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AM教育”的价值取向

还没关注?

“STEAM教育”的价值取向

快来点这里

鼓屏162,《福建教育》杂志官方微信

“STEAM教育”的价值取向

阝 勹

廴 匚

黄家骅

博士,教授,教育部中小学校长培训专家、国培专家。

“STEAM教育”在美国兴起,并迅速向各国教育界传播,也引起中国教育部门上上下下的议论,可以说是众说纷纭、见仁见智。我们认为有三大问题需要厘清,才能更好地借鉴和推广“STEAM教育”。

一、“STEAM教育”的价值何在

夂 小

“STEAM教育”集合了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数学(Mathematics)五大学科门类,覆盖了众多科技工程部门的实践创新活动,给教育一个全新的视界,也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提出严峻的挑战,因而引起人们广泛重视。

“STEAM教育”实现了对传统的以学科、课程、教材、课堂、作业为主线的教育模式的突破,从而形成一条对学生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很有张力的价值拓展链。

1.“STEAM教育”融合多个学科,实现了学科统整式教育。

传统的学校教育,往往是按学科分类进行,甚至将学生分为“文科生”和“理科生”,文理工艺体截然分开,互不跨界;不同学科都拥有单独的教材、教师、课堂、作业,让学生走进一条窄窄的胡同中,学生因此缺乏融会贯通的学习视野,也难以真正做到在学习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始终处于封闭、孤立的学习状态。而“STEAM教育”一下子融合了五大学科,并且从科学思维——技术研发——工程实施——艺术美化——数学逻辑这根线索自上而下统了起来,既满足了学习认识的需求,又促进了学生运用多门学科知识、掌握多项技能、从事多种实践、解决多元问题、加深多维理解的价值目标的实现。

2.“STEAM教育”激发学习兴趣,促进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提高。

“STEAM教育”不是叠加的教育,而是统整的教育;不是灌输的教育,而是体验的教育;不是应试的教育,而是素质与能力的教育。因此,“STEAM教育”一反“知识讲授——知识理解——知识记忆——知识测考”的传统路径,强调学生参与到整个学习价值链中,边观察边学习、边学习边操作、边操作边体验、边体验边探究、边探究边创设、边创设边提高,这样就使整个学习过程富有真实性、实践性、创造性、兴趣性,实现了教育过程促进知识融合、思维训练、方法改进、学科融合、人才培养诸方面质的飞跃,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获得突破。

3.“STEAM教育”立足现实生活,基于问题探究,有助于创造力提升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STEAM教育”发轫于美国,产生于新科技革命年代,亦有其历史背景和特殊土壤。美国是工业革命、科技创新、学校教育三者结合比较协调的国家,杜威的实用主义已经确立了学科教育要立足于生活、社会的价值取向,美国教育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向来强调“做中学”“学中做”的办学理念。进入新世纪之后,美国又制定了《21世纪技能框架》,要求以核心学科为基础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包括“参与学习过程、加强学习深度、知识实践应用、跨学科学习”四个方面,目的就是让学生参与情景创设,体验探究创造,融汇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学科知识,学会从多学科、多视角、多维度来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和才干,促进创新型、创造型、创业型人才的成长。

二、如何处理人文情怀与科学精神之间的关系

夂 钅

革 鱼

乍一看,似乎“STEAM教育”有重理轻文、强工弱本、扬技抑道的味道——五大学科中,构成人文情愫的只有“艺术”一项,而其他四项非理即工,均体现学生核心素养构成的科学精神,是否有不平衡的问题?

确实,“STEAM教育”强调学科多维性,故而把体现博识与理性的“科学”放在首项,把体现实践与研发的“技术”放在次项,把体现项目与应用的“工程”放在第三项,把体现灵巧与美感的“艺术”放在第四位,把体现逻辑与规范的“数学”放在第五位,亦有其广视角、深建构、可延伸、好实施的设计本意,而且,“STEAM教育”志在情景创设、项目创意、过程创造、成果创新,肯定要更多使用除了教材之外的各种学习资源,包括计算机、互联网、传感器、3D打印机、电路板、Scratch编程工程等;同时,还要求学生掌握电路连通、硬件组装、程序编调、器件识别等项技能;更需要学生从实用的视角去理解项目设立、项目设计、项目开发、项目改进的技术性问题,并且能够运用最新科技成果去推进研究、应用管理、评价鉴别诸环节的资源优化整合,自然也需要学生能够从数理逻辑上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熟练掌握学科工具进行推理、归纳、综合,那么,偏向工具性的理工科知识准备和技能基础就必须优先考虑。

