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幅明書法名家傳記系列——楊明臣

楊明臣傳

王幅明 中原書法傳媒

王幅明書法名家傳記系列——楊明臣


楊明臣傳

王幅明

一、斷續,彎曲,辛苦,快樂

楊明臣,空軍大校,楷書名家。其書法作品充滿韻律的靈動和詩意的盎然,峻拔靜逸,優雅淳正,觀則滿目生輝,品則甘之如飴。

回顧梳理50年的書法之路,他概括為:斷斷續續,彎彎曲曲,辛辛苦苦,快快樂樂。

楊明臣1955年10月出生於豫北名縣滑縣一個農民之家。因為家貧,加之姊妹多,8歲才上小學讀書,到3年級時才拿起毛筆。當時的學校是一處廢棄的廟宇。老師中有的是舊社會過來的成分較高的知識分子,有的是應屆高中畢業生,後來又有“文革”初期被清理回鄉的公辦教師。他們當中有幾位擅寫毛筆字。其中一個小學老師叫楊國寶,他每天教完學生就自己寫字。那時學校沒有字帖,學生大字課都是照看楊國寶老師寫的柳體字描紅。一次,楊明臣偶然得到一本柳公權的《玄秘塔》,如獲至寶,在家中不斷臨寫。由於家庭生活困難,寫毛筆字用紙成為一大難題。他常在街道上撿拾紅衛兵發放的傳單,選一些油墨較少的,用線和繩子把它們裝訂起來,在上面練毛筆字。收集一些老師讀過的舊報社、雜誌練字。靠一盞豆大的煤油燈,在簡陋的農舍,伴隨著母親和祖母的紡織聲,他常常寫字到深夜。

1973年12月,18歲的楊明臣在滑縣道口一中高中畢業。一次偶然的機遇令他成為一名軍人,走進解放軍的大學校。當時招兵的部隊來到道口一中,向學校提出要招幾個能寫能畫、能歌能舞有才華的學生。學校推薦了他。王指導員找他單獨談話,說要看看他的筆記本。他就把平時保存完好的一摞子本本拿來。王指導員翻看了兩本,上面有楊明臣用鋼筆抄寫的作文;又看了他用毛筆臨寫的字帖,覺得這個青年學習很用心,各方面素質都不錯。他通知楊明臣,過兩天去參加體驗、目測,最後留下一句令楊明臣激動萬分的話:“如果沒有什麼問題,我就把你帶走了!”

楊明臣參軍的部隊在湖北。特長很快便在軍營派上了用場。部隊出牆報、版報都少不了他。1975年,他參加了武漢軍區美術書法培訓班學習。1977年考入湖北大學政治教育系學習,課餘時間堅持學習小楷。1980年畢業後直接提幹。1983年調武漢軍區空軍政治部工作。1990年任空軍武漢指揮所政治處主任。1994年任空軍政治部政治工作研究室副師職研究員。1996年在 軍委辦公廳幫助工作。1997年任空軍政治部組織部副部長。1999年任空軍工程設計研究局政委。多年擔負嚴肅的政治工作,他能掌握的自由時間少得可憐。但他濃厚的筆墨情結絲毫沒有減弱。

1986年至1990年代期間,全國興起了一股硬筆書法熱。楊明臣也加入到這個熱潮中。他在武漢出版的《書法報》上多次發表硬筆書法作品。1986年榮獲“雷鋒杯”全國硬筆書法大賽三等獎。在寫硬筆的同時他一直沒有丟掉小楷。而嚴謹的部隊作風有助於他磨練這一書體。中國空軍多年來對書法有一個好的傳統和傳承。首長都很重視。空軍幾任文化部長本身都是書法家。在孟繁錦當部長時的1992年,出版過《藍天翰墨大觀》,這是空軍的第一部書法專輯,把全空軍幾代書法家的作品全都收進去了,楊明臣也在其中。

在空軍工程設計研究局工作期間,楊明臣能夠自己支配的時間多了一些。一次,他趁回老家探親的機會去拜訪了河南書協主席張海,得到了張海先生的親自指點。後來又與劉炳森先生有了一段師生之情。隨之,他的書法活動逐漸多了起來。

