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說在銀行存款是窮人貼補富人?

皮皮魯股


窮人

錢到銀行是因為窮人沒有賺錢的門路,只能靠存款取到較低的利息;而富人來銀行貸款是因為有好的投資渠道,貸款投資產生的收益遠高於貸款利息部分,所以窮人和富人之間的財富差距越來越大。

窮人的思維是:錢存在銀行沒風險,另外還有利息,所以大部分窮人把錢存在銀行;

富人的思維是:有了錢才能生更多的錢,用別人的錢為自己賺錢!

所以最後形成了這樣的循環:窮人存錢到銀行-銀行放款給富人-富人賺錢後拿出一點錢發工資給窮人。通過這樣的循環推動了社會財富的不斷積累。作者簡介:財務專家、財經問題研究專家,本頭條號解讀大眾關心的樓市、財經話題,用專業眼光幫你分析問題背後的真相。如果你對本內容感興趣,請點擊關注吧!


財經微世界


基本上可以這麼說,窮人喜歡存錢,而富人喜歡借錢。這是因為對窮人來說,存錢是“喝牛奶”,對富人來說,存錢是“宰奶牛”。

經濟學家林毅夫說“窮人把錢存進銀行,是在補貼富人以及大企業”。

中國的國民儲蓄率一直位居世界前列,人均儲蓄金額超過1萬元。這其實是一個很矛盾的事實,一方面通貨膨脹居高不下,另一方面國民儲蓄率由高居世界第一。明明知道往銀行存錢不能保值,大家為什麼還要把錢存進銀行呢?

這樣的做法,主要是出於預防風險的考慮。即所謂的“預防性儲蓄”。未來的生活充滿不確定性,而未來的收入也不一定穩定,每個家庭都需要一定的儲蓄,以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開支。窮人存錢,更多的是出於防範風險而非投資增值的考慮。

那麼反過來,富人為什麼喜歡借錢呢?因為在通貨膨脹、貨幣 貶值的情況下,持有貨幣是吃虧的,負債反而是有利的。並且,富人的控風險能力比起窮人來要更強。當窮人為了抵抗風險而把錢存進銀行時,富人就從銀行把錢借出去。他們往往有著更為廣闊的投資渠道,可以實現資金的保值增值。錢在窮人手裡可能只是牛奶,但在富人手裡,往往就是奶牛。

企業也有著相似的情況。蘋果公司兩千多億美金的現金和投資,其中就有向美國借的500億。並且,借錢還可以在稅前扣除利息,幫助企業少交稅。


大貓財經


通常來說,窮人賺得錢不多,當然要多留點錢應急,而富人則不同,賺錢速度快,不需要存太多的錢,而且對於富人來說,最好的生活方式是做負翁,其實身背一屁股債是對抵通脹的最佳方式。你想如果物價年年在隱情的大漲,如果你揹負一身的債,以後隨著物價的飆升,其實你真實的還款額度是被稀釋了的。就像美國政府為啥要背上一屁股美債,為啥喜歡政府高舉數萬億赤字?就是如果美元貶值,他的這些債券真實的購買力就會被稀釋掉了。

事實上,窮人貼補富人這個概念是沒錯的,原因是目前實際通脹率超過3%,而我們銀行裡面的利率再上浮也不超過2%,對於窮人來說長期的負利率,把錢存銀行,就等於是貨幣貶值,將來錢會越來越不值錢。而對於富人來說,他們最樂衷於貸款,只要能從銀行裡面貸出款,也不管房貸、消費貸、過橋貸,你只要把錢貸出來,我就有途徑很好的利用它。

正是由於人民幣長期對內處於貶值狀態,於是對於貸款者來說是非常有利,由於銀行利率長期處於負的狀態,對於儲戶來說真的是很不利。而對於銀行來說,就是拿儲戶的錢去貸給貸款者,這等於拿窮人的錢去貼補富人,因為對於儲戶來說,越會越來越發毛,越來越不值錢,而對於有錢的貸款者來說,我拿了錢可以讓錢再生錢,屆時不僅可以抵禦通脹壓力,而且還貸時,等值貨幣的購買力可能還不如之前借貸款的時候呢!

