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絲集資無人監管遊走灰色地帶 信任隨時會崩塌

粉絲集資無人監管遊走灰色地帶 信任隨時會崩塌

《偶像練習生》與《創造101》的熱播,再次讓全民造星站上風口浪尖。根據相關數據顯示,進入《創造101》最終決賽的22名選手中,有9名集資金額超過百萬元,截至決賽當日,其公開集資總額超4000萬元。

比賽雖然落幕,各家粉絲為偶像應援而集資的賬目,似乎還未算清。如此龐大的金額,從哪兒來,又將被花到哪去,在大多數人眼中,存在著巨大風險。

在粉絲內部,“凡籌款必貪錢、賽後總要撕賬”的說法似乎成為共識。據瞭解,在《創造101》結束當晚,豆瓣、微博等平臺就已經出現了對集資資金去向的質疑。

對於催生集資風氣的選秀類節目,監管部門也已經介入。

7月10日,廣電總局公開發布《關於做好暑期網絡視聽節目播出工作的通知》稱,對於偶像養成類節目、社會廣泛參與選拔的歌唱才藝競秀類節目,要組織專家從主題立意、價值導向、思想內涵、環節設置等方面進行嚴格評估,確保節目導向正確、內容健康向上方可播出,堅決遏止節目過度娛樂化和宣揚拜金享樂、急功近利等錯誤傾向,努力共同營造暑期健康清朗的網絡視聽環境。

集什麼資?誰發起的?誰來管理?有公開賬目嗎?是否有去向監管?面對這一系列問題,本報記者進行了調查走訪。

形形色色的應援者

粉絲的戰鬥力,不僅體現在金額上,還體現在速度上。

6月23日晚,《創造101》迎來總決賽。據不完全統計,截至6月23日中午,僅《創造101》選手孟美岐與吳宣儀兩人的粉絲公開集資就超過2000萬元,孟美岐更是打破單人集資紀錄,集資高達1200萬元。據媒體估計,《創造101》整體粉絲公開集資達到4453萬元,加上未公開數目以及各種私人集資,預計總金額超過5000萬元。

近日大火的《鎮魂》男主角朱一龍,其全球粉絲後援會發起的集資項目,在20分鐘內便籌得30萬元,一個小時突破50萬元。

而作為應援重點的SNH48年度總選,在6月8日舉行的一次應援中,第一名候選李藝彤的粉絲,在48分鐘內集資突破10萬元,兩天時間內集資金額超過92萬元。

對於為何要進行集資,有粉絲向記者解釋,彙集起來方便統一進行合理的資金安排,“拿大錢辦大事”,更有效率。

時下的應援主要分線上和線下兩種。

“線上應援,主要為明星打榜、刷熱度。愛豆(偶像的英文音譯——記者注)發微博了,要積極轉發評論、控評點贊一條龍,愛豆沒發微博,那就做好淨化和‘反黑’,積極簽到愛豆的超級話題,多提及並@愛豆從而提升微博話題量。一旦愛豆明星勢力榜下降,那就要真金白銀地買小花花,2元一朵,一直贈送到愛豆升至理想的名次。”曾作為某粉絲團資深粉絲的北京女孩劉欣然對記者說,除此之外,貼吧粉絲數以及明星的百度搜索和微信搜索熱度都要維持,如果愛豆參加活動,需要前線火速出高清圖上傳,還要剪輯愛豆各種圈粉視頻,吸引新粉絲鞏固老粉絲,“愛豆參與的綜藝節目和影視劇必須要刷播放量,愛豆如果代言了新產品,那就要討金主霸霸開心,微博上大張旗鼓@並曬單”。

線下應援,則是主要為明星刷現實中的熱度。

“司空見慣是包下地鐵公交車身和廣告牌,公共電視播放愛豆宣傳片、承包外灘巨幅廣告牌和時代廣場大屏幕更是每家必備。愛豆如果開演唱會或參加頒獎典禮,那就需要現場舉燈牌、統一應援服裝、提供各色應援物品;愛豆若是出演影視劇,那就搞好劇組應援,送花、送飲料、送餐車等,導演編劇其他演員的小禮物一個都不能遺漏,幫愛豆做好人情公關。”劉欣然說。