2001年,軍事博物館舉辦了孟繁錦、楊明臣、趙勇等八人書法展。同年,小楷作品人選軍事博物館館藏精品展。出版《古文集萃》楊明臣硬筆書法集(藍天出版社)。2002年,獲紀念港、澳迴歸第五屆“迴歸杯”全國書法大賽金獎,獲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0週年全國書畫大賽中青組金獎,獲全國書畫院作品聯展優秀獎。2003年加入中國書法家協會。同年,參加全軍書法骨幹創作班,人選全國第八屆書法篆刻展,獲國家文化部主辦的‘情繫西部一一全國書畫大賽’特別榮譽獎。2004年,獲中國書協舉辦的紀念鄧小平誕辰100週年全國書法大賽銀獎,獲國家林業部主辦的關注森林全國書法大賽銀獎,獲《中國書畫報》社主辦的“盛世國風”全國書法大賽金獎,獲江蘇省主辦的“林散之書法大獎”全國書法大賽佳作獎,獲全國書畫院協會主辦的“徐悲鴻美術大獎”全國書法大賽優秀獎,出版《中國書法名家研究——楊明臣卷》(解放軍文藝出版社),舉辦軍旅書家三人行——楊明臣、龍開勝、崔勇波書法巡迴展,主持並參加空軍第二屆中青年書法家提名展。進人中國人民大學徐悲鴻藝術學院首屆書法高研班學習。2005年,獲全國第四屆正書展提名獎。獲北京電視書法大賽正書組金獎。‘獲“高恆杯”全國書法大賽銀獎。獲韓國青州藝術大殿堂第二屆國際書法大賽最優秀獎。出版《華章萃鈔》)楊明臣小楷系列作品集。出席中國書協第五屆全國代表大會,當選中國書協理事。

2006年,獲第二屆中國書法蘭亭獎。當選中國書協楷書專業委員會委員。組織並參加空軍第三屆中青年書法家提名展。獲中國人民大學徐悲鴻藝術學院首屆書法高研班“綜合實力十佳學員”。發起成立“慕鴻書法研究社”,並擔任社長。當選中國楹聯學會書法藝術委員會秘書長。2007年,入選中國美術館第二屆當代名家書法提名展,作品被中國美術館收藏。入選《書法報》“蘭亭諸子”推薦榜。組織並參加空軍第四屆中青年書法家提名展。作品參加嘉德、東方藝都、紅太陽等拍賣公司拍賣,部分款項捐贈災區。出版《中國書畫名家——楊明臣作品集》(陝西太白出版社)。應邀為中南海懷仁堂、中南海游泳館創作書法作品。為成都華通博物館創作長卷《西蜀漢陶賦》。

2008年,調入空軍政治部文藝創作室工作。成為空軍冶部文藝創作室一名職業書法家,書法組組長。當選中國人民解放軍美術書法研究院藝委會委員。後任空軍美術書法研究院副院長。職業書法家的崗位,為他藝術創作提供了更加開闊的空間。

楊明臣的書法之路一直伴隨著他的軍旅生涯。他是一位優秀的軍隊幹部,在全軍的幹部履歷上屈指可數:在不到30歲就被提拔為團職領導,不到40歲被提拔為師級領導。在工作過的地方有口皆碑,令許多人念念不忘。他又是一位虔誠的書法工作者,一位有悟性的書法家。在退出領導崗位後,潛心於書法天地,獲獎入選中國書協的各類展覽,連續當選多屆中國書協理事。空軍近些年的書法成績遠遠排在全軍的前列,有他很大的功勞。他牽頭舉辦全軍書法培訓班,連續舉辦多屆空軍中青年書法展覽,挖掘培養有潛質的書法愛好者,解放軍報專門邀請他撰寫了《深山長高樹,沃土生壯苗》空軍書法現象評述。他從不嫉賢妒能,只要有展覽和活動,總會為書法家們創造條件和機會。

在繁重的工作間隙,能在書法創作上取得如此驕人的成就,在全國也僅屬個案。他對自己書法之路的總結似乎有些拗口,但確實發自肺腑:工作繁忙難免有時間上的斷續、探索中的彎曲和辛苦,但最終讓他品嚐到了成功的快樂。

二、對楷書情有獨鍾

2008年,楊明臣代表作《中國美術館當代名家系列作品集·書法卷•楊明臣》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中國美術館館長範迪安在序言中說:“觀賞軍旅書法家楊明臣書作,撲面而來的是神、氣、意、韻間流露的清晰濃郁的晉唐氣息。他認為研習小楷要努力擺脫‘俗氣’、‘習氣’、‘匠氣’,追求‘高古之氣’、‘雋逸之氣’、‘書卷之氣’,而根本途徑就是向古人學習,他師宗二王,兼褚、趙、董諸家,紮紮實實地研究和探求晉唐經典‘不激不厲而風規自遠’的中和美,其風格筆致流暢、清逸散淡,骨質清朗、姿致可人,因而亦得到了觀眾越來越多的關注和認可。”