正因為如此,近年來銀行存款大量的都跑到去理財了。所以在人民幣長期處於購買力下降的趨勢中,銀行存款是窮人貼補富人是對的。當然富人來說,貸款的錢也不是白拿的,融資也要有一定的成本的,不過靠借錢提前享受人生或去加本杆投資,這本身是與窮人在生活觀點上的大不同。


不執著財經


在銀行存款是窮人補貼富人這一說法,最早是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提出的。這樣的說法就如平地一聲驚雷那般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接下來,坤鵬論就試談為什麼會有在銀行存款是窮人補貼富人的說法。

從金融機構的運作方式來看,窮人可不是大多數金融機構服務的主要對象。以銀行為代表的金融機構其主要目的是盈利,怎樣才能讓盈利數字最大化呢?顯然窮人的存款是遠遠不能滿足銀行的需求的,因此銀行就把目光轉向了富人。

把窮人存在銀行裡面的錢來投資富人,讓富人賺錢來達到收取高額利潤的目的。銀行就是運用這種不費吹灰之力的方式就坐收漁利了,實屬高明。而這種方法的實質說到底也就是窮人在補貼富人。至於銀行,只不過是充當了中間人的角色。

從通貨膨脹的角度來看,窮人存在銀行的錢財是跑不贏通貨膨脹的速度的。為什麼這麼說呢?曾經有過這樣一個例子。說是在1977年,湯婆婆在銀行存下了可以買下一套房子的400元錢。33年後,這400元存款產生了438.18元的利益,扣除中間幾年需要徵收的利息稅2.36元,湯婆婆連本帶息僅可取出835.82元。

在當時那個年代,400元可以買下一套房,沒想到在經過33年儲蓄後,一套房就不見了影兒。由此就可以知道,存款是應付不了通貨膨脹的。窮人把錢存進銀行不但不能使之成為富人,反而自己的錢被銀行當做了賺錢的資本。試問,這樣的行為不是窮人補貼富人是什麼呢。

從富人投資的角度來看,存銀行是窮人補貼富人也是沒錯的。富人最擅長使用的賺錢方式就是“借雞生蛋”。何謂借雞生蛋呢?借雞生蛋說白了就是“錢生錢”。想要錢生錢,那也得有本錢才行吧!首先要明確的是富人不可能有那麼多錢去投資不同的項目,那麼錢從哪兒來呢?

答案就是窮人在銀行的存款。富人通過與銀行達成協議,在銀行借得投資項目需要的資金,然後用這筆錢去投資,去賺錢。賺錢之後,應約給銀行回報利潤。窮人就這樣毫不知情的被銀行和富人給“算計”了。綜合以上三點,窮人就是典型的“賠了夫人又折兵”。


坤鵬論


因為通脹總是把錢轉移到持有資產的人手裡。

而窮人持有資產比較少,把錢存在銀行,富人借了去買資產,就享受到窮人的補貼了。

但如果你是持有大筆現金的富人,你也不會享受到補貼,你也是在補貼富人。

像網易,存有幾百億現金,丁磊不知補貼了多少人。不過,丁磊財大氣粗,補貼得起。

簡單算一下。

2008年,假定80個窮人,每人存1萬,一共存了80萬。富人拿20萬付首付買一套房子(是的,那個時候的首付是20%),借了銀行80萬。到了今天,房子已經值600萬,富人用20萬加上這些年的月供,賺了500多萬。

窮人雖然也拿到了利息,但是因為鈔票發多了,相對於房價、物價來說,80個窮人都虧了,所以是窮人補貼了富人。

但是富人賺的500多萬,也只是名義上的,因為物價上漲了,他實際上賺的不好估計,但肯定低於名義財富不少。

從整個社會來說,大家賺的都不多,但是窮人虧得更多。

經濟學家、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說:這些年拉開財富差距的,主要是房子。

其實不止是房子。持有資產的,比存現金的,總是沾光一點。

我有個朋友,十幾年前就存了十幾萬,說這是以後給小孩讀書的教育基金……

想想看,他要是當時用這筆錢首付一個房子呢?當時的確是可以做到的。現在回想十幾萬首付一套房子的時代,簡直像做夢一樣。

所以對於窮人來說,通脹是相當不利的。因為窮人積累少,買資產的能力弱,並且貸款資質不如富人。

有人說,持有現金是最大的風險,你同意嗎?


