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新疆那麼多好的農副特產走不出新疆?

西域三十六國


您好,科學興農為您解答。

提起來新疆相信很多人都能夠說出來一些新疆的美譽,比如“瓜果之鄉”、“歌舞之鄉”等等。當然最讓人印象深刻還要屬新疆的各種特產,各種乾果、美食、瓜果等等。但是還有一點就是新疆的很多特產只能在當地才能夠買到,到網上很難買到正宗的新疆特產。

其一物流交通

其實這當中的原因並不難分析,比較喜歡網購的人都知道新疆地區一般是不再包郵的行列的。所以這就看出了新疆地區的快遞物流在發張上面還存在很大的空間,另外就是新疆地區處於我國的西北邊緣,路途太過遙遠,快遞物流時間過長的引起的。我個人認為這是限制當地特產行業快速發展的一大原因。畢竟目前的電商行業如此迅速的發展,對新疆特產商而言並不是沒有意識到電商發展的前景,只不過目前的基礎設施限制了當地特產業的發展。

記得上大學時有位同學是新疆的,當初我們很多同學都想從他那裡賣一些當地的乾果特產。同學很豪爽就答應了,同學說我們家種的就有,送你們都沒問題,但是郵費得你們自理啊!雖然當時覺得很好笑,不過想想物流行業在當地確實是很不完善啊。

其二品牌

問題中提到新疆的農副產品的品牌意識很差,這一點說的很對。新疆地區的特色農產品可以說很多,在質量口感上絕對可以稱之為國內農產品中的精品了。記得幾年前什麼美國蛇果、車釐子流行的時候,自己也跟風買了點嚐了嚐,真的可以說沒啥好吃的,價格還死貴。但是反觀國內的瓜果市場,我們並不缺精品高質量水果,但是為何就沒有人家美國進口的水果在價格上佔優勢呢?難道外來的和尚就好唸經嗎?

其實究其原因,中國人在思想當中有一種水果就是那種拉著一大車隨便挑隨便撿十塊錢能買一大包的東西,並不是裝進盒子裡美得像裝飾品一樣的東西。這就說明了中國人在水果方面的品牌意識不夠強。當然新疆地區這種問題就更嚴重了。個人認為可能是當地人從小接觸到的水果就是在這樣的,並沒有意識到當地的水果比外地的水果好多少,所以品牌意識不夠強。

其三市場混亂

其實近幾年由於旅遊業的發展新疆的瓜果已經是很有名氣了,各種品牌也是有的,就比如阿克蘇的蘋果、庫爾勒的香梨、葡萄、無花果、杏子等等都是很有名氣的。但是名氣是有了,市場上真正的新疆原產水果卻不多,很多都是打著新疆名號的冒牌產品。這對於新疆水果的發展無疑存在很大的影響。很多人花錢買來了口感一般的“新疆水果”自然是會給新疆的水果品牌帶來不好的市場口碑了。

其四配套設施

此外就是新鮮瓜果行業的配套設施不完備。瓜果行業想要走出去,運輸、冷鏈設施等都造成當地瓜果行業很難走出去。就算有些瓜果種植戶的水果有人收購,收購價也是低的傷人。這裡面不僅有果農的問題,果農水果質量參差不齊,尤其是近幾年很多果農盲目追求產量,造成水果質量已不如從前。並且缺乏合理的種植理念,容易一窩蜂的種植同一種水果。而水果收購商還需要顧忌包裝、運輸、人工等各項費用。種種原因造成果農和水果收購商都不是很滿意。

