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重:心怀家国义 书写桃李天下柔情

马重:心怀家国义 书写桃李天下柔情

一边是嗷嗷待哺的孩子,一边是求知若渴的学生;一边是年迈体弱的老母,一边是众多家庭的希望;一边是小家庭的温馨,一边是家国之重任。孰轻孰重?如何取舍?她用自己的行动做出了最完美的回答,她就是临沂第三中学的教师马重。

身为军嫂的马重,以柔弱的肩膀挑起了学校和家庭的责任与担当。“学生是火炬,老师是点燃火炬的火种。”坚守教育一线十六年,马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从教之初的承诺。

“与生物老师面对面”记事本坚持十余年 “想和郭德纲一起上堂生物课”

你印象里的“生物课”什么样?枯燥的理论知识,记不完的专有名词……“马老师的生物课能为我们开启一段探索生命奥秘的旅行,一节课总是在不知不觉中过去,意犹未尽。”这是临沂三中毕业生刘静对马重生物课的印象。

让生物课“活”起来,让每个学生用心观察世界,这是马重对课堂教学的要求。2002年,大学毕业的马重踏入母校临沂三中成为一名生物老师,“不只简单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真正走进学生,了解学生。”马重说。

交谈中马重拿出厚厚一摞笔记本,大的、小的,有的字迹早已模糊,里面记录的是学生们与她分享的心里话。“从2005年开始,我都会为所带的每一批学生准备一个记事本,放在班级中,学生们想跟我说又不好意思当面说的写在上面,我再一一回复他们。”马重说,“与生物老师面对面”的记事本已有十几本了,这成为她教学中最宝贵的财富。

之所以在班级中放置“与生物老师面对面”笔记本,源于马重与学生的一次谈话。马重清晰记得,2005年的一天,一次生物课上,一名同学上课不愿听讲,下课后她找这名同学谈心,交谈中学生的一句“老师,我们都盼着您给我们谈话呢!”对马重触动很大。“只要学生愿意敞开心扉,我就会做一名好听众。”不仅如此,每个学期,马重都会灵活利用时间和学生谈心,期末结束时,她会和每个学生谈完一遍。

幽默风趣,又深入浅出,这是马重学生对她课堂教学的评价。为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和运用知识点,马重在课堂上,会特别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来讲授知识。于是“用窗帘给学生讲解胞吞胞吐,用彩色粉笔给学生演示局部电流,用两枚硬币代替课本上的复杂材料模拟性状分离实验……”追求每节课都能有个鲜点子,成了她上课的常态。“同学,你是怕我改卷累着吗?我不怕累,我怕气!你这一张空白卷,我的心脏病都要发作了,以后可别这么吓唬我了!”这是马重在批改学生试卷时,留下的一句评语,语言幽默,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而这也成为马重教学的一种风格。“有机会,很想和郭德纲一起上一节生物课。”马重打趣地说。

带着仁爱之心做教育。在马重心里,关爱每一位学生,就是要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爱生如子。

柔弱肩膀撑起家庭重担 “你来尽忠,我来尽孝”

操场旁、树荫下,伴着夏日的清风,马重的笑声在校园里显得格外清脆。开朗、爱笑的马重背后更多的是一种坚强。“我觉得嫁给军人要有一种革命浪漫主义情结。军嫂对于我来说更多的是一种责任。”马重说。2005年,马重与丈夫结婚,由于丈夫部队任务重,常年在外地驻守,家中一切事务都落在她肩上,要照顾双方年迈的父母,还要照顾两个孩子。

马重是独生子女,在父母手掌心中捧着长大,从小未受过任何委屈,事事无须自己担忧。自从嫁给了军人丈夫,父母开始年迈,家中的一切大事小情就全落在了她原本稚嫩的肩膀上。慢慢地,跟繁琐、繁重生活打上交道的她从一个柔弱女子变成了“女汉子”。

“最无助的时候是父母亲生病,要带他们寻医,还要照顾年幼的孩子,很辛苦也很累。”马重说,尽管家庭的重担压得马重喘不过气来,但她从不让丈夫因家事分心。

马重一直坚守谈恋爱时的信条: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丈夫不仅属于自己的小家,也属于国家。”马重经常安慰内疚的丈夫,“你来尽忠,我来尽孝。”

“每个人的生活中,坚强是窝窝头,是生活必需品,懦弱是奢侈品。”这是马重经常说的一句话。

尽管家庭的重担全部落在马重身上,但这些年来,她从未耽误过学生的课程。

2017年,马重的母亲左臂骨折,她要照顾刚出生的小女儿和上小学的大女儿,还要伺候受伤的母亲。为了不耽误学生的课程,马重早晨送完大女儿上学后,便带着母亲和二女儿一同上班。

那段时间,校园里经常见一位胳臂受伤的老太太,单手扶着一个婴儿车,孩子有时睡在汽车后座上,有时睡在树荫下,旁边,一位老太太陪伴着……而此时的马重或是在教室认真授课,或是在办公室批改作业,课间休息时,她会急忙下楼给孩子喂奶,铃声 一响,又匆匆赶回教学岗位。

教书育人保家卫国

“我享受这份幸福”

轻松、活泼、高效,争取把生物课上成相声课,这是马重对自己教学风格的一种要求和追求。“亲爱的同学们,我是你们的生物老师——— 马重。名字是我的爸爸,一个胖老头给取的,寓意马千里。”每年带新生马重都会把自己这样介绍给新同学,不仅如此,为了能更好地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新学期第一节课她都会变着花样给学生们上。“前年是给学生们写了一封信,去年给学生们制作了一个PPT,今年还正在考虑以什么形式跟孩子们见面。”马重仔细地翻看着电脑上的资料,她说,她的教育思想就是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关爱每一位学生,教学生三年,为学生想三十年,并相信每一个学生。

付出总有回报。马重用一颗关爱、真诚和包容的心,架起与学生的连心桥,学生都把她当成知心大姐,而她所带班级成绩优异,所指导的学生在生物奥林匹克竞赛中屡创佳绩。

除了与同学面对面的笔记本,还有一个日记本是马重最为珍贵的,上面记录着女儿成长过程中的每次变化和进步。“丈夫不能陪伴孩子成长,我要把这些记录下来,分享给他。”抚摸着泛黄的纸张,马重说每次孩子想念父亲,她都会耐心解释,告诉她“爸爸有很重要的工作。”“生活对马老师来说是苦了点,但我们能感觉到她是幸福的,工作中、生活中都充满了正能量。”采访中,熟悉马重的同事这样说道。

承担起学校、家庭两份责任,撑起了学生爱人两片天,马重坦言她很苦很累,但若当初不这样选择她会更后悔。“追求卓越,超越自我”这是马重在“致2011级全体同学的一封信”中的一段话,也是马重对自己工作的要求。马重说,从教十六年来,她越教越觉得要做的事情还很多,千头万绪,与时俱进地丰富教育观,是以后要努力去做的。今后,若是有机会,时间合适,她也会选择去小学任教,关注培养更多孩子的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