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涼是中國圍棋的發源地,你知道嗎?

平涼是中國圍棋的發源地,你知道嗎?

平涼是中國圍棋的發源地,你知道嗎?

最早的對弈 崆峒山棋盤嶺

姚學禮

崆峒山棋盤嶺是廣成子與赤松子下棋的地方,距今五千多年是最早的對弈之地,世稱天下圍拱第一地。崆峒山棋盤嶺位於崆峒山雷聲峰之南翼是靠貼孤巖的兀立懸壁,南面是彈箏峽,涇河水從西向東流過。棋盤嶺佔地三百平方米,平臺中央有兩株千年巨松高聳雲天,巨松下曾是廣成子與赤松子誦經堂。平臺東南懸壁上沿松拱圍如觀者,下留青石古棋盤一座。棋盤嶺三面凌空,縱目四望雲捲雲舒,風來風往,早霞遲暉,不覺使人心襟開闊。此處宜於練功養氣,是廣成子與赤松子養心對博常去處。

廣成子,複姓廣成,廣成族人,封號至道先師,始族自原始 氏、 氏部落聯姻,建廣成國,為廣成部落酋長之子,生於崆峒域丹陽,長於隴山。公元前2679年即黃帝立國第19年,黃帝聞廣成子在崆峒山修道,曾三次問道拜廣成子為老師。廣成子襄助黃帝統一了崆峒域各部落,跟隨黃帝南下徵 尤,廣成部落將士多留居廣西、廣東諸地,廣成族姓以成諧音部分人改為廣、成、陳、程和廣成姓。目前廣成姓後裔家族有一億多人,廣氏家族尊廣成子為根脈先祖,並以道祖、劍祖、弈祖敬祭。

廣成子是上古時期人物,《廣成子昇仙記》雲“造化開闢,既有廣成子先天地而生,後天地而終,莫知其然”。《外記》又論“元始一氣抒化,先有身,然後天地判焉”。講廣成子在被神化前是人身肉體,即真有其人。施蟄存說:“廣成是古代部落”。范文瀾在其古代部落論述中講西北原始部落在齊家文化、寺窪文化前已大量存在。《陰符》和《道經》說“廣成子生涇水大成”。崆峒族是相對黃帝部落、炎帝部落、九黎部落之後的西北地區的大部落,但由於廣成族由廣族、成族的大合併,還融收隴山諸多部落,後成為超過崆峒族的大部落,於是廣成族佔據崆峒山,廣成子成為當時著名的酋長智者。

隴山有以玉為圖騰的弈族人,弈為一種隴山產的古玉,弈族人愛玉以弈為姓。弈族人以碎玉對博,稱“執玉為兵”,廣成子敏物善學,從弈族學得弈術,多次與酋長弈王對博,最終成為勝手。跟隨廣成子修道的赤松子也學得弈術,兩人多次對弈崆峒山棋盤嶺。

唐詩人李白在《廣成子》一詩中寫到:“世道曰交喪,堯風變樸淳。不求桂樹杖,反棲惡木根。所以桃李樹,吐華竟不言。大運有興波,群動若飛奔。歸來廣成子,去入無窮門”。講廣成子嬉於玄門樂於智弈。清代康有為在1921年農曆7月在陝隴復漢大都督張鈁一行四人陪同至崆峒山遊覽,在香山住宿兩日,與張鈁對弈棋盤嶺,寫有《遊棋盤嶺感遇》一詩:“亂石青天裡,懸崖枕藉時。仙人原有宅,醉語亦成詩。夜靜聽蟲鳴,山空聞鳥驚。平明出嶺口,險盡尚驚疑。”康有為在對弈中討論時政,並寫詩多首,後收入康有為《入隴筆記》中。(姚學禮/文)

平涼是中國圍棋的發源地,你知道嗎?

平涼是中國圍棋的發源地,你知道嗎?

平涼是棋源聖地

姚學禮

棋是中國古代琴棋書畫四藝之一,特別是文人的風雅事。棋在古代稱“弈”,是今天各類棋的原始稱謂,今叫圍棋,算是棋之鼻祖。那麼這個祖是誰呢?先秦典籍《世本》記載:“堯造圍棋,丹朱善之”。1964年版的《大英百科全書》採用這一說法,按時間定為公元前2356年。也就是說在唐堯4272年已有了“弈”。

平涼是中國圍棋的發源地,你知道嗎?

