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光投向中國治國理政智慧(深化團結合作 共建一帶一路)

目光投向中国治国理政智慧(深化团结合作 共建一带一路)

7月15日,在阿聯酋阿布扎比舉行的《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中阿讀者會上,與會嘉賓紛紛取閱。 資料圖片

目光投向中国治国理政智慧(深化团结合作 共建一带一路)

7月12日,習近平主席著作推介會在塞內加爾首都達喀爾舉行。圖為與會嘉賓在會議間隙熱烈討論。 本報記者 呂 強攝

目光投向中国治国理政智慧(深化团结合作 共建一带一路)

阿聯酋阿布扎比、迪拜等地盛情迎接習近平主席來訪。 本報記者 韓曉明 杜尚澤 張 煒攝

目光投向中国治国理政智慧(深化团结合作 共建一带一路)
目光投向中国治国理政智慧(深化团结合作 共建一带一路)

從驕陽似火的阿聯酋,到熱情奔放的非洲,迎賓的大街上飄揚五星紅旗,歡迎習近平主席到訪的熱情匯聚起來。

熱切的期待之中,透射出對發展與中國關係的美好願望,也彰顯出對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的贊同。2018金磚國家治國理政研討會、《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中阿讀者會、2018南非“感知中國·中國主題圖書展”、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非洲專題會……近期在阿聯酋和非洲國家舉行的一系列活動中,《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引起廣泛關注,中國的治國理政經驗成為熱門話題。

發現中國密碼,把握機遇

7月17日,南非約翰內斯堡大學圖書館內,畢業於該校的穆基·塔特茲身著中式亞麻對襟外套,正在書架前捧讀《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塔特茲說,他剛從中國參加完夏令營回來,訪問了北京和南京。“我正在學習中文,此次中國之行,讓我對中國的興趣更濃了,希望通過閱讀習近平主席的著作,瞭解中國領導人的治國理政思想,探尋中國發展的密碼。”

不久前在南非舉行的金磚國家治國理政研討會上,南非國家政府學院主任薩爾·穆賽亞恩說,中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這值得非洲國家學習借鑑。中國共產黨從人民群眾關心的事情做起,從讓人民群眾滿意的事情做起,帶領人民不斷創造美好生活。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中國正在攻克世界上最複雜的脫貧難題,解決了世界上最難的就業問題,建立了世界上覆蓋人口最多的社保體系。

“我通過閱讀《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瞭解中國治國理政智慧,研究中國走向,從而觀察中國與世界的關係。”塞內加爾中國問題專家阿達瑪·蓋伊表示,《習近平談治國理政》是當今時代的必讀書,書中最打動他的是習近平主席關於國家命運的思考,這種思考基於中國自身的文化和社會基礎,體現了東方智慧。

南非金山大學國際關係學副教授加斯·謝爾頓對書中提到的“治大國若烹小鮮”印象深刻。在他看來,這一論述向人們闡述了一個深刻道理——中國正是由於一切從實際出發,以烹調美味菜餚的精細程度治理國家,逐漸走出了一條符合國情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認識到,讀懂新時代中國是抓住中國機遇的現實需要,研讀《習近平談治國理政》有助於全面認識中國。

探尋智慧寶藏,明確方向

同樣在7月17日,坦桑尼亞達累斯薩拉姆,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非洲專題會舉行。上午會議茶歇時,人們爭相閱讀圖書展示區擺放的《習近平談治國理政》。會場內,一些代表將這本書拿在手中不時翻閱。

安哥拉人民解放運動黨中央委員阿黛麗亞·卡瓦略表示,非中合作正在蓬勃發展。過去20年,中國經濟增長迅速,在減貧事業上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中國經驗告訴我們,我們也可以憑藉自己的雙手,建設好自己的國家”。

如今,越來越多的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人士驚歎於“中國道路”帶來的巨大發展成就,努力在新的歷史大格局中,借鑑中國發展經驗,思考本國的安身立命之道。

塞內加爾達喀爾大學歷史學教授馬馬杜·法勒長期研究非中、塞中交往史,他表示,中國重視發展基礎設施、集中力量促進農村地區發展等對非洲的發展具有重要啟示意義。塞內加爾正在建設的迪亞姆尼亞久新城就充分吸收了中國在吸引外部投資、完善基礎設施等方面的經驗。

在南非政治學者希福·馬納納博士看來,《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全面闡釋了中國共產黨為人民服務的初心。“在國家發展的道路選擇上,中國的成功對我們具有借鑑意義”。

今年初,盧旺達執政黨盧愛國陣線組織老中青三代政治局成員赴華學習中國治國理政和發展經驗。7月16日,尼雷爾領導力學院奠基儀式在坦桑尼亞舉行,習近平總書記致賀信。南部非洲六姊妹黨共同表示,尼雷爾領導力學院的建設必將對非洲政黨建設發揮十分重要的作用,為非中政黨交流合作提供新的平臺,希望今後繼續加強同中國共產黨的經驗交流和互學互鑑。

引領世界潮流,影響深遠

7月15日上午,阿聯酋首都阿布扎比的薩迪亞特島“燈塔”文化中心佳朋滿座,《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中阿讀者會正在舉行。講臺上,中阿各界人士真誠交流、分享讀書體會;觀眾席,阿聯酋各界人士戴著同傳耳機全神貫注地聆聽,不時提筆記錄。

專程從埃及趕來參加活動的中國問題學者侯賽因·伊斯梅爾將習近平主席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看作解決當前世界諸多難題的精闢理論。埃及出版人艾哈邁德·賽義德說,世界可持續發展需要理論體系的支撐,中國的治國理政實踐和理論,為推動國際經濟政治秩序更加公正合理貢獻了智慧。

今年恰逢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通過閱讀《習近平談治國理政》,解讀中國共產黨執政理念,人們看到,新時代中國推進高質量發展、更富活力的創新、更加深入的改革和更高水平的開放,將進一步與世界各國分享合作的機遇與智慧,也將進一步引領世界發展的潮流。

誠如盧旺達教育部人力資源發展局總幹事傑羅梅所說,習近平主席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世界的財富,將對非洲和世界的持久和平與長遠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南非獨立傳媒董事會執行主席伊克巴爾·瑟維表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僅為實現中國夢和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提供了基本方略和準則,而且為世界和平發展與繁榮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本報記者管克江、李瀅嫣、胡澤曦、萬宇、李鋒、韓曉明、王雲松、宦翔採訪, 趙成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