應援除來源於販賣周邊之外,也有自發的集資行為,即近日被查的“創造101”集資事件。

“創造101”粉絲集資主要用於投票點贊,這種集資行為無任何保障,全憑粉絲對組織者的信任,因此也常會引發粉絲詬病。不只是“創造101”,許多粉絲都曾質疑過粉絲站的應援金去處,強制粉絲站出明細。

劉欣然告訴記者,粉絲集資方式基本通過微博或粉絲群的渠道,在微博發佈集資的粉絲站會留下支付方式,主要為支付寶或OwhatApp,在微信群內集資的則直接使用群收款,但用於群收款的集資行為一般是小規模集資或是較為私密不便於公開的活動。

Owhat近兩年來在粉絲圈內十分流行,售票、周邊、活動報名、集資等“飯圈”活動的流程都是通過Owhat。除101粉絲集資之外,近期另外一件因集資而登上微博熱搜的朱一龍粉絲募集58萬應援金事件同樣通過Owhat,但朱一龍工作室得知此事後已將資金全部退回。

未成年人或參與其中

過去,粉絲追星主要通過支持作品,最大開銷也無非就是多囤積幾張專輯,但在粉絲經濟興起逐漸引領市場之後,粉絲的力量和權利就越來越大,攀比心也日益加重。

粉絲經濟和藝人生產、運營行為是相互影響的,粉絲購買力促進娛樂市場的發展,而娛樂產業的生產者也同樣利用粉絲獲得盈利。

為什麼會興起粉絲集資?有不願具名的行業人士告訴記者,粉絲群體已經將資本和市場的邏輯內化,“這代年輕粉絲,對商業和市場的邏輯很接受、很適應,並把這套邏輯融入到粉絲活動中,變成樂趣了”。

但是,粉絲集資最大的爭議在於資金的流向成迷。

目前,主流的粉絲應援集資平臺有Owhat和摩點。Owhat平臺《平臺應援支持者協議》顯示,選擇“應援”模板發起的項目,指發起人與支持者共同完成項目、實現夢想的行為,在這一過程中,發起人通過Owhat平臺發起項目,支持者進行出資,由發起人按照項目頁面承諾利用支持者的出資,代支持者嚮應援對象提供相應的應援。

記者注意到,在Owhat上,確實對未成年用戶使用作出了提示。如果用戶選擇支付,Owhat平臺會提示Owhat不向未成年人提供服務,未成年人需在徵得監護人同意的前提下使用平臺服務。而摩點上為應援項目支付時則沒有年齡限制的明確提示。

“應援集資一般都是官方後援會組織,先設目標金額,達到上限後停止,無年齡限制,打錢的金額也沒有限制。”北京一位經常跑明星現場的粉絲呂小姐對記者說,追星基本上都是初中生,就像淘寶下單,只要給錢就能拍。比賽過程中需要一直投票,所以款項需要不斷進賬。

在“明日之子”某選秀選手的打投組的群聊中,當記者詢問負責人未成年人通過平臺打款是否有限制時,對方稱沒有任何年齡限制。並且在等待考核進入打投組的粉絲群中,有15人等待考核,其中有12人年齡在18歲以下。

同時,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提供集資信息的平臺,實際上也難以對資金用途進行監管。

Owhat平臺《平臺應援支持者協議》稱,應援僅為發起人和支持者之間共同完成的行為,與Owhat平臺無關,使用Owhat平臺產生的法律後果由發起人與支持者自行承擔。Owhat稱,應援項目支持者出資後,資金將全數結算至發起人,訂單修改及收購服務均由發起人負責,如發生發起人收款後未提供相應服務的情況,Owhat將按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向支持者提供發起人的相關信息、相應應援項目的數據信息,盡全力協助警方跟進處理。

摩點平臺的《眾籌協議(適用於粉絲應援、個人願望)》顯示,摩點不對項目真實性作出任何承諾,如發現項目眾籌資金沒有用到指定用途,支持者可以向發起者索賠,摩點不承擔任何責任。

