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虧錢怎麼辦?證監會稱公募用這種炒股辦法賺大錢!

5月16日,證監會網站發佈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高莉就公募基金行業發展情況答記者問,回答中小投資者抱怨市場賺錢效應不好,而公募基金卻賺錢的問題。

證監會是這麼回答的:近年來,我們關注到一些新情況,有的很令人擔憂,部分有退市風險、估值嚴重偏離基本面的上市公司,個人投資者的數量卻持續增加,投資者因此虧損嚴重,出現“賺了指數虧了錢”的聲音。我們理解這些投資者的心情。但另一方面,我們也要看到,公募基金為投資者創造了顯著的回報。近20年來,作為個人和家庭理財金融工具的主要對象,公募基金依託專業優勢,堅持價值投資、長期投資理念,行業發展成效明顯。

證監會的回答含蓄指出小散虧錢的兩大問題:1、買入垃圾公司。2、沒有長期投資的理念。意思就是,在同樣的市場環境下,為什麼人家公募基金和部分散戶就能賺錢,說明不是市場賺錢效應的問題,而是投資理念的差別。

公募基金由於資金量大,沒有辦法在市場快進快出做短炒,因此公募基金大部分都是買低估值好公司,以做長線價值投資為主。但是A股熊長牛短,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為什麼買低估值優質股能夠戰勝市場取得回報呢?

股價=市盈率*每股收益

從短期來看,股價受資金影響。但從長期來看,股價由業績和估值決定。假設一個股票市盈率是10倍,每股收益是1元,那麼股價就是10元。但如果這個股票第二年業績增長了20%,假設市盈率不變,每股收益是1.2元,那麼股價就是12元,上漲了20%。

如果第二年由於業績上漲,市場重新定價這隻績優股,估值從10倍提高到15倍,那麼此時股價就是15*1.2等於18元,股價上漲了80%。這個過程中,業績和市盈率的倍乘效應也就是戴維斯雙擊。

低估值買入業績高增長的股票,當市場處於熊市時,估值一般很難提升,但是業績的增長可以帶動股價的增長,這就是為什麼買入低估值好公司能穿越牛熊,也是格力伊利等優質公司能常年走牛的原因。哪怕市場比較極端,估值從10倍下降到8倍,但是業績上漲20%股價也有9.6元,基本上立於不敗之地。

反觀如果是以10倍市盈率買入業績不斷下降甚至虧損的公司,每股收益下降到0.5元,業績的變臉引起市場恐慌,市盈率也隨之下降到8倍,股價只有4元,這就是典型的戴維斯雙殺。舉個例子像瀋陽機床,15年牛市時炒上天,但是淨利潤是虧損的,市盈率又高高在上,這種股票怎能不跌下來?

這就是為什麼證監會說買了有退市風險、估值很高的公司是投資者虧損嚴重的原因。

當然差公司短期內受資金炒作也會有快速上漲的時候,但是垃圾股的股價是過山車,有時爬的高度讓人歡呼,但一段時間後總會回到起點,這種快漲快跌你怎麼確保自己不會買在高崗上?而好公司的股價就跟爬山一樣,有休息和下坡的時候,但長期來看不斷刷新海拔。

股價=市盈率*每股收益。優秀公司保證每股收益的穩定上升,這是未來盈利的保險線;在熊市中買入,保證市盈率買在一個相對底部區域,將來上升的可能性遠遠大於下跌的可能性。個人跟機構做價值投資是一樣的,並不需要與機構和其他投資者博弈來賺錢,一切盈利來源於公司的成長。

自17年以來,證監會對於市場短期炒作進行前所未有的打壓,連雄安這樣的千年主題都能壓下來。證監會的思路很明確,就是倡導價值投資、理性投資,任何炒作都是與管理層的思路相違背。隨著市場監管的趨嚴,散戶有沒有發現,要賺錢越來越難了。但是小編覺得,順著監管的思路去走,選擇有價值的企業進行價投,才是能夠在市場上持續賺錢的正確方式之一(當然也有其他獲利方式),畢竟逆著上面的意思走沒什麼好果子吃。

巴菲特曾說過,投資沒那麼複雜,只需學好兩門課程,一是如何給企業估值,二是如何看待股市波動”。說白了就是找到高價值的公司,以低估的價格買入。關鍵對於大多數股民來說,怎麼找到好公司,怎樣才叫低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