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我國許多神話和科幻的影視劇都與崑崙山有關?

火炎焱燚飛


崑崙山,乃中國第一神山、萬祖之山,西起帕米爾高原東部,橫貫新疆、西藏間,伸延至青海境內,全長約2500公里,平均海拔5500-6000米,寬130-200公里,西窄東寬總面積達50多萬平方公里。

神秘而雄偉的崑崙山一直在中國的歷史和文化中佔據重要的地位,那麼為什麼我國的許多神話和科幻影視劇都與其相關呢,原因如下:


第一、崑崙山為中華民族的發源地

崑崙山在中華民族的文化史上具有“萬山之祖”的顯赫地位,古人認為崑崙山為中華“龍脈之祖”。

崑崙山高聳挺拔,成為古代中國和西部之間的天然屏障,被古人認為是世界的邊緣。崑崙山脈從中國最西邊發端,連同它周圍的喀喇崑崙山、巴顏喀拉山等一路向東,再到中國地於是南北分界線的秦嶺、大別山組成一條從中部貫穿中國大陸的山系。地理學家通常將其稱為中國的中央山系,而風水上更喜歡稱其為“中國龍脈”。

加上中國的兩條母親河以及無數大大小小的江河湖泊皆發源於此,它就像一道脊樑支撐起華夏大地,為生活兩側的中華民族提供了一個美麗家園。

崑崙山不僅因為本身的雄偉、神聖,也被認為華夏民族的發源地,所在在中華民族心中從古至今就有著神聖和顯赫的尊崇地位。正是這種無法複製的地位造就了在文化和文藝作品中的朝聖地位。


第二、崑崙山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世人無法解讀的神秘感

古人對很多自身無法解讀的神秘事物都有崇拜感和朝聖之心,對大自然無可抗拒的力量都會有一種類似圖騰的敬畏之心。


崑崙山因其雄偉和壯麗,符合古人對神山的一切美好願景和想像,古人都認為仙人都在仙山這種人跡難以抵達、神秘的地方修煉,諸如“蓬萊仙島”此類,崑崙山做為萬山之祖,這種地位自然也處於仙山中的至高無上的地位,而延伸的自然就是無數的神話故事誕生於此。


相傳崑崙山的仙主是西王母,在眾多古書中記載的“瑤池”。形成崑崙六月雪的奇觀,水量大而穩定,傳說是西王母用配製瓊漿玉液的泉水。奇峰亭亭玉立,傳說是玉帝兩個妹妹的化身。


第三、崑崙山有著許多至今無法用科學解釋的自然異象


其一,地獄之門的傳說

相傳在崑崙山生活的牧羊人寧願因沒有肥草吃使牛羊餓死在戈壁上,也不敢進入崑崙山那個牧草繁茂的古老而沉寂的深谷,這個谷地即是死亡谷,谷裡四處佈滿了狼的皮毛、熊的骨骸、獵人的鋼槍及荒後孤墳。


這一切都向世人渲染一種陰森嚇人的死亡氣息,人們不敢來到這裡,因為害怕。甚至有真實的案例在警示著人們,不要輕易涉足於此,徒喪性命。


崑崙山又被稱為地獄之門,無論人或動物,只要到了崑崙山就像是到了地獄之門的入口,走或不走都在劫難逃。甚至有人說地獄之門就是傳說中的時空隧道,死去的人和動物都是因為進入了時空隧道。

對科技遠沒有當今發達的古人來說,崑崙山是如此遙遠、神秘而充滿恐怖的。崑崙山的地獄之門更是他們無法猜測的一個自然之謎。敬畏擴大了距離,猜測造就了神秘,於是,一切神話故事就具備了堅實的土壤。



雖然如今人們認為主要原因是這裡的磁場作用,但也無法完全解釋其中的神奇之處。


下面介紹一則真實的、由新疆地礦局某地質隊親眼所見的故事:


1983年,青海省阿拉爾牧場的一群馬,貪吃鮮草,進入死亡谷。牧民剛接此任,深感責任重大,便冒險進入谷地尋馬。結果幾天後,馬群出現人,人卻沒有回來。後來在一個小山見到他的屍體,慘不忍睹——衣服破碎、光著雙腳,怒目圓睜、嘴巴張大,獵槍還在手中,一副死不瞑目的樣子。

