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指明天
我覺得不論回答任何問題之前,首先要理清題幹。什麼是中國三大球?眾所周知,當然是來籃排足。這三大球無論在奧運會,青奧會,軍運會以及其他各大運動會上能在這三項運動中取得優異的成績,無疑能夠彰顯本國的體育實力。所以我國在這三項運動上投入了大量的金錢和精力以培養優秀的運動員,在體育場上贏得榮譽,。可是為什麼在三大球上我國的女生比男生強的,我認為有幾下幾點原因?
第一,首先對於排球,中國女排一直都是世界強隊,在歷屆奧運會中,拔得頭籌。一方面,離不開教練的指導有方。郎平教練盡職盡責,一絲不勾苟上,在訓練上下足了功夫,甚至把女孩子當男孩子訓練。還有郎平教練本身也是前女排悍將,經驗豐富,給女排運動員傳授技能。另一方面當然也離不開女排運動員們自身努力的訓練,臺下十年功,正是運動員們拼命訓練,才能取得如此成就。誰說女子不如男?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男足。確實男足運動員的表現,卻是令人不滿意,別人都說中國男足拿著最高的薪資,卻不幹該乾的事。什麼喝酒擼串蹦迪大肚腩一肚子贅肉等等。優秀的運動員從來都是靠嚴格的自律才會獲得無比的成就。舉例來說,勒布朗詹姆斯的飲食就十分規律,為了保持良好的身體,他十年不吃豬肉。葡萄牙球星皇馬小皇帝c羅每週都堅持做1000個仰臥起坐,這才保持了完美的身材,與國內很多運動員相比,真是強了不知道多少倍。畢竟肌肉比贅肉好看。就像小嶽嶽說的那樣,中國男足的優點只有一個,就是服輸。自己都不尊重自己,還希望別人尊重自己?不過隨著李鐵教練的上任,希望男足健兒們有所提升,加強訓練,提高自律,提高球技。中國男足缺的是什麼?就是那一股不服輸的勁。
最後說中國男籃,在籃球運動中,亞洲人的天賦及身體素質確實不如黑人和歐洲人。但是我們也可以憑著優秀的運動員和專業的戰術指導,在世界賽場上拼殺。08年哪一屆的中國男籃打出了氣勢和希望。那一年,所有的球迷本以為以後的籃球會越來越好,誰知卻已是巔峰。那一年,我們有世界頂級的中鋒姚明,身體素質強勁的易建聯 ,孫悅,朱芳雨,劉偉,王治郅……一個個都是強力的球員。之後的男籃確實在走下坡路,新生代球員沒有擔當,沒有出色的位置球員出現,導致現在男籃水平的下降。在中國隊對伊朗的比賽中,若不是老大哥易建聯拼盡全力,結果可能會更慘。現在的運動員們,缺少了拿一股子拼勁,少了些許鬥志。不過,隨著姚主席的上任,以及改革調整,還有籃球在社會上的普及,我相信總有一天中國男籃還會衝出亞洲,與世界強隊扳一扳手腕。
吉他的籃球鞋
中國的三大球運動起步晚,水平低是不爭的事實,男人為什麼比女人成績差?是因為男人的身高和力量不如歐美及非州,另外對三大球類的規則和規律也沒吃透,所以在國際比賽成績不盡人意。
女人則不然,雖然也有中國男人同樣的原因,但中國女運動員訓練刻苦,以勤練來補不足,再者女人的靈巧性也比男人好,所以打洲際比賽比男人稍好點,女排是因為有郎平這樣的國際教練和責任心,才能達到世界一流的水平。
老翁56
女籃女足女排跟男籃男足男排相比較到底差在哪裡?
其實慢慢想想也可以想出來,那就是知名度和受關注度。前者表現再好,在世界範圍內關注度沒有後者高。關注度高的前提下,工資隊員待遇,發展機會等都會提到很高的高度,這種高度是前者沒辦法去比較的。那麼這樣一來就會出現一種很奇怪的現象。前者這些國家隊姑娘天天拼死拼活去訓練,比賽盡職盡責去踢,為國家榮譽戰鬥到最後一刻,不惜一切!而後者呢?男足男籃男排首先待遇高,基本只要是國家隊一進,先不說工資,各種方面帶來的收益相較於女足女籃女排簡直是指數性的增長。別說望其項背,就是影子都看不到!
那麼話說回來了,不是說每一個男子國家隊的運動員都沒有國家榮譽感。而是在這各方面利益的誘惑下,難免心裡不會留有餘地或者說國家榮譽感放不到第一位。舉個例子,國家隊這場比賽我踢滿90分鐘進了1個球,可能國家隊就獎勵了5萬,而如果留體力到俱樂部比賽,如果進了1個,可能就是500萬的獎金。在這種巨大的利益誘惑下,難免不會動心。再有這些球員都很珍惜自己的運動生涯,畢竟一個月踢幾場球就有幾百萬甚至幾千萬收入。誰還去為國家隊拼命?
