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缺氧殺蟹天氣來了!如何拯救你的蟹?

7月份開始是河蟹養殖的關鍵階段。高溫、低壓、悶熱天氣層出不窮,更為河蟹養殖池塘管理增加了難度與風險。許多池塘水草腐爛、水色濃綠、藍藻頻發,河蟹傷亡也顯著增加,嚴重的池塘河蟹傷亡已經達到3-4只/畝。面對河蟹傷亡(尤其是環爪、抖抖症狀),許多養殖戶朋友也是陷入病急亂投醫的困境,不但增加了養殖成本,而且治療效果也並不顯著。

高溫缺氧殺蟹天氣來了!如何拯救你的蟹?

高溫階段河蟹傷亡的五大誘因

事實上,只要分清發病根源,然後針對性治療,河蟹傷亡還是可以有效控制的。筆者特總結高溫階段容易誘發河蟹傷亡的五大因素及其應對方案,供大家參考:

1

| 缺氧 |

進入高溫季節,防缺氧成為池塘管理的重中之重。池塘一旦缺氧,水草、青苔會加劇腐爛,惡化水質;養殖動物(青蝦、鱖魚、河蟹等)也會伴隨不同程度的傷亡,尤其更要警惕由於伊樂草長勢變弱甚至逐漸腐爛、養殖中後期底質汙染加重等引發的池塘長期低溶氧現象(這種低溶氧可能青蝦、鱖魚沒有明顯缺氧反應),這也是河蟹傷亡久治不愈的根本原因。

應 對 方 案

1、水位控制:外源水較好的,連續陰雨天氣全天低水位;持續高溫天氣,傍晚降低水位,下半夜加水。池塘沒有水草的或者藍藻較多的,即使外源水偏差,容易缺氧天氣也要適量換水。

2、水渾的及時淨水,上午EM菌或光合菌配合腐植酸鉀外潑,下午幹撒硫代硫酸鈉,第二天及時補充有益藻類

3、水濃的使用不耗氧芽孢(地衣芽胞)配合腐植酸鉀調節水體透明度,同時使用氧化增氧底改改善底部環境。

4、高溫階段,慎用化學殺苔、殺藻類藥物,以免引發缺氧。

5、仔細觀察水草長勢,及時使用壯根肥、救草肥(主要成分植物生長因子、細胞分裂素等),防止水草腐爛、上浮。水草過密的(尤其是坂田水草)適時調控水草密度,開通風溝。

6、連續陰雨、低壓、高溫天氣,傍晚及時使用氧化增氧底改,必要時配合粒粒氧同時使用,確保溶氧充足。

7、極端天氣配合開啟增氧設備——增氧機、增氧棒、微孔增氧等。

2

| 水草腐爛 |

高溫季節水草或青苔腐爛也是誘發傷亡的主要因素。水草或青苔腐爛不但會加重缺氧,而且極易引發水體氨氮、亞硝酸鹽甚至硫化氫超標導致河蟹產生慢性或急性中毒,出現撐爪、環爪等症狀,加劇傷亡。

應 對 方 案

1、預防水草腐爛的前提是要確保充足的溶氧(即防缺氧),平時的底質改良不可忽視,多使用氧化增氧底改(如:高鐵酸鹽、過硫酸氫鉀複合鹽等),高溫季節改底頻率更要加強,一般5-7天使用一次。

2、多使用EM菌或光合菌配合腐殖酸鉀淨化水質,預防伊樂草掛髒、下沉,同時定期使用壯根肥或救草肥保持伊樂草活性,延緩其老化速度。

3、高溫階段處理青苔,建議使用放線菌為主的生物製劑配合腐殖酸鈉。

4、對於水渾、水濃的池塘一定要及時撈除已經漂浮的伊樂草,以免其下沉、腐爛,惡化底質,加重缺氧。

5、坂田上被夾起的扁擔草也要及時撈除,以免腐爛、壞水。

3

| 水環境不穩定 |

隨著溫度升高,藻類繁殖速度加劇,倒藻現象也會頻繁發生,同時過多藻類還會引發水體pH偏高或出現劇烈波動(尤其是陰晴變化大的天氣),這些因素都會對河蟹產生一定程度的應激,PH偏高或者波動過大一方面易引發鰓部病變(如鰓水腫、發黃、發黑等),出現河蟹生理性缺氧,進而激發感染有害菌傷亡。另一方面還會誘發消化系統病變(如:肝胰臟發白、萎縮;腸炎等),出現慢性傷亡。

高溫缺氧殺蟹天氣來了!如何拯救你的蟹?

