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三傑是指黃埔一期學員中的哪三位?

Wenziying


黃埔三傑是黃埔一期中三位最牛的學員:蔣先雲、陳賡、賀衷寒。

關於這三個人,有一個說法,叫蔣先雲的筆,賀衷寒的嘴,敵不過陳賡的腿。

我們先說蔣先雲的筆。

蔣先雲是湖南省新田縣人,早年參加學生運動的時候就認識毛主席。黃埔軍校成立的時候,是毛主席推薦他去黃埔軍校,同時,毛主席也是蔣先雲的入黨介紹人。

在黃埔軍校,蔣先雲是學霸級的存在,入學考試第一,期間所有科目考試全部第一,畢業考試還是第一。

所以,這三傑裡面,論成績,蔣先雲是最好的。而且他這個人很有親和力,當時黃埔軍校有兩個組織,一個是青年軍人聯合會,一個是偏國民黨一點的孫文學會。兩個學會之間有時候還會茬架,都是由蔣先雲出來擺平。可以說,如果黃埔軍校是華山劍派,那蔣先雲就是大師兄令孤衝。

蔣介石就說過,如果黃埔軍校的學生也造反,唯一能擺平的就只有蔣先雲。

甚至蔣介石認為蔣先雲以後可以做黃埔軍校的校長,這個了不得,蔣介石對黃埔軍校最看重,他最討厭汪精衛到學校來,就是不想讓他在這裡拉人。但蔣介石說:北伐成功,我就歸隱田園,那麼黃埔軍校這些龍虎之將,誰能夠領導呢?只有蔣先雲。

可見蔣先雲地位之崇高。

畢業後,蔣先雲當了蔣介石的秘書。因為會寫文章啊,蔣介石所有北伐期間的文書全是蔣先雲寫的,所以叫蔣先雲的筆。

說完蔣先雲,再說陳賡的腿,這是什麼意思呢?陳賡是蔣介石的侍衛,有一次戰鬥,蔣介石被包圍了,腿又受了傷,準備自盡的。結果陳賡揹著他跑了十來裡地,終於逃了出去,這沒點腿力當然不行,自然叫陳賡的腿。

蔣介石也記著他的恩。後面,陳賡被蔣介石抓過。

蔣介石去看他,想拉他過來。說“你是我的學生,我是你的校長,我肯定要愛護你的,你過來吧。我關心你。”

陳賡一句話:我不需要你關心。

蔣介石沒辦法,但還是把陳賡放了。

且說回蔣先雲。

到了1927年,蔣介石露出反骨了,蔣先雲決定反蔣,喊出了口號:昨天校長,今日校賊。

接下來,蔣先雲就犧牲了。

為什麼呢?他可能有求一死的決心。

當時,蔣先雲打奉系,跟張學良打,他比張學良這個二代那要強太多了,打得張學良撤了一個軍長,殺了一個旅長,三個團長。但是,在戰鬥中,蔣先雲衝鋒在前,連衝三次,第一次腿中槍,還衝,第二次,馬被炮擊中,還是衝,第三次擊中胸部,光榮犧牲。

按理說,他已經是團長了,不需要衝鋒。之所以衝鋒,其實就是有求死的決心。

因為他那段時間很苦悶,一來,有同學說他忘恩負義,辜負蔣校長,一方面,蔣介石還拉攏他,要升他當師長,但同時,另一邊還猜疑他,說他一定會投蔣。

這個話是張國燾說的,他說:如果蔣先雲不投靠蔣介石,我不姓張。

大家也知道,後面,投蔣的不是別人,正是張國燾。

所以,蔣先雲衝鋒在先,以證清白,最終死時才二十五歲。

那要不去世,起碼也是一個元帥吧。

現在還有蔣先雲的墓,但看上去非常平凡。完全想不到這裡埋著一個奇才。

最後說一下賀衷寒。

他也是湖南人,他的特點就是會說,所以叫賀衷寒的嘴。他後面是投靠了蔣介石,一直想帶兵,但蔣介石不給他兵,讓他搞政治,所以對蔣有些不滿,後面又跟何應欽搞在一起,觸了蔣介石的大忌。一生都沒有得到什麼重用。算是三傑裡最憋屈的一位了。


腦洞歷史觀


蔣先雲的筆,賀衷寒的嘴,不如陳賡的腿,就講師黃埔一期中的三位傑出人才。他們中陳賡、蔣先雲是堅定的共產黨員,賀衷寒在後來發生了轉變。他們屬於

下筆成文章,上馬能殺敵,難得的全才

1、蔣先雲的筆

古代學習最好的是連中三元,今天能進入北大光華也是祖墳冒青煙。蔣先雲按什麼標準也是學霸。

在報考黃埔的一千人中,考試包括國文、數學、歷史、地理等科目,

考試第一。

在軍校期間的考試,一直第一。

在畢業考試中,筆試和專業測試都是第一。創造了黃埔軍校史上一項“後無來者”的奇蹟

如此才華與能力自然受雙方青睞。屬於冉冉升起的新星。

為什麼說蔣先雲的筆呢?

