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泰金服論互金監管「緊箍咒」寒冬過後是陽春

近日,北京市整治辦對轄區內網貸機構業務重申,要求網貸機構不得增長業務規模,資產端門店數量應予以控制的消息,再次吸引了互聯網金融圈的注意。

回顧去年的監管動態,很多人用“寒冬”“霜降”“緊箍咒”來形容互聯網金融行業的政策背景。

先是2017年8月互金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下發《關於落實清理整頓下一階段工作要求的通知》(即87號文),強調機構在整改的過程中要明確做到以下三點:存量違規業務必須壓降、不再新增不合規業務、業務規模不再增加。

緊接著2017年底,監管層又發佈《關於做好P2P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整改驗收工作的通知》(即57號文),要求各地監管機構最遲應在2018年6月底前全部完成轄內網貸平臺的備案工作。

消息一出,業界譁然。一家投資過P2P的投資機構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一政策直接向投資界傳達信號———網貸這個行業沒想象空間了。”一家大中型平臺負責人表示,控制規模意味著平臺發展速度和空間將被加上緊箍咒。

恆泰金服觀察員分析認為,中央和地方政府提出“雙降”的要求,主要是為了防止整改延期風險不再擴大,各平臺當前的主要任務不是增量而是調結構。當然“雙降”對剛成立的新平臺負面影響比較大,該政策限制了此類平臺的發展空間。

數據顯示,自去年8月底到今年5月底,北京網貸行業貸款餘額增長了22.6%,廣東增長了21%,上海增長了13.3%,北京網貸行業貸款餘額的增幅超過了廣東和上海。由此看來,北京嚴格執行雙降為網貸平臺帶上“緊箍咒”,帶來了比較大的影響。

“雙降”之外,備案工作對各網貸平臺也帶來了不小的影響。以北京地區為例,包括恆泰金服在內的多家互金品臺積極提交整改、備案申請材料。不過仍有不少平臺面臨著違規資產難以剝離等老大難問題,導致網貸平臺備案工作步履維艱。

6月14日,在第十屆陸家嘴論壇間隙,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鋒就P2P備案問題表示“年內還不行,還得繼續加把力。”這意味著網貸平臺備案將會延遲。對此,恆泰金服觀察員認為當前市場上的P2P平臺良莠不齊,還需要一段時間去偽存精,備案延遲在意料之中。

作為一種新型的金融業態,互聯網金融受到了政府高度重視。近日由九部委共同編制的《“十三五”現代金融體系規劃》將互聯網金融活動納入宏觀審慎政策框架,進一步確認了互聯網金融在金融領域的地位,強調了互金領域監督管理的重要性。

從2014年互金行業首次登上政府工作報告,到現在互聯網金融正式被納入現代金融體系規劃。恆泰金服觀察員認為隨著政府監管的層層推進,各項互聯網金融監管政策逐步落地,有助於推動亂象叢生的互金行業有序合規發展。而對於各網貸平臺來講,行業的競爭不在於合規層面,而在於風控、運營等方面的有序競爭。因此,控制風險、緊抓平臺核心競爭力是平臺生存發展的根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