以上來自科學興農。


科學興農


我家是阿克蘇紅旗坡的,家裡也有些紅富士冰糖心蘋果🍎,今年賣果子是很困難,我總在想,既然我們這裡是產地,應該說這是得天獨厚的優勢,為什麼這麼說呢,就說收蘋果的老闆吧,他們來到地頭收蘋果,路途遙遠,吃住都在當地賓館,收到了蘋果在僱車拉到內地,在通過網絡平臺,包郵銷售,價格翻了好幾倍,作為產地的我們為什麼不能自己走電商平臺自己銷售嗎?仔細瞭解一下,就會發現1.路途遙遠,運費就比果子貴,5元每公斤的果子,快遞的運費就要6~7元/公斤,試想一下到了消費者手裡是什麼價格?2.真正的阿克蘇紅旗坡冰糖心紅富士蘋果,在11月中下旬才開始採摘,(打過霜的紅富士蘋果才會凝結冰糖心),可是10月份的內地已經滿大街都是所謂的“阿克蘇紅旗坡冰糖心”蘋果啦!就算紅旗坡的紅富士再有名,也經不起李鬼的透支,時間久了,試想一下,消費者花了真冰糖心蘋果的價格,買到了假冰糖心蘋果,時間久了,就算擺在眼前的是真的,他們也不會去買!3.在整個環節中,當地政府也沒做到對金字招牌冰糖心紅富士的保護,任由其他地方的李鬼蘋果對真正冰糖心紅富士的侵蝕,大家都是到陽澄湖大閘蟹,每年都是在中秋左右上市,今年因生長原因,要延長到中秋之後才上市,今年無論是中央電視臺,還是各網絡媒體都在報道此事,讓廣大消費者知道什麼時候買才可以買到真正的陽澄湖大閘蟹,當地的合作社和政府都在想法設法維護自己的品牌,甚至給每個螃蟹都帶上了“身份證”,而紅旗坡既沒有上了規模的合作社,也沒看見政府牽頭去做保護品牌的實際舉動,(今年因蘋果滯銷,聽家裡人說中央臺要來拍片做宣傳,我原想這下蘋果有銷路了,結果就開了一個所謂的訂貨會,領導在臺上講講話,也沒見中央臺及網絡的宣傳,紅旗坡果農的蘋果該滯銷的滯銷,該賤賣的賤賣,感覺沒什麼效果?)難道果農的慘狀和政府無關,難道這個好品牌沒給政府帶來經濟的發展?個人愚見:政府牽頭和農戶組織起來,共同做好品牌的維護,哪怕每畝地交些品牌維護費,相信果農為了不在有像今年蘋果滯銷,也十分願意的。再者不能再去吃阿克蘇紅旗坡冰糖心紅富士蘋果這個金字招牌的老本了,政府與內地科研單位合作,改良提高冰糖心蘋果的品質,不要在像現在還用以前的種植技術,產量固然重要,提升品質才是王道,不僅可以讓消費者吃到高品質綠色的產品,同時也提高了果農的實際收入,再者組織有意願的農戶學習電銷平臺,網絡銷售,和快遞公司合作降低運費成本,及提高送達時效,讓消費者花較少的錢,吃到高品質放心的冰糖心紅富士蘋果。不至於現在的果農完全靠收果子的經紀人說了算,導致辛勤勞作一年的果農,辛苦勞作了一年,看到自己的果子滯銷或者被賤賣,而消費者為高昂價格的冰糖心紅富士蘋果買單,中間的大部分利潤被“二道販子”拿走,長久這麼下去,不僅僅挫傷的是靠天吃飯果農的積極性,對作為農業為主的當地經濟也會帶來深遠的影響,新的市場環境要有新的市場頭腦,政府和果農一起變革才會闖出一篇新天地!(本人愚見,請大家吐槽!見諒!)


貓和鼠65662557


因為新疆離內地太遠了,我國經濟最發達、消費能力最強的區域當屬長三角、珠三角,烏魯木齊距離上海約四千公里,駕車需要四五天,搭乘火車需要40個小時,坐飛機直飛也要5個多小時,與上海直飛新加坡的時間差不多,而烏魯木齊到廣州深圳就更遠了。高昂的物流成本導致很多人沒有口福享受新疆特產。

目前市面上常見的新疆農副特產主要是紅棗、葡萄乾、核桃、巴旦木等乾貨堅果,保存容易、運輸方便,所以才能全國暢銷。鮮果主要有哈密瓜、庫爾勒香梨和蘋果,也是比較抗壓的品種,而新疆產的無花果、桑葚、小白杏、西瓜等在內地則比較少,尤其是無花果和桑葚,特別容易壞,一般也是做成乾貨賣到內地。

