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小學二年級期末考試題太難家長質疑,教育局說沒有超綱,對此你怎麼看?

月半銳


在答問題之前,筆者看了一下題目,沒有發現特難的題目。估計家長當年是個“學渣”,所以好多題目不會做,因而“大驚小怪”了。



數學學習的主要目的就是訓練思維,家長舉出的幾個“難題”,應該都是和思維訓練有關,而非簡單的加減乘除運算。所以在部分家長看起來,有點難了。

從上面兩個題目我們可以看出,這是明顯的尋找規律的題型,只要善於發現,並熟練掌握乘法計算,並非家長所說的那樣難。

當然,此類考試題對於成績一般的孩子確乎有點難度,
但數學科目就是這樣,應該始終注重孩子數學思維訓練。






數學解題講究一個“巧”字,通過對已知條件的分析判斷、邏輯推理最後找到解題的思路。小學數學題相對簡單,有時候並不需要複雜的解題邏輯,但如果不對孩子進行數學思維訓練,那麼在進入初高中之後,課程難度陡增,孩子解題方式卻依然停留在初級階段,成績自然會一落千丈。



考試不是“皆大歡喜”,數學科目更不是。教育應該有自己的定力,不能個別家長的喊難就妥協,只要方向是對的,就應該堅持下去。

至於個別“屁股上掛死耗子”的家長的瞎嗶嗶,大可不予理會!

我是頭條【文軒閣】,專注教育,勇於直言,歡迎關注!


文軒閣


近日,一些家長反映,石家莊橋西區小學二年級的數學期末考試題有點難,自己可能都做不對。有的題雖然不太難,但覺得似乎有些陷阱,或不明白在考什麼,不能讓人果斷作答。

小學二年級數學題似乎有陷阱 家長表示不好答

石家莊橋西區某小學的學生家長王芳芳(化名)對記者說,今年小學二年級數學期末考試不知道是不是超綱,一些題自己都不能明確知道如何作答。

王芳芳覺得第一道比較難的題是這樣的:題目中給出了五個數,要求考生按照規律寫出第六個數,這五個數分別是:1、4、9、16、25。王芳芳認為,孩子們想要快速地答對這道題需要會平方,小學二年級似乎不該教這個。雖然自己家的孩子用別的方法,也做出了這道題,不過通過這道題,家長再也不敢認為一二年級的題簡單了,以後對自己的孩子一定要盯緊點兒。

在另外一道按規律畫圖的題中,一串珠子被一個長方體隔開,家長們表示不知道長方體是什麼意思,更不知道如何畫,畫在哪兒?

讓王芳有些納悶的是一道判斷題:把六個蘋果放在兩個盤子裡,每個盤子只能放三個。這道題的答案是“錯”,因為題目中沒有要求六個蘋果必須平均放在兩個盤子內。家長微信群裡,有些人覺得這樣出題不夠嚴謹和明確。

選擇題中,也有一道題被家長們認為“不知道想考什麼”,這道題是:一個箱子裡裝有紅球和白球,任意摸出一個,摸到的球的顏色是()

A、可能是紅色的 B、不可能是白色的 C、一定是白色的。“答案肯定是A,但真的這麼簡單嗎?”

而在最後一道有疑問的題中,家長們表示孩子可能太小不明白“候選人”是什麼意思。這道題的題幹是:

光明小學二年級(2)班競選班長,三名候選人的得票如下(候選人不參與投票)。考生被要求算出二年級(2)班有多少名學生,一位家長表示這道題難住了不止一個人。他們只是將得票累加,算出來的結果比正確答案少三人。

教研室表示沒有超綱

2月7日下午,記者與橋西區教育局教研室取得了聯繫。一位教研員解答了家長們的疑惑。她表示,這些題沒有超綱,而且這些題在數學課本中有類似的習題。這位教研員告訴記者,在考試前,老師會帶著學生們複習各個考點,如果認真做課本上的例題,學生們解決這些問題還是比較輕鬆的。

比如按規律寫數,這道題並不是像家長們理解的,考察學生們數的平方,而是後一位數減前一位數,所得的差是一個等差數列,按此規律就能得出第六個數是幾。

那這道題對於二年級的孩子來說會不會太複雜?這位教研員表示,這道題沒有超綱,這部分知識,在課堂上老師應該講過。一些家長覺得困難可能是將自己的思維帶入了其中。

而被家長們吐槽“不知道想考什麼”的題,是為了鍛鍊學生的數學思維。“每道題都有自己的考點”,這位教研員介紹,分蘋果考察的是平均數的意義。“我們不可能直接考孩子們平均數是什麼意思”,這位教研員表示,題幹中沒有說要將六個蘋果平均放在兩個盤子中,一些不太細心的孩子可能因此犯錯,這道題同時也提醒考生要認真讀題。

