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看待我國各地足球風格的不同?

少俠一號


其實到現在國內球員只有一個風格,就是在高對抗下不會踢的風格!

主要表現在對手加強逼搶的情況下:傳球不過三五腳,帶球就被斷,射門動作變形打飛機。搶逼圍搶不下來,走腳下不利索,身體對抗就倒地。小快靈也不靈了。

海派足球的搶逼圍,粵派足球的走腳下,東北足球的身體對抗,山東足球的起高球

這些風格到2018年都已經變化很大了。


從中超數據看各隊的風格變化


海派足球的搶逼圍應該指的就徐根寶的上海申花。

上海申花目前2018年中超聯賽12輪為止搶斷榜第十二。排名第一的反而是傳說中的"小快靈風格"的北京國安。

粵派足球的走腳下的繼承者是就是廣州富力隊。2018年中超聯賽12輪為止傳球多還是北京國安。第二是富力隊。接下來就是華夏幸福一個北方隊。這些年中超強隊基本都是走腳下。即使是去年降級的延邊隊也是把球傳到極致。

東北足球的身體對抗,山東足球的起高球。東北現在還有長春和大連兩隻隊,身體對抗是每個隊的標配,山東更不是起高球的隊。

東北這兩隻隊的控球率排名,長春第七,大連第八。

控球率第一的是華夏幸福55.6%,最少的是河南建業41.1%。差別不大,證明所有隊都在追求傳控。

統一成一個戰術風格很難

現在各俱樂部實際已經在發力青訓了,有些請的是歐洲豪門的青訓。每家出品的自然不同。


總之,要培養成身體素質過硬,基本功合格的青訓球員。速度快的就邊鋒,身高高的空霸,耐力好的就B2B。各個風格都有為組隊提出不同的選擇才是最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