鄧新華全面回憶


感謝黃先生的信任,讓我有機會與黃先生探討這個社會民眾比較關注的話題。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說明一點,銀行的存款並不都是窮人的,富人也有不少存款,有機構統計數據表明銀行80%以上的存款集中在15%的人手中,而85%的人才擁有20%的存款。

其實要回答好這個問題,關鍵要掌握三點:

一是存款與貸款之間能產生較大的利差。就是說所謂窮人將剩餘或節約的資金存入銀行所獲得的僅是微薄的利息收入,由於我國長期實行存款負利率政策,存款利率往往低於物價上漲指數(CPI),存在存款時間越長、存款金額越多,反而導致財富越縮水現象的發生。

而銀行將窮人的資金通過高於存款利率放給企業主或創業者,賺取中間差之外,貸款人用所獲得的貸款資金、甚至通過投資加槓桿行為,獲得高於銀行貸款利息支出幾倍甚至數十倍的收益,從而實現財富的快速增長和聚積。

二是在資金運行上所產生效益不同。窮人之所以心安理得地將資金存入銀行去獲得比較低的收益,關鍵在於他們缺乏投資理財意識,也缺乏投資冒險理念,甚至更缺乏投資理財知識和投資理財門路,

如此其存款的全部目標在於獲得較低的利息收入,然後去用這部分利息所得去應付日常生活、教育、住院甚至各種意外引發的支出,缺乏長遠投資打算,使其在社會總財富中所佔比重呈下降之勢,造成財富馬太效應。

而富人通過與銀行搞好關係、或自己擁有銀行貸款所需要的條件,可銀行獲得鉅額貸款,可有不斷擴大再生產所需的資本,不斷獲得更多的社會資源,創造較多的社會產品,賺更多的錢,實現較大的社會財富,使其在社會總財富中所佔比重越來越高,最終導致社會財富的兩極分化。

三是形成了不利於窮人的金融投資環境。因為窮人只能將資金存入銀行,並缺乏投資見識和膽量,沒有辦法用自身資金去投資產業項目,去實現自己的造富夢,也不敢向銀行貸款,愈加難得到銀行的重視和支持,無法踏入銀行的貸款門檻,使自己離財富之夢越來越遠;

而富人除了擁有知識之外,有膽量、有關係,善於與銀行打交道,而且由於具有良好的創業精神,並且有可能積累了一定財富和創業基礎,達到銀行貸款准入門檻,成為銀行信貸支持的重點,富人反而愈加擁有獲得資金的權利,不斷拓展自己的財富領地。這就是平時人們所說的,銀行是典型的嫌貧愛富者,是“夏天送傘、雨天收傘”的忠實推行者。

所以,這就形成了通俗意義上所說的:“去銀行只有兩類人,一邊是衣著襤縷排隊存錢的窮人,一邊是開著寶馬奔馳貸款的富人”。說到這裡,我想黃先生了解了“銀行存款是窮人貼補富人”這句話的深刻含義和哲理了。


財經深思


窮人存銀行為了拿利息,但卻沒有通脹率以及真實通脹率的概念,以為錢不會貶值,利息收入是額外收入。但是,殊不知社會真實通脹率不低,即使把錢存放在一年定存,但同樣還是難逃真實貨幣使用價值下降的風險,而多年下來,恐怕貨幣實際使用價值以每年3%左右的速度下行,而對於沒有投資保值習慣的人,更可能會以每年5%的速度下行。與之相比,富人熱衷於負債,而不喜歡存款,但這需要建立在金融貨幣持續擴張的大背景環境下,而只有這樣的擴張背景,才能夠提前用未來錢,並用最少的成本實現利潤最大化。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貨幣金融收緊,利率大幅提升的背景下,反而不太建議貸款用未來錢,而此時多儲備現金資產可能更有效一些。


郭施亮


這話是前世界銀行副行長林毅夫講的,話糙理不糙,略微辛酸、講出了現實。

何謂銀行?通俗理解就是經營貨幣通融的金融機構,再講得接地氣一些,就是拉存款、放貸款、賺利差,當然,銀行業務遠不止這麼簡單、這麼講方便理解。

我在銀行工作多年,歷經多個崗位和職級,我的客戶就是各種個人、單位,見過不少所謂的“窮人”和“富人”。



窮人為什麼把錢存銀行

因為窮人希望生活安穩、需要安全感,省吃儉用存著不多的錢,放在銀行供兒女用、養老用、衣食住行用、備不時之需用,正是因為把錢看得精貴、想過的安穩,才不願承擔過多風險,他們知道不能指望利息增值,只求那種一點一滴積累的滿足感,是他們懶惰、不上進嗎?並不是,他們要的是內心的平靜和安穩,“窮”的只是金錢物質,他們也為社會做著貢獻、也值得尊重。