我研究廣成子是人是仙,是否是道祖劍祖棋祖已經40年,出版有《廣成子傳》、《廣成子》,《廣成子起名新書》和專寫廣成子家族的《雲鎖崆峒》,還寫了《廣成子考證》、《廣成子考證續》、《廣成子考證之三》,並寫《三論崆峒是天下道教第一山》、《三論崆峒是天下武林第一山》。文章發表40年來已有廣泛認可,特別是得到廣成氏家族的證實。在研究中分神話系統和真人真史系統梳理,研究得到北京社科專家求證採用。平涼遂以“道教第一山”、“道源勝地”而興起文化經濟活動。“道源聖地”的認同也同時產生了“圍棋聖地”的效應。也就是說,棋是什麼,源是什麼,聖是什麼,地是什麼,都得有考證來證實其有。

周朝末《世本》將“弈”定在唐堯時期,首先這“弈”究竟是什麼,始於何時?《崆峒山志》記載和崆峒山棋盤嶺有廣成子與赤松子下棋的故事,在莊浪雲崖寺北峰天台山可對望一座赤松子與赤鬚子下棋的棋盤峰,廣成子與赤松子對“弈”的說法發生在唐堯以前,即4274年之前。莊子《在宥》中有一段560字關於黃帝向廣成子問道的記述。“黃帝立十九年,令行天下,聞廣成子居於空同之山,故而往之……”。司馬遷在《史記》中開篇《黃帝本紀》中記述黃帝“東至丸山,登岱宗,西至空同,登雞頭……。”這篇記述考證了黃帝來崆峒山向廣成子問道,黃帝作為中華民族祖先拜廣成子為師,說明廣成子是道之始祖,因為黃帝和廣成子是同時代人。黃帝不可能作為人向一個不存在的“仙”對話,史事記載黃帝從公元前2698年至公元前2599年在位100年,至今有4716年,黃帝統一大中華幾十萬個部落國後,第19年即4697年,聽見廣成子是大聖賢,就三次來拜訪。而廣成子與赤松子下棋必在同一時期,即早於500多年的唐堯已有了“弈”的對陣。說明“弈”產生遠早於黃帝之後的堯舜時代。《世本》的記載只是一種說法,並未說明“弈”的來源如何產生,誰是真正的棋王高手,誰能成為“棋聖”。古代將下棋對弈也叫“博”,那麼這個博王是誰?唐代詩人皮日休所作《原弈》認為“弈之始作必起自戰國,有害詐爭偽之道,為縱橫者流之作矣,豈曰堯哉”。皮日休是一種分析認為不要只認為堯帝造弈。明代陳仁錫在《潛確類書》中又提出“烏曹作博,圍棋”,說烏曹是堯的臣子,又有人說烏曹是夏桀的兒子。明代林應龍在《適情錄》中說圍棋是容成公發明的,《列仙傳》記載“容成公者自稱黃帝師。善輔導之事”。這裡由懷疑將“弈”的產生提前到黃帝時代,說是容成公教黃帝學圍棋。那麼莊子記述黃帝拜廣成子為師,即未見到記載向容成公問道和拜師。廣成子是黃帝的老師,後被神化為太上老君,太上老君下棋的故事很多,說明廣成子(太上老君)是圍棋之始者。

公元前548年的《右傳.襄公二十五年》記述寧子下圍棋“舉棋不定”真實狀況。孔子《論語.陽貸》載子曰“不有博弈者乎”。孟子《孟子.告讓》載:“今夫弈之為數,小數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這裡記述專業棋手,弈秋教棋的故事,這故事的“弈秋”姓“弈”名秋,弈秋的家族如何,是打開和揭秘“弈”之源的線索。循著這個苗頭和五千年的大隴山廣成家族聯繫起來,我們找到了“弈”的源頭。

