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過億、強情節反轉、年代質感,揭開《面具》「真相」|獨家

40集年代諜戰劇《面具》自7月6日於北京衛視開播以來,憑藉獨特的“特務”視角、“諜戰+探案”的強情節設計、演員的高水準表演和具有年代質感的影像,呈口碑黑馬之勢,低開高走,迅速佔據7月在播電視劇C位。截至7月13日,該劇連續8天以破1的成績位居CSM媒介研究52城省級衛視黃金時段收視率排名第一,單集最高收視率1.388%。

《面具》由愛奇藝、北京宇佑海東影視文化有限公司、北京海東明日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等聯合出品,張海東擔任總製片人,王小槍編劇,樓健、顧國良、谷石軍聯合執導,祖峰、侯勇、梅婷主演。該劇講述了在哈爾濱潛伏十年的國民黨特工李春秋於年關前夕被上級突然喚醒,要求他執行“黑虎計劃”,經過一系列驚心動魄的鬥智鬥勇,李春秋在共產黨人的感召下,實現了信仰覺醒蛻變的故事。

以小人物洞見大時代

30天倒計時助攻強情節

“我從2008年開始創作劇本,10年間一共寫了7部電視劇,其中4部是諜戰劇,我一直比較喜歡這類題材。目前,全球諜戰劇的創作正處於瓶頸期,從故事情節和橋段上已經很難創新了。但是我希望創作一部不一樣的作品,於是我從另一條路上做文章——講故事的角度。” 《面具》劇本創作了3年,編劇王小槍在創作之初就將創新視為該劇的基因。

與傳統諜戰劇中“高大全”的主人公模式不同,《面具》主角是個“小特務”——李春秋。張海東介紹,李春秋潛伏了10年,幾乎隱匿於市井巷陌成為了一個希望過安穩日子的普通人。突然間,他被逼到大時代的大事件中,引發了命運的跌宕起伏。“我們希望塑造一個觀眾喜歡的李春秋,所以我們以更人性化的角度刻畫他作為一個普通人的喜怒哀樂。他對信仰的躊躇彷徨,對家庭的依戀,對‘戰友’丁戰國的友誼,對工作的認真盡職,對平靜生活的嚮往等等,會讓觀眾感受到李春秋的‘柔軟’和‘人情味’,會逐漸對他產生同情心,不知不覺地開始替他擔心。直到李春秋發生命運反轉,觀眾也會跟著鬆口氣,產生救贖感。”

《面具》能夠觸動當下觀眾,引發共鳴,與其強烈的“代入感”密不可分。劇中幾乎90%的角色都是中年人,他們上有老下有小,或多或少都有難以言表的中年危機。劇中祖峰扮演的李春秋面臨的第一個危機就是突然接到命令“當天必須離開哈爾濱”,而且不能帶走老婆和孩子,從此人間蒸發。李春秋立刻瀕臨崩潰,他滿腦子想的是如何帶走妻兒。這種離別的焦慮很容易觸動觀眾。有網友感慨,《面具》中每個間諜的臺詞裡幾乎都會出現“我想回家”“我不想再當間諜了”,希望獲得精神的安寧和內心的平靜是任何時代普通百姓共通的心理追求。張海東表示,“《面具》具有很大的隱喻空間,觀眾可以在其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所以,我們對它未來的持續發酵是有期待的。”

《面具》的故事被設計發生在農曆臘月初一到年三十的30天,在中國人講究團圓的春節,李春秋以及一些小特務卻被要求離開家人,永不相見。為期30天的倒計時,在時間上形成戲劇張力,助攻強情節。同時,綜合以往的創作經驗和大數據分析,《面具》在20集左右,還設計了一個“大反轉”。張海東表示,“專業的創作團隊,是要遵循創作規律的。觀眾隨著李春秋的命運跌宕到20集,如果還是貓抓老鼠,老鼠一直在迴旋的戲碼,觀眾就會產生倦怠感。此時的反轉恰好可以刺激觀眾,讓其再度緊繃起來。”此外,《面具》呈現了多線交織的豐滿結構,劇集以主人公李春秋為核心,向外伸展了保密局、公安局、中共地下黨、愛情、家庭、兄弟等多條錯綜複雜的故事線。

五地取景

真實還原年代質感

開播以來,《面具》以其濃郁的年代質感,高品質的製作獲得了觀眾和業界的一致稱讚。該劇總投資過億元,拍攝用時4個多月,後期製作5個多月。

為展現1948年哈爾濱東方小莫斯科的風采,《面具》劇組輾轉5地,實地取景,先是於東北海寧搶雪景,後輾轉黑龍江、瀋陽、大連旅順,最後南下江蘇常州。張海東介紹,在哈爾濱俄式老房子已經很少了,劇組找到了一處廢棄的紅樓,周圍堆滿了建築垃圾,劇組開了好幾次實景取捨的會議後決定對那幢紅樓進行加固、改造,工程量巨大。此外,為了呈現當時的年代氣質和都市感,避開現代街景,劇組採取了“嫁接”的方式。比如將旅順的俄式建築組合成劇中醫院的外景,將常州拍到的街道與哈爾濱索菲亞大教堂進行組合等。

《面具》的服化道講求真實還原,網友評價其精緻地呈現了大東北的粗獷和臨近年關的地域風情。張海東介紹,《面具》劇組的服化道團隊幾乎都是與她合作10年以上的夥伴,即使是一閃而過的畫面,劇組也會以嚴謹的態度進行創作。比如劇中一場開會的戲,為了考證一位群眾女演員佩戴的美式船形帽帽徽是否有紅圈,服裝設計溫曉燕查閱了大量資料,最後確定在劇中的背景時代該帽徽沒有紅圈。

該劇作曲邀請了創作《涼涼》的譚旋,音樂編輯在觀看全片的基礎上,根據畫面逐幀貼音樂,劇中大部分主題音樂都為原創。

劇集品質經地面頻道檢驗

“自來水”助推高口碑

事實上,7月6日並非《面具》與觀眾的首次見面,該劇在今年3月2日已於地面頻道率先播出,並一路斬獲高口碑,截至7月19日豆瓣評分8.3,這也讓《面具》上星播出前未播先熱,引發觀眾期待。劇集上星播出後,祖峰、侯勇、梅婷、丁勇岱、句號、杜志國、於明加等一眾老中青實力派演員的精湛演技迅速征服了大批觀眾。

打開網絡視頻彈幕,除高呼演員飆戲讓人看得過癮的聲音,很多網友對《面具》的配角演員也給予了“影帝級別演技”的評價。

“我一直很堅持劇中的配角、群眾演員也要選會演戲的演員,這些演員的表現往往直接關係到整部劇的最終質量。《面具》這部作品,是劇組的每一位演員共同成就了它。”張海東說。

網絡上,“貓叔”祖峰、“狐叔”侯勇、“狼叔”杜志國、“獾叔”句號更是被網友封為“老戲骨F4”。“自來水”的安利也帶動了一批觀劇人群,使得該劇口碑、收視率一路上揚。

北京衛視宣傳負責人表示,在《面具》開播前,他們並未對劇集進行大規模營銷,網友們的“熱情”也出乎他們預料,隨著觀眾、網友呼聲漸漲,不排除後續會有一些營銷計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