但是,“STEAM教育”重视理学、工科、技术、匠心,并不意味着没有人文情怀的地位,也没有否认艺术和各个人文学科知识对于创造性教育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恰恰相反,“STEAM教育”将艺术摆在其中。要知道,“STEAM教育”是一种广域的学科融合教育,“艺术”在这里并不限于音乐、美术,还包括了语言、文学、历史、社会、哲学等人文知识,甚至还涵盖电影、戏曲、摄影、表演等多种技巧性人文素养,因此可以称之为“广义的艺术”或“人文的艺术”。“艺术”在整个“STEAM教育”中体现人文属性,即对人的关怀和对文化的关切,自然要求学生在科技探究与创造中要重视人类发展的历史和科技发展的历史,正确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自然与社会的内在关系,更加珍爱生命、推进人类福祉,同时也要在科技发展中维护人的主体性和科技创造中的艺术品位,进而增强创意与创造的审美性、趣味性。只有这样,才能在“STEAM教育”中兼具科学性和人文性,既有技能又有情怀,既有匠心又要尊道,真正做到跨学科融合,促进学生的左脑逻辑思维与右脑形象思维的有机统一,放大学生学习力和创造力,同时提升学生的创造力与人才培养的竞争力。

三、如何在中国落地推广

夂 钅

“STEAM教育”在中国目前面临着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局面。

“STEAM教育”在美国已经覆盖从幼儿园到小学、初中、高中的全学段(K-12),并且依托联邦政府的“STEAM教育法案”,推动了2020年前培养10万名“STEAM教育”专业教师的行动计划实施,同时还有社会各界设立了STEAM的专项教育基金,吸引资深科学家和高级工程师指导中小学开展“STEAM教育”,甚至还动员了美国社会广泛存在的各种社区组织、非政府机构、公益部门协同创建STEAM网络架构、培养STEAM教师、建立STEAM专家团、出版STEAM科研读本、延展“STEAM教育”的范围到电子、化工、环境、农业等众多学科领域,促使学生的各项技能加速积累,科学素养、技术素养、工程素养、艺术素养、数学素养都得到持续提升。

与美国相比,我国的“STEAM教育”还处于理念解读、模式参照的学习阶段,尚未达到体系建构、规模推广、磨合优化、评价提升的充分发展阶段。“STEAM教育”目前之所以步履艰难,主要原因在于:教育观念落后,学校教育还是围绕教科书、课堂、考试、成绩、分数、升学而花大力气,动脑方式和动手能力还没有提高到应有地位,无论是素质教育、核心素养还是关键能力培养还落后于世界教育强国甚多;而且,我国的教育投入主要还是财政拨款,只能满足硬件标准化和基本运营正常化要求,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投入经费构成比例较低,社会化的教育要素和资源投入更是远低于发达国家,而且许多社会性学习资源不能让学校共享使用;还有,教师的整体素质较低,教师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水平都不能满足开展“STEAM教育”的需要,尤其是大多数师范院校出身的教师缺乏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理方面的学历教育或职后培训,难以指导学生开展STEAM方面的项目研发。

尽管存在种种困难,但中国的“STEAM教育”已经进入试水阶段,尤其是北京、上海、南京、深圳、天津等地的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已经率先迈出步伐,通过举办“STEAM教育”的国际会议制造舆论声势,通过成立科技文化主题园区启动校企合作联盟,通过互联网公司设立STEAM的人才资源网站,通过中外合作共同拓展“STEAM教育”市场,通过废旧厂房改造将创客教育与“STEAM教育”相结合等,这些举动都为“STEAM教育”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特别应当强调的是,中国推广“STEAM教育”具有其他国家所没有的政策推动优势,可以在未来几年迅速建构“STEAM教育”的网络架构。尤其在这几年政府强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语境下,“STEAM教育”以其在学校教育的实用性、学科发展的专业性、学生成才的集成性、社会前景的创新性受到企业、政府和各种非营利性机构的青睐,并且和时下流行的创意经济、创客空间、创业浪潮、创新导向相结合,会得到更多政策支持和鼓励。可以说,今后几年内,谁在“STEAM教育”方面走在前面,谁就能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就有更大的教育格局。

当然,发展“STEAM教育”,不仅要有追赶时代潮流的勇气,把握教育发展趋势的睿智,更应该有脚踏实地的推进举措和艰苦努力。“STEAM教育”的兴起不仅具有科技成果与人才培养方面的实际功效,而且会有冲破现有教育体制和育人机制、转变教育发展方式、把创造与创新作为教育发展引擎的巨大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努力促进“STEAM教育”落地而付出心血也是值得的。同时,“STEAM教育”的真正展开,势必要求吸引社会力量,包括企业的资源和社区的教育要素参与到新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来,改善教育供给侧,发挥教育资源的共享性,营造“新教育”的社会文化环境,也是今后教育发展模式再造的一个方向;另外,要动员社会各个层面、各个方面都高度重视“STEAM教育”落地生根,应该切实做到教育管理部门牵头进行“STEAM教育”的规划与政策的顶层设计,科研机构和大学组织强化STEAM教师的培养培训,社会专业机构如科协和各种民间组织对口学校帮助STEAM项目的设计、论证、指导、评价,而企业界和各种基金会则不仅要加大对“STEAM教育”的资助,同时还应该在工程师走进校园、学生走进车间的双向交流中发挥更多牵线搭桥的作用。

(原文刊载自《福建教育》总第117期)

在这里,打开教育生活

鼓屏16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