因為《中國軍人》和《青年軍人》,都由蔣先雲擔任編輯和主要撰稿人,刊內的文章作者如湘耘、巫山等,也是他的化名。

當然學霸都是全才,蔣先雲演講能力也很強,在武漢討蔣大會講的非常之好。

2、陳賡的腿

大家熟悉的是陳賡大將在上海特科、在抗日戰場、在越南戰場的豐富經歷。《人間正道是滄桑》中的楊立青原型,《亮劍》中李雲龍的旅長原型就是陳賡將軍。

牛人就是牛人,在很年輕的時候就嶄露頭角。

1925年5月,滇軍叛亂,控制了廣州。陳賡將軍喬裝打扮進去偵查三日,獲得了全部情報。

1925年10月,第二次東征,總指揮部隨左路軍第三師前進,在路上遭遇到林虎的主力部隊,全軍潰敗,陳賡揹著蔣介石跑了十多里地,脫離險境。

戰後為了調援兵過來,陳賡一晝夜跑了一百六十里,聯繫到第一師。

就這三次長跑,陳賡將軍的臨機應變、執行力、戰鬥力都已經躍然紙上。這也是其既可以特科、也可以打仗的原因吧。

3、賀衷寒的嘴

賀衷寒同樣是文采、口才一流,當然口才更好。在黃埔時期就組織孫文聯合會。

之後參加戰爭並不多,主要從事情報工作,是軍統(藍衣社)早期的大佬之一。

在抗戰時期,漸漸轉向行政,他的轉向比徐恩曾要成功很多,先後擔任國家動員委員會人力組主任、社會部勞動局局長、社會部政務次長等。尤其是擔任社會部勞動局局長時,負責勞資協調、就業安排、勞工培訓,對全國技術人員進行調查、摸底,抗戰勝利後都予安排,受到產業界的稱道。

總結:

黃埔三傑是時代的佼佼者,都是文武全才。陳賡將軍作為不世出的將才,青史留名。遺憾的就是蔣先雲早早犧牲,賀衷寒沒有選擇人民的道路

參考文獻:

江玲君. 中國近代軍服研究[D].上海戲劇學院,2015.

甘少傑. 清末民國早期軍事教育現代化研究(1840—1927)[D].河北大學,2013.

楊飛,楊劍.黃埔名將蔣先雲的傳奇人生[J].廣東黨史,2010(03):36-41.

張欣. 軍閥政治與民國社會(1916—1928年)[D].華東師範大學,2005.

王曉光.“黃埔三傑”之一賀衷寒的跌宕人生[J].文史春秋,2004(04):6-10.

張瑞安. 留日士官生與清末民初軍事現代化成敗[D].華中師範大學,2003.

林鴻發.黃埔三傑[J].福建黨史月刊,1992(10):31.

歡迎關注、點贊、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給你不一樣的史學評析,期待你的評論,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中國近代的發展離不開兩所軍事學校,一所叫黃埔,一所叫保定,曾經就有人說“中國近代史,半部歸黃埔,半部歸保定”。那麼談到黃埔軍校又不得不談的是一期中的“黃埔三傑”了,這三個人是誰呢?為什麼會被稱為“三傑”呢?今天放翁就在這個問答上帶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黃埔三傑是黃埔軍校一期畢業生中最為突出,最有才華的三個人,他們是蔣先雲,陳賡和賀衷寒。這三個人是當時一期中公認的人才,蔣先雲和陳賡都是堅定的共產黨員,賀衷寒開始也是共產黨,後來轉變投敵了,那麼他們到底憑什麼被並稱為“黃埔三傑”呢?

蔣先雲

蔣先雲大概是黃埔三傑中最厲害的,他在入學考試和畢業考試中都拔得頭籌,被譽為“學術兩科,冠於全校”。蔣介石將其視為“手足”,廖仲愷認為他是“軍校最可造就人才”,周恩來說他是“軍校中的高材生”。



可惜的是,這樣一位各方都看好的人才卻英年早逝了,1927年武漢國民政府決定第二次北伐,蔣先雲隨軍出發任團長,5月中旬在臨穎戰役中,蔣先雲身先士卒,多次負傷,最終壯烈犧牲。


陳賡

這位將軍大概沒人沒聽過吧,陳賡將軍是共和國開國大將,堅定的共產黨員,優秀的無產階級戰士。他1922年加入剛剛誕生的共產黨,1924年進入黃埔軍校學習,在校期間以努力著稱。畢業以後,他參加了東征,26年赴蘇聯學習,回來後參加了南昌起義,以後陳賡將軍就一直為新中國的建立奮鬥。

建國後,擔任西南軍區副司令員和雲南軍區司令員,雲南省人民政府主席,志願軍第三兵團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第一任院長,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1961年在上海逝世,終年58歲,陳賡將軍的一生擔得起“平生無愧事,死後對青天”一句了。