讓人奇怪的是他身上沒有任何傷痕和遭遇襲擊的痕跡,他的死因讓大家百思不得其解。而就在這起慘禍發生後不久,在附近工作的地質隊也遭到死亡谷的襲擊。


這年7月,正是烈日炎炎的夏天,這裡卻遭受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風雪。暴風雪過後,突然一聲雷吼,炊事員當場震暈。萬幸的是經過緊急搶救,炊事員慢慢醒了過來。


他回憶說,當時只聽後面一聲雷響,頓時感動全身麻木,兩眼發黑,就什麼也不知道了。第二天隊員們開始工作時,大家發現整個山坡全變了,黃土已變成焦黑色,如同灰燼,動植物已全沒了,到處都是倒斃的牛和其他動物的骨骸,滿目蒼涼。

地質隊深感大事不妙,迅速對谷地進行考察。結果發現該地區有明顯的磁異常,而且分佈範圍很廣,越深入谷地,磁異常值越高。地質學家認為,在電磁效應作用下,谷地的磁場與雲層中的電荷產生的空氣放電,電使這裡成為多雷區,而雷擊的對象往往是正在奔跑的動物,這種解釋似乎也說明了這些事件的原因。

另外,地質學家還發現死亡谷底部沼澤地下有條暗河。如果有人踏在沼澤地上,就會立刻掉入河中,被暗河極大的吸力拉入萬丈深淵,就如同印尼爪哇島上的魔鬼洞。那裡的六個大洞口,都有一種神奇的力量,只要任何物體經過洞口,它就能像餓虎撲食般地把它吸入洞中。



真像究竟如何,只能留待日後破解!


其二、蛟龍棲身之所,真龍渡劫之地

崑崙山流傳的另一個古老傳說是,此地為蛟龍的棲身之所,所有蛟龍皆在此地渡劫,渡劫之後方化為真龍。一直以來我們都認為只是傳說,直到2006年的一天。

這一天一名女遊客在一個山洞中被疑似龍形的動物給吃了,當場同行的人還用相機拍攝到幾份珍貴的照片,但是由於親歷者十分驚慌,所以照片相當的模糊。

據說女遊客是被一種名為“蛟龍”的未知生物襲擊的。該事件發生不久據說當事人把一段女遊客被襲擊的視頻發送到網上,但隨即被屏蔽了。使得真相無從考證。


相傳崑崙山地帶曾發現不明動物遺骸,形似龍形,但是具體的研究定論並沒有公諸於世。這也讓人們不由對崑崙山事件多了幾分猜測和想像。但是後來相關部門給出的定論是:所發現的疑似龍形的遺骸其實是一種極為罕見的洞穴生物——洞螈。

“洞螈”是一種兩棲動物,發現於歐洲一些陰暗的洞穴裡。過去,人們通常把它誤認為是龍的幼仔。在真相沒有完全探明之前,也許,這是最好的一種解釋了。


雖然外界對於崑崙山的種種神奇之處說法不一,但對於這樣一座雄偉壯闊、古老神秘而富有傳奇色彩的大山,我們現在所知的不是是冰山一角,她還有更多的和秘密都等待著我們去探索、發現、研究,去揭開她神秘的面紗。


八零印記


我國神話大體可分為4大系統,即由西王母、盤古、女媧以及他們所代表的西方崑崙神話、東方蓬萊神話、南方楚神話及中原神話。其中,崑崙神話是中國神話的主體部分。
崑崙神話的故事最豐富,影響最大,堪稱是中國古代神話的精華部分。崑崙神話作為中國遠古文化的神聖話語,給中華民族帶來了難以估量的深遠影響,給中華兒女帶來了無窮無盡的幻思遐想。


“崑崙”在我國早期的文獻中寫作崐崘、崑崙,從字面就可以看出,它與山是分不開的,因此崑崙神話的核心地望就是崑崙山。那麼崑崙山究竟是怎樣的一座山呢?
一)位置。

崑崙山由於其高聳挺拔,成為古代中國和西部之間的天然屏障,被古代中國人認為是世界的邊緣,加上崑崙山的終年積雪令中國古代以白色象徵西方。


二)形貌。

傳說崑崙山高一萬一千一百一十四步二尺六寸。其下有不能浮起羽毛的弱水,外圍還有生長持續燃燒不滅的神樹的炎火山。崑崙山頂是黃帝的帝之下都,有開明獸守門。

三)景物。

戰國至秦漢之書,大都極力狀寫崑崙山鳥獸草木之奇。魏晉以後,諸書在狀寫崑崙山鳥獸草木之奇的同時,又漸多宮室樓臺的描寫。

四)所居神仙。

《山海經》之《西次三經》和《海內西經》皆曰崑崙山為“帝之下都”;《淮南子•地形訓》謂為“太帝之居”。此“帝”或“太帝”,似指《書•洪範》所云:“帝乃震怒,不畀洪範九疇”之天帝(最高天神),也有可能指黃帝。若然,則居崑崙山之主神當為天帝或黃帝。

