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美上市僅3年時間的鉅派投資 就是其中一個典型案例

“我現在管理著一個幾千萬的小基金,已經一年多了,到現在才投了一個項目,而這隻基金的期限只有5年。”一位投資人和GPLP君聊到。“還沒有投多少項目就要進入延期嗎?”

相關私募基金領域的律師也表示,如果合同約定了投資期限,嚴格來說在投資期外進行投資的行為確實不合規,除非與投資人達成延期協議當然,這種做法在業內非常普遍。

而且豈止延期,2018年,在宏觀經濟持續下行加去槓桿和金融監管趨嚴的大環境下,私募行業似乎也開始出現爆雷的情況。

赴美上市僅3年左右的鉅派投資(NYSE:JP)就是其中一個典型案例,2018年,關於鉅派投資,開始頻繁出現爆雷事件,比如“鉅增寶璀璨穩盈”、“鉅洲麒麟影視”、“中恆合A演唱會”等項目。

潮水退去,誰在裸泳?

赴美上市僅3年時間的鉅派投資 就是其中一個典型案例

“當時宣傳的是各種好,我哪裡知道鉅派的產業也會違約啊”,一名項目的投資者稱。

真實情況是怎樣的呢?

資料顯示,該投資者是從鉅派投資處認購的中科技控股(中科技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項目為固定收益類,年化收益率為9%,原定於2018年初到期,項目現在處在延期狀態。

目前,鉅派投資的下屬資管子公司,鉅洲資產管理(上海)有限公司(鉅洲資產)與中科技控股已對簿公堂。

赴美上市僅3年時間的鉅派投資 就是其中一個典型案例

與中科技控股走到法院這一步的還有中信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行和上海宇艾股權投資基金有限公司(宇艾基金)。

赴美上市僅3年時間的鉅派投資 就是其中一個典型案例

這家中科技控股究竟是一傢什麼樣的公司呢?

赴美上市僅3年時間的鉅派投資 就是其中一個典型案例

資料顯示中科技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的直接持股人為華宇天德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但這種說法在今年被中核集團明確否認。

赴美上市僅3年時間的鉅派投資 就是其中一個典型案例

2018年2月,中核集團發表公告表示,“華宇公司不是我公司出資設立的公司或企業。華宇公司設立的各種冠以中核字號和號稱中核下屬公司的企業或機構,均未經過我公司批准”。

“華宇公司及其子公司各類行為均不能代表我公司及我公司所屬成員單位,我公司及所屬成員單位不承擔華宇公司及其子公司任何行為所造成的一切法律後果”。

赴美上市僅3年時間的鉅派投資 就是其中一個典型案例

一個直接例證是,在中核集團2016年的審計報告中,合併財務報表項,76家控股子公司中並沒有華宇公司的影子——如果華宇經濟發展有限公司是中核集團直接控股的國資企業,那麼中核集團理應把華宇公司歸入合併財務報表。然而事實顯然並非如此。

顯然,無論鉅派投資被中科技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所欺騙,其背景調查與風控設置並沒有起到相應的審查作用,最終踩到了雷。

赴美上市僅3年時間的鉅派投資 就是其中一個典型案例

項目出問題,基金同樣也要頻繁延期

鉅派投資風控的詬病不止體現在踩雷“中科技”這一個項目上,其另一隻基金“中恆合A演唱會”也被傳出爆雷。

GPLP據募集說明書等相關資料發現,“中恆合A演唱會基金”成立於2016年6月18日,存續期1.5年(0.5年投資期+0.5年退出期+0.5年延長期)。招募說明書中將基金的基準收益率定為6%,客觀來說,相比同時期發行的其他產品並不算高。上述投資者曾對媒體公開表示,當時鉅派宣稱這是一款“快進快出”的產品,每個演唱會項目的投資週期僅4-5個月,按照0.5年投資期、0.5年退出期估算,一年之內就能收回本金和收益。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缺很骨感。

最終,鉅派投資的這款基金產品也同樣栽了。

據相關投資人透露,在退出期結束後產品直接進入了6個月的延長期,這是第一次延長期,屬於產品約定的1.5年存續期內。

然而接下來的劇情有點雷人,那就是在距第一次延長期還沒有到期,僅僅一個月後,2017年12月20日,鉅派投資稱因為三個項目的投資款無法收回,該基金再次延長半年,至2018年6月。本以為事情到此就結束,但是2018年6月,當該產品快到期時,鉅派投資告知投資人,還需要再度延期三個月,隨後管理人中恆合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出具書面延期報告,延期時間則變為6個月。

基金產品到期遲遲不能退出,這隻基金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嗎?