發起方被指無審核機制

不過,這種粉絲集資行為該如何界定,仍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上海律師紀玉峰說,目前來看,粉絲組織募集資金,其目的是用於投票、買廣告位、買產品、買專輯沖銷量,甚至是為偶像購買禮物。因此這種集資實質上是一種集資消費,並不存在向粉絲承諾保本付息的情況,沒有利誘性,“因此在根本上沒有引發金融系統風險的可能。說得通俗一點,更像是一種湊份子、眾籌”。

至於粉絲集資中各方所需要承擔的責任,紀玉峰認為,集資發起人應當對集資行為的合法性和募集到的資金負責。“這種集資行為在實踐中有不同觀點,一種觀點認為這種資金的集合有一種委託性質,即不特定的粉絲委託發起人按照約定的用途使用募集到的資金。另一種觀點認為這是附條件的捐贈行為”。

如果出現挪用集資款或是捲款跑路,這些集資發起人可能涉嫌違法行為。“若出現集資發起人捲款跑路或者集資款被挪用的情形,我們認為這可能涉嫌刑事犯罪。從法律上講,以上行為可能會涉及詐騙、侵佔等罪名。”紀玉峰說,“然而,前述情形在論述上比較簡單,在實踐中可能會比較複雜。比如:集資款作為種類物,有沒有規定在多長的時間內用完?如果涉及多個方向,在單一方向(如投票、買專輯、買禮物)上用了多少?是不是全部有憑證?是否存在回扣?有的‘粉頭’個人款項與集資款混在一起,賬目不清,可能要對其賬目進行審計,然而粉絲分散全國各地,單個出資金額可能並不高,轄區公安機關是否會足夠重視,去立案做這樣的調查?因此,目前粉絲的維權手段及效果有限,粉絲集資仍遊走於法律監管的灰色地帶。”

採訪中,據相關知情人士透露,集資一事一直被看作是“灰色地帶”,畢竟流程不透明,無監管。從藝人角度來講,本身也依託粉絲應援來加強自身影響力,以至於有的藝人經紀會參與到粉圈之中。

同時,業界已經有聲音針對粉絲應援集資平臺是否有監管資質提出質疑。有業內人士認為,這類平臺對籌款發起方並沒有嚴格的審核和追責機制,同時也沒有約束未成年人參加籌款的方法。

有粉絲向記者介紹,現在比較正規的後援會集資,會建立QQ群全程監督資金使用情況,甚至會在應援結束後請專業審計對賬目進行核算並公示。

但現實是,無論粉絲經驗有多豐富,涉及鉅額的資金流動,必然存在隱患,而當跑路真正發生時,大多數粉絲除了在網上進行聲討,並無他法。

“粉絲因為集資跑路而進行維權的案件比較少見,但其實是可以維權的。”劉欣然對記者說,一方面,網絡的虛擬特性使得粉絲對於維權的可行性持懷疑態度;另一方面,粉絲個體的集資金額可能並不高昂,本著“不值得”“算了吧”的態度,不少人就選擇放棄。

講述人:某明星後援會宣傳組成員程曉旭

粉絲們因為對共同偶像的熱愛組成“飯圈”,雖然是因為愛而自由鬆散地走到一起,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特別是隨著追星應援日益複雜化,圈中粉絲等級森嚴,根據其投入的時間、金錢、貢獻值可劃分為“普通飯”“前線飯”“文案飯”等。

而“飯圈”高層,通常是指明星後援站站長、貼吧吧主、粉絲團“粉頭”等。他們擁有粉絲組織的一定決策權、經濟權,通過各類應援活動穩固散粉、製造熱點,維繫粉絲團隊高效有序運營。明星團隊也經常和“飯圈”高層建立聯繫,使其為己所用。

大粉絲和小粉絲之間並沒有見過面、也不知道彼此的真實姓名。大家應援集資完全就是出於信任。有粉絲給某“大粉”打了1500元用於現場活動及見面會門票,對方承諾帶簽名照及其他福利,但打錢過去之後微博賬號註銷,“大粉”人間蒸發。因為只是在社交媒體上聯繫,沒有真實姓名、沒有認證信息,所以只能吃啞巴虧。

但是,信任隨時會崩塌。不少粉絲曾向我吐槽,對於“大粉”,眼熟的只是微博賬號名,如果卷錢跑了,也只能自認倒黴。曾經追過某韓國組合的粉絲對我說,為了給自己偶像刷專輯銷量,專門打錢給“大粉”,讓他們去韓國買專輯,但專輯並不帶回來,只是為了刷銷量。

