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收到超3萬件羣衆舉報,從中可以看出什麼?

第一批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已經結束,一個月的時間裡,6 個督察組收到超過3 萬件群眾舉報。這些信訪舉報既表達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態環境的訴求,也寄託了他們對中央環保督察的信任和期望。

通過對群眾信訪舉報的梳理分析我們能夠發現,大氣汙染投訴量始終最多,部分城市的環境管理亟待加強,而通過對重複信訪的核查則暴露出一批虛假整改、敷衍整改的情況。

1、大氣汙染投訴量最多

由於公眾對於大氣汙染的感受最直接,所以無論是與中央環保督察的縱向比較,還是此次“回頭看”10 個省區間的橫向比較,大氣汙染投訴量都是最多的。

以廣東省為例,第一輪中央環保督察期間大氣汙染投訴量佔到34%左右,此次“回頭看”佔到54%左右,都是佔比最大。

近幾年,河北省在大氣環境質量改善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但是此次“ 回頭看”,大氣汙染的投訴量依然接近一半。中央第一環保督察組的有關負責人認為,這說明空氣質量距離公眾的期望還有差距,依然需要河北省付出更多的努力。他表示:“ 這也是‘ 回頭看’將專項督察的重點放在大氣方面的原因之一。”

2017 年,雲南省地級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98.2% ,居全國第一。但是讓人沒有想到的是,雲南省大氣汙染的舉報量也比其他汙染多。中央第六環保督察組有關負責人認為,企業局部汙染和點源汙染擾民是主要關切。

對這些投訴問題進行分析可發現,群眾舉報不僅主要集中在昆明、曲靖、紅河等工業經濟相對發達的州市,也聚焦於鋼鐵、水泥、化工等傳統行業。不僅有大企業,也有小作坊;不僅有工業園區的企業,也有城郊結合部的小企業,反映出雲南省產業結構不優、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慢、佈局不合理等問題。

雲南省一些城市對工業區、居住區沒有進行合理的功能區劃分,隨著城市的擴大和產城融合的加快,受工業廢氣排放影響的居民越來越多;大量餐飲店、燒烤攤,店面與居民住宅緊密相連,雖有明文規定不允許在居民樓經營,但相應管理形同虛設。

這位負責人認為,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進一步強化監測監管,加強點源和區域汙染治理,提高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2、部分城市環境管理亟待加強

從第一輪中央環保督察到此次“ 回頭看”反映出的問題看,部分城市環境管理亟待加強。

第一輪中央環保督察受理的廣西壯族自治區信訪舉報中,投訴量前三位的依次是玉林市、南寧市和桂林市,問題比較集中的行業是餐飲油煙、畜禽養殖和“ 散亂汙”企業。此次“ 回頭看”中,截至目前,信訪舉報量的前三位仍然是這3 個城市,問題比較集中的類型是油煙異味、畜禽養殖和採石採礦。信訪問題的地域分佈和汙染類型分佈均基本一致,說明廣西壯族自治區在重點區域和重點行業的汙染問題依然突出。

在內蒙古自治區,第一輪中央環保督察期間投訴最多的城市是呼和浩特,截至目前,“回頭看”信訪最多的仍然是呼和浩特。河北省信訪舉報數量前三名的城市也依然為石家莊、保定和唐山,說明這些城市群眾對環境問題比較關注,解決群眾身邊的環境問題、改善環境質量的任務較重。

3、重複信訪牽出整改不到位

此次“ 回頭看”期間出現一批重複投訴、反覆投訴的問題,這類投訴成為督察“回頭看”的重要線索,揪出了一批“表面整改”“敷衍整改”“虛假整改”的案例,在推動解決環境問題、維護群眾環境權益的同時,也傳導了壓力,壓實了責任。

河南省鄭州市垃圾綜合處理廠因惡臭汙染被附近居民重複舉報多達80次;洛陽新義煤業有限公司的環境問題,當時以對管理者進行問責代替整改,之後屢次以繳納罰款代替整改,處分流於形式,導致此次也被重複舉報。被重複舉報的還有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化工集團違法徵用榆樹屯村農用地和草原堆放電石渣,排放汙水汙染周邊農田問題。這些重複舉報都成為督察組下沉期間的重要線索,查處一批表面整改、敷衍整改的典型。

也有一些企業,在此次“回頭看”中被再次投訴,但是投訴內容與第一輪中央環保督察期間不相同。這表明企業在中央環保督察後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整改,但仍有其他問題需要完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