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乾貨!水稻移栽及田間管理技術!

1.水稻需肥規律

水稻一生對N、P.K營養元素的吸收量大體是:每生產100千克稻穀各吸N、P205、K20的數量分別是1.8~2.5千克,0.9~1.3千克,2.1~3.3千克,其比例大體是2:1:3。 水稻吸收氮最多的時期是分櫱一穗分化,約佔總吸收量的65~70%。   

2.施肥技術水稻施肥應遵循有機無機肥料配合施用,氮、磷、鉀配合施用及底肥全層施用的原則。

常用的施肥技術有以下三種:

(1)攻前保後施肥法。重施基肥,用量佔總施肥量的80%以上,並早施重施分櫱肥,酌情施用穗肥。一般生育期短或早熟品種用這種施肥方法。

(2) 前促中控,中控後補施肥法。前捉是以基肥為主,一般佔總量的60~70%,並早施分櫱肥、促進分櫱早生快發,到有效分櫱後不迫肥,並在有效分櫱終止後及時排水曬田,控制無效分櫱,撥節後酌情省施穗肥。後補是抽穗始期酌情補施少量粒肥,適用於溫度較高,生長季節長的中晚熟地區。

(3) 前保中促施肥法。灌水泡田後,水耙前施用。先堵好水口,將化肥均勻撒入田面,然後用手扶拖拉機或其他耙地工具,將化肥耙入耕層6~8釐米或更深些,使化肥與土壤充分混合。耙後儘量少排水,必須排水的話,也要經過5~6天后再排,以免造成肥分流失。旋耕施入是在有旋耕條件的地方,先把化肥撒在地表,隨後用旋耕機混拌在12~14釐米的耕層裡。

3.適時早插,縮短插秧期

在最適合水稻幼苗生長髮育的時期插秧,並儘量早插。縮短插秧的時間。結合當地氣象資料,來確定一個地區的最佳插秧時期。  

4.合理密植

密植上要本著肥地宜稀、薄地宜密;早熟品種宜密、晚熟品種宜稀;早插宜稀晚宜密的原則。密植的範圍,普通栽培行距20~30釐米,穴距10~20釐米,每穴插3~5株苗;稀育稀植栽培,行距為30釐米,穴距為13~20釐米,每穴2~3株;超稀植栽培,行距30釐米、穴距為27~30釐米,每穴插2~3株苗。

5.保證插秧質量

當天起的秧苗要當天插完,不要在本田中寄秧:移栽前,本田地不能落水曬蓋,要保持泥漿鬆軟;力爭每穴插的苗數一致,插的深淺—致,行向直、穴距勻。為了保證插秧的質量,要拉緊插秧繩,繩上固定的穴距的標記要等距,按標記插秧,每兩人組,使用兩條插秧繩為了便於中耕管理,池埂兩邊的苗行要準,均勻一致。     

插秧結束後,因需要補苗,所以要把剩餘的秧苗分成小把寄存在水田的一角。待補苗結束後,一定要將餘下的苗扔掉,否則這些苗將成為病蟲害發生的根源。

純乾貨!水稻移栽及田間管理技術!

二、田間管理

1.分櫱期生長髮育及管理

(1)分櫱是水稻的重要特徵。分櫱在主莖節上自下而上依次發生,分櫱的出現總是和母莖分櫱,不能抽穗結實的為無效分櫱。在水稻群體中,有10%的稻株出生分櫱時稱為分櫱始期,分櫱增加最快的時期為分櫱盛期,分櫱增加最快的時期為分櫱盛期,分櫱數達到最多的時期為分櫱末期。分櫱成穗數與分櫱出生相同的時期為有效分櫱終止期。

(2) 分櫱期田間管理 此期田間管理主要是科學施肥淺水灌溉,及時防治病、蟲、草害。促進有效分櫱,防止無效分櫱。

2.長穗期生長髮育及管理

(1)長穗期的生長髮育 水稻生長到分櫱末期,開始莖杆節間伸長和幼穗分化,水稻撥節後地上部分的幾個節間伸長,當莖植基部第一節間伸長達1.5~2釐米,外形由扁變圓時,稱為撥節。地上部分伸長節間一般4~7個。水稻完成一定的營養生長期之後,開始轉入幼穗形成的生殖生長期。莖的生長錐轉人穗的分化。

(2) 長穗期管理 長穗期一是要施好撥節肥孕穗肥,一般在抽穗前20~10天,每公頃施純氟30~35千克,再配施氧化鉀30~50千克。二是要灌好孕穗保胎水。三是及時防治病蟲及除草。

3.結實期生長髮育及管理

從抽穗到成熟的整個過程稱抽穗結實期。經歷出穗、開花、灌漿、結實等時期是決定結實率、粒重以及最終產量的關鍵時期。結實期管理上關鍵是養根保葉,為葉片繼續進行旺盛的光合作用和養分順利輸送創造條件。在粒多基礎上達到粒飽,減少空秕粒在霜前正常成熟。一般要酌施粒肥,管好水,注意防治後期病害。

4.及時收穫

確定收穫時期,主要根據穀粒充實程度及穀粒含水量,以高產優質為基本目標,同時考慮生產目的與天氣狀況、收割方法、成熟時期。在水稻充分成熟前提下,種用必須在秋霜之前收穫;商品糧可在完熟前期收穫;機械聯合收穫在完熟後期進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