“現在的題目傾向於與生活相結合,與實踐相結合,讓學生們解決實際問題”,這位教研員表示,第七題中的“候選人”一詞,如果有學生不明白,可以向監考老師提問,但監考老師不會解答過多。“在不說答案的情況下可以給學生解釋”,這位教研員介紹,學生們在班級裡也會選班長,這道題和他們的生活比較貼近。即使不明白候選人是什麼意思,在看到“三名候選人的得票如下”,也能理解候選人共有三名,再將得票相加後要把候選人加上。

這位教研員告訴記者,他們很願意聽到來自學校裡、社會上的意見,如果有學校集中出現學生認為題太難,可能是教學上的問題,家長可以與教研室聯繫。

延伸 按生活本來的樣子去答題就好了

不久前,網上有一道外地小學三年級的數學題引起了網友的爭論。這道題是:樂器商店新進了9把小提琴,共花了3600元,售價合理的是()。A.498 元/把 B.400 把/元 C.498 把/元 D.400元/把。不少網友選了D,但正確答案是A。

一些網友認為這道題對於三年的孩子來說太複雜了,小學生可能沒有這麼複雜的思維。而且,選項A和選項C的迷惑性太強,稍不注意,孩子們就會選錯。有部分網友認為,不應該讓孩子在這麼小的年紀就接觸掙錢的事情,孩子們需要簡單純淨的生活環境。

但也有一部分網友認為,這道題與生活相結合,非常好。考察了學生們的讀題能力和生活能力。這道題讓學生們利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上的問題,追求利益並不可恥,這道題很有現實意義。

也有家長感嘆,以後遇到模稜兩可的題,勇敢按照生活本來的樣子去答就好了。


河北青年報


針對石家莊小學二年級期末考試題太難,家長質疑,教育局表示沒超綱的問題,下面來談一下看法:


一方面,教育局作為教育主管部門,一定是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科學制定教育計劃,合理安排日常課程的。那麼考試中所遇到的問題,在平時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在課堂上講過,也會有類似的習題供學生練習。如果學生能夠在課堂專心致志聽講,課後認真完成課本上的例題,那麼解決考試中遇到的試題還是比較輕鬆的。


另一方面,家長作為孩子的監護人,他的態度在孩子的學習成長過程中可以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對於試題的認知可能存在讓自己的思維帶入其中的問題。就好比,現在問你個一加一等於幾的問題,你都會懷疑提問人的企圖,好像要是答個等於二都要被人恥笑似的。



但是這時你如果明瞭,他們只是小學二年級的學生當然不會答這麼複雜的題目。所以其實題本身可能並不難,按小學生正常的認知能力、學力水平來想是可以解決的,可總會有人非要按照個人的思維模式去思考它。

總之,不管家長的認知、態度如何,考試本身不僅可以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還可以從不同的方面去鍛鍊學生的思維活力,學習、生活能力。尤其現在的題目往往傾向於與生活相結合,與實踐相結合,因此,不論家長還是學生都要正確對待。要知道: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當然以敘述的只是一些意見,只供參考。


石家莊新聞網


簡單看了一下題,其實不存在什麼超綱的問題,只是家長從自己解題的角度認為有些難,其實一般學生只要按照教學大綱認真學習,真正掌握瞭解題的方法並不是很難的。這其實也反映了在小學教育中是採用灌輸式教育還是引導啟發式教育的問題。

上面這道題,很多家長認為要用到平方和數列的知識,其實掌握了小學二年級上學期的99乘法口訣,就很容易解答了,像第一題1*1=1,2*2=4,3*3=9,4*4=16,5*5=25按照這個思路就很容易解答了,所以重要的不是簡單掌握99乘法口訣,而是使用它來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這個問題看似複雜,其實就是考驗學生的基本數學知識和觀察能力。

應該說我們傳統的教育還是屬於灌輸式的教育,按照教科書上的提問方法可以輕鬆解答,而如果是換一個提問方式,可能就答不上來了。在掌握知識點的前提下,活學活用,提高邏輯思維能力還是很重要的。從這一點講試題出的並沒有問題,而且還是很有水平的。

應該說現在的小學生試題比原來相對難了一些,但也正反映了現在的教育模式的一個轉變,原來的教學主要是提高應試的能力,而現在的教學主要是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知識點還是原來的知識點,只是問題的形式更有助於學生對於知識點的領悟,真正提升思維能力。

從上面的試題可以看出,我們的小學教育已經由原來的應試教育,轉變為啟發式教育,從培養解題能力轉變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樣的知識點,不同的提問方式,對於提升學生的思維和學習能力顯然效果更好一些。


智慧新視界


難嗎,沒覺得啊?