據基金管理人中恆合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出具的投資報告顯示,基金規模為1.5億元,截至2017年3月31日,在1.5億基金規模中,已投資8912萬元,剩餘可投資金額5660萬元。截至2017年6月31日,基金總投資1.45億。

第二批5660萬資金是在2017年第二季度才投出,此時已經進入基金合同約定的“退出期”。這筆資金主要投向三大項目,布蘭妮演唱會、“太陽之星”和“愚公移山音樂節”。

正是這三個項目讓本該進入退出期的基金階段頻繁延期,這三個項目出現了什麼問題呢?

資料顯示,這三大項目均出現各種問題:

布蘭妮演唱會最終取消,“太陽之星”決定延期播出,而“愚公移山音樂節”項目則未拿到文化部立項批文。

其中,“愚公移山音樂節”為該只基金投資的最大項目,項目總投資6000萬元,“中恆和A演出基金”出資4000萬元,佔比高達73.3%,佔整隻基金總規模的29%。

當然,值得疑問的是

A、布蘭妮演唱會取消,錢應該還在啊,為何要延期付款呢?

B、既然“愚公移山音樂節”項目根本沒有在文化部立項,那麼資金應該還沒有使用才對,頂多付一些藝人演出定金,大部分資金應該在賬戶上。

項目再延期,錢究竟去哪兒了呢?

赴美上市僅3年時間的鉅派投資 就是其中一個典型案例

資料顯示,在中恆合公司出具的報告中顯示,基金成立後,一次性出資到了項目方深圳容德,不過令人疑惑的是,項目方深圳容德正是管理人中恆合的母公司,也就是說,基金管理人中恆合和項目方深圳容德,是子公司和母公司的關係,子公司對母公司進行監督,這是一個什麼邏輯呢?

不只一隻基金 旗下基金連環踩雷

鉅派此前就被爆出過踩雷歷史——2016年6月,鉅派投資旗下的鉅洲資產,對外銷售的“鉅增寶璀璨穩盈1號”的私募基金被爆出問題。

資料顯示,這隻基金用於投資比亞迪(002594)、和邦生物(603077)、際華集團(601718)三家上市公司的定向增發股份。

但據知情人士透露給媒體,鉅增寶1號共有投資者159人,募資2.322億。募集到的2.332億元基金,實際上是用於認購浙大九智(杭州)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和深圳市國金穩盈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共同作為GP發起的杭州國京匯略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的有限合夥份額,而國金匯略主要投向了三家上市公司——比亞迪、和邦生物、際華集團。

而國京匯略間接投資實現定增,比亞迪佔30.82%,認購價格分別為57.4元/每股(除息後認購價為56.855元/每股)、和邦生物佔58.89%,認購價格為5.6元/每股2017年7月5日每10股送12股派0.1元后對應認購價2.54元/股),際華科技佔6.75%,認購價格8.19元/每股(2017年7月19日每10股派0.48元,扣除分紅後對應認購成本價8.142元/股)。

然而如今的市場今非昔比,截至2018年7月13日(收盤價格),比亞迪為45.95元,和邦生物為1.75元,際華集團為3.99元。與當初的定增價格相比,股價已天壤之別。

2018年2月28日,鉅洲資產更是出具了鉅增寶一號的第一次清算公告,稱因受證監會2017年5月26日發佈的《上市公司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的若干規定》中關於股票減持新規的影響,國京匯略投資標的股票在原存續期內無法全部拋售變現,決定退出期限延長1年,延長期不收管理費。

赴美上市僅3年時間的鉅派投資 就是其中一個典型案例

而截至目前,投資者只收到了22個月合同期內平均每100萬投資收益中僅4588.74元的款項。

除了這些雷外,鉅派投資旗下的麒麟影視基金更是深陷基金投顧為關聯方的輿論中,鉅派投資的“念空打新”是以打新加對沖策略的產品,此前營銷人員宣傳念空的對沖收益可以做到年化8—10%,純打新收益6-8%,加起來是14-18%,實際情況是不少時段處於虧損的局面。

潮水退去後,裸泳的將會最終現身,鉅派投資這個掃雷王也在潮水的退去後逐漸顯示出美股上市等華麗外表下真實的面目,鉅派投資究竟能走多遠,讓時間給我們答案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