力大舉建倉,在股價拉伸時鬧讓散戶沒有買入的機會。農業生產中誰是主力,誰是散戶呢?


2.今年年初,“鄉村振興”成為國家戰略,是戰略中的重中之重

農村農民農業,三農被提升為國家戰略,也代表國家對三農問題的重視和決心。“讓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國家對三農的重視,也將為什麼帶來更大的發展機遇,三農的投資價值也慢慢顯現。

3.三權分置,盤活農村土地

農村散戶式種植,已不適合當今的時代。現在都是以機械化農業生產,效率高,人力成本低。但過去的農村土地的使用權一直在農民手中,很難土地流轉,土地流轉不起來很難規模化種植,機械化農業生產。大大降低土地的產出率,甚至很多土地都荒蕪,勞動生產效率低,資源利用率低。三權分置,就是為了加快放活農村土地的經營權,讓土地流轉起來,集中起來,規模化機械化生產。

總之,最近幾年商界大佬跑步進軍農業,不是錢多人傻,用長遠的目光看到了三農的投資機會。大家都絕望的時候,他們在悄悄建倉。


昕瑞生態


既然都錯過了,那接下來,一定不能錯過以下幾個趨勢:

1,人工智能

如果你還是學生,建議可以學這個專業,比爾蓋茨之前也建議大學生可以向這個方向發展。

如果你已經參加工作,可以向這個行業靠攏。如果專業不對口,可以先從基層做起,比如銷售等。

如果是投資人,可以找找相關領域的投資機會,如果A股沒有,可以擴大投資領域,比如港股,美股。當然,A股也有相關的指數基金可以投資,比如互聯網基金,納斯達克基金等,都可以不用出國就能投資。

2,內容創業

今天看到90後李誕的採訪,年紀輕輕,已經成為笑果文化的 老闆,吐槽大會也搞的風生水起,口碑還不錯。目前公司已經拿到2億風投,估值12億元。

憑藉笑果文化這三年的出色表現,在原創節目內容價值日益彰顯的當下,其團隊的價值也備受投資人看好和追捧,文娛知名投資機構先後入局。2017年,笑果文化接連獲得黎瑞剛的華人文化,王思聰的普思資本,天圖投資、南山資本、遊素資本的近2億元融資,估值已經達到12億。

在內容創業領域,拿到風投的非常多,之前的papi醬,咪蒙,MC天佑,如果財經領域也有多個團隊拿到了風投,比如你們經常看到的什麼社,各種財經(野馬,藍鯨之類的),都是拿到了風投的。據說最少的創業公司,只有三四個人,就拿到了風投。

可見,內容創業大潮正是如火如荼,如果你有才華,有特長,均可以參與其中。

3,財富管理

隨著中國老齡化的到來,理財需求也會井噴。中國人的私人理財市場,還有相當大的空間。基金,保險,都是可以選擇的方向。有能力就發私募,給別人管理,沒有能力就進入財富管理公司,做財富產品的銷售。當然,這裡面坑不少,一定要多學習,不要誤入歧途。

以上只是我個人的一些淺見,拋磚引玉而已,希望更多的人能給出自己的觀點,歡迎討論~


趙冰峰


檢驗智商的時候到了,說實話,回答這個問題還是很緊張的。不過,看了一下各位大佬的發言,一味的因循守舊,放心了。下面,接著回答問題,繼續是大膽假設,小心求證。

首先,題目就知道,典型的例子都是個人投資決策,和資本沒有一毛錢關係。所以,回答各種前瞻項目,什麼AI的,區塊鏈的,都錯了。

其次,注意每一個時間節點,都是剛剛開始,還沒有起步,屬於撐死膽大的時候。AI之類的,都已經被人認識到了,還有什麼投機效應?對,準確的說,不是投資,而是投機。

智商不到140不要妄圖回答這個問題,太燒腦了,沒有這個腦容量,等你想明白,基本上就是北京六院的幹活了。回答問題,首先不是著眼於現在,不管什麼歲數都是一樣,現在的視角總是一團亂麻,而追溯歷史,將使我們有更清晰的認識。

首先回到1980年,文革剛剛結束,廣大人民群眾還在和家長爭奪穿喇叭褲的權力,一小撮社會淘汰份子走上了自主創業的道路。這些人承受了社會的白眼,(不是後期,以中科院兩通兩海為代表的知識分子下海),他們的成功驗證了下海成功的可行性。也為後來知識分子下海理順了環節。

90年炒股,背景是在中國人剛剛可以吃上三頓飯(過去是兩頓,還有一頓是稀的),國家急於甩包袱的情況下。倉促建立的。說實話,這輪投機,涉及的人很少,反而是另外一個非法融資案涉及面更大。說明,中國人勒褲腰帶的能力很強大。(所以說,房價繼續有上漲空間,這個根據在西方傳統經濟學說不通,在中國房子是可以通過減肥實現的)股市迅速的吸引了部分居民手裡的零錢。

