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足「三個功夫」贏得村民點讚

——記綏濱縣新榮村第一書記李雲霄

王永麗 趙寶仲 記者耿向文

駐村幹部紮根農村是一項很平常的工作,可是綏濱縣新富鄉新榮村第一書記李雲霄卻顯得與眾不同,因為他有著自己的“一套”工作經驗,真正贏得了村民的歡迎和肯定。

那麼,他的這套工作經驗是怎麼掌握的呢?原來,在駐村工作之初,第一書記李雲霄為了能夠儘快融入到村“兩委”和村民當中,儘快打開工作局面,研究總結出了“三個功夫”精細工作法,用真心換來村民理解,用行動換取村民支持,用成績贏得村民認可,推動了工作的開展。

在增強班子凝聚力上下足功夫,夯實戰鬥堡壘。入村之初,李雲霄及時組織召開了村“兩委”會議,對村情實際進行了解掌握,並分別與每名班子成員進行談心,短時間內瞭解每個人性格特點和工作分工。結合實際研究確定工作思路,帶領村幹部一起制定實施村裡發展規劃。特別在2017年底村“兩委”換屆後,新上任的班子成員對黨建、扶貧、村內大小事務比較陌生,在工作開展過程中不僅是無處下手,還會出現相互推諉現象,再加上春季農忙,所以工作嚴重脫節,駐村工作隊員壓力也較大,在心理上不同程度地出現了波動。在這種情況下,李雲霄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他及時與駐村工作隊員、個別村幹部分別進行面對面交談,將大家的心攏到一起,形成工作合力。通過思想引導、工作幫帶、學習培訓的方式,大幅度提升了村“兩委”班子和駐村幹部的凝聚力和戰鬥力。

在幫扶“貧困戶”上下足功夫,增加脫貧能力。李雲霄堅持帶領村幹部和駐村幹部入戶走訪,調研後發現,全村44戶貧困戶因病致貧的就佔68%,因殘致貧的佔32%。在掌握詳細情況和對各戶情況綜合分析後,結合每戶實際精心制定切實可行的中長期脫貧計劃。堅持“扶志”和“扶智”相結合,堅持與貧困戶促膝長談,鼓勵他們重拾脫貧信心,並結合家庭和個人身體狀況,確定增收措施。春節過後,李雲霄就為協調相關惠農項目忙個不停,奔波於村與縣之間,協調有關部門和派出單位民政局爭取幫助和支持。今年4月份,免費為每個貧困戶購買和發放了馬鈴薯種子180餘斤、鵝雛40只、雞雛40只,爭取到小菜園各類種苗補貼每戶300元,為35戶“帶資入企”貧困戶每戶分紅840元,向中糧集團申請發放救急難資金11500元,協調佳木斯中心醫院為村裡開通診療綠色通道,協調殘聯和中醫院為村裡的8名殘疾人辦理了殘疾證,為6名住院治療符合標準的貧困戶辦了大病救助。如今,新榮村貧困戶常說一句話:“這個第一書記太好了,各方面都沒得說!”

在做好非貧困戶走訪上下足功夫,促進基層和諧。因部分非貧困戶有相互攀比或以貧為榮的心理,所以不同程度增加了信訪量,面對村民不理解、軟磨硬泡和憤怒吵鬧等情況,李雲霄都能夠積極主動應對。針對不同老鄉的實際情況,分別採取不同方式,變被動為主動,堅持挨家挨戶做思想工作,講解國家政策,以每一家的事例進行說明對比,耐心進行思想疏導,苦口婆心的解釋說明和真情貼心的實際關懷,終於說服和感動了“起刺兒”的村民,並逐漸對第一書記的付出表示感動,對駐村扶貧工作給予了支持。李雲霄總說:老百姓內心很簡單很淳樸,只要把工作做足了,大事小情說清了,黨務村務公開了,老百姓心裡也就亮堂了,心氣就順了,這樣一來村風就和諧了。

李雲霄就這樣,圍繞“三個功夫”精細法開展工作,用心演繹著一個“熱心腸”的角色,用真情詮釋著第一書記的使命,用心繫百姓的衷心踐行了自己的諾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