另外中國註冊球員非常少,在這種情況下好不容易誕生一個各方面數據稍微強力點的球員就會被標很高價格。所謂奇貨可居,我踢不踢我都幾百萬上下,我拼命幹嘛?有這種態度球隊成績能好?
你要假
我覺得大球和小球的區別倒不是說的身體是否接觸,或是本身體質的問題,雖然這是事實。 根本上就三個字“商業化”,看看大球和小球商業化的程度明顯有顯著的差別。我這裡說的是運動項目在整體體育經濟中的份額,其實也就是粉絲數。 1、大球的不確定因素多、觀賞性強(記得足球話題下就有篇很好的文章形容足球比賽就像是一場戰爭),商業化運作明顯高於小球,受到的關注度高,投資回報明確,所以各國的重視程度也就很高 2、而小球(包括lz提到的女子大球項目)確實觀賞性是弱於大球,關注度較差,投資回報較低,所以有且僅有甘於奉獻不求回報繼往開來舉國體制內的領導才可能敏銳地把握住了這個難得的良機,用大無畏的精神把國家財政投入到了小球這片充滿希望的田野上 拋開李娜這個體制外的特例不說,羽毛球和乒乓球難道歐美人就不適合嗎?如果有個運作得像NBA這麼成功的羽毛球聯賽在歐洲,我不得不惡意揣測排名前十中還有多少箇中國人,至少要比現在要少很多吧。羽毛球有金童蓋德、拉斯姆森,生猛的暴醫和摩根森,乒乓球有老瓦、薩姆索諾夫,想想我都覺得害怕。除了蓋德這些名氣大的收入還算可觀外,剩下的真是喜歡才玩的啊。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中國是為亞洲體育做出優異貢獻的,用體制內的方式培養了一批小球優秀選手,進而啟發了亞洲其他的國家並輸出了優秀的人才。正所謂,我們拼縫吃上的肉,也要鄰家兄弟們喝點湯吧。 回過頭來看,李寧現在羽毛球上的運作倒是進步很快。前臺收購了凱勝,開始快速衝擊YY的份額,至少現在羽毛球品牌上已經不示弱了;後臺和政府關係做得很牢靠,和運動隊關係很好,前些日子我們在頤和園贊助一個算是政府的長走活動,生生提供了幾百套衣服拼縫進來就為了和主管副市長嘮嘮嗑,羽毛球部負責人也是國家隊主教練的親戚,基本上所有國家隊、省隊隊員都必須穿李寧或者凱勝贊助的衣服和鞋。北京大小虎就負責巡查,抓到穿A和N的運動服最少罰款一千。運作確實不錯,這回李寧看準了這片廣闊的消費(羽毛球、球鞋、球拍、球線、手膠全部是消耗品)市場,切入得也很果斷,題外話了。 說下個人見解。中國之所以搞不好3大球主要原因是:沒有能力複製3小球的培養模式。先談談為什麼中國能搞好3小球: 小球運動(乒乓球、羽毛球、網球)特點是: 1.依靠個人能力多。 2.戰術技巧總結較完善。從這兩點可以看出,要想訓練出好的三小球運動員需要 1.找到好身體的苗子,從小培養,贏在起跑線上。 2.系統的教授技巧,這一條國外運動員也可以做到。 3.給其培養大量對手,供其訓練用----此條尤為重要。 以乒乓球為例,固定的打法就那麼幾種,我們可以挑選各種好苗子,然後按照不同的打法 培養, 互相之間訓練。經過競爭之後,一個最好的苗子脫穎而出,其他人就相當於其陪練 了。這樣,這個苗子在上戰場前,就已經做到了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這類似於武俠片裡,名 門正派總是出高徒--師傅好,師兄弟多。 但是,能做到這一點的只有我國,國外小球運動員基本是自負盈虧,根本不可能有錢找到 這麼一群人當其陪練。要想獲得經驗,只能靠參賽。即使參賽,也不一定能遇到各種打法的球 員。 乒乓球和羽毛球沒什麼商業比賽,這就是為什麼國外運動員首先在這兩項上被我們大大拋 在後面。而網球商業比賽多,運動員可以得到較充分的對戰經驗,所以這項小球我國起步較 慢。 再談大球運動: 相比小球,大球運動的不同點是: 1.需要好身體,也需要好智商,好情商。 2.戰術技巧千變萬化,層出不窮。因此, 1. 我們就不可能從小找到一個身體,IQ,EQ俱佳的苗子。這個只後天慢慢找。 ---起跑線贏不 了了 2.系統的教授技巧,3大球的培養上,國外明顯更好。 3.培養大量對手!----這個對於3大球就是mission impossible了。 3大球的戰術多變,要想按照戰術風格培養隊伍,需要的資金不是任何一個國家能承擔的, 而且不同的教練帶相同的隊伍,風格也會不一樣,甚至每場比賽都不一樣,如何複製? 你經常看的我們的足球隊出國去找對手踢熱身賽,從來沒看見乒乓球隊出國打熱身吧。 綜上所述,我們在3大球上,相比國外完全沒有優勢,出不了成績也是很自然的事了。