馬克思講凡有民族的地方,都有宗教活動,宗教是一種祭祀活動,馬克思在論證家庭起源中提到的這個原始祭祀活動的記述,是我們將目光移到研究祭祀活動中。中國上古在八九千年已開始祭祀活動,祭祀活動是一種宗教活動,也就是說崆峒山是天下道教第一山,祭祀這個宗教不是開始張道陵,不是東漢才有道教產生的,而是早於張道陵的南教的廣成子的北教才是道教的源頭。在廣成族的祭祀活動中,酋長或者巫師祈天求福,用的一種黑白玉石叫“弈”,“弈”是巫師的巫術中的巫器。道教典籍記載,巫師在唱巫歌唸咒語敲石扔石中,以四十粒玉塊佈陣祈神靈保佑,並在巫樂巫舞朝天扔黑白玉塊,以落入“巫圖”中多少位置判斷吉凶。時辰往往選在滿天繁星時,巫師觀天象以扔玉粒落在地上圖格的黑白玉塊方位決定命運。

平涼是中國圍棋的發源地,你知道嗎?

《山海經》是中國最早的一本古地理志,在《山海經》卷二《西山經》寫到“西山經華山之首,曰錢來之山”。由華山西行四百多里,“又在西北五十里,曰高山,其上多銀,其下多青碧,雄黃,其木多棕,其草多竹,涇水出焉,而東流注入渭,其中多磐石,青碧”。這裡記述涇水發源的崆峒山上有銀即白玉石,青碧即綠玉石,雄黃即雞冦石,磐石即黑石。巫師用綠石祈五穀神,用雄黃驅邪,用黑白石卜算吉凶,卜算吉凶時畫方格或圓格在地上對捏,算出人生變化,至今平涼民間巫神仍以紅筆壓邪畫符,有的巫師用黑白石子撒四方安宅。這符圖就是遲於先天八卦圖的“弈”棋圖,在黃帝時代西極隴山一帶崆峒族由十七個小部落組成,而廣成族由於酋長好學善問,將隴山地區幾十個小部落融成一個廣成大部落,最後廣成族大部落打敗崆峒部落,佔領崆峒山。

酋長廣成子居於崆峒山,廣成族的酋長以“廣成子”之名傳代,類似藏傳佛教中心的“活佛”,每代酋長都稱“廣成子”。黃帝時代廣成子是一位通透天地的哲理聖賢,他掌握至道會醫會劍術,會種植會百工,會打仗懂兵法,特別是觀星象會卜算,懂天地人易變,更精通巫術“弈道”。他的“弈”怎麼來的,據考古及有關資料,言廣成子族中曾融合“弈族”人,弈族人以“玉”為圖騰物,部落以弈為姓,姓氏為弈,成為弈族人的先祖人,弈秋是弈族人的後代。弈族採崆峒山黑白玉占卜命運,黑玉白玉成為弈族人的圖騰崇拜,“執玉為兵”論戰,“執玉祭天”卜卦,玉是弈族人的崇拜神物。弈族人以“弈”為姓,意取兩人下棋,雙放“也20”棋子,亦廾為“弈”,很公平各20棋子,兩人共黑白棋子40個來對下,棋圖稱“符”,以巫師畫成符圖,分四方符圖和圓符圖,這兩種棋盤圖來自伏羲八卦圖,棋子黑白是卦象陰陽,以乾、坤、坎、離、震、艮、巽、兌為圓路或方路,分盤開天闢地圖和伏羲八卦圖。方棋盤棋子為圓形,圓棋盤棋子是方形,意取天圓地方,圓天多地,方地多星。下百盤不輸一者為棋聖,贏八十能讓十者為棋王。