賀衷寒

賀衷寒這個人不說也罷,天生反骨,當年剛開始是共產黨的一員,後來看到蔣介石要“清共”就果斷的投入了老蔣的懷抱,白費了我黨對他的培育,當然了,既然談到了他,那就不能不說。


賀衷寒投蔣以後的表現可以說是當不起“黃埔三傑”這個稱號的,至少和捨生忘死的蔣先雲,開國元勳陳賡將軍是不能比的。他在蔣介石那邊開始時候受到重用,後期因為站隊錯誤導致逐漸冷落。

“九一八事變”發生以後,賀衷寒有感於國民黨內部的不作為,所以糾集軍校同學發起復興運動併成立了“三民主義力行社”。“西安事變”發生後,賀衷寒又發動將領通電“討伐”張楊二人。

1945年當選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委員,隨後又出任了常委。國民黨敗退臺灣以後,這位賀將軍也隨之去了臺灣,在蔣介石政府中擔任交通部長,中國國民黨改造委員會評議委員等職務,1972年因骨癌去世。


說了這麼多不知道大家對“黃埔三傑”有沒有了解了一點,小編知道的也不多,可能會有錯誤,希望大家能夠不吝賜教。我是頭條作者一樹梅花一放翁,希望大家點個贊關注一下,謝謝各位啦!


一樹梅花一放翁


黃埔三傑留英名,一樣傑出命不同;分道揚鑣賀衷寒,胸懷萬民大陳賡;出師未捷身先死,天下無雙蔣先雲。

黃埔三傑中,陳賡名氣成就最大,賀衷寒與其分道揚鑣,各為其主,天賦最高的蔣先雲卻英年早逝,壯烈犧牲,長使英雄淚滿襟!

天下無雙蔣先雲

蔣先雲,字湘耘,別號巫山,湖南新田人。這個名、字、號都充滿書卷氣的男人,以第一名的優異成績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在校期間品學兼優,“學術兩科,冠於全校”,還潛心攻讀古今兵法,簡直就是黃埔軍校第一學霸!

蔣先雲的優異表現得到各級領導高度評價,校黨代表廖忡愷說他是“軍校中最可造就的人才”,校政治部主任周恩來評價他是“軍校中的高材生”,校長蔣介石更是“愛之如手足”,先後任黃埔軍校政治部秘書、蔣介石侍從秘書、北伐軍總政治部秘書,前途一片光明。如此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簡直讓其他學生羨慕嫉妒恨!

第二次北伐戰爭中,蔣先雲任第11軍26師77團團長。1927年5月臨潁戰役中,蔣先雲英勇作戰,衝鋒陷陣,身負重傷,壯烈犧牲,真可謂天妒英才!若非英年早逝,前途不可限量。

胸懷萬民大陳賡

陳賡,原名陳庶康。湖南湘鄉人,黃埔三傑中名氣和成就最大。陳賡年輕時曾棄筆從戎,投入湘系軍閥當兵,1924年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先後參加東征和北伐,表現突出。

北伐華陽戰役中,蔣介石親臨前線指揮,卻遭遇失利,陳賡力諫蔣介石突圍,並且揹著蔣介石跑了十幾裡衝出重圍,可以說對蔣介石有救命之恩。蔣介石對他十分愛惜,很想拉攏麾下,但陳賡信仰堅定,一心向黨,他曾說“天下人飢,我以個人溫飽為恥”,蔣介石雖是一代梟雄,卻沒有這等胸懷,陳賡豈會追隨於他?

陳賡大將後來的成就大家都知道了,其實以他的功勞,封元帥或許也不為過。

分道揚鑣賀衷寒

賀衷寒,原名忠漢,字君山,湖南嶽陽人,黃埔三傑中最沒存在感的。他年輕時也是一熱血青年,積極投身革命,曾籌組孫文主義學會並擔任黃埔同學會書記長,後任軍事委員會政治訓練處中將處長,長期主掌國民黨情報系統,被稱為復興社(軍統前身)四大臺柱之一。

賀衷寒是蔣介石的忠實擁躉,他擅長理論宣傳,憑藉自身的資歷、能力、勢力,受到蔣介石的器重,1935年當選為國民黨第五屆中央執行委員,次年1月被授予陸軍少將軍銜,10月又晉升為陸軍中將,並獲四等雲麾勳章,算得上春風得意,仕途順利。

黃埔三傑中,賀衷寒的軍事才幹最弱這,註定了他無法在軍事上取得大的成就,對蔣介石的幫助是很有限的,既挽救不了蔣家王朝覆滅的命運,也無法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黃埔三傑是指黃埔一期學員中的蔣先雲、陳賡、賀衷寒。

黃埔軍校是孫中山先生在中國共產黨和蘇聯的積極支持和幫助下創辦的,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產物。它是中國現代歷史上第一所培養革命幹部的新型軍事政治學校。

黃埔軍校舊址

孫中山先生在黃埔軍校開學典禮上致辭


1924年,黃埔軍校建立以來,一方面積極進行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教育;一方面介紹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思想。軍校採用軍事與政治並重,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教學方針,為中國革命培養了大批軍事政治人才。

