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坦克開動後艙內溫度高達65度,被蘇聯視爲征服世界的寶貝

1970年3月10日至3月15日,蘇聯幾十萬大軍在白俄羅斯軍區舉行了一次規模龐大的軍事演習,據《勃列日涅夫傳》中的說法是這次代號為“德維納”的演習規模甚至比著名的“西方81”的規模小不到哪去,而且保密等級相當高,即便時至今日網上依然難以尋見與這次演習相關的很多資料。

此坦克開動後艙內溫度高達65度,被蘇聯視為征服世界的寶貝

這麼大的動作必然會引起北約集團的注意,雖然蘇聯方面做了充分的保密工作,但依然有西方情報人員獵得了一些演習中的照片,而這些照片中最令北約各國感到震撼的便是一種前所未見的新型坦克,該坦克的外形與熟知的T-62並不相同,北約判斷其應該是蘇聯研發的新一代坦克,但因為沒有更多有用的信息用以分析,於是便暫時為其命名M1970。

此坦克開動後艙內溫度高達65度,被蘇聯視為征服世界的寶貝

T-62坦克

1971年之後,蘇聯開始時不時地故意放出一些T-72坦克的諜照,北約的情報機構一看這不就是去年軍演中出現的那種坦克麼,於是便想當然地將M1970與T-72劃了等號,直到70年代末一個叫斯維洛夫的蘇聯軍官叛逃到西方後,北約方面才發現自己是被忽悠了,所謂“M1970”的真身原來是一種名為T-64的坦克,而T-72只不過是蘇聯為了掩藏T-64釋放的一顆煙霧彈,同時他們也被蘇聯給利用了,正是因為西方對T-72的忌憚,使得這種“疑似T-64的坦克”還真實現了大量出口,給蘇聯掙了不少錢。

此坦克開動後艙內溫度高達65度,被蘇聯視為征服世界的寶貝

T-64坦克三視圖

而斯維洛夫帶來的情報也並不樂觀——三人制車組、125mm滑膛坦克炮、自動裝彈機、炮射導彈、彈道計算機控制的綜合火控系統、複合裝甲以及外掛反應裝甲等一系列元素雖然在現在看來不算什麼,但是放在當時只能用劃時代來形容,難怪蘇聯會將其視為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時能橫掃敵軍的秘密武器,而且有其出鏡的“德維納”軍演也做足了保密工作。

此坦克開動後艙內溫度高達65度,被蘇聯視為征服世界的寶貝

T-64A裝備了當時最先進的觀瞄系統和夜視設備

而對於北約各國來講,T-64坦克無疑是懸在他們頭頂的一柄“達摩克里斯之劍”,因為當時他們的主力坦克無論是M60還是豹1都完全不是這種坦克的對手,可以說在豹2坦克入役之前,駐守東德的蘇軍精銳部隊經常開著他們的T-64在北約裝甲部隊面前晃悠,而北約裝甲部隊只有顫抖的份。

對於蘇系坦克本身來講,T-64也佔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因為在T-64之後,無論是廉價的T-72還是昂貴的T-80抑或是兼顧技術性和經濟性的T-90身上都能找到T-64的影子,即便是今天,烏克蘭軍隊中還有它的升級版本T-64BM/BV在服役,而且據烏克蘭自己的說法是T-64BM要比T-90能打。

此坦克開動後艙內溫度高達65度,被蘇聯視為征服世界的寶貝

烏克蘭現役的T-64BV

最早大約有600餘輛T-64坦克安裝的是與T-62坦克同款的115毫米滑膛炮,但在1969年之後便全部換裝了2A26型125毫米炮,這之後又經歷了T-64A和T-64B兩種改進型號,至1982年停產時共計生產了14000多輛,這些T-64全部裝備給了蘇軍最精銳的部隊,比如駐東德、駐匈牙利和駐波蘭部隊,沒有1輛是用於外銷的。

此坦克開動後艙內溫度高達65度,被蘇聯視為征服世界的寶貝

強悍是強悍,但缺點也很明顯。T-64的高度只有2.2米,車內空間相當狹小,可以說是一臺名副其實的戰爭機器,因為在它身上你完全找不到跟“人機功效”相關的任何東西,而且最要命的是幾乎沒有人會願意在夏天駕駛T-64,因為其柴油機所帶來的熱量經常能使艙內的溫度飆至50℃以上,在裡面呆的時間稍微久點就會中暑。

此坦克開動後艙內溫度高達65度,被蘇聯視為征服世界的寶貝

在1975年7月,駐東德集群的近衛坦克第三集團軍進行了一次演習,該部的一輛T-64坦克的炮手和駕駛員在演習中就因為嚴重中暑相繼暈倒,全靠救護及時才保住了性命——彼時經過測量,車內溫度已經達到了65℃!一個小時之後,這次演習便被迫中止,因為中暑的坦克兵太多了。

此坦克開動後艙內溫度高達65度,被蘇聯視為征服世界的寶貝

雖然後來設計師曾試過為T-64換裝燃氣輪機,但由於當時的技術限制,燃氣輪機的性能並不如柴油機穩定,所以按毛子的慣性再一次選擇了犧牲“人機功效”,繼續使用柴油機,不過這次試驗也並非完全沒有收穫,至少為後來的T-80坦克的研製奠定了基礎。

此坦克開動後艙內溫度高達65度,被蘇聯視為征服世界的寶貝

總的來說,T-64坦克雖然很不人性化,但作為“坦克”來講它卻是成功的,最大速度70公里/小時,火力強勁,就連對複合裝甲的運用都領先了西方將近十年,用當時的標準來看,也確實稱得上是一款“跨時代”的產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