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山風物記之二丨開陽觀、開陽井和道觀里

接上篇《鳳凰山風物記丨你知道椒江有哪些有名的鳳凰山》一文,此篇講的就是開陽觀,開陽井和道觀裡。

鳳凰山風物記之二丨開陽觀、開陽井和道觀裡

▲鳳凰山和開陽觀(新址)

一、開陽觀

在2015年12月將“十字馬路舊美食一條街”承包過來準備打造“道臺裡文創院”時,就獨自跑到山邊的開陽觀上,挖過田榴樹和野生多肉做小盆景,但是隻感覺到這道觀的香火不旺,轉一圈就下山了。

再接下在學習《椒江市志》、《椒江續志》、《椒江政協文史資料》等書籍時,也沒有翻到過有關“開陽觀”的資料,有的只是整理過一篇“楓山清修寺懷玉大師東晉人還是唐朝人”一文,但是對道教知識也是有限。

2017年下半年,趙小平先生借我一本《椒江市建設志》,從書中前面的建設大事記中,直接看到有關開陽觀的資料——“光武帝建武二年(公元25年),建開陽觀於鳳凰山東北岙,遺有觀址、開陽井,現稱“道觀裡”。這是一條超出本人想像的信息,從此開始陸續、系統的整理“開陽觀”的資料。

官方的資料不足,只有在民間發掘,期間請教過陳舜礎老師、張哲友先生、還有王先生和他嫂子陳女士、阮先生等熱心人和知情人,雖然對開陽觀的資料是寥寥無幾,但是對開陽觀中的那塊碑——息影廬碑石,卻是提供了大量寶貴的資料,要單獨放在“鳳凰山風物記丨息影廬和它主人周珪的那些事”一文另記。

開陽觀目前能查到的資料僅有以下幾條:

一、“開陽觀,在縣東南一百八里,漢建武二年(26)建。”

(《洪志》)《臨海縣誌·第十八冊· 三十五卷· 宮觀· 開陽觀》4頁。何奏簧纂,民國二十四年(1935)版

二、鳳凰山,在白楓山西北。昔有開陽觀,同治九年,劉珺守璈以觀宇荒涼,出鬻於王姓民人,改稱暢敘堂,盛栽楊梅。旁邊有周姓墓廬,顏曰“息影”,明經姜文衡有記。(金志稿)(注:王-王夢熊,海門人,號宅賓,蘭翎中衛千總,加都司銜,收標海門)

三、光武帝建武二年(公元25年),建開陽觀於鳳凰山東北岙,遺有觀址、開陽井,現稱“道觀裡”。(椒江市建設志第5頁第5行,1995年王學春主編。)(此資料應該引自第一條 《臨海縣誌》)

小結:根據以上的幾點有限資料,得出在光武帝建武二年(公元25)時,開陽觀創建。再到下個時間節點就是清同治九年(1870),一晃1845年,知府劉璈因開陽觀淒涼無人守,官賣給王夢熊。再從民間得到消息,在大鍊鋼時,此處造了鍊鋼廠、化肥廠,把開陽觀舊址已經徹底整沒了,如今的開陽觀是移址靠山新造的。

本滿心歡喜以為開陽觀內的石碑是記載開陽觀歷史的碑文,雖知竟然是周珪息影廬的墓記,實物線索又到此中斷。(不過息影廬碑文上卻是記載“開陽觀的”一句話,證明清朝時,開陽觀也是很有名的。)

“江山輩有人才出”,有幸找到葉萬里先生的“開陽觀初建年代考”文章,內容如下:

按“建武”是後漢劉秀復國時的年號,從紀元25年至55年,長達32年。建武二年是紀元26年,那時張陵的“五斗米道”尚未出世,鳳凰山還是一座半島,乃崦灣 尚未漲高,江南的道士亦極恐為數不多,是時在鳳凰山建觀的可能性不大。

考歷史上一共有三個建武年號,除漢光武帝建武外,尚有晉元帝及南北朝齊明帝建武年號。

晉元帝司馬睿建武年號僅有2年,公元317至318年,由於時間短,往往容易被忽視。晉時的道教發展很快,已擴展到江南各地,同時,道士葛洪、許邁等足跡遍及台州各地,其中許邁長期隱居在臨海汛橋蓋竹洞(羊岙洞)棲真觀,鳳凰山開陽觀建於是時的可能性最大。