孫中山手書黃埔軍校訓詞


蔣先雲 (1902-1927),字湘耘,別號巫山。湖南省新田大坪塘人,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生。以第一名的優異成績入校,在校期間品學兼優,深得校長蔣中正(字介石)器重。曾任黃埔軍校政治部秘書、蔣介石侍從秘書、北伐軍總政治部秘書。1927年5月在河南臨潁與奉系軍閥軍作戰中任團長,身先士卒,負傷後犧牲。非常可惜。

蔣先雲


陳賡(1903-1961年),原名陳庶康,湖南湘鄉人。中國工農紅軍及中國人民解放軍主要領導人之一,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陳賡早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此後進入黃埔軍校第一期,隨後參加東征。之後赴蘇聯學習間諜技術,回國後參加南昌起義、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

1951年擔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副司令員參與指揮朝鮮戰爭。回國後擔任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中國國防部副部長等職位。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1961年3月16日在上海逝世,終年58歲。

陳賡與夫人傅涯


賀衷寒(1900-1972),湖南嶽陽人。他先是信奉共產主義,後來開始拋棄共產主義信仰。轉而在國民政府任職,他曾經長期主掌國民政府情報系統,被稱為復興社四大臺柱之一。


抗戰時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一廳廳長、政治部秘書長,1950年於臺灣接任交通部長,1954年辭職,出任中華民國總統府國策顧問;1961年後,任國民黨中央設計考核委員會主任委員行政院政務委員、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會委員等職;1972年去世。


老照片


黃埔第一期學員蔣先雲、賀衷寒和陳賡並稱“黃埔三傑”,是因為他們三人均來自湖南省,並且在黃埔軍校學習期間,成績優秀,表現活躍,在國共沒有分裂前,全部深得校長蔣介石的欣賞與信任。



1,蔣先雲,湖南人,192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與劉少奇、李立三共同領導了“安源路礦大罷工”,年僅20歲。在黃埔軍校第一期招生時,蔣先雲入校考試成績在1200餘名考生中名列第一,並且保持畢業前的全部科目第一,廖仲愷驚歎:軍校最可造就的人才。

1925年畢業後任蔣介石秘書,兩次東征五次負傷,攻克惠州時親率敢死隊登城,名動全軍。深得蔣介石的青睞與器重,“中山艦”事件後以黃埔軍校中將教育長的職位誘使蔣先雲脫離共產黨,結果蔣先雲第一個站出來聲明脫離國民黨。北伐戰爭中任團黨代表,在河南臨潁與奉軍張學良部大戰,少帥撤換軍長一人、殺旅長一名和團長二名仍不敵北伐軍,蔣先雲臨陣負傷,三僕三起,追擊不止,壯烈犧牲,年25。



2,賀衷寒,湖南人,五四運動中被選為武昌的學生代表,留學蘇聯,思想左傾。黃埔軍校期間表現優異,第一期畢業後任軍校政治部上尉秘書,思想開始右轉,主持成立“孫文主義學會”,與共產黨員的“青年軍人聯合會”針鋒相對,從而成為蔣介石的政治打手。

1931年糾集鄧文儀、鄭介民、戴笠等人成立效忠於蔣介石個人的三民主義力行社及後來的法西斯組織復興社,成為復興社十三太保的核心人物。可是由於在西安事變中支持何應欽“討逆”失寵於蔣介石,從此仕途不暢,最高職務是抗日戰爭時期軍委會政治部第一廳中將廳長,終其一生未獲兵權。



3,陳賡,湖南人,黃埔一期的風雲人物,也是國共兩黨公認的傳奇人物,1925年東征時救過蔣介石的性命,深得蔣氏喜愛,但在“整理黨務案”中堅決公開自己的共產黨員身份,宣佈脫離國民黨,與蔣介石決裂。

上海特科領導,紅四方面軍師長和參謀長,紅一方面軍幹部團團長,八路軍三八六旅旅長,第二野戰軍第四兵團司令員,智勇雙全,開國大將。


度度狼gg


民國人物之黃埔三傑

黃埔三傑為:蔣先雲、陳賡、賀衷寒

陳賡以其堅定的信仰,卓越的指揮才能和優良的戰績,成為共和國開國元勳,授大將軍銜,事蹟為人們所熟知,在這不多介紹,重點介紹蔣先雲和賀衷寒。


蔣先雲,湖南人。考入黃埔一期時,在1200多考生中名列第一,在校期間至畢業,一直保持著各科成績第一名,為黃埔最大“學霸”,被稱之為軍校最可造就之人材。

不僅學習好,而且作戰勇敢,東征時率敢死隊第一個登上惠州城牆。深受蔣介石賞識,調至身邊任校長秘書。

國共兩黨分裂,蔣先雲毅然與蔣介石決裂,率部隊繼續北伐,在河南與奉軍作戰,其時他己官至少將團長,仍身先士卒,兩次負傷而不下火線,終被子彈擊中胸部而犧牲。

蔣先雲在黃埔,受國共兩黨的重視,一直是黃埔學生中最耀眼的那顆星,他又是由毛澤東親自推薦報考黃埔的,如不犧牲,成就不可限量。


賀衷寒,早年是學習和接受共產主義的,入黃埔軍校後思想開始右傾,成了黃埔“孫文學會”最早的發起者,從理論上與共產主義思想對立,引發黃埔學生在校時就形成國共兩黨的對立,正為國共兩黨合作破裂的重要打手。

