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的高密人,你知道是誰嗎?

羅貫中筆下的《三國演義》,描寫了氣勢磅礴的風雲亂世,也塑造了一個個鮮明的人物形象,這些人物大都有歷史原型,其中也不乏高密人。 《三國演義》中第一個提到的高密人當然是鄭玄,作為當時大儒,他頗有聲望,袁紹與曹操陳兵官渡時,為爭取民心士望,曾遣袁譚脅迫病中的鄭玄前往,但不幸卒於途中。他的名字第一次出現在毛評本第一回中。他在毛評本第二十二回、嘉靖本卷五正式登場。 毛評本《三國演義》介紹鄭玄說:“原來鄭康成名玄,好學多才,嘗受業於馬融。融每當講學,必設絳帳,前聚生徒,後陳聲妓,侍女環列左右。玄聽講三年,目不邪視,融甚奇之。及學成而歸。融嘆曰:“得我學之秘者,惟鄭玄一人耳!”玄家中侍婢俱通毛詩。一婢嘗忤玄意,玄命長跪階前。一婢戲謂之曰:“胡為乎泥中?”此婢應聲曰:“薄言往,逢彼之怒。”其風雅如此。桓帝朝,玄官至尚書;後因十常侍之亂,棄官歸田,居於徐州。玄德在涿郡時,已曾師事之;及為徐州牧,時時造廬請教,敬禮特甚。”關於鄭玄和劉備的師生關係,有諸葛亮引用劉備的話作證:“吾周旋陳元方、鄭康成間,每見啟告,治亂之道悉矣”。《三國演義》則形象借鑑了這段歷史。 嘉靖本和毛評本都編造了鄭玄為劉備下書求救於袁紹的情節,而嘉靖本還繪聲繪色寫道:“劉備親到鄭玄家,拜求書信,鄭玄欣然寫之”,劉備差遣親信孫乾前往袁紹處。信中寫道:“伏聞漢道凋零,奸臣強暴,外無匡扶之柱石,內無扶策之棟樑。賊臣曹操幽帝許都,社稷傾危,生靈塗炭。唯明公世居相府,天下仰之,若大旱而望雲霓,似久澇以思日天。倘與劉玄德協力同心,共立伊尹、周公之跡,名垂青史,萬代不磨。區區之志,願聽察焉! ” 其實,《三國演義》裡塑造的這位劉備的謀士孫乾,也是高密孫家的俊才。高密孫氏是東漢南北朝官宦大族,東漢孫朗曾官至司空,位列三公。嘉靖本描繪說:“玄德即差孫乾往袁紹處下書,見袁紹。紹備細問徐州之事,孫乾遂一一說了一遍,呈上書。紹覽畢曰:“劉備滅吾弟,當復其仇!”孫乾曰:“此乃曹公之所使,不得不從耳。”紹曰:“勿聞玄德世之傑士,吾當救之。” 正史記載孫乾是經鄭玄舉薦給劉備的,他後來長期追隨劉備,成為劉備的重要謀士。《三國演義》中的孫乾與正史沒有太大出入,只是被羅貫中強加了更多細節。後人對孫乾評價很高,今天的成都武侯祠有十四尊武將塑像,孫乾名列第二。 值得一提的是,東吳開國丞相孫邵也是高密孫氏族人,但令人奇怪的是作為東吳開國丞相,《三國志》《吳錄》沒有一篇他的傳記。後來羅貫中自然也無法把他寫進《三國演義》中。《三國演義》中自然少不了被呂布殺死的董卓,據近年高密出土的董明闡墓誌,董卓後裔後來有一支遷居高密,南北朝時期為高密士族,北齊時董明闡贈平東將軍,高密太守,族人有多出仕為官,此為後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