新疆還有一大特產是冷水魚,比如喬爾泰(狗魚)、高白鮭、五道黑、哲羅鮭、伊犁河裸腹鱘等,活鮮運輸成本更高,想吃也只能去新疆了。

零零牛:“田管家”特聘農技專家


鮮農場


不是賣不出去,是賣出去也不敢相信!我就是新疆人,在內地工作,很多寫著新疆蘋果,新疆哈密瓜,新疆這個,新疆那個的,其實和新疆一點不沾邊。就我這樣的業務選手,都看得出差別。

我每次回新疆,只要一發朋友圈,無數的人需要代購。為什麼?當地沒人賣嗎?也不是,還是大家的信任問題。

劣幣驅逐良幣,好的東西慢慢被擠兌。

從新疆來說,紅棗,核桃,蘋果這老三樣已經小有名氣。但是,很多內地商人,看中這個商機,在新疆大舉圈地,改良品種。現在的棗樹也就不到2米,上面幾乎看不見葉子,密密麻麻全是棗。你們說,這還能好吃嗎?

一味的追求產量,忽略了對質量的要求。有時候,農副產品的生產也需要一些工匠精神!

不得不提日本,彈丸之地,氣候也沒有獨特的優勢,地形土壤更是平淡無奇,到日本很多的農副產品確實全球知名。

這也是我自己的一個遺憾,小時候的葡萄沒了,杏子沒了,桑葚沒了,西瓜沒了,蘋果,紅棗,核桃,哈密瓜也慢慢差了,無花果,水蜜桃幾乎見不到了。如果可以,我真的希望能回去精耕細作,找到童年的味道!


聽者雜談


首先,距離導致的運輸和儲存成本的增加,新疆地理位置確實偏遠,物流欠發達,比如庫爾勒的香梨運到北京,需要從庫爾勒運到烏魯木齊,然後再從烏魯木齊中專運到北京,即便走航空也要5天左右的時間,不僅僅是時間成本,運輸成本也大大提高。我們這裡還沒有考慮損耗的部分,加上又是一筆成本。種種原因,導致了新疆的農產品運到內地的價格整體偏高,而農戶其實並沒有得到較好的受益。

第二,新疆所有的農產品,雖然名氣較高,但市場辨識度不高。大家都知道新疆的農產品好,但是賣到內地的農產品魚龍混雜,沒有標準的識別度。

第三,整個種植與銷售的系統比較落後,沒有統一的產業鏈整合,市場化程度很弱。比如覺得種棗賺錢,就整體都種棗去了,也無法預判下市場,調研下市場是否可以去化這麼大量的產品。經過幾年時間,棗園培育好了,棗子的市場又不好了,農民不可能把棗樹砍掉,轉種別的農場品,他們的抗風險能力是很弱的。這樣就導致本地同質化成品惡性競爭,同時也導致了新疆農場品的單一結構,不夠豐富,市場競爭力較低。

第四,新疆整體經濟建設落後,無法形成有效的資本、人才和技術流入,導致相關產業鏈整體水平落後。

第五,過分追求增產,對農場品精細化種植不夠,導致近幾年有些農產品品質下降,從而影響整體新疆農場品的口碑。


西行客


現在大家都知道新疆的東西好,尤其是瓜果,因為獨特的自然風貌,區域地理位置優勢是其他省份所不具備的。

新疆真的不缺好東西,也不缺好的市場,只是缺少好的平臺對接。只是目前在政策扶持上面還不到位,也缺少好的市場引導。

目前大家絕大多數還只是停留在打價格戰的層面,認為只要價格低,市場就能認可,事實上還真就不是那麼回事。導致對接平臺商家為了生存,必須壓低價格,進行競爭,產品品質就得不到保證。所以也就得不到市場認可。

