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秀網被投訴不發貨不退款

走秀網被投訴不發貨不退款

經歷CEO涉嫌走私後,走秀網再陷輿論風波。5月17日,一位從事奢侈品電商的知情人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與走秀網合作的某意大利授權經銷商因被拖欠3萬歐元貨款,而欲向中國相關法院提起訴訟。同一時間,深圳市消委會消息顯示,今年一季度共接到對走秀網公司的245宗投訴,主要涉及購物後不發貨、申請退款後錢款僅退到網站賬戶,且顯示處於凍結狀態無法提現。北京商報記者致電走秀網400客服及深圳總部電話均無人接聽。隨後,記者撥通走秀網一位副總經理的電話,當聊到“不發貨被投訴”一事時立刻被掛斷。

“不發貨”頻遭投訴

走秀網近日因官網退款事件頻繁被消費者投訴,甚至合作經銷商也欲提起訴訟。據知情人士表示,一位與走秀網合作多年的意大利授權經銷商因欠款問題,已經準備向中國相關法院提出訴訟。據深圳市消委會發布的《深圳市2018年第一季度消費投訴分析》顯示,一季度深圳市消委會共接到消費者對深圳走秀網絡科技有限公司245宗投訴,主要投訴涉及在走秀網購物後經營者不發貨,申請退款後,錢款僅退到走秀網賬戶,無法提現。

北京商報記者從一位在走秀網購物四五年的消費者處瞭解到,今年1月末曾經申請了一筆退款,2月3日左右該款項退至自己在走秀網的個人虛擬賬戶中,而不是退回原付款銀行卡賬戶,在網站申請提現後,顯示賬戶已被凍結。該消費者與走秀網客服多番溝通無果後,遂於3月中旬到走秀網深圳總部討要退款。走秀網工作人員回覆稱,“涉及金額較高需第二日上午才能被退回”,隨後顧客在約定時間並未收到退款,後於下午5點再次致電走秀網公司,然後當日下午終於收到該筆退款。

值得注意的是,該顧客透露,到公司討要退款當日在辦公區看到,走秀網工作人員在清算賬目並收拾物品裝箱,“疑似要搬空關門”,該名消費者說。

北京商報記者5月17日登錄走秀網發現,首頁掛著“520”最新廣告,但頁面底部兒童促銷區顯示為“八月大促”。值得關注的是,去年走秀網創始人走私被捕風波就發生在2017年8月。隨後,北京商報記者致電走秀網官方客服,語音提示“電話排隊中”後自動掛斷,致電走秀網深圳總部也一直無人接聽。記者接通了走秀網一位副總經理的電話,當聊到“消費者投訴在走秀網購物後不發貨、不退款”一事時被掛斷電話,然後記者又多次撥打他的電話,但都未能接通。

不過,針對上述投訴內容,走秀網於5月17日下午在官方微博發佈聲明,對近日一位消費者投訴退款問題進行致歉,並明確表示該筆退款目前已經處理完畢,而走秀網目前的問題需要時間處理,且公司仍處於正常運營中。

供應鏈疑似斷裂

消費者的投訴在一定程度上映射著走秀網正陷入經營危機。一位從事奢侈品電商行業多年的業內人士對北京商報記者稱:“走秀網頻現‘不發貨、不退款’問題以及被某品牌的意大利經銷商欲向法院提起訴訟,證明走秀網在供應鏈方面出現嚴重問題。”公開報道顯示,去年8月走秀網已經因走私被處罰。上述業內人士強調,走秀網拖欠供應商錢款會導致供貨源被段,平臺中的商品自然處於缺貨狀態,消費者下單後平臺無法正常發貨。

一位不願具名的奢侈品電商投資人稱,當走秀網創始人兼CEO紀文泓因涉嫌走私被捕時,就已經可以預測到走秀網將逐漸退出奢侈品電商行業的競爭舞臺。無論走秀網走私背後是偷稅漏稅還是躲避海關查驗貨品真偽,如果供應鏈與資金鍊中任何一個因素出現問題,企業都將失去穩定的客群、供貨商的支持,資本方也不再會投資注血。

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走秀網除獲得意大利頂級奢侈品牌菲拉格慕官方授權外,有部分知名品牌貨源是來自第三方經銷商的。記者隨機採訪了在走秀網有銷售的三家品牌——萬寶龍、GUESS以及耐克,這些品牌中國公司相關負責人均表示,並未與走秀網簽約授權經營。其中GUESS品牌公司還表示,看到GUESS產品在走秀網的發貨地顯示為韓國,但走秀網並未獲得GUESS官方經營授權。

奢侈品電商生存難題

當綜合類電商在引入品牌、投資佈局、倉儲建設、資金流量等維度進行著多輪較量時,奢侈品電商作為電商行業中精細垂直的平臺,一直鮮有熱點爆發。此前珍品網易主、走秀網CEO紀文泓因涉嫌走私被捕、寺庫赴美敲鐘上市、尚品網賣身赫美等事件才讓長期沉寂的奢侈品電商博得行業短暫的關注。如今走秀網陷入投訴風波,兩度成為奢侈品行業的焦點。

與當初奢侈品電商剛剛起步時被視為行業新秀不同,眼下行業對奢侈品電商的關注度逐步下降。一位奢侈品電商董事長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稱,奢侈品電商並不是一個依靠風投就可以在短期內爆紅的商業項目,更像是實體行業。企業需要不斷強化供應鏈管理,投入巨大的資金作為支撐的同時,企業還要依靠時間不斷建立口碑才能被行業、資本以及品牌方認可。該董事長稱,各類別奢侈品電商以及各奢侈品平臺已經形成了較為固定的客群,初步完成了對市場的分割,長期內行業發展都將處於緩慢的爬坡階段,而眾多早期快速成長起來的本土奢侈品電商已經強敵環繞,生存空間不斷被擠壓。

當前面向中國市場的奢侈品電商明顯分為四類。寺庫、尚品網等眾多本土奢侈品電商平臺正處於轉型期;Yoox、Farfetch和Net-a-Porter為代表的國際奢侈品電商平臺加速搶食中國線上奢侈品的“蛋糕”;京東、天貓、唯品會等頻繁聯手奢侈品品牌,成為眾多奢侈品品牌入華的跳板;LVMH和開雲集團則嘗試自建電商,拓展更多的服務場景。四類奢侈品電商同時爭奪目標消費群體時,在資本、品牌資源、口碑、物流以及流量等維度的比拼中,本土奢侈品電商優勢較為薄弱。在上述人士看來,尚品網尋找新東家、寺庫赴美上市、珍品網由供應商接手已證明本土奢侈品電商處於轉型期,亟須在資本、品牌方面尋求突破口。

各方資源搶奪擠壓著本土奢侈品電商的生存空間。京東與天貓有著龐大的流量且供應鏈體系完善,是吸引奢侈品品牌入駐的利器。目前,京東3.97億美元注資Farfetch、上線獨立奢侈品平臺TOPLIFE、設立奢侈品倉庫、配備專業配送團隊;天貓推出奢侈品購物平臺Luxury Pavilion,並與LVMH、雅詩蘭黛集團、Swatch集團、PVH集團等奢侈品集團聯手。在面對國際奢侈品電商平臺以及奢侈品集團自建電商平臺時,品牌資源、消費者信任度以及市場知名度方面,本土奢侈品電商的優勢再度被削弱。

北京商報記者 王曉然 趙述評 魏茹/文 李烝/製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