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年前李小龍去世,最後的「遺作」卻被妻子稱作是「一個笑話」

45年前的今天,李小龍去世。

45年前李小龍去世,最後的“遺作”卻被妻子稱作是“一個笑話”

很多人提到李小龍的電影,總喜歡用“四部半”來概括,即《唐山大兄》、《猛龍過江》、《龍爭虎鬥》、《精武門》和沒有完成的《死亡的遊戲》。

但在1978年上映的號稱是“李小龍遺作”的電影《死亡遊戲》卻被李小龍的妻子稱作“一個笑話”。

45年前李小龍去世,最後的“遺作”卻被妻子稱作是“一個笑話”

其實,這部電影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李小龍遺作”,它只是一部蹩腳的翻拍剪輯電影。

真正代表李小龍精神的“遺作”是下面這部。

《死亡的遊戲》·未完成

導演 / 編劇 / 動作設計 / 主演:李小龍

45年前李小龍去世,最後的“遺作”卻被妻子稱作是“一個笑話”

在李小龍確定通過電影向全世界推行“截拳道”精神的時候,他就有一個念頭,要通過武術來展示哲學。

而這種念頭在《死亡的遊戲》中被集中體現。

45年前李小龍去世,最後的“遺作”卻被妻子稱作是“一個笑話”

他構思了一座五層高塔,分別由5位武術高手把守,而在塔頂,藏有價值連城的寶物。

這五層分別是,由黃仁植把守的“鷹殿”;由螳螂派高手木村武之把守的“豹殿”;由“菲律賓棍王”丹尼·伊諾山度把守的“虎殿”;由合氣道高手池漢載把守的“龍殿”;由身高2.18米的黑巨人賈巴爾把守的“無名殿”。

45年前李小龍去世,最後的“遺作”卻被妻子稱作是“一個笑話”

而李小龍則飾演一個退役的武術冠軍,李海天。

因為姐姐和弟弟的被人綁架,被迫和其他高手一起打塔。

李小龍將會在打倒這些對手的同時,闡釋自己的“截拳道”精神。

45年前李小龍去世,最後的“遺作”卻被妻子稱作是“一個笑話”

更值得一提的是李小龍設計的電影結局。

當李小龍打開寶藏時,才發現箱子裡並沒有金銀珠寶,僅有一張紙條,上面只有一句話:

人生下來就是一個等死的過程。

這個頗具禪意的結尾恰恰證明了李小龍功夫哲學的意境。

45年前李小龍去世,最後的“遺作”卻被妻子稱作是“一個笑話”

不過,可惜的是,1973年7月20日,李小龍逝世,《死亡的遊戲》也就被永遠擱淺……

四年後,嘉禾公司重啟拍攝計劃,改名《死亡遊戲》。

一字之差,影片內涵謬之千里。

45年前李小龍去世,最後的“遺作”卻被妻子稱作是“一個笑話”

嘉禾將原來富有哲學意味的電影完全改編,變成了一個動作明星不願與黑幫同流合汙,隻身搗毀黑幫巢穴的流水線動作片。

同時,嘉禾不僅改編了劇情,更把原本設計的人物關係完全重構。

在李小龍設計中,跟自己同行打塔的還有幾個亦敵亦友的同行人,這象徵著武術界的同行;

45年前李小龍去世,最後的“遺作”卻被妻子稱作是“一個笑話”

而在嘉禾的版本,則刪去了這個設定。

《死亡遊戲》也因此變成了實實在在的口水片。

或許,它存在的最大意義就在於其保留的李小龍鏡頭。

45年前李小龍去世,最後的“遺作”卻被妻子稱作是“一個笑話”

不接觸李小龍,永遠不知道他有多偉大。

他把“功夫”打向了全世界;他是第一個世界級的中國巨星;他對傳統武術的重新解構時至今日仍不過時。

45年前李小龍去世,最後的“遺作”卻被妻子稱作是“一個笑話”

李小龍和師父葉問

有那麼一種人,即使死了,只要提起他,我們總是心存敬意。

李小龍,就是這麼一個。

敬你,中國龍!

45年前李小龍去世,最後的“遺作”卻被妻子稱作是“一個笑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