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式通用機槍到底怎麼樣?和外國同類武器相比完全不慫!

目前,解放軍的步兵機槍按照編制方式來分類主要有兩種:步兵班的班用機槍(每班1挺)和摩托化步兵營機槍連的重機槍(兩個重機槍排共6挺)。在這種情況下,QJY88的性能和定位很尷尬。如果以輕機槍狀態作為班用機槍的話,解放軍的步兵操典要求班用機槍能夠隨步兵武裝泅渡(重機槍則是浮渡),彈鏈供彈的QJY88在浸過泥沙水後的可靠性無法達到要求。

另一個問題是重量過大。QJY88在輕機槍狀態的空槍質量為7.6kg,比美軍M249 SAW重0.15kg、比俄軍RPK-74重2.45kg、比解放軍QJB95重3.65kg,似乎只有德軍MG4比它重0.55kg(更重的HK23只少量裝備特種部隊)。解放軍之前裝備的中口徑班用機槍也都比輕機槍狀態的QJY88更輕,56式班用機槍的空槍質量為7.1kg、81式班用機槍的空槍質量為5.15kg。

就目前來看,只有一些可以乘車戰鬥的裝甲步兵班將輕機槍狀態的QJY88作為班用機槍使用,有網友統計至少觀測到20個裝甲步兵營這麼做(即540挺):

88式通用機槍到底怎麼樣?和外國同類武器相比完全不慫!

參加“跨越-2014·朱日和D”對抗演習的第16集團軍機械化步兵第68旅(就是那支慘勝的瀋陽軍區部隊)將輕機槍狀態的QJY88作為裝甲步兵班的班用機槍。但有消息稱該部隊實際上並未將QJY88下放到班,部隊領導聽說會有采訪拍攝就在演習前專門從庫存裡調出來一批QJY88用來擺拍;圖中的機槍手沒有攜帶和安裝彈鏈,擺拍嫌疑很大。

如果裝上三腳架作為重機槍的話,雖然比7.62mm重機槍更輕,但是戰鬥性能尤其是中遠距離毀傷效果不如7.62mm重機槍(更不用說53式步機彈系列還包括穿甲燃燒彈)。何況解放軍摩托化步兵目前裝備最多的營屬重機槍是12.7mm口徑的QJZ89,小口徑的QJY88根本沒法比,在連排級編制中口徑通用機槍作為大口徑重機槍和小口徑班用機槍之間的補充要靠譜得多。

話說,有四五個人伺候的營屬重機槍真的需要那麼輕嗎?QJZ89全重26.5kg,對於在戰場上全靠兩條腿的摩托化步兵來說已經算是良心得不行了。而且重機槍狀態的QJY88的空槍質量為11.8kg,所謂的重量優勢是和67-2式重機槍(15.5kg)這個拼爹上位的坑爹貨比出來的;看看人家蘇修血統的80式通用機槍(仿製PKM),裝上三腳架也只有12.6kg。

不過,QJY88的三腳架屬於彈性槍架,利用三腳架自身的週期性的彈性變形來吸收後坐力,因此比配備緩衝機構的傳統三腳架要輕很多(QJZ89也是如此):QJY88的三腳架質量為4.2kg、FN Minimi的三腳架質量為6kg、HK23的1100型三腳架質量為9.2kg。蘇聯PKM的全槍質量那麼輕,也是因為採用了彈性槍架(6T5三腳架質量僅有4.5kg)。

88式通用機槍到底怎麼樣?和外國同類武器相比完全不慫!

QJY88的三腳架。200發彈鏈箱在輕機槍形態時掛在槍身下方、在重機槍形態時掛在三腳架上。

還有部隊把QJY88搬上直升機作為艙門機槍(目前解放軍已經裝備7.62mm口徑和12.7mm口徑的直升機艙門/舷窗機槍),我也只能理解為應急手段或者廢物利用了:

88式通用機槍到底怎麼樣?和外國同類武器相比完全不慫!

總而言之,QJY88是解放軍在80年代受到“中口徑機槍消亡論”錯誤思潮影響的產物。對比解放軍當年在北方最大的敵人,早在QJY88開始論證的時候(1989年)蘇聯軍隊就已經在阿富汗意識到小口徑機槍在山地高原環境下的不足了,而在QJY88開始試製的時候(2000年)俄羅斯軍隊已經將PKM通用機槍從連級(每連3挺)下放到排級(每排1挺)了,到2009年謝爾久科夫改革更是用輕機槍狀態的PKP通用機槍取代RPK-74作為標準班用機槍。

至於美軍的通用機槍,美國陸軍步兵旅級戰鬥隊和斯特賴克旅級戰鬥隊是在步兵排武器班編制2挺M240B通用機槍,美國海軍陸戰隊是在步兵連武器排中型機槍分排編制6挺M240G通用機槍。比解放軍摩托化步兵營機槍連這種定型於1962年全軍馱馬化、誕生於革命年代的編制不知道先進又科學到哪裡去了。

那麼解放軍有沒有對此“撥亂反正”呢?很遺憾,儘管軍工部門已經有人意識到問題並提出,例如2014年的《“十三五”輕武器發展規劃研討論文集》的第一篇論文就是:

88式通用機槍到底怎麼樣?和外國同類武器相比完全不慫!

但是解放軍依舊在擴大小口徑機槍的使用範圍,例如將坦克和步兵戰車的主炮並列機槍全部改用5.8mm口徑(原本是仿製蘇聯PKT的86式並列機槍),這意味著解放軍陸軍常規部隊在未來退役全部舊槍後將徹底告別中口徑子彈!美軍在本世紀前十年受到阿富汗戰爭的影響,想搞“通用口徑”取代5.56mm步槍彈卻一直都沒搞成;解放軍則直接淘汰53式步機彈、讓DBP10普通彈成了事實上的“通用口徑”(苦笑)。外軍的小口徑並列機槍我只知道德軍“美洲獅”步兵戰車用MG4,而且到2016年12月只裝備了一百輛。

解放軍現役QJT5.8mm並列機槍於2001年7月開始研製、於2004年4月正式定型,以QJY88為基礎改進而成,結構上最大的區別是將QJY88的左側供彈改為右側供彈:下圖是解放軍陸軍某部的ZBD05兩棲步兵戰車的彈藥,可以看到30mm脫殼穿甲彈和5.8mm普通彈/曳光彈(綠色彈尖標識):

88式通用機槍到底怎麼樣?和外國同類武器相比完全不慫!

題外話:按照槍炮世界站主在貼吧的說法,2013年,解放軍赴澳大利亞參加“陸軍輕武器國際技能大賽”後,軍工部門有人寫了一篇文章(作者好像姓馬),一個項目一個項目地分析解放軍輕武器的表現,每款都列出了優點和缺點;《輕兵器》雜誌轉載了此文,卻把四萬六千字的原稿刪減得只剩四五千字,並且把關於優點的內容全部刪完,缺點部分又語焉不詳。結果就是,《輕武器》雜誌刪減過的文章流傳到互聯網上並被網民進一步添油加醋後,很多人都以為95-1式槍族、QJY88等國產輕武器的表現一無是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