鰓絲髮黃

應 對 方 案

1、天氣劇變、倒藻頻發的塘口,一定要注意穩水(多使用腐殖酸鉀、硫代硫酸鈉等,還要注意有益藻類、菌類的補充,如:硅藻、小球藻EM菌、光合菌等)、解毒(主要解除藻毒素、氨氮、亞硝酸鹽等毒素)、抗應激(以維生素c為主)。

2、正確辨識倒藻——早上下風口藻類(如藍藻、甲藻等)漂浮或油膜過多,多數是由於夜間缺氧倒藻所致,處理原則要以改底、增氧為主;中午或者下午局部藻類漂浮主要還是水體富營養化為主,處理原則以瘦水、淨水為主,主要使用不耗氧芽孢桿菌、腐植酸鉀、高鐵酸鹽粉劑為主進行處理。

3、河蟹蛻殼期要注意鈣質的補充,減少軟殼蟹傷亡——優選高濃度離子鈣。

4、河蟹鰓部病變的,除了外源穩水、穩定pH外,建議定期外潑多維----抗應激、調節代謝,同時配合噬菌蛭弧菌防止繼發感染,可有效控制鰓部病變引發的傷亡。

4

| 有害菌感染 |

河蟹養殖到了中後期,水質、底質的汙染也達到了比較嚴重的程度(尤其是不注重水質調控、底質改良的池塘),化學耗氧及生物耗氧量也達到高峰,加之持續的高溫,水體溶氧含量會大幅下降。低溶氧下池塘(尤其是一些水渾、水濃的池塘)厭氧型有害菌(如:弧菌、氣單胞菌等)極易過度繁殖,激發感染河蟹,引起傷亡。

應 對 方 案

高溫期有害菌的防控,首選噬菌蛭弧菌、抗菌肽等。

使用頻率:7-10天/次。

使用時間:一般在早上溫度較低時使用。

針對症狀:河蟹鰓部病變、軟殼傷亡,特別是一些水渾、水濃pH偏高的池塘更要注重使用。

5

| 河蟹自身體質差 |

決定河蟹體質好壞的除了溶氧外,營養供給是其制約因素。餌料供給不科學及不注重內服保健,也會誘發河蟹消化系統病變(如:腸炎、肝胰臟發白、萎縮、腐爛等),出現攝食量減少、活力變差等不良現象,久而久之就會出現傷亡。尤其在高溫階段,水質環境不良,溶氧不高的情況下,傷亡更會加劇。

高溫缺氧殺蟹天氣來了!如何拯救你的蟹?

肝胰臟發白

應 對 方 案

1、餌料的選擇

①高溫、悶熱階段建議餌料以優質顆粒飼料為主,減少冰鮮魚的投餵,減輕河蟹消化系統負擔,提高餌料消化吸收利用率,減輕殘餌、糞便對水質、底質的汙染。

②水清、草好池塘,飼料蛋白要高一些,一般以36-40蛋白為主。水渾、水濃池塘,飼料蛋白要低一些,一般以32-36蛋白為主。

2、餌料的投餵

①連續陰雨、高溫、悶熱天氣——淺水邊投餵,適當減料。

②pH偏高水體——深水投餵。

③夾草嚴重的,加量投餵。

3、內服保健

基本原則:保肝、助消化、提升免疫力為主,多以補充膽汁酸、甜菜鹼、維生素、免疫多糖為主。

內服關鍵點:

①內服藥使用劑量

治療傷亡時內服藥的使用劑量要顯著大於預防計量。

②拌服方式

從藥物吸收率的角度,內服藥拌顆粒飼料投餵效果要明顯好於拌冰鮮魚投餵。

③療程長短

治療傷亡時內服藥的療程要長,一般不低於10-15天/療程。

總而言之,高溫期處理河蟹傷亡,要多方面綜合分析,以外源調水(防缺氧、防爛草、穩水、抗應激)、內塑體質(營養)為基本出發點,一定要充分認識環爪、抖抖往往只是河蟹發病、瀕死前的一種症狀,切勿盲目用藥(更杜絕使用一些藥殘大的藥物,如:敵百蟲),治標不治本。希望通過上述總結,能為大家高溫期處理河蟹傷亡提供一定的指導幫助,使大家池塘管理平穩過渡高溫,取得河蟹養殖最後的勝利。

來源 | 蟹行家(作者:江蘇好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李志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