正是由於經常有大規模的集資應援活動,“粉頭”橫空出世,成了粉絲圈中的重要角色,他們可以通過群、官方論壇、貼吧等發佈信息,號召甚至煽動粉絲集資。

“粉頭”一般是後援會或偶像應援網站的負責人,也是日常集資款項的主要負責人。要組織一個完整的職業粉絲團,一個經驗豐富、能力強的“粉頭”起到關鍵作用。目前比較受爭議的“粉頭”,其實就是資質較老的粉絲。比如,在某個明星還沒有大火或者還沒有很多人認識他的時候,就有幾百個粉絲喜歡他。這幾百個人就可以成立後援會,等以後加入的粉絲越來越多時,最初的幾百個人就會成為管理者,處理應援集資等工作。

所以,近年來不少“粉頭”開始利用偶像“反向圈錢”,形成自己的利益鏈條。早期的“粉頭”會利用自己的明星資源,販賣明星的航班信息,滿足粉絲的接機願望。還有一些“前線粉頭”拍到明星照片後,拿到“飯圈”售賣,這種“代拍”市場很大,粉絲願意為這種照片買單。也有“粉頭”在集資售賣偶像周邊、應援物資時從中賺取差價。

粉絲集資來的錢交給後援由誰管理?我也曾經尋找過答案。

對於這個問題,經紀公司內部的人給的回答是,如果經紀公司運營的好,後援會裡會有明星公司自己的人。比如明星籤的經紀公司,會派自己的工作人員進入後援會主持相關工作。

那麼,可能也有人會問刷票、刷榜行為是後援會自發的還是公司授權粉絲做的?

比如說現在有個投票活動,經紀公司一般會聯繫後援會或者“大粉”,告訴他們現在有一個活動需要粉絲給偶像投票。“大粉”再把任務分給各個組,比如控評組、打投組,讓各個組裡的人去投票。

我曾經和某選秀明星所在的經紀公司的工作人員聊過,他是在藝人宣傳崗位工作。據他說,如果是流量藝人,經紀公司就不需要組織集資,粉絲後援會自己組織應援。粉絲自己會發到相應網站裡,有些粉絲也會自己買營銷號,並不會特意對公司說,但藝人的宣傳經紀會每天在網上看,大家都心知肚明。

對於新出來的藝人,公司或者藝人自己會跟粉絲私下聯繫,告訴粉絲“我們需要一個怎樣的活動、怎樣的應援”,話不會說的那麼明白,但是粉絲都會懂。對於生日應援、集資這種活動,藝人或者公司是知情的。粉絲對經濟公司也會提要求,要求自家藝人的影視資源、時尚資源、商務資源、數據排行等。

此外,《偶像練習生》和《創造101》這兩檔節目走紅,帶火了一批粉絲平臺,比如Owhat、摩點、好願網等。粉絲集資平臺分為主打“應援”的和主打“眾籌”兩種。

主打“應援”的粉絲集資平臺,提供各種應援商品,小到周邊製作,大到地鐵、大巴、機場的廣告投放等,每種應援形式都被視為一件商品,此類平臺盈利主要來源於差價。

而主打“眾籌”的粉絲集資平臺,則以各種主題活動幫助粉絲籌集資金,此類平臺則好比資金託管方,盈利模式主要靠眾籌抽成。有粉絲稱,每個眾籌平臺的抽成點不一樣,有的是3%,有的低於3%。

“粉頭”“站姐”“黑粉”“職粉”“職黑”,成為粉絲產業鏈裡最平常的存在。反黑站、應援站、官方站甚至藝人的非官方無授權的援助站也是微博上常見的粉絲組織。誰都想做“站姐”,因為可以壟斷資源,還能與偶像經紀公司取得聯繫,甚至還可以開淘寶代賣偶像周邊,這個產業興旺發達得你都不敢想象。

但當集資金額越來越龐大的時候,如何監管資金的使用就成為一個需要嚴肅注意的問題。長期以來,因為缺乏專門的監管渠道,這類集資行為一直處於灰色地帶。

法制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