2000年炒房,準確的說,應該是2006年開始的,房價漲幅超過了通脹和銀行貸款利息。是在96年停止單位分房後的報復性上漲。停止分房10年,娃長大了,需要房子了。這群人,基本上都是70後,結婚生子,還有開始需要獨立的空間了。60後,即沒有這個能力,也沒有這個想法。但70後好歹也是30多歲,也養孩子了,過去公房住不下了,也有條件了,買房子不是為了結婚,是為了養娃。後來的80、90後有點超前了。而還有一個背景是,真正買房的人,反而是沒有什麼社會背景,沒有李剛老爸的人,那些人家裡都是分了幾套房的。

然後,10年的比特幣,真正開始暴漲是中國的礦工加入後。挖礦太容易賺錢,基本上初期投資100萬,一年就變400萬。而當時的背景則是09年經濟危機,大批工廠倒閉(那時候的倒閉是真倒閉跑路,江南皮鞋廠的黃鶴),社會的資本剛剛在07年530被嚇壞了,不敢進入股市,(08年之前的錢,還很不容易賺,真是辛苦錢,不像放水以後)房價還在下跌途中,實業不景氣,比特幣是個好項目。(初期的人進去不是因為玩幣,而是挖礦和賣機器)。

所以,縱觀以上背景,可以說每一次小編所說的長遠投資,都是在人民被逼無奈的情況下,國家給留了一個口子,無可奈何的走出來的。說到底,偶然性大於必然性。就說房子吧,那些年經常有報道,什麼局長居然給2歲的孫子都分房了。

而既然是投機,而且是跨越歷史階段的投機,才有可能成功,就像下海跨越了計劃經濟,股票跨越了資本市場,房子跨越了資產階級,比特幣則是想跨越國家的界限(最後的結果應該是失敗,本來就是遊戲幣,中國早就有了)。都跨越完了,我們要思考新的跨越,二個觸點都有可能,要不是國內外接軌的跨越,要不是新舊經濟的跨越,另外還有一個是個人可以實現的,而不是需要PPT或者財團的經濟方向。

首先是週期,十到二十年是思考週期。其次是政策,政策開口子。最後是實現成本。最多就是自己一窮二白,不會影響家人。

(今天比較忙,改天繼續編,有興趣的回覆)


含陌飄紅


中國很多中產階級連“財產”和“資產”都分不清!同樣是投資房地產,投資的“住宅房”就是財產,投資的“沿街店鋪”就是資產!資產是在經營中產生效益的,而財產是自住的!一旦發生金融風暴,財產大幅貶值,而經營性資產是在不斷的產生效益,抵禦金融風險的能力比財產要厲害的多!記得97金融危機後的5年,很多房子空關著,既不能吃又不能用,整個小區一片漆黑,爛尾樓遍地,上海很多中心小區房價從一萬多下跌到2002年的3千多(象浦東陸家嘴的菊園,新閘路橋邊上的永盛苑4000不到),各位要預防這種風險,要加緊配置手上的資產,拋掉不必要的財產,買入經營性資產,現在的沿街店鋪回報率有4%以上的都可以吃進,我本人一直在堅持這樣做,現在我手上有幾十個小老闆在為我打拼,有做汽修汽配的,有做餐飲,奶茶的,有做服裝,藥店的,還有樓上搞培訓,開網咖的,一切都在為金融危機做準備,到時候可以肯定:手上拿財產的都會死(特別是貸款銀行有槓桿的),我不會死,因為我是親眼看著94,97,08年金融危機過來的。





大器中成


未來的機會這個很難預測!但是建立一套合理的投資認知將對你抓住機會來到大概率的勝算。

80年代下海,90年代炒股,00年炒房子,10年比特幣……你看到的都只是趨勢後的總結。得通過現象看本質。

這些現象共性都是從少數人看懂了,再逐漸到被大眾認識的。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對事物的認知能力。

我13年接觸比特幣,當時不是太懂就是感覺比炒股來的刺激,當年小賺了點就沒有玩了,我有個朋友就堅信這塊有機會,全國到處跑找電建比特幣礦場。今年已經有了一萬多枚比特幣,按現在市值都11億了。當時就問人家為什麼堅持投資比特幣,14年國家不是已經說是泡沫了嗎?人家說我深入研究了,你們看到的是表象。我為什麼堅持是發現在國外比特幣很流行,就像貨幣一樣大家當錢去用,很多領域都已經接受並且承認它的價值,既然國外大面積認可,那國內對其價值的認可也會逐漸被普及,到時我就是吃紅利的時候。當時恍然大悟啊!

我們之所以抓不住是缺乏對事物的深刻研究和認知。

下一波機會再哪?我不知道,但我確定你要抓住得有深入研究的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