黃埔畢業後,賀衷寒並沒選擇成為直接統兵的將領,而是繼續在理論上攻擊共產主義,亦為蔣介石所欣賞,有“武有胡宗南,文有賀衷寒”一說。

後與鄭介民,戴笠等發起復興運動,成立力行社,為蔣介石收集情報,後來國民黨令人聞風喪膽的“軍統”,就是以此為基礎發展起來的。

賀衷寒在國民黨的失意,源自於西安事變,認為蔣介石無法脫險而選擇支持何應欽武力解決西安,當蔣平安回來後,被逐漸邊緣化了。


淨月暖陽


人生面臨無數次選擇,一念成魔,一念成佛。是魔,是佛,都有自己決定。

黃埔三傑,乃蔣先雲、陳賡、賀衷寒三人,前兩人名垂青史,特別是陳賡,更是成為了中國解放的功臣,是赫赫有名的中共大將;而最後一人賀衷寒,擁蔣反共,見風使舵,遺臭人間。

蔣先雲,文武雙全的才子,可惜英年早逝

蔣先雲(1902-1927),1919年參加五四青年活動,1921年加入共青團,其後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24年,在毛澤東的介紹下,與1200名各地考生一起,參加了黃埔軍校一期的招生考試,結果,成績很牛逼,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了黃埔軍校。

在校期間,成績非常出色,受到了各方關注和認可,畢業時,又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

面對如此優秀的學生,軍校各方領導讓其留校,特別是政治部主任,更是欣賞,讓其給自己當了秘書。這個政治部主任就是周恩來。

當然欣賞蔣先雲的,不僅是周恩來,其校長蔣介石對其也是另眼相看,1925年第一次東征時,蔣先雲被蔣介石任命為侍從參謀,併兼任國民革命軍一師二團二營營長。

當年9月,在二次東征中,蔣先雲表現非常出色,特別是攻打惠州時,其帶領的敢死隊突破天險,立下大功。

立了功,領導又重視,升職是一定的。當年冬天,23歲的蔣先雲成了國民革命軍一師的政治部主任。什麼是少年英才?這就是;什麼是年少成名?這就是。

蔣介石很很欣賞蔣先雲,但,蔣先雲有自己的追求,對毛澤東非常尊敬,對周恩來非常欣賞,對共產黨的事業非常忠誠。

1927年2月,蔣先雲得到周恩來的密電,說蔣介石已經公開反共,基於此,蔣先雲堅定不移地來到了武漢。在武昌,蔣先雲在劉少奇的介紹下,擔任了中共湖北省軍委委員、武裝部長兼湖北省總工會工人糾察總隊總隊長。

年紀輕輕,就擔任了這麼重要的工作,更重要的是工作成績不錯。短短兩個月左右的時間,工人糾察隊壯大到5000餘人,手握3000多條槍,成為中共掌握的一支重要武裝力量。

1927年4月底,中共和國民黨武漢政府召開聯席會議,決定繼續北伐。英勇善戰的蔣先雲自然少不了這樣的場合,被任命為北伐軍第一縱隊第二十六師七十七團黨代表兼團長。

5月28日,在河南臨穎作戰時不幸英勇犧牲。

周恩來、徐向前、惲代英、郭沫若等發表了悼文,同年6月8日,周恩來親自主持了蔣先雲的追悼大會,武漢國民革命政府追贈其為中將軍銜。

斯人已去,但英名長存。

陳賡,軍事能力突出,對解放事業功勳卓著

“黃埔三傑”之二的陳賡,早期雖然不及蔣先雲那麼風光,但在後面的歷次戰爭中,為解放事業立下了巨大功勞。

陳賡(1903-1961),原名陳庶康,湖南湘鄉人,是中國工農紅軍和中國人民解放軍主要的領導人之一,是開國大將。

陳賡也是早年參加了共產黨,具體時間是在1922年,後面考上了黃埔軍校一期,併成為了黃埔三傑的一員。陳賡曾經當過孫中山的警衛員,也救過蔣介石的命,又是共產黨,可以說,陳賡是國共兩黨的紅人。

1926年,陳賡被送去蘇聯學習間諜技術,次年返回,並在北伐軍第二方面軍任特務營營長。這不得了,這是搞情報、搞軍事活動策劃等工作的人,這屬於“特殊工種”,讓陳賡負責,可見其重視程度。

1927年南昌起義後,在會昌戰鬥中負傷,暫時離開了戰場和一線,被送到上海秘密治療。傷好後,留在了上海,在周恩來領導下負責中共中央特科工作。

但,遺憾的是,1931年,顧順章當了叛徒,無奈之下,陳賡及時離開了上海,前赴鄂豫皖蘇區。

先是當了工農紅軍第四軍13師318團團長,後來成為了紅四方面軍第十二師師長,再後來任了紅四方面軍的參謀長。

從地下工作轉到前線直接帶兵後,面對面的戰爭是避免不了的,在國民黨第三次圍剿後,在一次戰爭中,陳賡不幸受傷。

1932年,又到了上海秘密療傷。可是哪能每次秘密療傷都不被發現呢?這次被逮個正著,是殺是留?

