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龜作惡民不聊生,真君下凡以石鎮之

妖龜作惡民不聊生,真君下凡以石鎮之

萬里長城的起點老龍頭上,有一座石碑,碑下壓著一個石雕大烏龜。這碑高一丈出頭,寬三尺有餘,那烏龜少說也有一萬多年。這塊碑,也算得上山海關的一處名勝古蹟。說起這塊碑,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很早很早以前,在山海關城西渝水河的石岸,首山腳下,有個張家莊。張家莊有一戶人家姓王,因排行老五,莊裡人都叫他王老五。王老五到三十歲也沒娶上個媳婦。為啥?張家莊窮唄。王老五家更是窮上加窮,終年過著衣不遮體、飯不飽肚的日子。當地有民謠說“王老五,命真苦,衣服破了沒人補,上對不起祖宗下對不起老鼠。

王老五從小就很聰明,啥事都愛刨根問底。就說張家莊窮吧,他成天價琢磨這莊子窮的原因,終於發現:人們受窮原來是渝水河裡有個妖怪搗亂。這妖怪就是烏龜精。有人說那烏龜精有鍋蓋那麼大,也有人說有磨盤那麼大,還有人說烏龜精要大就大,要小就小,千變萬化,可神著呢!每年春天,它把河水喝乾,旱得兩岸寸草不生;夏天它把肚子裡的水全吐出來,渝水河就氾濫成災,田裡的莊稼全被淹了,秋天顆粒不收。

那就沒人能懲治一下烏龜精嗎?王老五也找到了答案:聽一個白鬍子老頭說,只有天上的神仙下凡,才能懲治這個妖怪。

這年春天,首山下河岸邊草木綠了,野花開了。小鳥在樹上唱著歌,渝水潺潺地流淌,像彈琴一般好聽。王老五看了心裡非常高興。可是,烏龜精不除,再好的光景也不會長久。王老五看著這大好春光,忽然想起不知聽誰說過的一句話叫“三十而立”。於是,他自言自語地說:“我今年正好三十歲,就不能幹一番大事業,把渝水河的妖怪除掉嗎?”他苦思冥想...

這天半夜子時,夜深人靜,他帶上三束香和一隻大紅公雞,悄悄來到首山之頂。點好三束香,用刀殺了大紅公雞,雙膝跪在石頭上,向蒼天禱告:“玉皇大帝天上神,救救地上受苦人,請您人間走一趟,看看老五家多貧,百姓要求除妖怪,千年萬載永感恩。”

民間有一句俗話叫做“心誠則靈”。一連三天,王老五每天半夜都到首山頂上禱告,可算是心誠了。從這以後,他堅信總會有那麼一天,神仙一定會下到人間,懲治烏龜精。

五月初五端陽節這天,王老五清早起來,到渝水河邊擔水。突然,狂風大作,河裡浪花四濺,不大會兒工夫,風停了,河水也平了。這時,河邊站著一個人,那人頭戴扎巾,身著黑色褲褂,尖嘴猴腮,綠豆眼睛。王老五心裡琢磨:這個人哪個莊的,怎麼不認識?他剛想上前搭話,轉身又見前邊不遠來了一位身材魁梧的中年人,牽著一匹白馬走過來。那牽馬人衣著整齊,相貌堂堂,兩眼射出銳氣。牽馬人走到長著一對綠豆眼睛的那人面前,首先彎腰施禮:“敢問這位先生可是張家莊的人氏?”

那人眨巴兩下眼晴睛,頭也不抬,結結巴巴地說:“你,你問這幹什麼?”

“我想用這河水飲飲馬,不知當否?”

“飲馬?你這人可真不識禮,你看。”他指了一下王老五,繼續說,“那農夫來河邊擔水,我來河邊喝水而你卻偏要飲馬,這恐怕有點不合適吧!”

牽馬人說:“那就請他先擔,請你先喝,然後我再飲馬總可以吧!”

“可以。農夫,你趕快打滿水桶!”

王老五說:“行啊,請您先喝吧!我就住在河岸上的張家莊,好說,好說”

那綠豆眼睛的人毫不客氣,伏下身子,“咕咕”喝個沒完,只見河水越來越少,眨眼間河裡連一桶水也沒有了,到處露出大大小小的鵝卵石。

你知道那綠豆眼睛的人是誰嗎?原來他是渝水河裡的烏龜精。烏龜精在渝水河裡連年作怪,坑害百姓,驚動了天上的玉皇大帝。今天,玉皇大帝得知烏龜精又要興風作浪,特地派二郎神下凡處理此事。那牽馬人正是天上的二郎神。

二郎神早已認出綠豆眼睛的傢伙就是渝水河裡的妖怪贔屓(bì xì)。贔屓(bì xì)是九個龍子中的第六子,樣子很像烏龜力氣最大。此時,二郎神大喝一聲:“大膽的贔屓(bì xì),睜開雙眼,看看我是何人?”

贔屓(bì xì)抬頭睜眼一看,只見牽馬人已變成神仙的樣子,頭戴帥盔,身著鎧甲,足登朝靴,又高又大,好不威風。他不由叫喊一聲:“哎呀!我的媽呀,這不是二郎爺爺嘛!”心想,我哪是他的對手,還不快跑等待何時!只見贔屓(bì xì)“嗖”的一聲化作黑雲騰空而起,便向正南方飛去。

二郎神哪裡肯放,立時化作一朵祥雲緊緊跟隨在後。兩朵雲飄到萬里長城之首的老龍頭。二郎神眼看贔屓(bì xì)快逃入大海,便施展神術,將手中寶物變成一座巨大的石碑,緊緊壓在贔屓(bì xì)身上。那贔屓(bì xì)只好一動不動地趴在海邊上。

渝水河裡的妖怪除掉了,兩岸農田連年豐收,張家莊很快富起來了。王老五呢,不必細說,日子自然好過了,娶妻生子又蓋新房。從此,他日夜不忘救命恩人二郎神。為了讓後代人永遠紀念二郎神,王老五聯合各村各戶在首山頂上建了一座寺廟,叫“二郎廟”。

從那以後,萬里長城的起點老龍頭上,多了一座贔屓(bì xì)馱石碑,人們通常都叫它“烏龜馱石碑”。

(故事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