弈族人人人會對弈為樂,酋長是弈王,族人以服其棋高,弈族人處事常請巫師代弈問事卜事,交易常以輸贏棋子為價格,類似賭博的遇有難言事以自取棋舍棋子多少來表達。廣成是聰慧好學之人,聞弈族人善弈,常去學弈,竟弄通弈術弈理,成為對弈高手,弈族人以善弈聞名西北各氏族部落,容成公、岐伯、蒼頡、鬼容區、赤松子、素女、桑女也來學弈。在眾多學弈中唯有廣成子將“道”與弈之“方術”(方格)和“心計”(弈子粒)聯繫起來,以道之理念認識弈藝,黑白子為陰陽,弈盤弈子是地天,對弈即“天地人和”,“天人合一”,“一陰一陽謂之道”,特別是廣成子悟出的“至道”運用對弈中。莊子《在宥》中記述廣成子給黃帝講授“我守其一,以處其和”,這“守一處和”是伏義“天人合一”的深化,與老子在《道德經》中講的“守黑則知白”,“守白則知黑”哲理一樣,將弈道之全局“一”,“和”的陰陽平衡統一為命運共同體,將天人之間的衝突矛盾“規則”在一種互相運動中,使“心”(棋子)與“物”(棋格)間的虛實、有無、多少、進退、分合、攻守、動靜、聚散、正負、奇偶、明暗、向背、遠近等和金、木、水、火、土的相剋相生上升為“道”中,在一種智力意念中生生死死、有有無無而相生相剋。這給統治社會和處理人事關係提供了許多術略策計,成為部落國的酋長的指導思想和政策。因此廣成子因得“至道”名聲遠播,引來軒轅黃帝三次問道。廣成子的“一”和“和”(守一處和)使他屢屢戰勝弈族酋長弈王,成為百戰百勝的弈聖,感化弈族人融合廣成族中,廣成子逐漸代替了弈國的地位。在今天崆峒山棋盤嶺留下弈聖廣成子與弈王赤松子對弈的故事景點。赤松子的哥哥在莊浪竹林寺山野放牧,聞赤松子學弈成仙,曾與其在今棋盤峰對弈。

在平涼民間智力遊戲中盛行丁方,捉鱉,釣魚,土象棋和類似八卦的轉樓,尋泉等,這很類似遠古的簡單“弈”術。在華亭東華王峽口村的爛柯山供有棋仙王質廟像,王峽口村王姓人以自己是棋祖王質後代而獲祭。在平涼白水高溝、焦莊、大成村是廣成子的故里,其鄉間村民常在路旁、樹下、田畔、河邊、坡頭,簷下,休閒時就地拾來樹枝、土塊,石子,用樹枝在地上劃成棋盤玩遊戲,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民間傳承。

平涼是中國圍棋的發源地,你知道嗎?

在華亭安口一帶從上古傳有送女兒出嫁陪送棋子風俗,棋同“祺”字音,取祺意的吉祥、福氣,即送棋子是送福氣、送吉祥,願多生“祺子”(有福氣的孩子),黑白兩碗棋子取意多子多福,生兒生女多多。在鄉間還出土古人用陶土燒成的棋子。有學者認為平涼一帶有弈族留下的後代,棋迷奉弈秋為祖,而平涼市崆峒區白水鎮大陳村有大清光緒二十三年五月吉日立,嵋峴鎮永盛爐院金火匠人金造古磬二個,上鑄文有“甘肅平涼縣東鄉大成陳家莊”地址,這和《陰經》講“廣而成之謂大成”,“廣成子出涇水大成”的古代記載相同,《廣成氏族譜》講廣成子是複姓“廣成”,由原始廣族部落,成族部落等包括弈族部落融合的崆峒城的最大部落集團,至今廣成部落分化為廣、成、陳、廣成和程五個分姓,弈姓極少,皆總尊廣成子為先祖。

由於廣成子文武全才和博知多藝,被廣氏後裔尊為道祖、劍祖、弈祖。中華民族的祖先黃帝來崆峒山向廣成子問道,廣成子講了養生之道,開展這種養生活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時間第一地點在崆峒山,崆峒山便成為天下養生節第一地。以道治國,黃帝問道廣成子於崆峒山,崆峒山就成為道源聖地和天下道教第一山。同樣廣成子善使用陰陽太極劍術,武術界尊廣成子為劍祖已傳千年。而今海內外廣大圍棋愛好者追根尋源,奉廣成子為棋聖,弈族祖地和圍棋高手廣成子的存在使平涼這個廣成子故里成為棋源聖地。如今海內外廣大的廣成子後裔、武術愛好者、圍棋愛好者要來崆峒山問道祭祖,這無疑是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盛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