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阳村“变形记”

得阳村“变形记”

得阳村“变形记”

走进巴中市巴州区大茅坪镇得阳村,只见山色葱茏,碧水倒映晴空,田野姹紫嫣红。谁能想到,以前这里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近年来,在巴中市政协的帮扶下,该村通过修建新居、发展交通、兴修水利、改田育林等,面貌发生了大变样。

修建通组路,留住离乡人

得阳村位于巴州区大茅坪镇西北方向,距巴城19公里,面积3.3平方公里。2014年,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67户225人,贫困发生率18.35%。巴中市政协经过深入调研,发现该村离城区直线距离较近,但与相邻乡镇村组道路未打通,极大制约了自身发展。

在市政协多方协调下,得阳村通组公路顺利建成。对于“通组路”给村里带来的变化,村民张茂林感慨万千。去年年底,在市政协机关驻村帮扶干部的联络下,外出务工的张茂林积极响应回乡创业号召,投资10万元在得阳村流转土地20亩,搭建10个蔬菜大棚。

7月5日清晨,张茂林骑着三轮车经过已硬化好的大梁包至许家岭村道路,将大棚基地种植的茄子、辣椒、番茄等各种时令蔬菜运送至巴城各大超市、菜市场销售。“平均每天能卖300多元。”张茂林介绍,以前走省道到巴城至少需要40分钟,现在只需要15分钟,大大节约了蔬菜运输成本和时间,“这是一条强农富农之路”。

家家住新房,村庄大变样

三五村民围坐在石桌边饶有兴致地下着象棋,小孩在各类体育器材旁快乐地嬉戏玩耍,这是7月5日,笔者在得阳村村委会广场所见之景。而在村民张国德的回忆里,以前的村委会广场就是一个土院坝,“哪里像现在这么好,还能打篮球。”

张国德打开了“话匣子”,指着不远处一幢幢白色建筑继续介绍说,“那是我们修建的新居,村上的贫困户都已入住,聚居点附近还安装上了太阳能路灯……”像这样的聚居点在得阳村一共有3处,集中安置了140户493人。

近年来,得阳村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种植道地药材500亩。同时,与当地知名企业合作,大力发展魔芋、李子、鸡、鸭、水产等种植养殖业,并日益扩大规模。2018年,该村人均纯收入预计将增加500元。

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村里完善了文化活动室、卫生室、广播站、电影放映室等,全村老百姓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目前全村实现整体脱贫摘帽,还被评为市级‘四好村’。”市政协机关驻村第一书记陈聪介绍,下一步该村将以“巴河—三江—恩阳河”水面旅游环线建设为契机,依托自然优势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观光农业,让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

来 源丨《四川政协报》2018年07月19日第01版

图文编排丨董 彦

校 检丨杨 晨

终 审丨余 泳 忠

得阳村“变形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