張榮慶評價:“界內同道大概都清楚,重量級的軍旅書家裡頭,楊明臣君算是一號。明臣寫字,直遵循‘二王’一路,長於楷書及行草,而給人們印象尤深者,乃是他的小楷寫的棒。”“明臣痴迷於書道,歷有年所。他的學書之旅艱苦而漫長。他有明確的藝術追求,一路下來他的表現很是沉穩,很有定力,不慌不忙,堅持不懈,一步一個腳印,積之日久,乃克其功。這就跟時下某些急功近利、朝三暮四追風弄巧熱衷於躁進之輩,形成很大的反差。

鄭培亮評價:“明臣筆下的小楷,生動活潑,點畫乾淨。筆法乾淨是一種能力。一個缺乏基本功的書家,往往把點畫處理得很粗糙,故求蒼茫的美感,故求金石氣,實則是基本功不到位的一種表現,是有意為之的掩飾。我喜歡明臣的做法,遒美有力,準確到位,沒有懈怠,沒有臃腫,沒有花哨,實實在在,乾乾淨淨,這需要多少艱難的磨礪與苦修才能達到啊!”

葉培貴評價:“他在小楷領域的識見和藝術創造,從根本上緣於內心的澄明。這種澄明,使他超越了時代的躁動之氣。當他說出‘要從(小楷)作品的簡遠寧靜之中,能感受到作者的儀態心聲,因為這種寧靜不僅出自於手,更是發乎於心的’時,我們感受到的,已然不是點畫、不是結構、不是章法,甚至也不是字的氣象,而是他的心象!我認為,如此心象,才是使明臣兄的小楷能夠輝煥於楮箋的根柢所在。如此心象,也將持續地照亮明臣兄未來的藝術道路,引領他走向更高的境界。”

當今書壇,習字的大多喜好行草,率性疏狂有餘,而法度的精妙規整與文化內涵,比起古人來,愈加勢弱。至於小楷,敢於問津並揣摩出門道的人,就少而又少了。楊明臣卻痴迷楷書,情有獨鍾,一步一個腳印,日鑄其功。他說:“現在很多人不太理解,說小楷字很饅,很吃功夫,出力不討好,一個小時才能寫一平尺,寫行書一個小時可以寫十幾張,寫小楷幹什麼?我一直愛好寫小字,覺得小字儘管不能象行書、草書那麼恣情任性,抒發情懷,但他可以陶冶人的書卷氣、靜氣。心不靜,肯定是寫不好小字的。”

楊明臣認為,寫小楷首先需要靜氣。小楷往往要看字的細膩之処。如果不能靜,就無法達到你開始創作時的主觀追求。他有感言︰“作小字必心不忐忑,氣不侷促,目不他視,意不他慮。心靜方能腕穩指實,然後遣意趣技法於毫端,這就是所謂的心法統攝手法。唯此,結字用筆乃至整體氣息上,才能著意一個‘靜’字,使作品多幾分安閒從容、清醇、靜逸之氣,遠離狂野、粗俗、浮躁、輕佻之氣。”

楊明臣的小楷,歷覽前賢,取法高古。從魏晉的鐘繇、二王、到唐宋明清諸家,他都進行過系統的研究梳理和臨習。最後,他得出結論︰堅守魏晉。

臨寫小楷,上溯源頭,自然就是魏晉時代。小楷書法,以魏晉成就最高。魏的鐘繇和晉的王羲之、王獻之是最高代表人物。鍾繇的《宣示表》,王羲之的《樂毅論》、《黃庭經》、《東方朔畫贊》以及王獻之的《洛神賦十三行》等,雖僅以刻本流傳,但對後世影響深遠。

楊明臣的重點是放在追摹鍾繇和“二王”上。而王羲之的《樂毅論》和王獻之的《洛神賦十三行》,則是他取法臨習的重中之重。與當代書家相比,楊明臣非常專注,基本在二王體系中潛心翰墨。他在反覆的臨摹中,不斷深入,不斷體悟,不斷品味琢磨魏晉的風骨。