而據《山海經•大荒西經》等所載,主宰崑崙山之主神又為西王母。

從古籍記載和一般人的印象說,崑崙山是一座神聖的大山。這座山不僅是古老神話中的大山,而且是中華民族的象徵,人們常用“巍巍崑崙”四字來形容中華民族偉岸不屈的人文性格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同時它還是我們民族的發祥地,所以過去人們動不動就說“赫赫我祖,來自崑崙”,可見它在國人心目中無可替代的神聖位置。

正是因為崑崙山的神聖地位,自古以來人們一直嚮往和追尋著傳說和現實中的崑崙山,留下了許許多多通過尋求黃河源頭而尋找崑崙山的歷史故事。如張騫通西域尋找到“河源崑崙”、漢武帝欽定“崑崙山”,唐代大將李道宗、侯君集追擊吐谷渾王而“觀河源”,元代都實“三入吐蕃”探詢河源崑崙,明代高僧宗泐路經河源專門飲黃河源頭水而興奮吟詩,清代康乾兩次欽差考察河源崑崙,紀曉嵐奉命編纂《河源紀略》,等等。千萬年的歷史考察和地理現實證明,黃河源頭在青海,崑崙山在青海,崑崙神話的發祥地在青海。


源來你知道


一、因為崑崙山是神話的發源地。

在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崑崙山是什麼,在哪兒,無人知曉,或許是虛擬意義上的一個聖地,存在於虛幻中,經過口口相傳,變得越來越神秘。

其中,崑崙山西王母神話體系,是中國神話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因為道教是中國的最原始教。道教又是很玄之又玄的,所以,道教聖地需要一處神秘的地方,崑崙山成為了首選。在道教的人眼裡,崑崙山就是神聖的地方,神話傳起來,更為神奇。

現在意義上的崑崙山,是漢武帝看了張騫出使西域的記載之後,就把和田河的源頭山脈命名崑崙山。(帝王就是有話語權)

“漢使窮河源,河源出於寘,其山多玉石,採來,天子案古圖書,名河所出山曰崑崙雲”。
----《史記·大宛傳》

直至漢武帝指定了崑崙山之後,才有了更為明確的象徵意義,崑崙神話體系也更為完善,有說服力。

二、崑崙山足夠神秘。

崑崙山環境惡劣,山勢險峻,海拔非常高,氧氣稀薄,常年積雪,人跡罕至。在古代,人征服大自然的能力不足,面對大自然的威力,人類只能自嘆渺小,所以對崑崙山有一種畏懼,或許斷斷續續有人嘗試去征服崑崙山,但都無功而返,這就增加了崑崙山的神秘感。

人跡罕至的地方一般都是動物喜歡待的地兒。

崑崙山惡劣的環境加上動物的威脅,對古人來說,成為難以到達的地方,所以只能存在於想象中以及傳說中。人類的想象加上傳說,威力是無窮的。經過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的傳說,這就成了絕地。

假如:A跟B說,我家後山有一棵千年不死樹,沒人會相信,分分鐘被打臉。

但如果A跟B說,相傳,崑崙山上有一棵千年不死之樹,生長在積雪覆蓋的山坡上,旁邊有一池清泉,常年煙霧繚繞,據說常飲池水,可保終生無疾,再往山頂,有一株千年雪蓮,有活死人肉白骨之功效。

這樣說來,不管是真是假,B懷疑與否,都無法驗證。因為他也不可能去崑崙山上看看。所以,就沒法反駁打臉。

這樣的神秘之地,最適合神話及傳說的衍生及發展繁榮。例如長白山神話,也是因為長白山難以到達,難以驗證,所以成為神話發源地。

三、太陽崇拜。

古人有把太陽作為圖騰,所以對太陽抱有足夠的嚮往與尊重崇拜。

太陽東昇西落,古人生存之地在黃河流域,古書記載,伏羲的祖地在甘肅天水,對現在人來說,距離崑崙山並不是很遠,但是對古人,這距離還是非常遠的。太陽落山之地就在山上,太陽崇拜的部落,或許認為崑崙山就是太陽的家,所以對崑崙山也莫名崇拜。