最終,蔣介石下令,不得傷害陳賡,看來這是要報曾經救命之恩。不殺,但囚禁還是有的。幸虧宋慶齡及時幫忙,陳賡才得以回到革命大軍。

後面的長征,陳賡沒有落下,抗日,陳賡又衝到了前面,任八路軍129師386旅旅長。在抗日期間,陳賡作風頑強,戰功卓著,後來升任太嶽縱隊司令員。(電視《亮劍》中的旅長原型就是陳賡)

解放戰爭中,陳賡率部總計殲滅幾十萬國軍,包括胡宗南的大量隊伍,為解放事業的成功立下了大功。

解放後,1955年,陳賡被授“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1961年因病逝世。

陳賡的一生是光輝的一生,是燦爛的一生,為了中國的解放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賀衷寒,雖然壽命最長,但充其量是個“跳樑小醜”


黃埔三傑之一的賀衷寒(1900-1972),起初也是根正苗紅。先是在1921年赴上海學習俄文,後來又留學蘇聯。

1922年,回國後,創辦“人民通訊社”,評論大膽,文筆犀利,鼓勵和倡導年輕人為國奮鬥;抨擊軍閥橫行,批評政治腐敗,提倡民主,鼓吹自由。看起來儼然是個救國救民的慷慨人士。

1924年,考入黃埔軍校一期,和蔣先雲、陳賡並稱“黃埔三傑”。

畢業後,賀衷寒因表現不錯,也留校了,在黃埔軍校分部工作。這時的賀衷寒對於共產黨還是比較欣賞的,特別是對共產黨中的毛澤東,更是推崇備至。

但1926年後,善於察言觀色的賀衷寒,看出來蔣介石的動向,於是堅定不移地成為了蔣介石的支持者。

1927年,蔣介石公開反共時,賀衷寒旗幟鮮明地為蔣介石搖旗吶喊,醜態初顯。至於曾經的救國救民,全部到了腦後,只是一根筋地支持蔣介石,押寶國民黨。

鑑於賀衷寒的表現,1929年,蔣介石送賀衷寒去日本學習軍事技術。回來後,賀衷寒更是不可一世,反共的意志更加明確,對於圍剿紅軍和抓捕共產黨,更是壞點子頻出。

由於賀衷寒抱蔣介石大腿抱得緊,堅決擁蔣反共。於是,在1936年1月,被蔣介石授予了“少將”,10月又授了“中將”,並頒發了四等雲麾勳章。

1936年,西安事變發生後,親日的何應欽,主張討伐張學良、楊虎城。習慣於見風使舵的賀衷寒,看到其中可能有變數,大力支持何應欽,大力宣傳討伐張、楊,轟炸西安,揚言要救出校長,並四處聯絡各方人士。

可是,如果討伐張、楊,如果轟炸西安,蔣介石安能無恙?賀衷寒的想法是一石二鳥,如果能救出蔣介石,則功大無比;如果蔣介石死了,何應欽很可能上位,自己一樣被重視。可惜,西安事變被和平解決,賀衷寒頓時洩氣無比。

回來的蔣介石,對於賀衷寒等人破口大罵,罵得賀大哭不止。從此,賀衷寒的地位算是到頭了。

就這麼一個跳樑小醜,在1943年,周恩來、林彪去重慶第一次談判時,酒後還口出狂言,對周恩來和共產黨頗有微辭,指責其共產黨的不足。

事實說明,小丑就是個小丑,終究沒能有大的建樹。對共產黨頗有微辭的賀衷寒,還是因國軍的失敗,被趕到了臺灣。想到周恩來在國內的影響力,和賀衷寒在國民黨內部的影響力,賀簡直就是個笑話。

1972年,賀衷寒死了,死之前說了一句“我72歲了,不算短命吧!”這是說給誰聽的?是說給同為“黃埔三傑”的蔣先雲和陳賡聽的嗎?因為蔣先雲只活了25歲,陳賡也就活了58歲。

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活百歲。有些人,儘管活得短,可名聲千古流芳;有些人,儘管活得長,卻可能“遺臭人間”。