在當下書界,創新是一個常常提起的話題。何為創新?有人認為,要在風格面目上與古人拉開一定距離,才能叫創新。楊明臣不同意這種觀點。他認為,距離越大,意味著與古人千年以來塑造的審美風範、筆法技藝標準越遠。藝術創作的基本規律是漸進性與繼承性,絕不是無所依傍。縱觀歷代小楷創作,基本是取法高古的傳承。楊明臣正確地堅守了藝術創作的基本規律,走的是循序漸進的道路。

小楷的高古之氣必須臨帖方能顯現。臨碑帖,潛心研習,得其精奧,諳其神髓。楊明臣認為︰“每個人的喜好不同,取法應有所分別。欲立品格,首先宜明宗師。欲求古拙厚重之美,可學鍾繇和王羲之;欲求飄逸峻拔之風,可學王獻之和虞世南。”

楊明臣常在尺牘上寫小楷數十百言,或寫小字於八尺屏上。細觀其作品,洋洋灑灑,蔚為壯觀,點畫峻拔,尺幅天地生出大氣象,可見功力深厚,章法布排匠心獨運。

書法是寂寞的藝術、孤獨的藝術。楊明臣選擇寫楷書,理解的人少,缺少掌聲和鮮花,更顯得寂寞、孤獨。但書法的美感、內蘊與魅力,就在於它能撫慰書寫者自身的心靈,獲得身心的愉悅,也使心靈不斷得到洗禮。而他通過身心創造出的藝術美,會得到欣賞者的共鳴,使更多的心靈得到洗禮。

他有一次去甘肅,給一個朋友寫字。一個戴草帽的農民牽著小孫子站在旁邊,凝目注視了整整一個下午。他對楊明臣說:“楊老師,我特別喜歡你的字,現在我家裡新蓋了一個院子,門頭上想讓老師寫四個字。我本來到城裡買東西,身上只有兩百元錢。”說著把錢遞給楊明臣。楊明臣聽後非常感動,他沒有收老人的錢:“老先生,你把錢拿好,該買什麼就買什麼,這四個字我一定給你寫好,贈送給你。”老人拿上字,很高興地帶著小孫子走了。這件事令他久久難以忘懷。他為能遇到農民知音而感慨不已。

2013年,楊明臣楷書長卷“歸去來辭”入選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的首屆全國“三名工程書法展”。這是中國書壇三十年來的一次大檢閱,具有很強的示範意義。他是全國50位入選者之一,解放軍十名入選者之一。他在這次創作中努力做到:書與文相協調,體現晉人風神;紙與墨相生髮,體現形質兩修;情與法相交融,體現心手雙暢。他說:“作楷書,情固然重要,但法度更為重要,兩者之間,法度是第一位的。因此我主張‘寓情於法’,在創作實踐中,既注重自然流暢,注人情感,又處處遵循法度,用筆的提按疾徐,結字的穿插避讓,儘可能地體現楷書的法則,追尋古人經典的格調氣息,使作品在心手雙暢、情法交融的狀態下,展現出清氣、靜氣、文氣、書卷氣的藝術效果。”

楊明臣現任七屆中國書協理事,楷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特聘教授。多次擔任全國、全軍書法展覽評委。作品被歷史博物館、軍事博物館、民族文化宮、軍委辦公大樓、軍委檔案館、開封大相國寺和各地書畫院、國內外友人收藏。

三、習楷渡船:《小楷叢稿》

除了創作,楊明臣還對楷書理論作過深入的研究和思考,發表了多篇書學論文。在中央電視臺、《中國書畫報》做小楷專題講座。2012年由藍天出版社出版的專著《小楷叢稿》,是他對楷書研究和思考的重要成果。

李鐸先生在序言中說:“明臣出版的這本《小楷叢稿》,是他近年來對小楷創作技法上的心得和理論上的思考,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理論深度,每篇都配有圖版,便於學習小楷者借鑑學習。《叢稿》的主體部分曾在《中國書畫報》以‘小楷指要’為題連載發表,受到許多業內人士的好評,其他文章也多是圍繞楷書創作闡發的理論觀點,都在專業媒體發表過,對於參與書法界的學術討論,活躍創作領域的理論氛圍,啟發楷書作者的理論思考,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李剛田先生認為:這是“一本別開生面的書,關於小楷的專著在此前尚未見到,可以說是填補了書法專業中的一項空白。這本書中論及了小楷發展演變的歷史,列舉並詳細分析論述了歷史上重要的小楷書法家及傳世的小楷經典之作,就小楷的師承、臨摹、筆法、結構等技法及小楷獨特的審美分別論述,並對當代書法創作現象作出學術性的思考,其中包容了作者主要的書學思想。同時,本書中載入了數十幅作者的小楷作品,其作技法精湛,師承有素,意味雅正,高格不俗。以作品印證自己的書論,可以感受到其理論的‘真實不虛’,是其藝術創作實踐的理論梳理與思想昇華;以其書論印證創作,可以看出其創作中深厚的傳承淵源,其書胎息於傳世經典之作,又能展現出自家性靈乃至時代特徵。”

