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用行動詮釋愛就是默默奉獻

她是一個命運多舛的女人。有人說,女人一生最幸福的時候,就是生養孩子的時候。可有時候,命運卻偏偏捉弄女人,把送給女人的幸福又奪了回去。她就是一個被命運捉弄過幾回的女人,她是一個命運多舛的女人,但她從不向命運低頭。23歲那年,她的第一個孩子不幸夭折,這對一個初為人母的女人來說就是天大的打擊。當時,她正在一所中學教兩班語文課。全校師生都知道她的不幸遭遇,都以為她在短時間內很難走出失子後的痛苦陰影。但為了學生,第二天她紅腫著雙眼站到講臺上給學生們講課,學生們都非常驚異,瞬間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她用行動詮釋了老師的愛不僅僅只給自己的孩子,還要分給所教的學生。

現在,她是兩個孩子的母親。但不幸的是大兒子得了先天性腦癱,且患有嚴重的癲癇,生活不能自理。命運的不公再次考驗了她,她沒有垮掉,而是頑強地挺了過來。在孩子兩歲的時候,她就一邊勤奮工作,一邊堅持給孩子治療,利用假期和愛人一起帶孩子去西安、河南、北京,到處求醫問藥,連續多年下來,錢花去了很多,兒子的病卻不見好轉。除了能自己搖搖晃晃地走路以外,大兒子的其他生活依然不能自理。屋漏偏逢連陰雨,七年前,一場突如其來的疾病又降臨到大兒子身上,持續一週的高燒使他再也不能站起來,就這樣在病床上一癱就是七年。如今大兒子已經三十多歲。三十多年來,作為母親,她在極大的心理壓力下生活和工作。但她總是在學生面前面帶微笑,熱情洋溢,聲情並茂的講課,在領導和同事面前從不述說自己的不幸。 她用行動詮釋愛就是默默奉獻​在伺候大兒子的同時,她還要養育小兒子。小兒子是上天賜給她的一份厚禮,她沒有因為這份遲來的禮物而過分溺愛,她對小兒子的教育更為嚴格。在她的耐心教育和引導下,小兒子品學兼優,見人有禮貌,處事不拘謹。在假期裡,小兒子總是與母親形影不離,幫母親做事,為母親分憂,親朋好友都羨慕她教子有方。列夫·托爾斯泰說:“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別人看到的都是令人羨慕的畫面,卻不知她背後付出的艱辛。命運多舛的女人,更懂得珍惜生活,更懂得珍惜幸福,更懂得愛的奉獻,更懂得博愛。

她是一個愛崗敬業成果豐碩的好老師。她是一名教師,從農村學校到縣城學校,三十多年轉戰丹江南北。從初一到初三的語文課她都教過。領導們聽她的課,說她創建了微笑式、寬鬆式、創新式課堂;學生們聽她的課,說她有于丹的風采、母親的慈愛、魔術師的手法;同志們聽她的課,說她有清晰縝密的思路,清靜高雅的談吐,平和親切的教態。她自己說:我只是用勤奮去耕耘沃土,用慈愛去感化心靈。“愛其師則信其道”,她的教學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一九九七年至今,先後多次獲縣教學質量檢測獎;2001年、2006年2011年三次被縣委縣政府表彰為優秀教師;她帶領的課題小組已主編校本教材三本,完成市級課題“語文學科學習方法與學法指導”、縣級課題“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探究”的結題任務;2016至2017年,又與縣高級中學跨校合作研究省級課題《中小學生使用智能手機的危害性》完成結題。她筆耕不輟,孜孜以求,教學教研成果顯著:撰寫的教學論文《課外閱讀的方法與指導》獲市教研成果二等獎,製作的《愛蓮說》教學掛圖獲市教研成果三等獎;撰寫的《詠雪教學點滴》《語文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把活動課交給學生》《鼓勵與成長》等論文在省教育學會組織的論文大賽中分別獲得一、二、三等獎。論文《強化積累,培養能力,力求大面積提高》在縣復課會上交流。指導學生參加各級各類大賽獲獎。尤其是2007年她的學生參加全國語文知識競賽有6人獲獎,她自己也榮獲指導獎。她指導的經典詩文誦讀參加全省比賽獲二等獎,指導的漢字聽寫大賽團隊獲得市級第二名......

