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曾世界各地發動戰爭,美國政府得到了什麼?

兼項背強


歷史上的任何戰爭所要獲得的利益都是非戰爭所獲得不到的。這是戰爭爆發的必要條件。無論是美國還是其他國家都一樣。因為戰爭的成本太高,如果非戰爭能獲得利益,就不會用戰爭手段去奪取。這是全球這麼多爭端,但不可能每件爭鬥都打仗的原因。美國也不是傻子,而且在這點上計算的比很多國家要精明的多。

因此,木叔要簡而言之回答這個問題的話,就是美國當然要從戰爭中獲得不能從戰爭中得到的“超額利益”,這個利益有可能是領土、有可能是財富、有可能只是一種政策,還有可能是一種認可。木叔就簡單分析一下這些“超額利益”。

土地

領土的獲取在全球數千年的戰爭史上是最基本的促發因素之一。特別是在奴隸制和封建制社會,土地作為最重要的生產資料是戰爭爭奪的關鍵。誰的地盤大誰就是強國。美國雖然至今只有242年曆史,但是用戰爭來獲得領土也有例子。

比如1846年的美國和墨西哥的戰爭,就將墨西哥北部23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據為己有。美國如今的加利福尼亞州、得克薩斯州、新墨西哥州等地,在100多年前都是墨西哥的地盤。新墨西哥州的名字最能讓人想起這段歷史吧。

木叔由此也想到,新當選的墨西哥總統聲稱,移民進入美國是他們的人權,或許也有歷史上這段戰爭為背景的感慨。畢竟這些地方都是墨西哥的,美國人獲得了到如今特朗普修建邊境牆來隔離他們,墨西哥人心裡真的很不爽。

財富

打仗為了財富,當然也是戰爭的重要目的。美國成為強國後,對亞洲特別是東亞發動了很多次戰爭,比如用大炮敲開了日本的大門,導致這個閉關鎖國數百年的封建小國開始逐漸西化。

美國對日本的戰爭也發生在100多年前,美國艦隊司令柏利並沒有割讓日本的土地,而是讓日本與美國通商。日本在美軍的強大軍事壓力下籤訂了神奈川條約等不平等條約,美國人的要求看似簡單,只是美國商船可以在日本停泊、補充給養、日本開放多個港口通商、日本產品要進行協商關稅等。其實日本喪失了關稅自主權,這就意味著白花花的銀子流入了美國等西方國家的腰包。

再比如八國聯軍時代,美國也作為侵略者逼迫清朝政府簽署了《辛丑條約》。這個條約有巨大的賠償金額,每個中國人等於賠了一兩銀子給西方列強。美國人當然也獲得豐厚的經濟回報。

不過美國最終將清朝剩餘賠款還給了清朝,用作教育費用。其中一部分就成了今天清華大學的前身。

政策

或許有人不清楚美國人打仗為了政策?其實以上木叔提到的1853年美國對日本的軍事威脅也有為了改變日本政策的因素,但本質還是為了通過打破日本的閉關關稅,從貿易中積累財富。

(西方諷刺美國的漫畫)

而對我們來說,最熟悉的當然是“門戶開放”政策。這個政策歷史背景木叔不多解釋,各位都瞭解。這一政策的本質就是要求清朝政府把給西方列強的政策,也都給予美國。

美國在戰爭中的作用也就是促使這個政策能夠落到實處,“門戶開放、利益均沾”政策是美國通過戰爭使得美國今後無論是否參與清朝戰事,都能得到超額利益。這種戰爭形式很狡猾啊。

認可

其實美國在最近數十年的很多戰爭,主要原因是這點,而不是獲得什麼土地甚至財富。因為美國已經是擁有龐大領土的全球經濟最發達的國家,對土地的攫取也不是現代社會必備的戰爭要素,當然除非是有領土爭端的國家。

認可分幾個層面。一是對大國地位的認可。二是對美國信仰的認可。

從前者而言,美國在二戰中加入反法西斯聯盟,主動對日本及對德國進行打擊。當然本質上是自身利益受損,必須要參戰,但選擇參戰時機以及美國在戰爭中的作用,無一不體現全世界對美國作為新興大國地位的認可而存在。通過二戰美國樹立了至今在西方世界的權威乃至霸權地位。

從後者而言,美國對利比亞和敘利亞的戰爭介入,本質上就是這種所謂民主、人權利益至上,為了人道主義進行的所謂正義的戰爭。美國參戰的目的就是要推翻獨裁專制的阿拉伯人統治,並沒有過多的領土或者金錢上的需求。


以上是木叔分析的美國數百年來不同戰爭形態上的,不同“超額利益”攫取的歸類。

基本上是這幾類,而且是隨著社會與經濟的進步,美國的戰爭需求不斷髮展變化的。各位有什麼想法,歡迎關注、留言討論!


木春山


美國政府世界各地發動戰爭有時候得到很多有時候卻失去很多,下面我們來看看美國建國後歷次對外戰爭的得與失。

一、美國的領土擴張戰爭

美國建國後通過發動美墨戰爭和美西戰爭等戰爭擴張領土,因此得到了原領土面積幾倍的國土奠定了成為世界大國的基礎,要說失去的話就是在第二次美英戰爭時美國企圖吞併英國殖民地加拿大,結果在英軍的反擊下總統府都被燒了不得不刷成白宮遭受奇恥大辱。
白宮


二、美國對拉美的侵略

美國建國後推行門羅主義聲稱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實際上就是想把拉丁美洲地區變成美國的後花園,而美國通過入侵巴拿馬控制了巴拿馬運河區近百年,同時不斷武裝顛覆拉美的反美政府,這些都讓美國在拉美地區攫取了許多的政治經濟利益。失去的就是導致了美國在許多拉美國家中形象很差,並最終促使該地區反美運動不斷逐漸脫離美國的掌控。
巴拿馬運河區


三、失敗的對外戰爭

美國的對外戰爭並不總是收穫大於損失的特別是二戰後更是如此,比如在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美國就為其侵略行為付出慘重代價,後來的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同樣把美國拖入戰爭的泥潭陷入衰退,而且還促使了其它國家的崛起,這些都是美國得不償失的對外戰爭之一。
伊拉克戰爭

四、美國發動戰爭的得失

綜合來看美國發動的戰爭大多是所獲的利益遠大於其損失的,這些戰爭不是讓美國獲得了領土就是獲得了巨大的政治經濟利益,而這些都讓美國不斷強大最終成為世界霸主。可是也因為其窮兵黷武多次遭到慘重損失和招致世界許多人的敵視,而這些正導致美國在逐漸走向衰弱,可以說美國興衰和其對外戰爭中付出和收穫是否成正比密切相關。


執斧傳播開天名


要問得到了什麼,兩個方面來看。

一個方面美國人維持雅爾塔體系,維持了秩序,確了美國主導全球領導地位,國家越強大,維持秩序也越大。領導權和主導權必須跟上,七十年來雖然戰爭衝突不少,但大規模的國家間吞併戰還沒有,美國起的作用不可小看,回故二十世紀初的二場世界大戰,均是老霸主英國國力衰退期間,發生了對霸權的挑戰性,新興強國根本不把英國人當回事,才有了二次世界大戰。

美國雖然不是完全正確,但美國主導的七十年間沒有發生地區性強國,強行吞併弱國,只有九十年代初伊拉克強行吞併科威特國家。美國主導的海灣戰爭,使科威特復國。維持了軍事、經濟、政治霸權與國際秩序警察一職能。

國家內部多次戰爭刺激了軍事科技的發展,確保了美國科技創新優勢,戰爭會帶來科技創新,但同時進行的軍工出口世界第一位,但同時美元的世界霸權也得維持,但是美國也負出了國民高額的稅費,大量經濟援助也是國家稅收,責任越大負出越多,承擔義務也越多,現在特朗普是個商人出身,他認為投入與產出不成正比,美國開始了收縮,孤立主義抬頭,貿易保護主義也跟著抬頭。這也使世界秩序更混亂。



隨雨飄渺


很高興為你解答!美國在全世界忙活半天,又是派兵,又是培植代理人,又是送武器的,為了什麼?當然是為了錢!有人會奇怪,就美國的這種戰爭輸出模式怎麼賺錢?其實很簡單,就是通過賣軍火變現。



咱們講的膚淺點,這世界就是圍著錢轉的,國家利益說白了不是領土就是金錢。美國自稱世界警察,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會出現美國人。這種現象在中東地區尤為明顯,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亞、敘利亞等國家的動盪全部和美國脫不了干係。



槍炮一響,黃金萬兩。中東的亂局最開心的莫過於美國的軍火商了,

根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估算,在2013年至2017年間,全球軍火交易額較上一個5年增加10%。美國依然是全球最大軍火出口國,軍售總額的全球總額佔比由30%增加到了34%。此外,中東地區2013年至2017年間的軍火交易額比上一個5年增加103%,進口額佔全球總進口額的32%左右。



這些數據就是白花花的銀子,雖然戰爭財是非常不道德的,但是它卻非常的掙錢。唉~


鐵腕時局


這個問題看起來很簡單,其實又是關係到美國戰略的核心問題。從2003年小布什政府發動伊拉克戰爭之後,美國發動的這場戰爭的收益就不斷被討論,2008年的大選其實就是民主黨內的大選,因為伊拉克戰爭,共和黨顏面掃地,只要在民主黨內獲勝,基本就等於拿到了通往白宮的入場券。希拉里輸給了奧巴馬,所以,奧巴馬成了白宮的主人。
戰爭對美國來說是維持美國利益的手段,而需要討論的就是美國的利益到底是什麼。首先就是權力,而這個權力更多的是指美國的霸權,也就是美國在世界上的地位,保持美國的戰略信用。再進一步追究就是美元的信用。從1971年尼克松切斷黃金與美元的關係之後,美元的信用就來自於美國政府的信用。
美國主導下的和平,也就是美國構建的秩序,2003年小布什打伊拉克,很大程度上是為了傳播美式的政治體制,進行所謂的大中東的民主改造計劃。可以看到,美國的這一想法,震碎了伊拉克脆弱的國家體制,也打亂了中東秩序。
繁榮,當然是美國主導下的全球經濟體系,尤其是美元構建起來的全球市場以及財富的環流體系,債券、石油等等。不管美國是否承認,這些因素都可能是戰爭的誘因。
戰爭需要成本,而美國的成本基本表現為不斷攀升的債務,也就是說,通過這一貨幣金融安排,美國可以將戰爭的成本進行分攤。戰爭成本的延遲,也是美國習慣發動戰爭的重要原因。而美國國內的軍工集團,也樂於看到戰爭狀態的持續,大炮一響,黃金萬兩。

孫興傑


美國作為世界頭號霸權國家,他最需要維護的就是以自己霸權為基礎的所謂“世界秩序”。只有作為“秩序”維護者和仲裁人的身份,美國才可能掌握國際規則使其對自己有利,這原本是一種相較於直接殖民方式更低成本的牟利方式。但是由於世界發展變化,美國這種方式的成本也在不斷上升,並且美國自己的野心更可能成為壓倒自己的“重擔”。


二戰結束的時候, 美國挾巨大的軍事力量優勢和佔據世界將近一半的黃金儲備建立了兩個機制——政治上是聯合國,經濟上是“佈雷頓森林體系”(美元與黃金掛鉤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從政治上來說,美國利用聯合國去推進殖民地國家的獨立,一方面以國際法的形勢將自己的霸權固定下來,另一方面文雅的挖空了英法老牌殖民帝國的牆角,使得自己最可能成為這些新獨立國家的“保護人”。經濟上的“佈雷頓森林體系”雖然經歷了美元與黃金脫鉤的衝擊,但是美國依靠世貿組織和對海灣地區產油國的政治控制,牢牢掌握了石油美元的話語權,仍然可以放手“剪羊毛”。


不過美國這個舉動遭到了一個強而有力的挑戰,那就是蘇聯在二戰後的崛起。蘇聯以“革命”為號召,幫助大量在爭取民族解放的發展中國家實現了獨立,因而擴張了自己的影響。這對於美國維護自己霸權下的世界秩序顯然是衝擊。所以美國在與蘇聯對峙的同時,不斷地通過直接參與或者尋找代理人間接支持的方式在第三世界發動了大量的低烈度戰爭,打擊蘇聯的這個擴張趨勢。