2012年10月,楊明臣《小楷叢稿》首發座談會在北京舉行,空軍政治部首長及首都十幾位著名書法家參加,對這部專著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該書受到讀者青睞,首印脫銷,2016年3月再次印刷。

2015年,他又發表《楷書精神漫談》一文,對楷書精神作出闡述:“今之好書者,神妙之作固然不可輕易企及,不妨先從佳品做起,步步爬升,直追神妙,當具備了相對紮實的基本功之後,必須高度重視作品的精神。書法的風格可有多種,但神采是共有之魂,就楷書而言,欲熔鑄其精神,當從四字入手。”他歸納的四字為:正、清、靜、挺。正,既是字法,亦是心法,既是字形,更是精神。清,就是無雜筆,無塵垢,無汙濁,給人以清風入懷,玉露沐面之感。靜,表現為作者沉著冷靜的自信心,表現為作品悠然自如的書卷氣,是一種遠離喧囂、心手合一、超凡脫俗的韻味。挺,即剛健硬朗,字勢挺拔,站得穩,立得直,充滿力量感。

到空軍政治部創作室工作後,楊明臣運用一技之長為空軍的文化建設盡心盡力。他策劃運作4屆空軍中青年書法提名展,並在“高歌九天——空軍美術書法展”中精心組織書法作品的展出,積極挖掘培養有潛質的書法愛好者,受到廣泛好評。空軍的青年書法家稱楊明臣為“亦師、亦兄、亦友”。龍開勝讚揚他是“領導,兄長,帶頭人。”

2012年,楊明臣擔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特聘教授,成立了楊明臣書法藝術工作室,以書法研究、創作、教學為己任。舉辦了以一年為期的楊明臣書法藝術專修班,培養具有深厚傳統書法根基的正統書法人才,以導師的成功經驗引領學員步入書法殿堂。每期學員結業後,都要舉辦彙報展,出版彙報展書法集。2016年4月,《大道微跡——楊明臣師生書法展》在常州劉海粟美術館開幕,近百件作品給常州市民帶來了書法之美。展覽共展出楊明臣、夫人夏巧雲及多位學生近百件近作,以楷書和行書為主。他在序言中說“書道悠悠,既源遠流長,又高峰林立,為國家之瑰寶,民族之文脈,需代有薪傳,眾人留跡。吾輩生此繁榮盛世,正當於斯道中撐篙揚波,添磚加瓦,以微跡而為時代增風采。跡者,既為足跡,又為墨跡。步步腳踏實地,方有可能留下一點點人生之足跡,不致於瞬時隨風煙滅。追慕先賢,師法經典,勤耕善悟,臨池不輟,才有可能在書法大道中留下一點點墨跡。故將此次師生作品展命之曰:‘大道微跡’,以期自勉並促進教學相長,亦求教於方家同道耳。”展出受到廣泛好評。

楊明臣夏巧雲夫婦多年來致力於慈善事業,關愛弱勢群體。他們出資9.9萬元,對濰坊市殘聯繫統在全市各縣市區尋找的33名貧困殘疾學生,每人給予3000元資助。2012年8月7日,濰坊市殘聯舉行“楊明臣夏巧雲夫婦愛心助學見面會”,來自全市不同地區的33名貧困殘疾人孩子,逐一從楊明臣夏巧雲夫婦手中接過了裝滿愛心的大紅包。2013年,通過北京賑災中心一次性為雅安地震災區捐助1000條棉被。為家鄉貧困學生、北京豐臺區書協書法新人培養基金提供援助累計數十萬元。他們做善事從來不要報道、不留名。


王幅明書法名家傳記系列——楊明臣

王幅明書法名家傳記系列——楊明臣

王幅明書法名家傳記系列——楊明臣

王幅明書法名家傳記系列——楊明臣

王幅明書法名家傳記系列——楊明臣

王幅明書法名家傳記系列——楊明臣

王幅明書法名家傳記系列——楊明臣

王幅明書法名家傳記系列——楊明臣

王幅明書法名家傳記系列——楊明臣


分享到:


相關文章: