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科技成果如何才能加速轉化

農業科技成果如何才能加速轉化

農業科技水平是一個國家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標誌。目前,我國的農業發展方向已經從以生產為主要追求,以資源消耗為主要依靠,質量與效率並重,注重提高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

在這個過程中,促進科技創新的步伐,特別是加快科技成果的轉化,使科研成果成為改變農民生產生活方式的實用技術尤為重要。

多年來,我國高度重視農業科技創新,財政投入不斷增加,農業科技成果也不斷增加。以中國農業科學院為例,過去五年獲得各類知識產權的數量佔過去30年總量的70 %以上。農業科研機構也湧現出大量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農業科研成果。

但由於起步較晚,基礎較差,我國科技成果轉化還存在許多問題,與國外相比差距明顯。據資料顯示,我國整個農業科技領域,在國際領先學科中僅佔19 %,處於並行的佔17 %,處於落後或跟蹤階段的佔64 %。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有的研究成果不是針對市場需求的,而是研究工作和個人研發興趣的隨行產品,缺乏創新性和針對性,可用於科技成果轉化的數量很少。

再比如,我國農業科技工作分工不明確,嚴重浪費科技資源,科研院所、學科、研究群體相互不配合,創新資源不優化,創新平臺不共享,創新力量不協作現象普遍存在,最終導致技術研究與生產實踐脫節,科技與經濟結合不夠緊密。

這些問題不僅成為阻礙農業科技成果落地的絆腳石,也是推進農村振興戰略必須克服的困難。目前,我國農業正處於供給體制改革的關鍵時期。農業發展更加註重質量、安全和綠色,對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需求更加迫切。

如何讓人們分享農業科技成果的效益?首先,必須讓農業科研力量形成合力,避免孤軍作戰的局面。2013年,農科院推進科技創新項目實施,倡導大協作,讓多機構聯合研究,研發高度可操作,促使科研成果落地。

其次需要構建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平臺。在平臺上,除科研機構和企業外,還應當能夠為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提供金融、法律、媒體、第三方技術轉讓組織等機構的支持服務。而且要加強資源整合和信息共享,加強平臺內外的溝通和聯繫,深入挖掘和整理各種需求,通過網上與網下相結合,建立全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聯動交易網絡。

推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還需要一支高素質的人才隊伍。成果轉化是一項非常複雜、富有挑戰性和創新性的工作。在美國,大多數大學和研究機構都設立了專門從事成果轉移的辦公室,工作人員基本上是跨學科人員。我國在這方面存在較大差距,應加快創建一批具有專業背景、懂法律、懂知識產權、懂市場、懂管理、會商務談判等知識的專業成果轉化隊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