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名志願者來支教 硯山的孩子們暑期可快樂了……

89名志愿者来支教 砚山的孩子们暑期可快乐了……

89名志愿者来支教 砚山的孩子们暑期可快乐了……

7月17日一大早,在硯山縣稼依鎮小石橋小學的教室裡就已經傳出一陣陣歡呼聲,20多名孩子正在老師的帶領下開展武術擒擊拳練習。孩子們一個個興趣盎然、有模有樣模仿著老師帥氣的武術動作,老師也耐心細緻的為他們講解、矯正每一個動作。

89名志愿者来支教 砚山的孩子们暑期可快乐了……

(視頻)

江蘇無錫太湖學院志願者:“我示範一遍,我說,擒擊拳預備,擒擊拳預備,嘿……好,這樣子,好,立正,(你)立正,好,擒擊拳,預備,(孩子聲)嘿……。”

89名志愿者来支教 砚山的孩子们暑期可快乐了……

咦?時值暑期,

怎麼這些山區孩子還在上課?

難道老師和學生都不放假嗎?

記者一問才知道,原來,

這些孩子都是留守兒童。

89名志愿者来支教 砚山的孩子们暑期可快乐了……

為豐富山區留守兒童的業餘文化生活,使他們在漫長的暑期裡不感到寂寞,拓寬視野,減輕課餘負擔。近日,由硯山團縣委、縣教育局、微光公益共同發起,來自北京、上海、江蘇9所高校的89名大學生志願者,共同組成的大學生支教團一行,來到硯山縣的部分山區小學,為那裡的200多名山區留守兒童,帶去了暑期裡豐富的文化“大餐”。

89名志愿者来支教 砚山的孩子们暑期可快乐了……89名志愿者来支教 砚山的孩子们暑期可快乐了……

武術、舞蹈、足球、手語這些新課程的到來,為這些山區留守兒童打開了一扇窗,開闊眼界認識到外面的世界。今年7歲的楊皓翔是稼依鎮小石橋社區的一名留守兒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年幼的皓翔留守在家與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往年暑期裡,小小年紀的他,在家就肩負起了照顧弟弟妹妹的重擔。

89名志愿者来支教 砚山的孩子们暑期可快乐了……

稼依鎮小石橋小學學生 楊皓翔:“現在(和)這些哥哥姐姐一起過暑假,我很開心,我可以學到很多知識。”

89名志愿者来支教 砚山的孩子们暑期可快乐了……

暑期對於眾多山區留守兒童來說,並非可以像城裡孩子一樣,有父母的陪伴上興趣班、特長班接受各種教育,對於他們來說,暑期裡他們顯得更孤單,暫別昔日的玩伴,留守在家幫忙做家務,小小年紀就要撐起一個家。

89名志愿者来支教 砚山的孩子们暑期可快乐了……

稼依鎮小石橋小學學生 馬羽萌:“(以前)我們在家裡一般都只是幹活,然後做一下作業,他們來了後可以參加我們喜歡的那些興趣活動,他們就像我們的哥哥姐姐一樣,他們沒來之前我們假期過的很無趣,他們來了就過的很歡樂。”

89名志愿者来支教 砚山的孩子们暑期可快乐了……

稼依鎮小石橋小學學生 張雙雅:“以前暑期在家裡帶小妹,還幫爺爺奶奶做家務事,以前我們都沒接觸過舞蹈,現在我參加了舞蹈(興趣班),我這個暑期過得特別開心。”

89名志愿者来支教 砚山的孩子们暑期可快乐了……
89名志愿者来支教 砚山的孩子们暑期可快乐了……89名志愿者来支教 砚山的孩子们暑期可快乐了……

此次暑期來硯山支教的大學生志願者共有89人,他們分別來自中國農業大學、中國政法大學、中國礦業大學、無錫太湖學院、上海商學院等9所不同的高校,他們中年紀最小的18歲,最大的也就21歲。此行他們將分成六個小組,分別到硯山縣平遠鎮二小、稼依鎮小石橋小學、阿舍鄉斗南小學等6所山區小學,為廣大邊遠山區的留守兒童送來知識的同時,更多是為孩子們打開一扇窗、開拓眼界,瞭解了外面的世界,在接受一種開放式的教學中,深知知識改變命運的重要性。

89名志愿者来支教 砚山的孩子们暑期可快乐了……

江蘇無錫太湖學院志願者 藍童

:“這邊的孩子帶給我的是一種淳樸、純真,特別真實(的感覺),到這裡瞭解了孩子們後,當時我問了他們一個問題,你們想考大學嗎?有點同學是回答我想,但是有的同學就搖了搖頭,後來我問他們搖頭是什麼意思?他說,我們可能不行,有些孩子自心裡可能就沒有這種自信說不能夠考上大學,我希望通過支教能夠給他們帶來一些信心,(讓他們)說我們能夠考上大學,能夠去(外面)見見更多的世界。”

89名志愿者来支教 砚山的孩子们暑期可快乐了……

江蘇無錫太湖學院志願者 畢雯:“這邊的孩子真的和江蘇的孩子不一樣,這邊的孩子特別純真、質樸,求知慾很強盛,(支教)對我們大家來說都是一個成長,都是一種磨練,面對那麼多孩子大家都第一次為人師,站在講臺上把(知識)傳授給孩子,這些(經歷)以後對我們說都是非常難得的經驗。”

89名志愿者来支教 砚山的孩子们暑期可快乐了……89名志愿者来支教 砚山的孩子们暑期可快乐了……
89名志愿者来支教 砚山的孩子们暑期可快乐了……

除此之外,來支教之前,上海商學院的師生和一些愛心人士還為孩子們準備了衣物、文具、圖書、體育器材等。目前,硯山縣農村留守兒童達2.3萬餘人。每年硯山縣通過組織引導省內外大中專院校師生開展暑期陪伴活動,一方面能夠利用大學師生新視野、新知識、新方法等資源和優勢,為農村留守兒童提供一個學習課外知識、開闊視野、提高綜合素質的平臺和機會,讓農村貧困留守兒童感受到社會力量的關心關愛和溫暖力量。另一方面,通過開展陪伴社會實踐,培養和鍛鍊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擔當精神,提高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綜合素質能力。

89名志愿者来支教 砚山的孩子们暑期可快乐了……

硯山團縣委副書記 馮傑:“今年志願者帶來的主要課程就是暑期陪伴中帶領學生開展家訪活動,一些物資捐贈,心理疏導、體育、舞蹈、武術等一些比較有特色的課程,對我們地區的一些孩子帶來一個快樂的暑假,陪伴他們,代替爸爸媽媽給他們一個溫暖的假期,團縣委和教育局都會在我們志願者服務期間為他們提供一些保障,做好協調工作,把孩子的假期活動準備好。”

硯山臺:黃龍菊 季明濤

製作:黃荷 馮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