--------------------------------------------------------------------------------------------------------------關於女子運動,中國較強的原因:以女足為例可以很好的解釋:女足世界盃誕生於1991年11月,在時任國際足聯主席阿維蘭熱的鼎力倡導下,第一屆女足世界盃誕生了。中國廣東榮幸承辦了該項賽事。男足世界盃 第1屆 1930年烏拉圭世界盃從時間上,就可以看出,對於女足這項運動大家基本在一個起跑線上。對於男足,1930年我們還軍閥混戰著。其他運動也差不多,女子大球運動國外本來就不太流行,盈利能力弱,水平遠遠趕不上男子運動,追趕起來容易的多。 好吧,作為從事體育界的四年工作者,談談自己的看法: 1、身體素質的問題,三大球,對力量、和身體機能需求非常高、而且要求持續能力強。舉例子就是,為什麼我們經常能看到男足運動員比賽高強度下抽經,相比下,歐美或者非洲的運動員參加的比賽更加的強度大,例如世界盃,假如中國隊真能打進世界盃16強,至少在10時間裡,體力是大問題。一個更淺顯的說法,中國田徑一直不行,田徑作為運動的祖師,作為三大球的根本直接會影響到三大球的成績。再舉個例子,日本韓國參加那麼多次世界盃決賽階段比賽,進入複賽階段次數也比較多,細心觀察,體力絕對是大問題,2002年世界盃除外。 2、職業化問題。在說明這個問題的時候,回答會有些偏激,各位可能不能為之贊同。例如,足球是我國競技項目開展職業化最早的項目,可以說在我年少的時候,覺得足球應該是最賺錢的項目,群眾基礎好,球迷人數多。在我14.15歲,就是97年那屆世界盃預選賽的時候,幾乎我周圍的人都在看球。一個賺錢的項目,也就在中國改革開放的頭10年,必然會催生很多的負面因素,假球、黑哨、在監管不嚴厲的情況下,必然會導致體制的大結構問題。我記得那時候還模仿歐美推行了球星卡,結果也沒搞成個什麼樣子出來。慢慢的當體育界的領導發現問題的時候,已經很晚了,很多人不讓自己的孩子練足球,不然自己孩子踢球,只讓足球、籃球、成為一種運動方式。所謂步子邁太大,容易扯著蛋,形容我們的職業化進程不足為過。 3、運動員就業問題。我們從事這行的人都知道,技巧性運動員,比重競技項目運動員更容易找到工作,且收入更高。我們見過乒乓球陪練、羽毛球陪練、網球陪練,各位肯定沒有聽過足、籃、排陪練。陪練的價格在我所在省份價格日漸攀升,我的部分學生收入超過我收入的5倍,毫不誇張。大量沒有取得成績的運動員(在所有的省份,只要沒有成績的運動員,幾乎安置是大問題)退役後,無法找到合適的工作,導致了行業聲譽的低下。我曾聽說有奧運會冠軍都上街乞討。所以,家長都願意自己的孩子學習技巧類項目,一是對體力要求不高,二是即便沒取得成績以後工作也不至於很困難。 4、並不贊同有些同學說中國人不團結的看法,至少在我看來,至少籃球和排球兩大項目內部還是很和諧的,而且,籃球有幾場還是打出了中國人的氣勢。所以不團結不能成為成績搞不上的原因。 5、木桶原理。曾經和人聊到,假如梅西生在中國,即便是在巴薩踢球,也無法幫助中國隊世界盃出線。這樣就很好解釋。小球項目,最多2人,在中國挑2個人出來容易。大球項目5-11人。有一個環節出錯,滿盤介輸。而且小球項目,一人強勢,另外一人只要技戰術全面即可。足球、籃球項目,假若強勢運動員出現問題,隊伍對其依賴性大,必然會出不了成績。 以上是我拙見,歡迎拍磚。 其實不光是三大球和三小球之間的對比。中國凡是在奧運會上成績比較好可以拿金牌的項目,在外國的體育強國有很多是瞧不上不喜歡玩的項目。中國人搞體育的目的不是商業,是政治。抓小球容易出政治效果和成績,抓大球成本高,不容易出成績。日本男足女足現在的成績很好,都是亞洲人,這就是一個例證。在體育進入商業化之後,中國還在頑固堅守著舉國體制,為的是政治成績。三大球開始商業化,這一點他們是看明白了,成本太高,當政治玩得不償失,還不如扔到市場上呢。但是中國人最缺乏的就是公平競賽的意識,加上管理體制上的惡習,本來最容易取得市場成功的項目足球最先給毀掉了。而排球的影響力遠遠不如足球和籃球。相比之下,水平相對穩定的就是籃球。所以市場化還需一個漫長過程。現在談論中國足球的問題,我看都沒談到點子上。其實就是制度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