要想打破這種局面,就必須改變傳統的一些思維營銷方式。

現在全國都在搞互聯網“+”,怎麼樣才能把互聯網“+”,運用到農業項目中,怎麼樣才能把農副產品運用互聯網思維進行營銷,這是大家都在摸索的新課題,並且這個模式也不是大家都通用的。在這方面也有一些企業摸索出了一些成功經驗,哈密百果園商貿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如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他們一下,他們公司一些好的經驗倒可以值得大家相互借鑑參考一下。

哈密百果園商貿有限公司,是一家專門從事新疆農副產品,土特產直銷的公司。併成功註冊了商標“瓜果聯盟”,他們不斷的進行市場調查分析,根據消費人群,把市場細分為高端市場,中端市場和大眾市場。並根據不同的消費人群制定其專屬的市場營銷模式,比如新疆的哈密瓜,根據市場的需要,分類進行種植。走高端市場的產品,不論是從生產種植到採摘,還是到客戶體驗,服務等等細節上都進行了細化。在產品篩選上更是嚴格把關,層層篩選,真正做到了優中選優。這樣的產品不論是口感還是品質都得到了保證,這樣高逼格的產品一經推向市場,馬上就得到了市場的認可。農產品的附加值也得到了提高。

據瞭解目前該公司還和北京紅芒果網達成了深層次的合作,市場佔有率進一步得到了提高。


新疆-磊哥


說綠色通道通新疆這一點,如果這一點做到,市民的菜籃子問題不用當政者大傷腦筋。這是其一。說品牌問題,新疆的東西內地仿不來,做好品牌保護,吃過一次過嘴不忘。這是其二。說優勢問題,地不是問題,產量不是問題,日照及晝夜溫差使新疆地產蔬果達到內地根本無法企及的問題。拿壽光的蔬菜、陝西的蘋果大棗、緬甸的西瓜、哈密瓜來做比較,除卻季節因素,口味口感根本沒有可比性。細節性在於番茄能產業化、深加工,其他的呢。蒜薹、大蒜蘋果內地能建村鎮級冷庫果庫,新疆呢。這是其三。個人認為,俄羅斯的麵粉、波蘭的蘋果、荷蘭的牛奶都能運往沿海地帶,且價格與本土產品幾乎無差別,甚至更低,新疆要比他們近的更多,怎麼卻沒有了優勢。所以第一項太重要。前面提到的幾個國家,都是經亞歐第二條大陸橋進來的上述產品,必過新疆。另一點也可以注意,既然提到發展支援新疆,高速高鐵也確實更多更快的在往那個方向延伸,比如包頭到哈密的、比如格爾木到羅布泊附近的,那麼既然當一條戰略性的投資,可不可以網開一面,在內地輸往內地的任何貨車少收不收過路費,空車返回時運費自然更低,有更好的流通自然有更好的價格優勢。新疆是個好地方不能只掛嘴上,降低過路費,放狼進新疆激發當地潛力。綜上所述,一時起意打得多了。想想新疆的啤酒花,醉醉的,就這麼慢慢消亡。想想新疆的機票,買一張我感覺票價我可以去意大利。綠色大通道,應良好融入一帶一路,真正的大通道,至少新疆要比阿富汗、哈薩克斯坦巴基斯坦對我國更重要。


西門小雪


這個問題風險我在五年前就告誡過打算開乾果加工廠的朋友。新疆的好東西賣到內地你不見得有效益。為什麼呢?你做產品的,需要中間商,內地銷售商,層層賺取利潤,價格太高消費者不接受,能接受的價格,產業鏈往上游傳導壓力,壓低生產商的價格,不誇張的說,你生產商賠本賣,人家批發和零售也要賺錢的。解決方案我也提出來了,但是隻有大企業才能盤活,實力不夠的只能當炮灰,為什麼呢,資本都流向房地產了,誰願意幹實業啊?具體細節不說了,說了也沒用,人微言輕。

有時候還是不甘心,因為我生活在新疆,熱愛這裡的環境,希望這裡發展好。


55稞


幾幹公里以外貨物運輸貿易非常不便。毫無競爭力。新疆南北一干六百公里,東西也是一干六百公里,而且必須要走河西走廊才能進入內地,黃土高原必過翻越大山,沿途均是欠發達地區。出產產品同質嚴重。陸路運費又太貴。競爭優勢不明顯。



