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南通:一面旗幟 一支隊伍 一個承諾|記國網如東黨員服務隊

江蘇南通:一面旗幟 一支隊伍 一個承諾|記國網如東黨員服務隊


7月19日南通訊(記者 馬志強 |通訊員 張昕萌) “您好!這裡是供電公司共產黨員服務隊。”“請您稍等,我們的隊員馬上出發!”……無論酷暑嚴寒,還是颳風下雨,響起的每個報修電話就像是一道道“軍令”,國網如東縣供電公司共產黨員服務隊令出必行!

  踐行“人民電業為人民”的企業宗旨,是他們面對黨旗、隊旗作出的莊嚴承諾。黃海之濱的港城大地上,該服務隊成立17年來累計接到4萬餘次報修電話,其客戶滿意率始終保持100%!

  以客戶為中心,細節之處見擔當。   2001年7月1日,建黨80週年之際,如東縣供電公司共產黨員服務隊正式成立,首批隊員包括4名黨員和兩名入黨積極分子。

  “那時候如東電網基礎還相對薄弱,故障時有發生,尤其是用電高峰時。老百姓用不上電,心裡肯定著急。成立共產黨員服務隊就是為了踐行‘人民電業為人民’的企業宗旨,亮出身份,作出承諾,用心服務,讓人民滿意!”首任隊長、退伍軍人繆恆生說,該服務隊成立之初便向社會公開承諾24小時全天“隨叫、隨到、隨修”。

  如東供電公司黨員服務隊著力在提高搶修效率上下功夫。繆恆生是個有心人,他平時搶修時注意記下街巷名稱和位置,休息時也騎著自行車去不熟悉的地方轉圈,再對照如東城區線路走向,手繪了“如東城區搶修地圖”。  這些年,隨著如東新城區擴建、老城區改造,“如東城區搶修地圖”也是更新了一稿又一稿,是服務隊的一大“法寶”。新隊員加入後接到的第一項任務是,在老隊員的帶領下熟悉城區地形、瞭解搶修最佳行車路線。

  該服務隊以客戶為中心,從細微處入手,在各個環節上‘摳’時間,如“搶修車輛車頭一律向外擺放,減少車輛掉頭時間”“報修受理單隨車存放,途中填寫,縮短出車響應時間”等。  這些年,始終不變的是如東縣供電公司黨員服務隊作出的承諾。他們承諾“城區電力搶修到達現場控制在45分鐘之內”,而實際上這個時間近年來一直控制在20分鐘以內。該服務隊5月份搶修工單統計顯示,城區到達現場平均時間僅為10分鐘。

  如東濱海,時有颱風和暴雨侵襲。惡劣天氣來臨,在人們回家躲避之時,服務隊員往往需開啟“逆行模式”,投入搶修。

  2005年7月29日,“麥莎”颱風來襲,繆恆生帶著隊員們在如東縣農業局附近搶修時發現,一段被刮斷的電線落在雨地裡,發出“噝噝”的漏電聲,旁邊還有翻了肚皮的青蛙,情況萬分危急!由於當時大雨傾盆,沒法進行室外搶修,為避免行人靠近、確保安全,他們當即手拉手組成了一道人牆,把現場保護起來,在大雨中一站就是兩個多小時!雨停後,他們立即投入搶修,化解了險情。哪裡有故障,哪裡有“紅馬甲”。2017年7月27日晚,受颱風“天鴿”影響,曹埠鎮10千伏埠甸線跳閘。服務隊現任隊長顧海峰帶隊趕赴現場冒雨排查故障點,沒多久便確認,一排樹木倒伏在該線路8號杆至10號杆之間。但雨勢越來越大,如果不及時搶修的話,鎮上數百戶居民將整晚失電,怎麼辦?顧海峰和隊員們商量後決定特事特辦,在仔細做好安全措施的前提下,迅速清障並修復受損導線。1個多小時後,埠甸線恢復正常供電。這時,身著雨衣的隊員們渾身已經溼透,分不清雨水和汗水。

  多幫助一些,讓人民更滿意  “現如今,我們接到的報修中,有三分之一是搶修服務範圍以外、居民家中的故障。”顧海峰說,在做好搶修服務的基礎上,我們一般會設身處地為客戶著想,對於表計外的能幫忙的也是有求必應,尤其是孤寡老人、特困戶等。

  2017年7月19日,如東縣供電公司黨員服務隊冒雨來到掘港鎮港南村12組特困戶姜玉琴家中,幫助更換了燒焦的插座、短路的燈頭線及3只燒燬的燈泡。姜玉琴攥著隊員留下的報修電話卡片,激動地說:“有你們在,今後用電就踏實了,心裡熱乎乎的!”

