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情終古似無情,莫問醉耶醒「荷葉杯·知己一人誰是」

多情终古似无情,莫问醉耶醒「荷叶杯·知己一人谁是」

《荷葉杯》

【清】納蘭容若

知己一人誰是?已矣。贏得誤他生。多情終古似無情,莫問醉耶醒。

未是看來如霧,朝暮。將息好花天。為伊指點再來緣,疏雨洗遺鈿。

①好花天:指美好的花開季節。

②再來緣:下世的姻緣,來生的姻緣。

③鈿:指用金、銀、玉、貝等鑲飾的飾物。此代指亡婦的遺物。

這首詞為懷念亡妻而作:誰是那唯一的知己?可惜已經離我而去,只有來世再續前緣。多情自古以來都好似無情,這種境況無論醉醒都是如此。朝朝暮暮,如煙似霧,那大好的春色不要白白錯過。雨中拿著你的遺物睹物思人,但願能來世相見。

多情终古似无情,莫问醉耶醒「荷叶杯·知己一人谁是」

納蘭的詩詞中,對荷花的吟詠,描述很多。以荷花來比興納蘭公子的高潔品格,是再恰當不過的。“出汙泥而不染”是文人雅士們崇尚的境界。它起始於佛教的有關教義,把荷花作為超凡脫俗的象徵。

而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把梅、竹、蘭、菊“四君子”和松柏、荷花等人格化,賦予人的性格、情感、志趣,使其有了特定的內涵。許多文人熱衷寄託自己的情思到這些梅蘭竹菊身上,例如鄭板橋畫竹,曹雪芹寫石頭,這都是代表了他們內心的某種情感圖騰。

納蘭也不例外,納蘭就是認定了荷花,在許多詞中,他都寫到荷花,寄託自己無處可寄託的情感。在這首詞中,雖然沒有提到荷花,但可以看出納蘭將自己的情感都寄託在了那份景緻中。

有人說這是一闋悼亡,是寫亡妻,可也有人說是寫戀人,懷念與戀人之間無法追回的情感。不論寫哪種逝去的情感,都可以說得通。平心而論,無論是妻子還是戀人,納蘭從來都不會偏向哪一方,他將這些女子放在心中,她們各自有各自的位置。

開篇便問:“知己一人誰是?”“知己”二字,中國古時是十分慎用的,除非彼此之間非常瞭解對方的心意,不然是不可妄自稱為知己的。納蘭的知己,便是那位離他而去的女子,但他也明白,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所以,他會在反問之後,自問自答地寫道:“已矣。”

的確是這樣的,既然此生已經得到了知己,那麼便足夠了,至於今後獨自行走的道路,有著之前的回憶,那還怕什麼呢?“贏得誤他生。”來生如果有緣,相信還是會走到一起的。多情不必神傷,“多情終古似無情,莫問醉耶醒”。上片在一片混沌中結束,納蘭似醉非醉地混跡人間,沒有了知己,他還要繼續走下去,如果不糊塗一點,如何能夠應對這世間堅硬的種種?

多情终古似无情,莫问醉耶醒「荷叶杯·知己一人谁是」

納蘭的好朋友朱彝尊感慨常嘆:“滔滔天下,知己一人誰是?”可見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得到知己,從這點來說,納蘭是幸運的。他愛的人不但愛他,更懂得他,就算這份懂得是短暫的,那也是曾經擁有過。

這上片直抒胸臆,真切極了。但是下片卻是筆鋒勒馬,由剛轉柔,不再明寫,而是用鋪墊,寫起情感,尤其是最後一句“為伊指點再來緣,疏雨洗遺鈿”。纏綿悱惻,訴盡心底傷痛悔恨。

“未是看來如霧,朝暮。將息好花天。”有景有情,全詞情意盎然,讓人讀起來感到飛流直下,但絲毫沒有什麼不妥的感覺,反倒是讓人淚下如雨。“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這句詩正好道出了納蘭的心聲。

愛情固然是渴望地久天長的,但如果能夠擁有一份連生死都無法阻隔的愛情,那也未嘗不是一件幸事。正所謂在彼岸花開如初,才更能見到愛情的堅定。

多情终古似无情,莫问醉耶醒「荷叶杯·知己一人谁是」

納蘭詩詞

「最受歡迎納蘭詞容若公眾號 最具人氣的納蘭詞解讀」

詩詞 | 納蘭詞 | 古文 | 唯美 | 短篇 | 隨筆

王國維:“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