4年前去新疆,實了2公斤大棗(雞蛋大小)花60元,棗子幹得有些硬,但吃起來卻粘粘糯糯的。待吃完後又在網上買了1公斤,(經銷商是河南),豈料棗規格大小是蠻大,但一揑就癟,可見水分特多,同理,賺的錢特多,更令人擔憂的這水份是否加了汙水!我於是上網找發貨地在新疆的電商,終於買到了原質原價大棗。 今年糟糕了,打開所有網,居然找不到一家從源頭髮貨的電商,全是打著新疆名義,有的發貨地居然在上海南京!而原棗的質量則全無了。 從此中看,新疆人吃了質樸虧,但願新疆果農能大批建電商從源頭髮貨,讓國人吃到貨真價實的新疆果實。



今年去了趟新疆,轉了10幾天,才發現平時買的新疆哈密瓜估計產地不是新疆的,本地的皮特別薄,橫切後中心的瓤只有很小的面積,貼著皮的果肉都甜滋滋的,不會寡淡無味,如果不是果皮粗糙了點,簡直連皮都能吃掉的節奏。葡萄乾也是,顆粒大,以前見過的都是很小的。直接找在那裡開店的商家買幹、堅果快遞也划算,我們平時買1斤的價格差不多是他們那1公斤的了,如,巴旦木,網購36元一斤,新疆的賣40元/公斤,灰棗,網購20多,30的都有,新疆的賣30元/公斤,再加上4元/公斤的快遞費也划算,5-7天到。農戶手上的價格就更實惠了,庫爾勒梨,3元/公斤的果子比平時商超裡5、6元/斤的都好,果型大,更甜、更脆。只是新鮮水果就不好這樣買,不能快遞,路途遙遠,難以保證收到完整的瓜果,商家也拒絕這樣交易。




路途太遠貨運出疆難,一公斤香梨3元,運費要6-7元。大家想想到口裡能不貴嗎?新疆的產品領先每個省,就是運費貴,速度慢,才讓內地兄弟姐妹吃不上物美價廉甘甜產品。


一顆愛你的心


6月20日,火洲吐魯番,來自北京、廣州、瀋陽、成都等6位家樂福(中國)門店店長第一次來到超市直採哈密瓜產地,在農田裡現場訂貨。“新疆農產品品質好,這是公認的。哈密瓜、葡萄等鮮果和乾果類產品在我們門店銷售得非常好。”瀋陽家樂福文化店店長郭穎的一番話,引起在場店長們的共鳴。“不過到了吐魯番,我才知道,哈密瓜還有這麼多的品種,第一次知道原來綠皮的哈密瓜不是生的。”郭穎補充道,作為直接面向銷售終端的店長,他們對新疆的農副產品都知之甚少,更何況普通的消費者?新疆產品要想“走出去”,自治區都採取哪些措施,目前還有什麼難題,如何破解?就此記者採訪了相關部門及農產品的生產加工、銷售企業。

新疆日報訊(記者陳薔薇報道)

展會效應日漸凸顯

4月27日至5月6日,以“新疆品質綠色天然”為主題的2012年北京“新疆商品大集”中,新疆86家企業累計實現銷售額747.7萬元,簽約及意向金額2600萬元,大棗、核桃、沙棘、薰衣草、紅花籽油等新疆優質、特色農產品深受北京市民歡迎。

這只是新疆農產品在展會中的一個縮影,2011年,新疆農產品北京交易會簽約金額高達162億元;上海名優特農產品展示會捧得129億元的購銷大單。“新疆名優特農產品巡迴大巴扎”還在南京、揚州、南通、常州、無錫、鹽城、蘇州等城市巡迴。

5月26日,義烏新疆名優產品展銷廳在浙江義烏國際商貿城開門迎客。作為一個面向國際採購商的平臺,開業第一天,義烏人對新疆商品的熱情就讓銷售人員大呼想不到,“我們還沒開始營業,義烏消費者就已經在店外等候了。”