可能你說我是站著說話不腰疼,可是我們家孩子今年考試恰恰就是考的這張卷子呢。

就是這張,沒錯吧?

我們孩子考了98分,數學在班裡算是中上,有幾個考了100的。這些題都不算太難,相關題型也都見過。

至於某家長說的超綱的問題,主要針對的是這個題吧?

第一小題,我當時初一看也有點蒙,但也是馬上就想到答案了。有家長說,這個涉及到平方,二年級學生不會。

然而並不是這樣,

這個題考查了兩點:一是找規律;二是乘法口訣。

二年級上學期,孩子上數學課,有一個大項就是背乘法口訣,老師要求要背到滾瓜爛熟,倒背如流。如果,孩子乘法口訣掌握得好,這個題其實並不難吧?家長所謂的平方,不就是特殊的乘法口訣嗎?

說到這裡,突然想起來老師經常佈置的一項作業:根據乘法口訣列算式。

比如二三得六,可以寫2×3=6,3×2=6。但是三三得九就只有一個算式,如果經常做這樣的練習,這個找規律的題根本不難是不是?

那個畫球的也是如此,沒要求必須畫3個,但必須符合規律不是?

倒是我們這邊的家長一致認為,最後一道題是最難的,因為這樣的題有迷惑性,俗話說“有坑”,事實上,好些孩子都是在最後一道題上失分了――算學生總數的時候,沒有加上三個候選人。

我把這個完整的都給你們傳上來,大家看看,是不是像某些家長說的,真的就那麼難。


伴讀大叔


這個問題反應了中國當年的教育問題和一些社會問題。家長和社會對孩子的教育,以分數定高低,重分數而不重素質。

1、家長認為超綱的題目都是考查訓練孩子邏輯思維的題目,有的私立小學入學考試會考這樣的題目,有的公司入職考試可能也會考的題目。小學數學的教學有規範,讓孩子的邏輯思維得到鍛鍊。所以不能說超綱。該不該在二年級出這樣的題目,我覺的應該多讓孩子接觸這樣的問題。訓練他們的思維,開闊他們的眼界。這是思維素質教育,這是現在我們教育的短板。我們沒有諾貝爾科技獎,發明創造人才就需要這樣培養。

2、家長和學生太重視分數,這樣的題目出現,可能讓沒分數不理想的學生及家長,心中不服。這哪是考試啊?怎麼能打一百呢?反應了當前的中考,高考一考定終身的制度,大家太看中分數了。以前中高考有加分政策,目的就是看中素質教育,但是成為權錢交易。現在取消了很多加分政策,結果迴歸分數。但是還有很多大學自主招生,也是為了讓科研素質好的學生不被分數所埋沒。

我想說這樣的題目,有的幼兒園也在讓孩子接觸了,何況二年級。孩子應該得到這樣的訓練。培養他們邏輯思維,而不只是數字,這樣的題目也是數學題目,這樣的題目出的好,但是家長這一鬧,出題的老師會得到什麼,會不會因此從此打消這樣的教育嘗試?


一點拙見,歡迎噴!!!


學而論


教育局說沒超綱,那就是沒超綱唄,你還能怎麼辦?

拿上面2道題來說,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多少是需要一些推理和發散思維的,但要說完全不可能做出來嗎,也不是。比如第一個,兩個白球一個黑球,兩個白球兩個黑球,後面是兩個白球四個黑球,說明白球一直是2個2個的,而黑球是1個1個增加的,我認為2年級的小學生在思考之後是有可能得出正確答案的。

第二道題,主要說的是上面這個數列題,按照大人的思維,一定是1的平方、2的平方、3的平方。。。一直到6的平方,所以是36。由於小孩子沒有平方思維,但他們有學過算術口訣,其實也是可以推算出來的,六六三十六,並不算很難。

其實無論難易,考試對大部分人來說,是公平的,因為如果真的難,說明大部分人也會這樣認為。

其實我也挺納悶的,一個小學,大家給整的一個個跟打了雞血似的,學的差不多就行了,儘量少給孩子那麼大壓力,小學就算考年級第一,到了初中和高中,基本也是從零開始。

我覺得小學還是要以開心為主,每天把作業寫完就行了,未來的趨勢:學生越來越少,大學越來越多。你覺得10年後考大學是更難還是更簡單?

