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重:心懷家國義 書寫桃李天下柔情

马重:心怀家国义 书写桃李天下柔情

一邊是嗷嗷待哺的孩子,一邊是求知若渴的學生;一邊是年邁體弱的老母,一邊是眾多家庭的希望;一邊是小家庭的溫馨,一邊是家國之重任。孰輕孰重?如何取捨?她用自己的行動做出了最完美的回答,她就是臨沂第三中學的教師馬重。

身為軍嫂的馬重,以柔弱的肩膀挑起了學校和家庭的責任與擔當。“學生是火炬,老師是點燃火炬的火種。”堅守教育一線十六年,馬重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從教之初的承諾。

“與生物老師面對面”記事本堅持十餘年 “想和郭德綱一起上堂生物課”

你印象裡的“生物課”什麼樣?枯燥的理論知識,記不完的專有名詞……“馬老師的生物課能為我們開啟一段探索生命奧秘的旅行,一節課總是在不知不覺中過去,意猶未盡。”這是臨沂三中畢業生劉靜對馬重生物課的印象。

讓生物課“活”起來,讓每個學生用心觀察世界,這是馬重對課堂教學的要求。2002年,大學畢業的馬重踏入母校臨沂三中成為一名生物老師,“不只簡單地把知識傳授給學生,還要真正走進學生,瞭解學生。”馬重說。

交談中馬重拿出厚厚一摞筆記本,大的、小的,有的字跡早已模糊,裡面記錄的是學生們與她分享的心裡話。“從2005年開始,我都會為所帶的每一批學生準備一個記事本,放在班級中,學生們想跟我說又不好意思當面說的寫在上面,我再一一回復他們。”馬重說,“與生物老師面對面”的記事本已有十幾本了,這成為她教學中最寶貴的財富。

之所以在班級中放置“與生物老師面對面”筆記本,源於馬重與學生的一次談話。馬重清晰記得,2005年的一天,一次生物課上,一名同學上課不願聽講,下課後她找這名同學談心,交談中學生的一句“老師,我們都盼著您給我們談話呢!”對馬重觸動很大。“只要學生願意敞開心扉,我就會做一名好聽眾。”不僅如此,每個學期,馬重都會靈活利用時間和學生談心,期末結束時,她會和每個學生談完一遍。

幽默風趣,又深入淺出,這是馬重學生對她課堂教學的評價。為便於學生理解記憶和運用知識點,馬重在課堂上,會特別注意聯繫生活實際來講授知識。於是“用窗簾給學生講解胞吞胞吐,用彩色粉筆給學生演示局部電流,用兩枚硬幣代替課本上的複雜材料模擬性狀分離實驗……”追求每節課都能有個鮮點子,成了她上課的常態。“同學,你是怕我改卷累著嗎?我不怕累,我怕氣!你這一張空白卷,我的心臟病都要發作了,以後可別這麼嚇唬我了!”這是馬重在批改學生試卷時,留下的一句評語,語言幽默,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而這也成為馬重教學的一種風格。“有機會,很想和郭德綱一起上一節生物課。”馬重打趣地說。

帶著仁愛之心做教育。在馬重心裡,關愛每一位學生,就是要公正地對待每一位學生,愛生如子。

柔弱肩膀撐起家庭重擔 “你來盡忠,我來盡孝”

操場旁、樹蔭下,伴著夏日的清風,馬重的笑聲在校園裡顯得格外清脆。開朗、愛笑的馬重背後更多的是一種堅強。“我覺得嫁給軍人要有一種革命浪漫主義情結。軍嫂對於我來說更多的是一種責任。”馬重說。2005年,馬重與丈夫結婚,由於丈夫部隊任務重,常年在外地駐守,家中一切事務都落在她肩上,要照顧雙方年邁的父母,還要照顧兩個孩子。

馬重是獨生子女,在父母手掌心中捧著長大,從小未受過任何委屈,事事無須自己擔憂。自從嫁給了軍人丈夫,父母開始年邁,家中的一切大事小情就全落在了她原本稚嫩的肩膀上。慢慢地,跟繁瑣、繁重生活打上交道的她從一個柔弱女子變成了“女漢子”。

“最無助的時候是父母親生病,要帶他們尋醫,還要照顧年幼的孩子,很辛苦也很累。”馬重說,儘管家庭的重擔壓得馬重喘不過氣來,但她從不讓丈夫因家事分心。

馬重一直堅守談戀愛時的信條:國家利益高於一切!“丈夫不僅屬於自己的小家,也屬於國家。”馬重經常安慰內疚的丈夫,“你來盡忠,我來盡孝。”

“每個人的生活中,堅強是窩窩頭,是生活必需品,懦弱是奢侈品。”這是馬重經常說的一句話。

儘管家庭的重擔全部落在馬重身上,但這些年來,她從未耽誤過學生的課程。

2017年,馬重的母親左臂骨折,她要照顧剛出生的小女兒和上小學的大女兒,還要伺候受傷的母親。為了不耽誤學生的課程,馬重早晨送完大女兒上學後,便帶著母親和二女兒一同上班。

那段時間,校園裡經常見一位胳臂受傷的老太太,單手扶著一個嬰兒車,孩子有時睡在汽車後座上,有時睡在樹蔭下,旁邊,一位老太太陪伴著……而此時的馬重或是在教室認真授課,或是在辦公室批改作業,課間休息時,她會急忙下樓給孩子餵奶,鈴聲 一響,又匆匆趕回教學崗位。

教書育人保家衛國

“我享受這份幸福”

輕鬆、活潑、高效,爭取把生物課上成相聲課,這是馬重對自己教學風格的一種要求和追求。“親愛的同學們,我是你們的生物老師——— 馬重。名字是我的爸爸,一個胖老頭給取的,寓意馬千里。”每年帶新生馬重都會把自己這樣介紹給新同學,不僅如此,為了能更好地拉近與學生的距離,新學期第一節課她都會變著花樣給學生們上。“前年是給學生們寫了一封信,去年給學生們製作了一個PPT,今年還正在考慮以什麼形式跟孩子們見面。”馬重仔細地翻看著電腦上的資料,她說,她的教育思想就是要尊重每一位學生、關愛每一位學生,教學生三年,為學生想三十年,並相信每一個學生。

付出總有回報。馬重用一顆關愛、真誠和包容的心,架起與學生的連心橋,學生都把她當成知心大姐,而她所帶班級成績優異,所指導的學生在生物奧林匹克競賽中屢創佳績。

除了與同學面對面的筆記本,還有一個日記本是馬重最為珍貴的,上面記錄著女兒成長過程中的每次變化和進步。“丈夫不能陪伴孩子成長,我要把這些記錄下來,分享給他。”撫摸著泛黃的紙張,馬重說每次孩子想念父親,她都會耐心解釋,告訴她“爸爸有很重要的工作。”“生活對馬老師來說是苦了點,但我們能感覺到她是幸福的,工作中、生活中都充滿了正能量。”採訪中,熟悉馬重的同事這樣說道。

承擔起學校、家庭兩份責任,撐起了學生愛人兩片天,馬重坦言她很苦很累,但若當初不這樣選擇她會更後悔。“追求卓越,超越自我”這是馬重在“致2011級全體同學的一封信”中的一段話,也是馬重對自己工作的要求。馬重說,從教十六年來,她越教越覺得要做的事情還很多,千頭萬緒,與時俱進地豐富教育觀,是以後要努力去做的。今後,若是有機會,時間合適,她也會選擇去小學任教,關注培養更多孩子的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