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蛋英国史》开启创作新思路:没文化不可怕,学渣也能杠学霸

对,今天我们要聊的就是那部风靡大江南北,红遍B站豆瓣的纪录片——由BBC出品的《Cunk On Britain》,又被我们神通广大的字幕组译为《扯蛋英国史》。

《扯蛋英国史》开启创作新思路:没文化不可怕,学渣也能杠学霸

这个译名一点都不为过,因为整部片子就是一个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的学渣瞎怼各大专家的过程,而采访通常都会以专家被主持人的扯蛋打压得生无可恋而结束,所以实际上在豆瓣它被定位为喜剧,而不是纪录片。

《扯蛋英国史》开启创作新思路:没文化不可怕,学渣也能杠学霸

虽说是一部伪纪录片,但剧组在镜头拍摄上丝毫没有马虎,人们依然能从画面中领略到英国的全貌。而在内容方面,由喜剧演员Diane Morgan扮演的无知主持人Philomena Cunk对历史的解说看似是插科打诨,实际包含了不少主创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讽刺,毕竟这部片子的幕后编剧就是操刀神剧《黑镜》的Charlie Brooker。在查理犀利的笔触下,《扯蛋英国史》以英国人特有的英式幽默,成功消解了历史知识自身的厚重感和距离感,却又渗透着现代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

《扯蛋英国史》开启创作新思路:没文化不可怕,学渣也能杠学霸

以戏谑的方式解读历史并不少见,《百家讲坛》就是我国趣解历史的先例。但《扯蛋英国史》与《百家讲坛》的最大区别在于,《扯蛋英国史》主持人的人设是一个认真但愚蠢的提问者,她的形象完美契合了生活中怎么努力学习也考不出好成绩的学渣,而她向专业学者提问的情形更是与学渣找学霸请教问题的表现如出一辙。鲜明的角色设定和夸张的对比迅速激起了观众的同理心,无论是历史爱好者还是路人小白都能代入到影片里,同时弱化专业知识的教条性,自然能吸引各路观众。

《扯蛋英国史》开启创作新思路:没文化不可怕,学渣也能杠学霸

反观国内的历史纪录片,在探寻解读历史时,往往采用了照本宣科的形式,导致影片专业度有余普适性不足,明明用大众媒体传播,却始终局限于小众中狂欢。相比之下,Diane的提问和诠释看起来无厘头,但每个问题都属于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她在片中的脑回路如同一个年幼的熊孩子,视角独特多变,与现代文明发展高度融合,更符合大众文化的传播规律,这才是《扯蛋英国史》广受好评的根本原因。

《扯蛋英国史》开启创作新思路:没文化不可怕,学渣也能杠学霸

历史知识之所以需要被广泛传播,就是因为人们无知但需要以古为鉴,若制作者始终从传播者教育者的角度诠释历史,便无法了解纪录片真正受众的需求,也就无法把历史的价值有效应用到当今社会发展中。想要彻底摆脱纪录片曲高和寡的尴尬局面,就必须和观众统一阵线,站在求知者的立场上发散思维,因此即便《扯蛋英国史》是一部伪纪录片,也依然值得我们借鉴学习。我们在制作《了不起的佛山文化》时,也正在尝试采用相同方法呈现佛山文化的超凡之处,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下,观众们定能从熟悉的祖庙庙会、石湾陶瓷等文化遗产中发现不一样的佛山。

(图片来源:《Cunk On Britai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