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陽村「變形記」

得阳村“变形记”

得阳村“变形记”

走進巴中市巴州區大茅坪鎮得陽村,只見山色蔥蘢,碧水倒映晴空,田野奼紫嫣紅。誰能想到,以前這裡自然條件惡劣,基礎設施落後……近年來,在巴中市政協的幫扶下,該村通過修建新居、發展交通、興修水利、改田育林等,面貌發生了大變樣。

修建通組路,留住離鄉人

得陽村位於巴州區大茅坪鎮西北方向,距巴城19公里,面積3.3平方公里。2014年,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67戶225人,貧困發生率18.35%。巴中市政協經過深入調研,發現該村離城區直線距離較近,但與相鄰鄉鎮村組道路未打通,極大制約了自身發展。

在市政協多方協調下,得陽村通組公路順利建成。對於“通組路”給村裡帶來的變化,村民張茂林感慨萬千。去年年底,在市政協機關駐村幫扶幹部的聯絡下,外出務工的張茂林積極響應回鄉創業號召,投資10萬元在得陽村流轉土地20畝,搭建10個蔬菜大棚。

7月5日清晨,張茂林騎著三輪車經過已硬化好的大梁包至許家嶺村道路,將大棚基地種植的茄子、辣椒、番茄等各種時令蔬菜運送至巴城各大超市、菜市場銷售。“平均每天能賣300多元。”張茂林介紹,以前走省道到巴城至少需要40分鐘,現在只需要15分鐘,大大節約了蔬菜運輸成本和時間,“這是一條強農富農之路”。

家家住新房,村莊大變樣

三五村民圍坐在石桌邊饒有興致地下著象棋,小孩在各類體育器材旁快樂地嬉戲玩耍,這是7月5日,筆者在得陽村村委會廣場所見之景。而在村民張國德的回憶裡,以前的村委會廣場就是一個土院壩,“哪裡像現在這麼好,還能打籃球。”

張國德打開了“話匣子”,指著不遠處一幢幢白色建築繼續介紹說,“那是我們修建的新居,村上的貧困戶都已入住,聚居點附近還安裝上了太陽能路燈……”像這樣的聚居點在得陽村一共有3處,集中安置了140戶493人。

近年來,得陽村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產業,種植道地藥材500畝。同時,與當地知名企業合作,大力發展魔芋、李子、雞、鴨、水產等種植養殖業,並日益擴大規模。2018年,該村人均純收入預計將增加500元。

為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村裡完善了文化活動室、衛生室、廣播站、電影放映室等,全村老百姓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

“目前全村實現整體脫貧摘帽,還被評為市級‘四好村’。”市政協機關駐村第一書記陳聰介紹,下一步該村將以“巴河—三江—恩陽河”水面旅遊環線建設為契機,依託自然優勢和區位優勢大力發展觀光農業,讓農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

來 源丨《四川政協報》2018年07月19日第01版

圖文編排丨董 彥

校 檢丨楊 晨

終 審丨餘 泳 忠

得阳村“变形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