以上,感謝閱讀。個人見解。


貳讀


崑崙山與古代的夏、周、羌幾個民族的活動都有聯繫,在古代神話中的地位,類似於希臘神話的奧林匹斯山。《山海經》提到過幾十座山,崑崙山雄踞為冠。它作為天帝的都城,自然被天帝所統治。據說,這位天帝便是黃帝。黃帝派去管理崑崙山的神叫陸吾,也是半人半獸形,人的面孔,虎身虎爪,長了九條尾巴。(見《西山經》)

中國民間神話中崑崙山上的主角是穆天子,穆天子乘坐八匹馬拉的車子與西王母為和平相會。周代穆王繼位時已經50歲了,在位55年而崩,是古代的長壽帝王。也許因為穆天子長壽,後世便有穆天子游行四海,見到了帝臺的西王母;有的說穆天子西巡,西王母用法力祝穆天子成仙而去等等。

穆天子西巡,有偃師求見,偃師是一位能工巧匠,他所做的人跟真人一樣,能唱能舞,受到穆天子的稱讚,便把他帶回了行宮。

穆天子西行,還有人向他獻一尺長的玉刀,切玉如切泥;有獻夜光杯的;又傳說,連雨三月,穆天子吹起了笛子將雨止住……總之,這不是歷史上的那位周穆王,而是一位奇遇奇事不斷的傳說化了的帝王。穆天子最大的奇遇是與西王母的會見。穆天子對西王母畢恭畢敬,手執白圭和玄璧,獻上彩色絲帶三百純。西王母設宴款待,雙方用歌對答。穆天子離開後,走到〔龠yǎn演〕山之上,把這段會面的事用銘文刻在那裡,並改名為“西王母之山”。(見《穆天子傳》、《十洲記》、《拾遺記》等〉後人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把穆天子仙化,說西王母賜予穆天子吃一種黑棗,這種棗一百年才熟一次果實,有二尺長。又說穆天子傳與西王母宴會歡歌以後,穆天子升雲而去,或西王母親自到穆天子王宮,賜丹藥珍饈於穆天子,禮畢西王母升雲而去。這其間,已經是神話與後世道教神仙可成思想的混合體


夜色星空27


在中國古典神話中,崑崙神話是保存最完整、結構最宏偉的一個體系。西王母神話及信仰是崑崙神話的重要內容,正如蘇雪林先生所說:“西王母與崑崙山原有不可拆分之關係,言西王母即言崑崙也。”

從神話記載來看,崑崙山上連著天,下連著地。據說,凡人從這座山一直爬上去,就到了天堂一般的神界,這與其他關於天梯的神話有許多相同之處,實際它就是最大的一座天梯。因此,崑崙山的所在也就是“天”之所在,不論從什麼角度說,都是合而為一的。

崑崙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文化之源。崑崙文化作為黃河文明,始終為中華早期文化的擴散提供著動力。崑崙文化可以說是中華根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思想之源和精神之源。幾千年來,沒有一座山比崑崙山更多地被賦予了更神秘的色彩和難以確指。一方面崑崙不僅有廣狹之分,崑崙還有虛實之別,即廣狹的崑崙為實崑崙,漢之後,崑崙一般確指于闐南山。觀象授時的明堂,後來衍生為封禪祭天對象的明堂為虛崑崙。崑崙原本並非一座自然造就的巍峨高山,而只是一座人工建築物,即觀象授時布令行政的明堂。崑崙的語源為古漢語,意為“穹隆”(天體球狀)。遠古“崑崙”原非一山之專稱,而是表示神化的山丘通名,崑崙的神話意義為具有封禪祭天對象之明堂功能的山丘。


閱讀時刻


大家說了很多,我認為:

一、崑崙山名頭大:

此山西起帕米爾高原東部,橫貫新疆、西藏間,伸延至青海境內,全長約2500公里。位於亞洲中部,西王母和瑤池的傳說給了從古到今的人留下多少故事,神、仙、魔、怪、正義、邪惡圍著這座山永遠也述不完,足可供無數代作家、導演來演繹。

二、崑崙山最神秘:

此山地處邊疆,很少有人踏足,就是到達崑崙山的遊客,也只不過是在公路邊待上一會兒就離開,不可能深入此山,不像內地的武當山、秦嶺、泰山已經被遊人佔領失去了神秘性,所以用崑崙來做神話故事的背景是最合適的。

三、崑崙最大氣:

