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趕超越「五虎將」(下)公安灞橋分局民警樊勝君、田安偉的故事

追赶超越“五虎将”(下)公安灞桥分局民警樊胜君、田安伟的故事

新聞提示:

從去年以來,奮力追趕超越,成為大西安加快發展最響亮的旋律,踐行“五個紮實”成為最鮮明的主題,振興大西安成為每一位西安人最普遍的共識。

砥礪前行,離不開正確的方向;追趕超越,更要有科學的路徑。

連日來,三秦都市報記者走進西安公安灞橋分局,全面展現五位青年民警的成長曆程和內心精神世界,在社會各界產生強烈反響和廣泛熱議。

公安灞橋分局黨委以“鐵軍精神”和實幹精神,把追趕超越精神轉化為發展動力,五位青年民警,用行動踐行著共產黨人為民服務、無私奉獻的價值追求,凝聚起了強大的精神力量和發展合力。

走進他們的故事,某種程度上就是走進這些精神抖擻、鬥志昂揚的群體們的故事:每一個危險的姿勢、每一次生死的選擇、每一段溫熱的柔情,從中不難窺見他們的共同選擇:立警為公,執法為民。

這是一種選擇,更是人民警察的職責擔當和政治本色——追趕超越,“灞橋公安鐵軍”永遠在路上。

追赶超越“五虎将”(下)公安灞桥分局民警樊胜君、田安伟的故事

忍病痛辦案 拄雙柺蹲守

今年5月9日,39歲的田安偉從治安大隊調至紡織城派出所。

到任當天,趕上他值夜班。晚上,受傷的右腳,疼痛難忍,他心裡犯了嘀咕,“不會這麼湊巧吧?”

右腳是在去年11月受傷的。彼時,他在灞橋公安檢查站當站長,工作時從一堵1米多高的牆上跳下,踩在了一塊磚頭上,右腳腳踝處,鑽心的疼。

這個檢查站,全年無休,24小時運轉,有“西安的東大門”之稱,每天有上萬輛車,從城東大動脈長樂路駛出古城,作為“守門人”的田安偉,任務不可謂不重。

田安偉沒法請假,也請不開假。回家後,他在右腳受傷的地方,簡單塗了點紅花油,此後沒有向任何人提起腳踝受傷的事。

“哪個外勤民警沒受過傷?我當時想的是,忍一忍就過去了。”田安偉畢業於西北大學公安學院,當過3年巡警、11年治安警察,曾四次榮獲個人三等功,連續三年被評為灞橋分局“優秀公務員”。

履新紡織城派出所的這個夜晚,田安偉被疼痛折磨的一夜沒睡覺。

第二天一早,所長陳世紀在派出所院子見到了他,“沒睡好嗎?眼圈這麼黑。”

田安偉說了自己的病。“把鞋脫了,讓我看看。”陳世紀一看,驚呆了,“我來聯繫醫院,立馬看病。”

在西安紅會醫院做完檢查,連醫生都不敢想象。“來得太遲了,”醫生說,現在已經耽擱了病情,導致距骨壞死,必須馬上做手術。

手術倒不復雜,但需要臥床靜養三個月。田安偉一聽,不樂意了,“我的天,我哪有時間臥床三個月?”

先後跑了四五家醫院,結論都是一致的,必須手術,且要儘快。田安偉始終不肯,最後和醫生想了個周全的辦法,“先柱上拐,保守治療。”醫生提醒他,右腳決不能再負重,否則,即便是將來做手術,也很容易留下後遺症。

於是,派出所裡出現了很感人的一幕。

作為刑偵副所長的田安偉,每天拄著雙柺出現在各個案發現場,與民警們一起蹲守、指揮抓捕、研判案情。

無法回家 每晚和兒子視頻

今年6月的一天晚上10點,派出所根據前期走訪摸排的情況,初步鎖定了一名涉嫌持刀搶劫的嫌疑人,準備實施抓捕。

“不去吧,心裡老覺著不踏實,去吧,又覺得走路不方便。”左思右想之後,田安偉決定拄上雙柺,帶領四位民警,趕到嫌疑人所在小區的樓下,開始布控。

此次,嫌疑人牽一條體格龐大的牧羊犬,慢悠悠從樓上下來,像是準備去遛狗。

為了進一步核實嫌疑人身份,田安偉對現場情況分析後,決定先跟蹤一段路,避免打草驚蛇。

“嫌疑人在前面走,田所長拄著雙柺,在後面跟著,”辦案民警鄔弘文向記者回憶說,走了大約一公里左右,決定抓捕,“我們幾個人合力將嫌疑人控制,田所長現場坐鎮指揮,分侷限犬辦的幾位民警,順勢將牧羊犬帶走,這個案子,幹得非常漂亮。”

鄔弘文說,每一起刑事案件中,抓捕嫌疑人都是最核心的過程,且現場情況千變萬化,有利時機稍縱即逝,田安偉之所以帶病出現場,正是源於對工作的高度負責,“我很欽佩,也很感動。”