無論在學業的什麼階段,學習方法永遠是更重要的,這是我總結出來的經驗,至於超不超綱,真的不重要。

以上。

可愛的時光,石家莊獨立的吃喝玩樂點評自媒體,一個有趣的靈魂。


可愛的時光


其實,網上早就有討論小學考試題難倒眾多大學生,難倒家長的信息,所以石家莊橋西一所小學出現了家長抱怨題目難的現象也就不足為奇了。對於這種情況,有些教育專家說了:有些考試中的題目,不單純的是去考試學生對於知識點的掌握程度,還會通過題目來鍛鍊學生們的認真讀題和細緻思維能力,遇到題目不能急於下手,要把題目讀仔細了,讀透了再去寫答案,這就是需要用發散的思維來作答。

如今的小學知識和小學所出的考試題目,很多跟我們以前上學的時候大不相同了,不是說知識點有多麼的深了,而是出題的形式不同,運用的思維也會更適合現在的教育需要。更何況對於石家莊這所小學的出題,教育局也明確了考試題目在大綱範圍內,沒有超綱,這個時候家長就需要來幫助孩子樹立一些發散性思維。

另外還有一個原因,之所以很多小學的題目會讓大學生做錯,與其說是題目奇葩,題目難,不如說是這樣的題目出的很有套路,不仔細閱讀就會中了出題者的圈套。這就從另一個方面說明了題目不是難,而是我們做題時沒有認真讀題,自以為是的按照表面上顯示的信息進行了答題,做錯也就理所當然了。我們也清楚,有時候,在小學的時候,或者我們的孩子對於做錯的題目不是不會,而是馬虎大意,這也就是需要來培養孩子們的認真的良好習慣。


牛城小巷


先看看是什麼樣的題目,質疑的家長認為自己都不知道怎麼作答:

這道題很難嗎?顯然不是,更談不上超綱,只是基礎題上的引申,對於發展學生思維,對於滲透數列知識,都起到很好的作用。

家長不知道怎麼明確作答,就有問題了?高考題目,絕大部門家長都不知道怎麼作答,是不是要降低到家長都能作答的程度?這,顯然很荒謬!

再看下面的題目:

就這樣一道找規律畫一畫的題目,在蘇教版數學教材裡,這是一年級學生都可以輕鬆作答的題目,家長看不懂不會答,只能說明自己不行,需要學習,還質疑命題有問題,不僅是我醉了,真不知要醉了多少人?

不想再舉更多例子了,通過這種現象,我們可以看出這樣兩個問題:

一、公眾的權利意識得到很大程度的增強。這是好事,一個社會,公眾有較強的權利意識,對於法治是個巨大的推動力,依法行事成為人們的共識時,法治才會真正成為社會主流的解決問題方式。

二、法治社會,更需要提高公民基本素質。法治與公民的基礎素質是正相關的,如果公民的意識跟不上法治的要求,就會出現公民維權過度,超越維權邊界。學生考試試卷的命題可以質疑,但不是以自己會不會做為標準。否則,就變成了胡亂質疑,浪費公共資源。時下,這種亂質疑,超越邊界的事情很多,比如老師進行個別輔導,家長也要干涉,比如老師批改作業方式,讓學生參與批改,家長也加以干預,等等,這些都是超越權利邊界的行為,你越界了,自然也就侵犯了他人的權利。


教師妹子一枝花


家長質疑考卷,少有發生,教育局的回應沒有毛病。一張考卷是否超綱,不是按難易程度來劃分的,而是按解答方式,是用了高一級的知識才能解決,還是用本年級的大綱規定的知識就能解決。況且,題目的難易因人而異,說不定還有一些學生認為題目太簡單呢。

再說一張試卷的題目,正常的試卷,題目難度由低到高。同時,還要有一定的區分度,如果多數人都考滿分或多數人都不及格,這張試卷就是失敗的。

現在的一種風氣,就是任何人都質疑老師、質疑學校、質疑教育,認為教育就應該按自己所需要的方向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