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7昆明幼兒自主遊戲開展與教師有效觀察、指導策略專題研修班!

著名教育家蒙臺梭利說:“只有通過觀察,才能真正瞭解兒童的內在需要和個別差異,以決定如何協調環境和材料,並採取應有的態度來配合兒童成長的需要。”然而,教師在自主遊戲中處於何種角色?需要觀察什麼?如何觀察? 何時介入?觀察後要如何應採取哪些措施呢……唯有觀察、分析才能得以知曉。

為此我處精心準備,特定於2018年7月27日—8月03日在昆明市舉辦“幼兒自主遊戲開展與教師有效觀察、指導策略專題研修班”將針對幼兒園遊戲中存在的熱點、難點、重點、疑點問題展開研討。幫助各位園長、老師對幼兒遊戲有一個更透徹的解讀!

師資團隊

趙蘭會

第十一屆宋慶齡幼兒教育獎獲得者、山東省東營市人民政府督學、山東省管理創新型園長、山東省幼教學科帶頭人、東營市名園長,曾擔任過七年初中校長,十年鄉鎮教辦主任,2007年任利津縣第一實驗幼兒園園長,現任利津縣第二實驗幼兒園園長,作為“利津遊戲”開創者,以獨特的中西方教育理念,先進的教育模式,聲名遠揚,享譽全國,素有“南有浙江安吉,北有山東利津”之美譽。

主編的《學前兒童遊戲活動設計與指導》,在全國發行,並被許多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列為選修教材

趙三蘇

成都市第十六幼兒園副園長、成都市優秀班主任、成都市金牛區骨幹教師、四川師範大學“國培計劃”特聘專家

陳 娟

高級教師、南京市學科帶頭人、江蘇省市優秀青年教師、2013年度國培講師、南京曉莊學院客座副教授、南京市德育研究中心組特聘專家、南京市優秀青年教師、江寧區“特帶優”梯隊名師、江寧區學科帶頭人、南京市江寧區湖山北路幼兒園、上高路幼兒園園長

課程目標

聚焦幼兒自主遊戲活動,還幼兒屬於他們的遊戲。對其活動中的行為觀察與分析,通過專業理論支撐與實踐經驗分享,為老師呈現最真實的遊戲活動場景。

通過主題講解、案例解析、動手操作、頭腦風暴,讓您深入瞭解並掌握:觀察的意義和方法;觀察的手段;觀察和記錄的方式;教師介入幼兒遊戲的時機判斷等。

課 程 安 排

2018年7月27日—8月03日

昆明市

昆明市 2018年7月27日全天報到

日 期活 動 安 排7月28日

全 天

一、專題講座:打造兒童傳統遊戲特色,讓幼教迴歸本真

重拾兒童傳統遊戲,尊重兒童遊戲的願望和權利,就是尊重兒童,就是重塑今天健康而幸福一代人。打造“兒童傳統遊戲”教育特色,讓孩子在開心中開竅,在遊戲中開啟智慧,真正走出一條“以質量求生存,靠特色促發展”的辦園之路。

二、專題講座:讓幼兒玩“真遊戲”—— 山東利津遊戲課程的實踐與研究

滾鐵環、打彈珠、丟手絹、跳皮筋、抓沙包、捉迷藏、跳房子、抽陀螺、老鷹捉小雞……這些遊戲伴隨幾代人度過他們難忘的童年時光,鐫刻進他們難忘的童年記憶,成為他們漫長一生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1、利津遊戲的成長與發展; 2、利津遊戲的教育價值;3、利津遊戲的實踐與創新; 4、利津遊戲帶給我們的啟事。

三、互動交流、答疑解惑

第十一屆宋慶齡幼兒教育獎獲得者、山東省東營市人民政府督學、山東省管理創新型園長、山東省幼教學科帶頭人、東營市名園長,曾擔任過七年初中校長,十年鄉鎮教辦主任,2007年任利津縣第一實驗幼兒園園長,現任利津縣第二實驗幼兒園園長,作為“利津遊戲”開創者,以獨特的中西方教育理念,先進的教育模式,聲名遠揚,享譽全國,素有“南有浙江安吉,北有山東利津”之美譽。

主編的《學前兒童遊戲活動設計與指導》,在全國發行,並被許多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列為選修教材。 趙蘭會

7月29日

全 天

一、專題講座: 基於國際理念下的課程遊戲化、生活化的實踐與思考

遊戲又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教師要解決好遊戲和教學和課程內容之間的關係,寓教育與遊戲之中,使幼兒園的課程內容遊戲化、生活化,才能更好地促進幼兒和諧的發展,而課程遊戲化則是對現代幼兒課程的認識與實踐,其主要特點是課程統整化,教材生活化,教學活動化。

二、專題講座與經驗分享:遊戲在一日活動中的融合與貫通

為幼兒提供平等表現機會,使幼兒的能力、個性得到和諧發展,讓幼兒在教學活動、日常生活中積極探索、主動活動、思維活躍,因此在幼兒園適時、合理地開展遊戲活動是培養幼兒各種能力、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有效途徑。

三、系統教學案例分析、互動交流、答疑解惑

高級教師、南京市學科帶頭人、江蘇省市優秀青年教師、2013年度國培講師、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創新研究所研究員、南京曉莊學院客座副教授、南京市德育研究中心組特聘專家、南京市優秀青年教師、江寧區“特帶優”梯隊名師、江寧區學科帶頭人、南京市江寧區湖山北路幼兒園、上高路幼兒園園長 陳 娟

7月30日

分組研習、智慧共享、案例分析、互動交流

7月31日

全 天

一、專題講座、經驗分享:

有限中實現豐富——基於兒童主動建構的幼兒園戶外遊戲課程構建

遊戲教育理論揭示了遊戲的娛樂性、自主性、象徵性、實踐性等特點,並強調幼兒期是遊戲期,是解決3-6幼兒身心矛盾的最佳方式,應成為幼兒的主導活動。

1、遊戲與教學設置; 2、如何把握區角和戶外遊戲;3、遊戲中教師的有效回應; 4、戶外遊戲的有效設置。

二、參與式學習:學習故事與發展適宜性遊戲實踐

遊戲,是孩子的語言,我們需要在和孩子的互動中“翻譯”孩子的表現,穿透表面發現並滿足孩子的深層需求,在遊戲中激發孩子的天賦潛能,成就健康人格。

1、追隨幼兒,提供適宜的遊戲支持; 2、教師介入幼兒遊戲的時機;3、如何組織教師實施遊戲觀察、研究案例。

三、案例分析、互動交流、答疑解惑

趙三蘇:成都市第十六幼兒園副園長、成都市優秀班主任、成都市金牛區骨幹教師、四川師範大學“國培計劃”特聘專家

8月1日—8月3日 三日教育文化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