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央企合併「傳言」再起 稱三大成立「國汽集團」定址長春

汽车央企合并“传言”再起 称三大成立“国汽集团”定址长春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孫斌 於建平 北京報道

近日,從一家汽車諮詢公司傳出消息,一汽和東風汽車、長安合併一事已是箭在弦上,合併後的公司將命名為中國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下文簡稱“國汽集團”)。其中長安分管乘用車事業部,東風分管商用車事業部,一汽則獨掌“紅旗”品牌,定位自主高端車系單獨成立事業部。據上述諮詢公司透露,整合後國汽集團總部將設長春,市場運營等與市場接觸的部門可考慮放在北京。武漢、重慶作為分中心。在三大事業部之外,或將單獨設立一個合資公司事業部。預計在今年8月份,相關主要負責人的任命就將出爐,屆時將由重要人士赴長春宣佈合併事項。

國汽網聯與國汽集團

《華夏時報》記者調查發現,傳言中的“國汽集團”與今年年初設立的國汽智能網聯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由於在命名上有一定聯繫,且東風、一汽、長安均是其大股東,因此容易引發外界猜測。但事實上,國汽智能網聯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共有12個股東,集結了國內行業龍頭企業及科研單位,是由中國汽車工程協會與多家制造商聯合成立的汽車行業聯合技術開發平臺。

企查查數據顯示,國汽(北京)智能網聯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法人張進華(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總經理張繼東(中汽研法人),成立時間2018年3月19日,註冊資本6億人民幣,包括一汽、長安、東風、廣汽、江鈴、宇通、惠州德賽西威汽車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亞太機電股份有限公司等製造業龍頭企業和北汽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啟迪雲控(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和上海寶隆汽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國汽研中心有限公司等單位各自佔比8.33%、每家企業認繳金額為5000萬元。

從國汽網聯的股東構成關係和目前的註冊資金、運作情況看,國汽網聯確實承擔了整合企業間智能網聯技術與推進的實際職責,但以中國汽車工程協會、中汽研的行業性質和實際承載能力論,暫且不宜將國汽網聯與傳聞中的國汽集團劃等號。

從來自相關諮詢公司透露的消息看,8月份,一汽、東風、長安將整合成立國汽集團,整合完為長安乘用車事業部、東風商用車事業部、一汽紅旗事業部;後續吉林汽車和一汽轎車將會併入乘用車事業部,可能變成生產工廠,天津一汽將出售;奔騰開發院解散,人員去長安或者到紅旗面試;8月份可能會啟動第一輪人事變革,明年6月份第二輪;另將成立一個合資公司事業部。

《華夏時報》記者通過與消息人士核實,有關人士稱目前幾大集團內部現在確有傳聞,不過從沒有過官方說法。並且,一汽黨群工作部在7月18日對內發佈消息稱:“希望本單位員工做好說明解釋工作,把精力集中在本職工作上。”

三大注資成立出行公司

在18日一汽內部通聯中,特別提及了7月13日三家央企達成的出行公司戰略合作不足以成為猜測三大合併的依據。上週,東風汽車發佈消息稱,該公司與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國一汽”)、長安汽車近日正式簽署移動出行意向協議書,確定整合三方優勢資源,合資組建T3出行服務公司,打造出行服務品牌。

去年12月份,長安汽車、中國一汽與東風汽車共同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根據協議,三方將在前瞻共性技術、汽車全價值鏈運營、拓展海外市場以及探索新商業模式四個領域展開合作。7月6日,中國一汽、東風汽車、長安汽車在湖北武漢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全方位深化合作,為中國一汽、東風汽車、長安汽車提供物流保障。互相開放現有物流資源,推進聯合採購等方式,共同研發行業核心關鍵技術,實現資源共用。

市場的揣測終究自有邏輯可循,從去年年底三方共同簽署戰略協議框架後,到今年5月三方“二把手”進行密集換防,再到7月上旬三方在物流以及出行服務方面進行戰略合作。可以看出,一汽、東風、長安的合作進程明顯加快。

人事密集調動深意

此前的6月27日,中國一汽通過官網發佈公告稱,中國一汽於當天召開領導班子擴大會議,中央組織部有關幹部局負責同志在會上宣佈了中央關於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任職的決定:奚國華任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黨委副書記。

當時業界的一致看法是,這意味著自許憲平調任中國通用技術(集團)控股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後,空缺兩年的中國一汽總經理一職終有人選。奚國華曾經主導、見證了中國南車集團公司和中國北車集團公司重組合並,成立中國中車集團公司的履歷是其職業履歷的一大亮點。

“重組之前,人事先行”,在奚國華之前,三大車企已有三位副總級高管“輪崗”,今年5月15日,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官網正式更新了領導團隊信息。其中,加盟的劉衛東以集團公司副總經理、黨組成員位列其中在新領導班子裡排名第三為專職副書記。

截至到7月18日晚,已有業內消息稱,目前已低調履職長安集團董事長一職的劉衛東,有望負責合併後的中國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中國汽車集團下轄兩大業務板塊,一是中國品牌業務單元,一是合資品牌事業單元,中國品牌事業單元分為乘用車和商用車兩大部分。

據18日當晚業內透露的消息顯示,乘用車部分以長安汽車集團為主,由長安汽車集團整合一汽集團下屬奔騰、夏利、吉林等自主品牌資源以及東風汽車公司下屬東風乘用車、東風柳汽、東風小康等資源;商用車事業板塊以東風汽車公司為主,由東風商用車相關業務板塊整合一汽集團解放及合資公司事業單元和長安汽車集團的微車事業單元,組成從微型車到重型卡車的大型商用車事業單元。

同時,三大汽車集團的合資事業板塊成立統一的管理部門,全面負責管理和運營與跨國汽車公司的合資事業。繼續加大、加強用合資資源反哺自主事業的力度。三大汽車集團根據各業務板塊的實際情況,適時引進外部特別是民營資本。其中,特別是天津夏利、一汽吉林等事業單元,國有資本不需控股經營,交由有實力的資本扭虧為盈。

目前,一汽、東風、長安三家及其合資車企在中國市場上的年產銷量加起來超過1000萬輛,接近中國汽車總銷量的40%。日前,2018年度《財富》中國500強剛出爐的榜單顯示,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去年實現營業收入1250.16億元,利潤140.63億元,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去年實現營業收入800.12億元,利潤71.37億元,未整體上市的一汽集團沒有出現在榜單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