她用行動詮釋愛就是默默奉獻​她是一個充滿愛心的好女人。她是婆婆的好兒媳。公公去世後,如今已七十多歲體弱多病的婆婆一直跟著她一起生活。小到穿衣吃藥,大到生病住院,她總是毫無怨言地象親閨女一樣對待婆母,人們羨慕她們婆媳如母女,她總是說:“我要感謝婆婆,如果沒有婆婆對我的幫助,我不可能有今天的生活。”有人說,人世間最難相處的關係就是婆媳關係。如果雙方都持有一顆感恩的心,婆媳關係也可以相處的勝似親生母女關係。

她是丈夫的賢內助。她愛人是縣高級中學教師,工作忙壓力大,她總是想辦法減輕他的心理壓力,為他解除後顧之憂,讓丈夫成為高三教師中的頂樑柱。就是在她生病住院的時候,丈夫也未耽誤一節課,她知道對於高三的學生來說,時間就是成績,對於學校,時間就是質量。愛人說:“她的理解和支持成就了我的事業”。

她是幫助親朋鄰里的熱心人。他們夫妻都是教師,經常有親朋鄰里託他們管理孩子,她家先後寄宿過好幾個學生,短則兩三年,長則七八年,這些孩子在他們的幫助和教育下都順利考上了大學,很多已經走上了工作崗位。人們驚歎於她的寬厚,她說,我沒有能力捐資助學,給別人一點力所能及的幫助是應該的。 她用行動詮釋愛就是默默奉獻​她還是一名公益事業的熱心人。救災救急,捐款捐物,她總是走在前面。從2006年開始,她已經無償獻血三千CC,朋友說“你身體不好,別損傷了身子。”她說:“我沒有能力做更多的事,獻點血也算是對社會盡一點責任吧。”經歷過磨難的人,更懂得感恩社會。

2017年初她又加入商南縣甲紅愛心公益志願者協會,她的愛心和自身優勢再一次得到了充分的發揮。至今已組織策劃主持活動近十多次,與同伴一起把愛心播撒到商南縣偏遠高寒山區每一個角落,用愛心溫暖了無數人。

每次參加完志願者活動,她總是第一時間把活動行程製作成圖文,鞏固活動成果,宣傳活動意義,鼓舞士氣,受到同伴、網友的大力支持與讚譽。如圖文《黨旗飄揚脫貧路 愛心傾注瓦窯嶺》《不一樣的六一兒童節》《真情暖夕陽》《因為有你,這個冬天不再寒冷》《遊子饋故里 大愛送暖冬》等被網友轉載、點贊、關注無數。《嚴冬無情人有情 甲紅無聲行留痕》和《關愛孤寡老人 傳承孝老愛心》在網絡平臺發佈後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

2017年秋冬,縣婦聯牽手甲紅公益志願者協會發起尋找“最美愛心媽媽”,為寒冷山區貧困孩子手工編織毛衣活動。她積極參與宣傳,並身體力行,短短五個月時間,她利用所有休息時間,編織成品毛衣十一件,及時把禦寒的毛衣送到了孩子們手中。在這次活動中,她差點累垮了身體。她被縣委組織部、縣婦聯、關工委授予“最美愛心媽媽”稱號。愛心發自內心,榮譽來自意外。

她用行動詮釋愛就是默默奉獻​她用行動詮釋了愛就是默默奉獻。她的愛在延伸,她的愛在昇華。從愛自己的孩子,到愛身邊親人,再到愛與自己毫不相干的人,這就是一種愛的境界,一種愛的昇華,愛的無私奉獻。為了愛,她變成了一個物質上的窮人,但她獲得了精神上的巨大財富。

她,就是商南縣初級中學的一名老教師,她叫阮青雲,現年55歲。由於家庭和身體的原因,在臨近退休的幾年裡,學校為了照顧她,讓她從教學一線退到了二線工作。退居二線之後,她擔任校園文學刊物的主編工作,指導學生作文,修改編髮學生優秀作文。她還擔任學生漢字聽寫訓練工作,經典誦讀指導工作,學校重大活動的播音工作,以及青年教師的培養工作。這些工作雖然沒有一線教學工作那樣天天備課批改作業,但工作難度、強度和要求比課堂教學還要高,是一個人綜合素質的集中體現。這些工作還是離不開學生,與學生的成長息息相關,只是愛的陣地換了個地方,關愛學生成長仍在繼續。

一個人活在世上總要做點有意義的事,做點讓自己心安理得的事,不管別人是否記得,不管別人是否看見,給別人帶去溫暖的時候,自己心裡也是暖暖的,這就夠了,不求回報,不求出名,只求心安。 她用行動詮釋愛就是默默奉獻​阮老師是一個低調的人,她所經歷的一切外人很少知道,就連和她同事幾十年的人都很少知道她的情況。為了寫這篇文章,我多次找她瞭解情況,她都是吞吞吐吐,總是說,你可千萬不要對別人說啊!可我還是忍不住把她的“隱私”寫成了文字。她用行動詮釋愛就是默默奉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