田安偉的妻子是一位戶籍民警,是典型的雙警家庭。

從他家到派出所,步行不到10分鐘,但是因為工作繁忙,脫不開身,且不願意因為傷情,給單位添麻煩,經常在辦公室過夜。

他的二兒子不到兩歲,晚上見不到爸爸,只能視頻聊天。

“只顧大家,不顧小家。”教導員劉靜告訴記者,分局每次的刑偵業務例會,田安偉從不會請病假,也不允許別的民警代他去,“刑偵是一門專業性極強的學問,只要是涉及到業務的事,他從來都是親力親為。”

往返1000公里找回丟失手機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作為常年紮根在刑偵一線,破案緝兇的刑警來說,他們才是真正的俠之大者。

今年7月6日,席王派出所35歲的刑警樊勝君,接到一個報警電話。

電話是轄區席王村一家小吃店老闆打來的,店老闆說,早上9點半左右,他放在餐桌上的一部蘋果手機不見了。

手機是被誰偷走的?店老闆說不清。他說,手機裡,保存著大量外賣客戶的資料,一直能打通,但始終無人接聽。

樊勝君趕赴現場,調取周邊監控後,鎖定了一輛紅色的路虎車。

據店老闆回憶,這輛路虎車裡有5個人,曾在早上的時候,來店裡吃涼皮,吃完後,便開車離開。

於是,紅色路虎車成為了唯一的線索。查看監控後發現,路虎車在不遠處的香王收費站,上了西漢高速,一路朝漢中方向開去。

“追。”樊勝君帶領民警沿著路虎車的行駛軌跡,一路追蹤,下午6點半,到了寧強收費站。

擺在眼前的,只有一條山路,路很窄,陡峭的厲害。

此時,下了雨,整個路面崎嶇泥濘,開車非常危險。樊勝君一邊向附近的村民打聽路虎車的行蹤,一邊請求當地的寧強縣公安局巴山派出所支援。

“路太狹窄,只能一輛車通過,”樊勝君告訴記者,走了一個多小時以後,突然出現山體滑坡,“我們的車剛剛開過去,後面的路就塌方了,險象環生。”

當晚9點多,找到了路虎車的車主。

車主介紹,他在外地工作,事發當天,一家五口人,開車回漢中老家辦事,途徑西安,匆匆吃了點早飯,“我在開車時,曾聽到過手機響,但沒太在意,就把手機扔在了後備箱,一直急著趕路,沒立即報警,很抱歉。”

因涉嫌侵佔,目前這件事通過法院自訴程序處理。

“手機事小,但群眾的訴求事大。”樊勝君說,這趟出差,他往返1000多公里,冒著山體滑坡的危險,幫助群眾找回一部手機,雖然辛苦,但很值得。

樊勝君將“不放棄任意一件小事”作為工作座右銘,這背後其實彰顯的是實幹精神。

今年7月,他順利幫助一位走失了4年的女子,找到家人。4年來,他三次對女子的家人進行回訪、採血、比對,不放棄這條線索,並通過陝西省公安廳合成作戰中心,在寶雞市第一社會福利院,將女子成功找到。

“女子有智力障礙,四年中,她的父親為了找到女兒,黑髮熬成了白髮,”7月12日早上10點,樊勝君帶著女子的父親趕到寶雞,見到女兒的一瞬間,老頭兒老淚縱橫,場面讓人動容。

樊勝君當時也哽咽了。“再久都不能放棄,再難都不要怕。咱當刑警,就得這樣。”

記者手記:

灞橋警方“五虎將”只是灞橋警方追趕超越,打造“公安灞橋鐵軍”征途中眾多民警的一個縮影。

為了獲得相對客觀真實的評判尺度,記者連日來幾乎跑遍了整個灞橋區。

五位民警的故事,若干個片斷,如同雪泥鴻爪。但是彰顯出來的,卻是“灞橋公安鐵軍”的精氣神,他們身穿警服,頭頂警徽,用赤膽忠誠、俠骨柔情,守衛著一片藍天,

追趕超越路上,一個人都不掉隊。無論是忍著病痛、帶病出現場,還是執著堅守、不言放棄,在他們身上,鮮明地體現著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鮮明地體現著法律的尊嚴、正義的力量和職業的操守,也鮮明地體現著人民警察滿懷愛民之心、恪盡愛民之責的奉獻精神。

灞橋區政協副主席、公安灞橋分局黨委書記、局長王毅剛說,五位民警這種超前意識、主動意識、首創意識,從一個側面折射出灞橋警方每一位公安民警在追趕超越中,自我革命、不甘落後的精神,讓人們再一次看到了信念和榜樣的力量,也將成為灞橋警方打造“公安灞橋鐵軍”新的精神標杆。

文圖 本報記者 宋雨 晁陽 實習生 杜豆

《追趕超越 記者走基層系列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