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拍寒冬天,皖南農婦院內做三月美食,左鄰右舍聞香而來直夸好吃


在皖南地區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故事:皖南的祖輩老人們說,每年農曆三月初三是一切亡靈的節日,在這一天,家家戶戶的人都要吃蒿子粑粑,目的是為了紀念逝去的親人,同時也祝願自身及家人健康長壽,不被邪惡所侵。 蒿子又名青蒿,其葉面呈綠色,葉底微白帶絨毛。每年入春後,嫩綠的蒿子在低窪的野地裡隨處可見

它是做蒿子粑粑的主要食材,把蒿子採摘後切碎,浸泡,去汁,揪幹,然後用糯米粉粘米粉加水與其攪拌,做成圓形粑粑。蒿子粑粑可用蒸籠蒸煮,也可以用平底鍋煎炸燙,熱吃冷食都可以。用蒿子做成的粑粑微帶有綠色草類清香,特別可口,是皖南最具特色的美食。 圖中的大媽叫郭素娥,今年55歲,安徽宣城人。今年清明節,在外工作的兒子回家給已逝的親人掃墓。

在休假期間,他陪著郭大媽一起去村外的小土坡上採摘蒿子。蒿子汁沾到手上很難清洗乾淨,所以母子倆用剪刀來剪蒿子,一上午的時間,兩人剪了不少蒿子。郭大媽說,蒿子剪多了沒事,給你做完粑粑剩下的蒿子可以放冰箱冷凍起來,到寒冬農閒時再拿出來做粑粑吃,一樣的新鮮清香。 時間一晃就到了寒冬時節,郭大媽準備在家做蒿子粑粑。


她把蒿子從冰箱拿出來解凍洗乾淨切碎後,用開水將蒿葉焯一下去掉苦味,過冷水沖涼,用手擰乾蒿葉中的水分,這樣做出來的蒿子粑粑顏色看著漂亮,不會太黑。 郭大媽把蒿葉全部擰乾水分後,往裡加入了糯米粉,粘米粉。加入的糯米粉和沾米粉要成比例,一般糯米粉是粘米粉的四倍,這樣做吃來的蒿子粑粑不會太黏牙,也能更好消化。再和水,調入少量食鹽,然後捏成圓形扁扁的蒿子粑粑。

郭大媽把捏好的蒿子粑粑一個個的在鍋裡碼好,碼完一鍋後,就開始燒火煎。郭大媽待蒿子粑粑一面煎得金黃後,換另外一面繼續煎。鍋裡散發出蒿子粑粑的清香,一會功夫,左鄰右舍的鄰居們聞到蒿子粑粑的香氣後都趕來瞧瞧。 郭大媽等第一鍋的蒿子粑粑煎好後,在粑粑上撒上一些白糖,給鄰居們都拿了幾個,鄰居們都趁熱吃著蒿子粑粑,還一邊吃一邊誇粑粑又香又好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