冷戰後情況變得完全不同了,美國因為沒有了整體戰略上的對手開始追求一種“絕對統治”。任何對美國秩序可能構成潛在威脅的地區大國,都會成為美國打擊的對象。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舉動明顯可能導致未來其掌握整個海灣阿拉伯國家,這對於石油美元的衝擊可想而知。所以美國斷然發動海灣戰爭打垮了薩達姆的野心。


但是美國的擴張性行動使得部分伊斯蘭人士走向更加極端的態度,基地組織因此發動了911事件。美國對於安全的恐懼反過來了更加刺激他們追求“絕對安全”的野心。小布什政府認為正是那些國家不夠民主,所以才會導致極端主義有了溫床。在這個自負的理念之下,美國一邊發動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另一邊推行“大中東民主計劃”進一步把中東弄得碎片化。


很顯然美國在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中都是失大於得的,這兩場戰爭不僅把美國原本巨大的債務變得雪上加霜,更讓世界各國對於美國主導下的國際秩序提出了疑問。


千里巖


美國在世界各地發動戰爭,在不同時期地點有著不同的利益,絕不是為國際公義而戰。二戰後起初是為意識形態而戰,為的是建立強大的資本主義陣營,對抗蘇聯共產主義陣營。蘇聯解體後,美國的權力膨脹到極致地步,稱霸全球干涉他國內政成為美國的基本政策,自封為世界警察。全球都成了美國的利益所在地,軍力一超獨大的美國利益五花八門,打著民主旗號干預地域政治,一手遮天,說一不二。干涉中東事務欺負弱勢民族,發動多次中東戰爭,造成人道主義災難。導致世界各地激進勢力揭杆而起,911恐怖暴力震動了美國政府,知道美國並非絕對安全,反恐即成了頭等大事。21世紀的反恐戰爭打響後,消耗了美國鉅額財富。盟友們學得聰明瞭,不願為美國反恐分擔太多的費用。特朗普上臺感到美國很委屈,牢騷滿肚。發現美國已經力不從心了,世界由不得美國說了算。美國發動的戰爭已經撈不到什麼好處了!


鑼鍋10


不發動戰爭、不造成地區緊張形勢美國軍火商怎麼賣武器?!不發動戰爭誰出錢去銷燬庫存武器?怎麼去更新武器庫?怎麼去驗證武器威力?別以為美國真的會為他國民主無償的去發動戰爭嗎?不造成緊張的地區關係軍火生意怎麼做?別太天真:民用高科技產品等資源只是賺錢的一部分,地區不穩定、戰爭、販賣武器、培養親美的可控的執政黨……都是賺錢的輔助工具!沒有親美的執政黨美國的高科技和民用設備又去賣給誰??地區穩定、經濟發達、武器無優劣之分,美國的領導地位豈不岌岌可危!失去領導地位美元霸權也就危險了:怎麼去剪羊毛?用什麼去剝削他國財富?所以說靠強盜發家立國的美國繼承了強盜的秉性,保持軍事壓倒性的優勢發動戰爭、火中取栗是賺錢的好方法!


赤魯翹天--


殺人比吸毒還難戒!美國的成立是建立在殺人基礎上。犯毒資金獲利太多時,可變為最文明,最有素質的人群,還可能大量損款,但這比一直殺人強,因為不殺人就沒有人上人的特權!所以更難戒!


康工3


我們是愛好和平,那一年美國打阿富漢,說是911是阿富漢人乾的,當時心裡不平,打了南斯拉夫,又打阿富漢,東西南北都不知道了,又打伊拉克等,三個國家,這幾個國家幸福了嗎,老百姓過上好曰嗎,沒有,你們勝利了,九百4十萬平方公里,人囗還沒我國的零頭,美國政府你們吃不上飯了,我看不能,不死人嗎不勞民傷才嗎,美國人民同意嗎,我看什麼也沒得到,破壞了環景家園。你們科學很好,向太空發展,走出地球村,建立星球村,到時候我也上星球看看,那就我們人人長生不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