崑崙山為萬山之祖,歷來為統治者所重視,這樣的背景同樣無其它山所能及。

四、崑崙山最包容:

西方有一座神山奧林匹斯,那是宙斯一家的故事源泉。而我們的崑崙山就要包容的多:神佛故事、魔幻、科幻,甚至原子彈工程,宇宙故事,都可以崑崙為景。


巡山小妖非你莫屬


據《山海經》《楚辭》等古籍描述,崑崙虛有三重,最下面是樊桐(關犯人的洞獄),中間是增城(山頂城池,有城牆、城跺、城門),頂部是懸圃(空中花園,帝王之居,瓊樓玉閣)。


中科院東北地理研究所華仁葵等專家,到晉豫交界的王屋山區探訪後驚奇地發現,此處析城山、大羅嶺的地形地貌與古籍描述的崑崙山十分吻合:洞穴、增城、懸圃、瑤池等等。


析城山位於王屋天壇西北方,主峰海拔1888米,周圍是原始森林,山頂如城牆環繞,中間是平緩的大草甸,方圓40裡。長滿娘娘胭粉花的盆地草甸上建有湯王廟,即古籍記載的商湯禱雨的地方,故又稱聖王坪。湯王廟旁有一湖泊,廣7000餘平方米,終年不涸,當地人稱天池或瑤池。相傳西王母瑤池會宴故事就發生在這裡。


復興吾華


謝邀,其實神話中的崑崙山至今沒有定論,現在的崑崙山根本不是神話傳說中的崑崙神山。在山海經《西山經》說,崑崙是天帝在地上的都城,那裡除了有九尾虎身的陸吾神守護之外,還有一種長了四隻角,有些像羊的獸,名土鱗,能吃人。如果說現實中認證了某處是神話的崑崙山,那麼《山海經》就沒有秘密可言了,崑崙山已定位其他地形都好找了,但是沒有神山的標註,天帝的居所都城不好找啊,自然神秘莫測,萬山之祖還是當得,射日的大羿爬上過,所有山海經裡的大拿神怪都與崑崙相關,導致後世神話體系崑崙系綿延生息~


坐照入神


首先一個誤區,現在的崑崙山至今未確定是否是古崑崙山,是由漢武帝時期定名的。

從歷史地位上,我國文明來源於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從時間和影響上來說,黃河流域歷時兩千年,影響最大,包含甘青文明、中原文明、海岱文明,其代表性的考古學文化有仰韶文化、中原龍山文化、大汶口文化,山東龍山文化、馬家窯文化等。代表有夏商周三代。

黃河流域文明發源自崑崙山。一般意義上,中原文明代表古中國文明,是最後的勝利者。

自司馬遷之前,記載歷史都是斷代史,而春秋以來思想界大爆發,諸子百家深刻影響華夏未來。最大流派儒、黃老、法家,執政思路不同,但都推崇三代之治,三代指堯舜禹,都是來自黃河流域部落的首領,發生在當時的事件牽涉到崑崙山也就不奇怪了。

畢竟中國神話四大類,其中三類都是由人而神。是歷史的誇大與存續。


中房創投


崑崙山是遠古時代留下的記憶。
遠古時代的古華夏人,主要活動中心在現在的青海甘肅陝西等地,離崑崙山不遠。

根據竺可楨的歷史氣候圖,三代和三代之前,中國的平均溫度比現在高出4度左右,這使得古代和現在有很大的差別。


比如:現在的河南和山東,在古時候很可能是沼澤地,原因在於黃河氾濫,目前的黃河是懸河。
比如:現在的鄱陽湖不大,但是在春秋時期,楚國有巨大的雲夢澤。

高溫導致冰山消融,水面上升,現在的西北方在古時候很可能是溼潤的綠地,宜耕宜牧,而不是現在乾燥的沙漠。古時候,現在的中原未必適合牧業,而南方(長江以南)很可能是茂密、無人的森林。
地理影響文化,古代的政治文化中心在西部,氣溫下降之後,經濟基礎發生改變,導致遷移,這才是正常的。

一個佐證就是,伏羲祖廟在甘肅天水,天水之南為四川,之東為陝西。
又,處於克什米爾爭議區的阿克賽欽(英文Aksai Chin Basin),突厥語,意為“中國的白石灘”。這表明,在唐朝,中國的政治中心依然在西部,可以有效地輻射到克什米爾。

中國的政治中心轉移到現在的河南、北京,屬於唐之後發生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