從北京參加完“新疆商品大集”和“新疆精品大集”,緊接著又“轉戰”義烏的新疆御農果業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郭姝含,對此頗有感觸,“在內地辦新疆商品展,給我們中小企業提供了與內地企業合作的機會,也讓當地消費者瞭解了我們的產品。如果我們自己單獨來闖市場,肯定沒這樣的效果。”

讓多渠道銷售成常態

“展會不是目的,我們要的是新疆特色農產品在國內外市場持續的常態化銷售。”自治區商務廳廳長和宜明說。

2011年,商務廳與家樂福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截至目前,已與家樂福總部簽約合作的新疆農民合作社有31家,涉及農民6.88萬人,採購量達1.7萬噸,金額超過1.3億元。新疆已成為家樂福在中國的第二大直採基地。

不僅是家樂福中國,越來越多的新疆商品開始進入到內地的大型超市。截至5月20日,新疆10家企業的164種產品通過聯華超市篩選,於6月中旬進入上海世紀聯華超市賣場。上海大潤發超市也將在上海中心店開設新疆產品銷售專櫃進行試銷,將有20多家新疆企業與其合作。

除超市外,電子商務的形式,也讓不少企業嚐到了甜頭。新疆果業集團成立的新疆果業大唐絲路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在去年11月11日、12月12日的淘寶網聚划算促銷活動中,分別實現單日單店銷售285萬元、545萬元的驕人業績,連續刷新淘寶網全國最高零食、特產的銷售記錄。“我們將在烏魯木齊高新區北區建立佔地300畝的新疆農產品物流配送總倉以及新疆電子商務創業園區,實現新疆農產品統一採購和配送,年物流配送總量將達到20萬噸。”新疆果業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國璽滿懷信心地說。

物流短板亟待解決

6月6日,自治區商務廳主辦的新疆特色產品市場開拓工作座談會吸引了近百家企業。企業家們分享成功經驗的同時,也紛紛提出了闖市場遇到的各種問題。

企業家們在交流時都提到了物流問題。“新鮮水果長途運輸,容易損耗,還增加成本。”庫爾勒火瀾丹果品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說,“訂單不少,可火車排不上,飛機運不出,最終導致貨物出不去。”

新疆天海綠洲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志民憂慮地說:“一些消費者說新疆的哈密瓜不甜,既有過早採收的原因,也有外省的冒牌哈密瓜,把新疆的牌子砸了。”

據自治區商務廳初步統計,新鮮果菜冷藏保鮮比例不到10%,運輸費用佔收購成本的20%—50%,平均損耗率超過20%。因為運距遠和冷鏈物流的不足,使得很多產品過早採收,產品的質量不能保證。“新疆的哈密瓜品質好,但供應時間短,受三亞、內蒙古、甘肅的衝擊比較大。”北京家樂福望京店店長張黎說,“很多消費者一看到哈密瓜就以為是新疆產的,結果品嚐後發現,口感不好、不甜,下次他就不會買了。”

張國璽說,目前國家只有對農產品的衛生指標,而沒有等級方面的標準化制定,使得新疆企業沒有標準可依,商品品質難以統一。

自治區商務廳市場建設處處長陸禮華表示,在開拓市場的過程中,新疆企業規模小,缺乏在國內外具有較強影響力和品牌優勢的大企業。而且產品類同,如何保證及時均衡供貨問題突出。同時,在產品包裝、廣告宣傳、產品質量控制等方面還存在不足。

尤其讓陸禮華感到憂心的是,新疆企業合作意識不夠,彼此之間競相壓價、互相拆臺,結果自亂陣腳。

企業抱團闖市場

5月30日,新疆農產品營銷協會掛牌成立,協會由新疆果業集團有限公司與新疆天山南北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新疆伊犁天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7家企業倡議成立,入會的319家企業均為國家及自治區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這標誌著我區農產品營銷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每家企業都想闖內地市場,每個企業在同一個市場都建營銷網絡和倉儲中心,成本高,浪費大。企業間的資源整合,能讓所有的新疆企業都受益。”新疆西爾丹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程華說。