富人為什麼敢於負債、敢於貸款

銀行絕大部分放貸資金來源於存款,放眼A股、港股、美股乃至全球股市,上市公司中99%都有銀行借款,100%都有負債。

借錢不等於沒錢,正是因為富人相信自己判斷、敢於投資、敢於利用資金槓桿,才會從銀行借錢來加大力度經營。在我們普通人眼裡,銀行貸款利息高不可攀,但在企業主、上市公司老闆、財團掌舵人眼裡,銀行資金價格在所有金融機構裡面算是相對便宜的,屬於低價槓桿,哪怕是華為、騰訊、阿里,都有大量銀行負債,貸款利息相對公司成長、現金流豐沛、產品利潤率來講是可以承擔的代價,這就叫利用槓桿助力快速發展。



觀念不同造成窮人、富人資金運作上的差異,窮人放在銀行的存款得來不多的利息,銀行把資金貸出去,富人利用貸款搏的是數倍甚至數十倍於貸款利息的收益,當然,富人承擔更大的經營風險。

其實沒有絕對的窮人和富人,絕大部分都是普通人,即便是商界鉅子也會有銀行存款、即便是一般人也可能有信用卡負債,往上數三代或四代、大家都一樣,只有踏實努力、不斷奮進才能提升自己、創造價值~


關注【放牛王二娃】,掌握更多財經知識。銀行、財會等問題可直接私信。


放牛王二娃


過去很長時間認為銀行存款是百利而無一害的,銀行貸款可以視為是一種再分配的途徑,誰越接近這個中心,就越可能得到更多的益處,當然這是建立在近來對銀行的本質和功能認識更加深刻的前提之上的。

銀行支付利息是天上掉餡餅麼?

過去人們普遍財商還未得到充分啟蒙的情況下,大部分人以為存銀行是為了保證安全,也就是說安全是第一位的,銀行還能夠支付利息簡直就是天大的好事。尤其是現在的爺爺這一輩人,抓住了改革開放的契機,下海經商創業,勤勞節儉,經過一番奮鬥掙到了一些錢,但是唯一的使用渠道就是存款,經歷了幾十年的通貨膨脹,當年的萬元戶到現在還是萬元戶,其中的價值已經縮水了數倍。


為什麼說貸款是一種再分配

有人統計過,考慮九十年代市場化改革到現在的通貨膨脹率,即使在那個時候獲取一筆貸款,利息的增長率還不如通貨膨脹的增速,高速的經濟增長伴隨了巨量的貨幣供給,貨幣不斷貶值,而廣大民眾並沒有享受到貸款的紅利,缺乏抵押品,貸款渠道單一,資格要求過高,對於還款的厭煩,要知道我國信用卡的平均擁有數不足0.5張,大部分人根本沒有和信貸打交道的機會,也就錯失了這部分福利。


窮人依然以存款為主,而富人擁有更多的是股權,保險,證券等資產,銀行存款的實際利率為負,不斷利用剪刀差獲取鉅額利潤。隨著金融行業的發展,民眾對財富知識的日益瞭解,人們可以享受到更多的金融服務,也能夠讓金融業更多的普惠百姓,使分配更加的公平,我們也可喜的進一步期待市場化改革,讓每一個人能擁有更多的機會和選擇。


凱恩斯的貓


富人和窮人的定義,也是多種,假定富人是指在某個領域做的出色,因此財富多的人。從宏觀和微觀來說這件事。宏觀方面,錢是一種生產資源,銀行分配該資源,誰善於利用資金生產更多資源,銀行就將錢交給誰,富人善於利用錢生錢。錢就像種子,交給會種植的人,而不是交給吃種子的人。微觀方面,窮人和富人差別在於,富人會有想法,有辦法利用資金去做事,有辦法去幹事;而窮人缺乏生意頭腦和執行力,就算銀行給他貸款幾千萬,也不見得有什麼好的用途。比如我,現在銀行一定要貸款10億給我去做事,我就沒有好的實業項目,扛不住那利息的壓力,萬不敢接。除了投入股市,沒其他好的投資路徑,而貸款買股票是風險巨大,不可行。所以,還是要交給富人來完成資金的運用,比如精耕某一領域的公司,需要擴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