  如東縣供電公司黨員服務隊開展了全縣特困戶用電維護行動,登門為姜玉琴等168個特困戶全面排查了用電安全狀況,並利用自發捐款建立的幫扶基金,幫助特困戶免費更換了老化的室內電線、節能燈、開關等,確保其用上安全電、放心電。  “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我們就是要想群眾沒有想到的,送給群眾意料之外的驚喜,讓人民更滿意。”顧海峰說。

  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如東縣供電公司黨員服務隊真情奉獻。

  2010年7月,服務隊第二任隊長劉躍平偶然瞭解到,如東高級中學學生陳少華租住在一間狹小的車庫裡,一邊服侍重癱的母親蔡紅輝,一邊複習應考,最終考取了南京理工大學。拿到錄取通知書的陳少華,不忍丟下母親,心生輟學念頭。“除了幫客戶搶修,我們共產黨員服務隊可以做得更多。我們可以用集體的名義去幫助這個困難家庭。”劉躍平和隊員們說了這事後,得到了大家一致贊同。第二天,他們就帶著籌得的2000元和慰問品來到了陳少華家。開學那天,服務隊特地租了輛麵包車,載著陳少華和蔡紅輝一起赴南京,讓這位母親能夠親自送兒子進入高等學府。

  2012年,當蔡紅輝身患重疾,急需做手術時,服務隊又站了出來,劉躍平提筆寫了封“一個苦難家庭的生命呼喚”愛心倡議書,在如東縣供電公司內傳揚開來,湧動的愛心匯成了16650元,幫助蔡紅輝解決了醫療費和營養費。

  如今,在服務隊的幫助下,蔡紅輝做起了微商,搬離了車庫,陳少華也在南京工作,一家人過上了全新的生活。蔡紅輝常常對別人說:“是共產黨員服務隊給了我們希望,也給我兒子上了人生的重要一課,他們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這個世界很溫暖!” 

 愛,在不斷延續。

  住在掘郊養老院的抗戰老兵陳建斌無兒無女,患老年痴呆症。鑰匙忘記放哪了、電視機沒信號了,他總會第一時間打電話給劉躍平。“老人家這麼信任咱們,把我們當親人,我們就一個字,‘幫’!”劉躍平說。

  掘港鎮三號街區的一戶困難家庭,父親吳亞明患有糖尿病,兒子吳春患有先天性智力障礙,生活十分困難。服務隊得知後,從家中線路維護到更換煤氣罐,事無鉅細,能幫就幫。  傳承好作風,為黨旗增輝 

 在如東縣供電公司黨員服務隊值班室,隨手翻開一本搶修工單月度裝訂本,客戶評價一欄填寫的全部是“滿意”。17年來,該服務隊始終嚴格自我要求,努力“讓人民更滿意”。

  “雖然我脫下了橄欖綠的軍裝,但穿上紅馬甲,亮出黨員身份,我感覺自己仍然是一名重任在肩的戰士,為人民服務永遠是自己的宗旨。”繆恆生說,紅馬甲在身,也為了讓老百姓來監督我們的服務。

  退伍多年,繆恆生軍人本色依舊。2002年8月的一個晚上,繆恆生剛回到值班室準備吃晚飯,電話鈴聲響起,他立即召集隊員趕赴現場。三元小區的一臺配電箱嚴重燒燬,更換配電箱需將井下連接的電纜一併拔起,然而幾臺配電箱的電纜纏繞在了一起,吊車無能為力。見狀,48歲的繆恆生用溼毛巾捂住口鼻,不顧井下60多℃高溫和焦糊味,二話不說鑽了進去,梳理電纜,然後徒手託舉幾十斤重的電纜半個小時,配合吊車成功將燒燬的配電箱分離。

  軍人身上那股韌勁和團隊意識在這支隊伍上表現得淋漓盡致。

  搶修作業繁忙,有時甚至都顧不上喝口水就得奔赴下一個故障點,如何做到忙而不亂?“我們實行半軍事化管理,讓隊員們時刻保持臨戰狀態。不僅如此,我們還不斷歸納,總結形成了自己的《標準化作業指導書、指導卡》,規範日常行為、安全生產、搶修工藝、客戶回訪等各個方面,做到有章可循,確保搶修安全高效。”同樣是退伍軍人的劉躍平說。  2012年,顧海峰成為如東縣供電公司黨員服務隊第三任隊長。他說:“我要帶著這支隊伍,將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不斷傳承下去,將搶修服務做得更好更優。” 

 為此,顧海峰付出很多。他的妻子趙文君說:“海峰作隊長的6年,平常總是早出晚歸,尤其是天氣不好的時候。每年除夕我們都是下午四點簡單吃個團圓飯,然後各自去工作崗位值班,他總說‘服務隊隊長除夕夜值班的傳統不能丟’。”  在這樣的團隊氛圍裡,年輕骨幹郭鵬被深深感染。2017年,他主動申請,赴拉薩開展電力援藏一年又6個月。他說,“我很榮幸加入這支隊伍,為大家不畏艱險、不怕困難的精神所折服,也激勵著我牢記使命、不忘初心,全身心投入每一項工作。” 

 潮漲潮落,如東縣供電公司黨員服務隊員身上那一抹紅,如同旭日東昇之時霞光鋪滿海岸,綻放出絢爛光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