南北朝齊明帝建武年號共五年,從494至498年,建觀也有可能,然南齊崇尚佛教,則是時發展道教相對來說可能性不大。

總之,筆者認為開陽觀建於晉時的可能性最大。再說,開陽觀直至清同治十年(1871),才被知府劉璈所賣,它的存在長達一千多年,其中曾經幾度修建,所遺留下來的記載,可能只憑建武二字,而未辯明朝代而失考。因為晉、齊二個年號實在太短,容易忽略。

此外,吳孫權赤烏年間,孫權為葛玄大量修建道觀,開陽觀或建於是時,建武為赤烏之訛歟!


注1:張道陵(公元34年正月十五日晚 -156年或178年),字輔漢。東漢時期正一盟威道(即天師道)的創始人。上承黃老下啟道教諸派。道教徒稱他為"老祖天師"即天師張氏之始祖,也因是道教三祖之一的創教之祖(雖然天師之號並非他第一個人使用);又稱"正一真人"、"三天扶教大法師"、高明上帝等號。民間則常俗稱張天師。傳說張道陵以虎為座騎,與太極左宮仙翁葛仙翁葛玄、許真君許遜、崇恩真君薩翁真人薩守堅合稱四大天師。

注2:注:赤烏元年(238),天台桐柏宮成立時間,吳赤烏年間(238-251)

鳳凰山風物記之二丨開陽觀、開陽井和道觀裡

注3:根據王展羽同學自己查資料發現,其實建武史上有四個,還有一個是在惠帝(司馬衷)建武(1),甲子七,公元304年。

二、開陽井

鳳凰山風物記之二丨開陽觀、開陽井和道觀裡

▲井1

鳳凰山風物記之二丨開陽觀、開陽井和道觀裡

▲井2

鳳凰山風物記之二丨開陽觀、開陽井和道觀裡

▲井3

開陽井:在鳳凰山開陽觀右。(海門鎮志稿第11頁第2行,項士元編)

目前的開陽觀附近有三口水井,一口是井1,是在開陽觀東門圍牆外,即是中達小區最西南處,此井居此房東回憶,是十多年前中達小區的居民們自己挖掘的,供日常洗衣用。那此井可以確定不是開陽井了。

井2,位於如今化肥廠員工宿舍門口,此井特點是井口很小,但水質很清、水源極足,伸手就可以提到水,從不幹涸。據化肥廠的職工回憶,這也是他們後挖的,作為日常用水。

井3,位於如今開陽觀的東面,在菜園中央,井坎用四塊石板成四方形。水質沒有井2來的清澈,用來澆菜等灌溉用途。據化肥廠員工介紹,此井在夏天持晴天,若過渡灌溉,井水會乾涸。

筆者今天(2018年2月19日),又得到最新的一個消息,在井2和井3之間的菜地處,還有3口井被掩蓋在下面,此消息只是回憶,還待進一步考證。

綜述,如今的三口井有能全都不是當年的開陽井,真正的開陽井,還待我們進一步的考證!

鳳凰山風物記之二丨開陽觀、開陽井和道觀裡

▲鳳凰山和開陽觀(新址)

三、道觀裡

光武帝建武二年(公元25年),建開陽觀於鳳凰山東北岙,遺有觀址、開陽井,現稱“道觀裡”。(椒江市建設志第5頁第5行,1995年王學春主編。)(此資料應該引自第一條 《臨海縣誌》)

”道觀裡“,這地方名字,只有在這附近居住了十多年甚至幾十年的原住戶他們才知道。”山不在於高,有仙則名“,隨著”開陽觀“的沒落,”道觀裡“的名字也漸漸遺忘在民眾的記憶中......

(未完待續......)

莫道本土無文化,用心發掘鳴天下!

---END---

【文字:里長 引用自《臨海縣誌》、《海門鎮志稿》、《海門鎮志》、《海門鎮稿》、《椒江建設志》、《椒江道教志》】

【整理:里長】

【“道臺裡20000+”爆文】

★★大暑船出海全過程(多視頻)

★★東山頭有家神奇醫院,五行代醫,有留學博士,也有赤腳醫生

★★日本飛機墮葭沚,大將命喪椒江

★★萬濟池的真正來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