新疆羌都棗業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李紅江則提出了一個更加大膽的設想,“以產品的品種分類,所有做同一品種的新疆企業聯合起來成立一家或兩家股份制企業,集中做一個或幾個有影響力的品牌,重點推向市場。這將結束單兵作戰的不利,也能減少同行之間的惡性競爭。”

經過幾年“走出去”的試水,對國內市場企業家們有了更深的認識。據新疆伊犁巴口香實業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介紹,他們的產品不僅在一線城市賣的好,在二三線城市的銷售也很好。他們將針對各城市不同的消費習慣和層次,制訂不同的銷售計劃。

據瞭解,為解決物流這一“老大難”問題,我區將支持一批物流骨幹企業優化配置鐵路、公路、民航三大運輸網絡資源,發展第三方、第四方冷鏈物流運輸,形成以烏魯木齊為中心,以鐵路、機場、口岸和公路樞紐地為節點,輻射全疆及周邊省區和國家的農產品冷鏈配送網絡體系。

和宜明表示,今後,自治區將通過大力推進農產品生產、流通標準化,在農產品流通全過程推行購銷憑證、臺賬制度等手段,實現新疆特色產品流通的全程跟蹤。整合區內現有品牌,重點培育和打造一批具有鮮明新疆優勢特色的農產品知名品牌。同時,要加強對新疆特色產品品牌保護,防止假冒偽劣、以次充好,避免出現過度重複競爭、打價格戰等現象。


為什麼新疆特產走不出去?

一個在新疆阿克蘇紅旗坡

種植冰糖心蘋果的朋友的經歷

或許會告訴我們一些答案

▌ 品牌

對於阿克蘇紅旗坡的冰糖心來講,品牌可以說已經打出去了,市場也打開了,宣傳做的差不多到位了,但真正的大老闆著實沒見著幾個。最近讀到一本書上講的說賣產品真正是賣概念賣文化,也許未來在這一點上要改進,做一個有思想的蘋果。

▌ 價格

就我們家今年蘋果價格來講,真的是歷年來最低的一次,80到90的好果子,一斤才賣2塊。就這在我們那還算價格可以的而這些小老闆在驗貨時也是百般剋扣。每年幾乎見不到啥從內地來的大老闆,錢都讓小商販掙走了,然後再轉手批發,真正到了市面上之後非常昂貴,我一湖南同學說他們那一斤14塊,於是人們在選擇上就會有所考慮,畢竟不是必需品,很多人也許會選擇價格低一點的。

▌ 交通

由於距離交通遠,郵費非常貴,爸媽曾經讓我在網上賣,今年給別人用韻達郵寄,一斤3塊五。而淘寶各種網上假貨也橫行,讓真貨反倒賣不出去,對於小農經營的農戶來說,運上幾噸貨去內地的成本實在太高,而且蘋果在霜期糖分積累完後,必須儘快採摘,害怕遭遇突然的雨雪災害,記得我上初中時就發生過一次,如果遭遇,蘋果也就沒人要,只能餵羊了,非常可惜。

▌ 商品觀念

除了蘋果以外,比如無花果等。有些少數民族種植戶商品意識淡薄,他們認為自己夠吃就行了,在早些時候沒有商品這個概念。而且少數民族歷史上長期以遊牧為主,在現代農業領悟,對果樹種植技術方面不是很瞭解,不過現在慢慢在轉變。

▌ 標籤

說到新疆,很多人的刻板印象,馬上就上來了,落後、動盪等等。但我想說真正的新疆不是這樣的,沒有實踐就沒有發言權,使得很多想來新疆投資發展的人,就只是想象罷了。

▌ 政策

國家政府的政策對於農戶是非常好的,各種扶貧啊。但底下的人真正執行起來卻變了味,這裡很多細節不便與說。

新疆的農副產品之所以出不去

確實有很多原因造成的

這個朋友反饋的不一定全對

但還是很值得借鑑

小編希望今後大家都可以把自己家的特產賣出去(不是賤賣)

甚至把我們新疆的東西賣到各地

讓我們新疆成為名副其實的瓜果之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