藍風破曉


黃埔三傑,聲名在外。黃埔號稱中國軍事搖籃,三傑四凶五虎,國共兩黨一百單八將。三傑有兩個說法,胡宗南是否在列,不一而說。普遍認為,也是蔣中正先生認可的就是:鐵筆蔣先雲,鐵嘴賀衷寒,鐵腿陳賡。陳賡大將不多解釋,沒有陳賡,越南抗法抗美就剩炕了估計,更別說還是學員,就揹著蔣校長躲子彈,不負鐵腿之美名!下面著重介紹另外兩位。俗話說,人的名樹的影,在英雄輩出將星如雲的廣州黃埔,這兩位以鐵字冠名的,絕非浪得虛名啊。

蔣先雲,中共黨員,就讀湖南衡陽第三師範,讀書的時候,發起成立“學友互助會”,出版《疑麓警鐘》月刊。黃埔第一期第一名,學霸有沒有。黃埔軍校政治部秘書、蔣介石侍從秘書、北伐軍總政治部秘書。當年的秘書可是沒有百度沒電腦哈。這不算,身先士卒不讓關二,衝鋒陷陣不輸許褚。蔣先生三番屢次,一請再請,堅決不任官職。1927年4月,二次北伐軍號一響,為家國大業,挺身而出,領兵為先鋒,征討奉系軍閥張作霖,任第三十一軍二十六師七十七團團長。5月中旬,蔣先雲率部開赴河南。當時,駐馬店,那時候還是個鎮吧,郊區數百名群眾積極參加了修建段莊北簡易飛機場,可見這場戰役的重要性。臨潁是許昌的屏障,戰略地位極為重要,許昌對整個河南以及整個當時的奉系軍閥是多麼重要,也不需多言了。5月28日,北伐軍與奉系在臨潁血戰打響。攻佔臨潁縣縣城的戰鬥,從上午8時,到下午4時。擊潰了奉系軍閥主力,攻下臨潁縣縣城。北伐軍以傷亡3500餘人的重大代價,擊潰奉軍主力六七萬人,為北伐軍取得擊敗奉軍、攻佔河南的勝利奠定了基礎。此役,團長蔣先雲,帶領警衛營,自己當箭頭,每當攻城失利,立馬衝鋒陷陣在前,鼓舞士氣,多次負傷,最後壯烈犧牲。諸君,想象當時,靠步槍攻打堅城,身為團長,渾身浴血不退,直至戰死,是何等英雄!

鐵嘴賀衷寒,兩黨黨員,額,先是我黨同志,再投三民主義,忠於校長蔣先生。按下不提也罷。之所以是鐵嘴,我們從HR視角,看看他的履歷:1931年,蔣介石在江西剿共失敗,其任“陸海空軍總司令部剿匪宣傳處”處長,其後任“星子訓練所”所長、“豫鄂皖3省剿匪司令部政治訓練處”處長、“軍事委員會委員政治訓練處”處長、“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南昌行營’宣傳部長等職,為蔣介石麾下第一搖旗吶喊高手。這不算,來看第二階段,1936年,西安事變,賀衷寒發動青年將領170餘人,比一百單八將還多幾十,通電“討伐”張學良、楊虎誠 將軍,要張、楊“釋兵自縛.請罪京門”。這要說動一百多號人啊,這容易嗎!1938年任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一 廳中將廳長,仍負責軍隊事務和中央軍校的政訓工作。1944年到1947年,任三 民主義青年團中央組織處書記長。1947年任社舍部政務次長。在臺灣蔣氏政府中又任交通部長、國民黨 中央設計考核委員會主任委員、總統府國策顧問、行政院政務委員、中國國民黨 改造委員會中央評議委員等職。打住吧,看到這裡,我不解釋,諸君也知悉鐵嘴的來歷了。


鷹的中風狂


黃埔三傑所說的並不是指黃埔軍校所有學生中最優秀的三個人,黃埔三傑都有一個特點,首先他們都是黃埔第一期的學生,而且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那就是我黨的黨員。

在這兩個身份的重疊下,最終人們挑出了比較優秀的三位將他們並稱為黃埔三傑,而這黃埔三傑分別是蔣先雲、陳賡、賀衷寒三位黃埔一期的優秀學員。

黃埔軍校創辦的原因以及抗日戰爭中中流砥柱的黃埔學生

辛亥革命之後,孫中山的國民政府一直生存在軍閥的夾縫之中的,因為沒有兵權,所以孫中山的抱復遲遲無法舒展,日子過得很是不自在。

僅是在國民政府所處的廣東,孫中山就遭受到了廣東軍閥陳炯明接二連三的挑釁,所以孫中山為了培養屬於自己的軍隊,就想到了創辦黃埔軍校,於是他後來在廣州創辦了黃埔軍校。

而黃埔軍校的校長就是蔣介石,原本蔣介石只是國民黨中一個不起眼的小人物,在他成為黃埔軍校的校長之後,他獲得了非常特殊的政治、軍事資源,後來才得以迅速地在國民黨內部崛起。

