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碟深處:麻風康復者 滯留麻風村 數量達2萬 最長50年


麻風病一直是伴隨人類歷史的噩夢。這是一種由麻風桿菌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病,主要病變在皮膚和周圍神經。會導致患者麻木性皮膚損害,神經粗大,嚴重者甚至肢端殘廢。在以前,麻風病很難治癒,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隔離,將患者集中在偏遠的山區中,勁量減少他們與健康人群的交流。如今,中國的許多地方,還有這種村莊存在,生活著許多麻風病治癒存活者。本專題攝於2012年11月,雲南大理黃草壩麻風院和洱源縣山石屏療養院。

大理鳳儀鎮黃草壩麻風村,76歲的李奶奶看電視。她來到這裡已經快40年,麻風病導致她的一隻眼睛失明。 目前,我國麻風病每年新發現病例1000多,已經屬於極罕見的病症,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患者不需要隔離治療。由於歷史原因,我國現有22萬麻風病治癒存活者,其中超過10萬人存在不同類型的可見畸殘;約2萬治癒殘老者滯留在各地的麻風病院或者康復村中。

2012年11月17日,大理鳳儀鎮黃草壩麻風村。80多歲的趙大爺很樂觀,他自己為自己做了個菸斗,用了快20年。這裡的老人,很少和以前的家人聯繫,很少有人來訪,他們也很少走出去。有一些康復者,選擇回家與原來的家人生活,一段時間後還是返回“麻風村”,原因很多,長時間沒與原來家人生活,情感淡薄,歧視,不理解,等等。


大理鳳儀鎮黃草壩麻風村。村長楊大叔來看望趙大爺,楊大叔是村裡少有的健全人。

大理鳳儀鎮黃草壩麻風村。今年80的徐奶奶雙目失明手腳嚴重殘疾,她在這裡住了快50年,從未離開過。

2012年11月20日,洱源縣山石屏療養院。老人們在空地上晾曬玉米,這裡的老人平均年紀接近70,不少都有嚴重殘疾,但他們依然堅持自給自足的勞動。

洱源縣山石屏療養院。82歲的李元汗老人在存放棺木的房間內徘徊。這裡的老人們每人準備了一口棺木,寫上自己的名字統一存放。

2012年11月20日,洱源縣山石屏療養院。一位老人在菜地澆水,這裡的食物基本自給自足。

洱源縣山石屏療養院。一個雙目失明的老人負重走來。這裡的房屋都是1953年建院的時候建的,先後有400多人在這裡居住。現在,這裡基本每戶一間,隨著人口逐漸減少空出了許多房屋。

洱源縣山石屏療養院。一個老人沒有了手指頭,他將菜刀綁在手掌上切菜。

洱源縣山石屏療養院。一個老人在空地上清理晾曬的玉米。 “硬盤深處”欄目,定期為您呈現不一樣的故事。謝謝您的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