黃埔軍校的歷史中出現了許許多多的名將,比如我們說到的黃埔三傑,還有如徐向前、胡宗南、王耀武、杜聿明、陳明仁、宋希濂、胡褳等數不清的抗日名將。

不過因為國民政府的局勢非常緊張,所以前幾期的黃埔學生們都只在黃埔軍校呆了半年,然後就被調到軍隊中實習、實戰了起來。

雖然他們受到的學習非常短,只學到了初級的軍事知識,但因為他們是在戰場中成長、磨練起來的,所以最後絕大多數黃埔軍校學生們都成為了抗日戰爭中流砥柱,在抗日戰場上拋頭顱灑熱血了起來。


(黃埔軍校學生操練圖)

救過蔣介石一命的陳賡大將

現在我們就來簡單的說一下黃埔三傑,這三個人裡面最出名的應該是陳賡將軍,陳賡將軍是我軍的大將,建立下了眾多卓著的功勳,是非常值得我們敬佩的名將。

在陳賡將軍從黃埔軍校畢業後,他很快成為了一名連長,成為了保衛在蔣介石身邊的警衛長。


(陳賡)

在1925年蔣介石率領黃埔軍校學生東征討伐廣東軍閥陳炯明的時候,取得了不小的戰績,但最後蔣介石的部隊卻發生了大潰敗。

在蔣介石準備被陳炯明的軍隊包圍時,他為了防止自己被敵軍俘虜而毀了自己的名聲,所以就掏出了槍準備在戰場上自殺成全自己,在這個緊要的關頭,陳賡奪下了蔣介石的槍,他勸說了蔣介石放棄了自殺的念頭,然後扯著蔣介石的手就跑。


(蔣介石)

但是沒跑多遠蔣介石的腿就軟了下來,然後他再度提起了自殺的念頭,於是沒辦法的陳賡就把蔣介石扛到了背上,揹著蔣介石一路逃離了戰場,由此救了蔣介石一命,正因為有這次的恩情,在後來一次陳賡被蔣介石抓獲的時候,才被蔣介石放過了一馬。

黃埔三傑中最優秀、而又離世最早的的蔣先雲

如果要說到黃埔三傑中最優秀的人是誰,那毫無疑問就是蔣先雲了,想必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蔣先雲的名字,大家之所以對蔣先雲不太瞭解的原因就是蔣先雲死得太早了。

蔣先雲在1927年北伐戰爭的時候就壯烈折戟在了戰場上,因此沒有建立下太過於亮眼的戰績,這才被歷史掩埋在了深深的角落裡。


蔣先雲是黃埔軍校第一期中最出色的學生,他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了黃埔軍校,在黃埔軍校的學習操練中也以非常亮眼的姿態取得了蔣介石以及各大教官的青睞,成為了黃埔一期中的風雲人物。

在最後的畢業考試中,蔣先雲的學霸本色更是展現無遺,他以非常優秀的第一名成績斬獲了榜首。

因為蔣先雲極為受到蔣介石的重用,所以他畢業後很快就投入了蔣介石嫡屬的麾下,在東征陳炯明的過程中建立下了不小的功績,在東征結束後,更是被蔣介石調為了自己手下的機要秘書,為他處理起了很多重要的軍務。

原本蔣介石是將蔣先雲當作心腹來培養的,但是最後因為蔣介石的野心龐大,想建立自己的獨裁統治,所以蔣先雲脫離了蔣介石的管控,成為了反蔣委員會的老大,開始公開討伐起了蔣介石,然後在一次武漢國民政府討伐張作霖的北伐戰爭過程中,不幸飲彈身亡。

如果不是蔣先雲死得太早的話,以他的天賦能力,絕對能在抗日戰場上書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藍衣社元老賀衷寒

賀衷寒在黃埔軍校學習的時候也展現了很強的學習能力,各項成績都非常優秀,他畢業後,在蔣介石的大決裂過程中,他選擇了支持蔣介石,最後成為了蔣介石忠誠的追尋者,成為了蔣介石手下的心腹。

(賀衷寒)

後來賀衷寒更是與戴笠、鄭介民等人成立了藍衣社,效仿國外為蔣介石建立了一個最初的特工組織,後來來藍衣社更是慢慢的發展,脫胎演變出了龐大之極的軍統部門,不過在那個時候真正綻放異彩的人就變成了戴笠,在這個過程中賀衷寒表現是平平無奇的。


(戴笠)

在抗日戰爭中,賀衷寒更是致力於政治工作,並沒有投身到領兵打仗的軍事中,因為沒有戰功的緣故,所以名聲同樣很小,不為人們所知。

所以說這就是黃埔軍校的三傑,黃埔軍校中名將如雲,黃埔三傑並不是黃埔學生中最優秀的三個人,這個稱號也是有著侷限性的,並不能代表一切,在更多時候,黃埔學生中更多還是以實力戰績說話的,黃埔軍校的犧牲精神一直以來都流淌在每一位學生當中,在抗日戰爭中,黃埔軍校學生的犧牲率也是非常之高的,從這方面來說,每一位在抗日戰場上作出了巨大貢獻、以及犧牲的黃埔學生都是值得我們敬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